系统饮食管理及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过敏性紫癜治疗效果影响观察论文_黄彩

湖南省娄底市中心医院 湖南娄底市 417000

【摘 要】目的:观察系统饮食管理以及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过敏性紫癜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88例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的资料,其均收治于2016年至2018年。按照收治日期的先后,对照组为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44例,在治疗的过程中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即可;观察组为2017年4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44例,在治疗的过程中给予系统饮食管理以及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腹痛缓解时间、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在数值上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满意度相对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过敏性紫癜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运用系统饮食管理以及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优化治疗效果,加快患者症状缓解,促进其康复速度,值得推广和运用。

【关键词】系统饮食管理;综合护理干预;小儿过敏性紫癜;效果

引言:

过敏性紫癜是临床相对常见的一种儿童疾病,多发于3~14岁的儿童,且以介质诱发过敏为主要发病机制[1]。临床常见的过敏源有花粉、食物以及药物等[2]。一般来说,该种疾病的复发率较高,如果患儿本身为过敏体质,发病的可能性则会高于常人。且在春秋两季的发病率高于其他时间段。当前,对于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治疗措施尚可,如果在治疗的过程中,能够配合其他有效地护理措施,能够极大的优化治疗效果。综合护理干预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护理措施,其在运用于小儿过敏性紫癜治疗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治疗效果[3]。且在近几年的临床工作中发现,如果能够在此基础上加用系统饮食管理,更加能够保证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收治的88例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的资料,其均收治于2016年至2018年。按照收治日期的先后,对照组为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44例,其中男25例,女19例,年龄2~14岁,平均 年龄(7.3±1.8)岁,病程1周~3周,平均病程(12.9±2.8)d;观察组为2017年4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44例,其中,男24例,女20例,年龄2~13岁,平均年龄(7.4±1.5)岁,病程1周~3周,平均病程(12.4±2.3)d。入选标准:(1)所有患儿均符合小儿过敏性紫癜的诊断标准[4];(2)患儿无其他严重的呼吸系统功能缺失与器质性疾病;(3)患儿以及其家属对研究知情,签署同意书。将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值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儿在入院后,均需要进行常规的对症治疗与脱敏药物治疗。

1.2.1 在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其主要内容有:(1)一般护理。对患儿家长给予健康宣教,从而提高其对治疗的认可度与配合度;且定时按医嘱用药,就患儿的病症变化与医师进行沟通;做好隔离处理,降低其接触过敏源的可能。(2)皮肤护理。一般患儿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在觉察到瘙痒后,会不自主的去抓挠,从而导致皮肤破损。对此,护理人员与家长需要加强对患儿的监督管理,降低其抓挠的可能性。同时,还需要做好紫癜皮肤的清洁工作,保持卫生与干燥。如果有破损,必须要及时进行消毒,降低感染的可能性。定期更换衣物,保证卫生。(3)病房管理。在患儿长期卧床休养的过程中,病房是主要的活动区域。护理人员必须要保证病房的卫生整洁,又要避免不安全因素的存在,例如加高床栏,降低跌摔的可能;将一些尖锐物品收好,避免患儿损伤等。(4)心理护理。由于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患者相对特殊,心理护理必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家属层面。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家长的了解度与配合度,避免在不良情绪的干扰下所引起的护患家属纠纷;第二,患儿层面。及时了解患儿的心理状况,以增多文娱活动的形式,来转移患儿的注意力,稳定患儿的情绪。

1.2.2 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系统饮食管理干预,其主要内容为:过敏性紫癜患儿一般为过敏体质,在饮食中,需要杜绝食物过敏源的接触。以牛奶、鸡蛋、海鲜等高蛋白的食物为主。同时,这类患儿处于成长发育阶段,还需要保证营养摄入的充足与均衡。护理人员需要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从其家庭背景和饮食口味两个角度,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尽量保证水果、蔬菜等饮食摄入的量,以保护患儿血管、增加其韧性。如果患儿在入院时,存在肠胃不适,必须要忌辛辣、刺激等食物的食用。同时,进食必须要规律,保证一日三餐,搭配合理。

1.3 评价指标

采用VAS评分量表对患儿干预后的疼痛状况进行评估,分值介于0~10分。且,统计两组患儿的腹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采用我院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评价量表,对患儿家属的满意程度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分析

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腹痛缓解时间、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在数值上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7.73%相对高于对照组的79.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

表1 两组患儿的相关指标比较

3讨论

目前,小儿过敏性紫癜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严重影响着个体的成长和发育。临床的治疗措施效果尚可,但如果能够配合良好地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治疗效果。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是一种相对全面,且能够照顾患者心理和生理的护理措施,在运用效果上相对较好。如果能够在综合护理的基础上,加用系统饮食管理,更加能够提高治疗效果,保证患儿的发育。由此可见,在小儿过敏性紫癜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运用系统饮食管理以及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优化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和运用。

参考文献:

[1]陈恕青.系统饮食管理及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过敏性紫癜治疗效果影响[J].全科护理,2017,15(09):1080-1082.

[2]关秀梅.小儿过敏性紫癜的饮食管理及护理干预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07):126-127.

[3]李仍.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06):142.

[4]王秋萍.护理干预在小儿过敏性紫癜护理中的应用[J].青海医药杂志,2012,42(06):54-55.

论文作者:黄彩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3

标签:;  ;  ;  ;  ;  ;  ;  ;  

系统饮食管理及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过敏性紫癜治疗效果影响观察论文_黄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