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在我国当代体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_教育论文

论高校在我国当代体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_教育论文

试论我国高校在当代体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试论论文,当代论文,地位论文,作用论文,高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455(2003)01-0112-04

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高校作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是优秀青少年最为集中的地方,也是我国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重要基础。一方面,高校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高校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切实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树立终生体育的思想,对于提高我国国民素质作出极其重要的贡献;另一方面,高校顺应世界竞技体育发展的趋势,通过试办高水平运动队,充分发挥高校的教育优势和科技优势,在为社会培养各种专门人才的同时,也培养一大批体育人才,对于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和攀登世界竞技运动技术水平高峰,作出很大的贡献。体育在高校不但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我国当代体育发展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发挥相当重要的作用。

一、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全能人才

全民健身是当代体育发展中的主题。为了更广泛地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和健康水平,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务院于1995年6月颁发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下简称《纲要》)。《纲要》提出了全民健身计划到2010年的奋斗目标: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和健康水平,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全民健身计划是我国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国策,对于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提高我国在国际上各个领域的竞争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纲要》特别强调:全民健身计划是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我国是个人口大国,各类学校在校生就有2亿多,占总人口1/5以上。青少年儿童的体质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整个国民身体素质的水平。从我国几次体质调查的状况来看,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较为明显提高,国民素质也有了明显提高。青少年体质状况是关系中华民族素质的大事,也是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密切相关,提高全体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是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重任。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体育的重要基础。根据《义务教育法》规定,每一个中国人都要上小学、中学,至少接受九年的义务教育。因此,“抓住了学校体育,从人的发展历程看,就等于抓住了全体中国人的体育。”[1]

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在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全民族素质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是国家的栋梁,民族的希望。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不仅关系到整个国民素质,而且将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今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技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我们要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培养一大批高质量的专业人才。这些人才不但要政治思想品质合格,科学理论知识扎实,还必须具备强健的体魄。“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者也。”[2]可以说,身体素质是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础,没有身体就没有一切。只有打好身体素质这个基础,才能在未来社会的激烈竞争中发挥最大的聪明才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最大力量。高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地,高校体育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过程中,承担十分重要的使命。高校体育通过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等各种途径,通过积极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实行《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等有力措施,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使他们自觉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不但为今天的学习需要,还要为明天的工作需要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

《纲要》还明确指出:学校体育要对学生进行终身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意识、技能和习惯。开展终身体育教育,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思想,教会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手段,养成自觉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是高校体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意义尤为重大。

首先,大学阶段,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和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积极进行体育锻炼,不但效果好,还易于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而这个习惯一旦形成,往往会影响终生。1994年亚洲体育研讨会上,韩国京西大学校长张九浩博士对27个国家的与会体育领导人进行问卷调查,79%认为应将大众体育的重点放在青年群体上,而不是其他年龄。因为青年时期是学习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关键时期,在青年时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其影响会使人终生受益。高校体育在这个关键时期加强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教育,必将产生有益的影响,收到明显的效果。

其次,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也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接合点。高校体育开展终身体育教育,明显地突破以往的时空局限。即:不但要重视学生在校期间的身体状况,还要着眼于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几十年间的身体状况;不但要增强学生的体质,还要使他们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手段,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能够在无人督管的情况下,因时、因地制宜,坚持锻炼,终身受益;不但要抓好学校体育的各项工作任务,还要注意与社会体育的相互衔接。总之,通过开展终身体育教育,使高校培养的人才素质更高、更好,更加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

高校是培养专门人才的基地,是优秀青年最为集中的地方。高校体育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过程中,在贯彻实施《纲要》,努力提高国民素质特别是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身体素质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相当重要的作用。

二、开展竞技体育,构建体育人才战略高地

竞技体育(竞技运动)是一种具有规则性、竞争性、挑战性、娱乐性和不确定性的身体(身体性)活动,因而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高校开展竞技体育,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另一方面可以发现和培养体育人才,提高学校的运动技术水平。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都将高校作为高水平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并已取得成功的经验。据有关资料介绍,参加21届奥运会的美国国家队运动员当中,大学生就占60%之多;而前苏联参加21届奥运会获得前3名的运动员,有78%来自体育学院的学生。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高校在为社会培养各种各样的专业人才的同时,有能力培养体育人才,构建我国体育人才的战略高地。根据社会的需要,高校培养的体育人才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一般体育人才,另一种是优秀体育人才。

一般体育人才。是经过一定的运动训练,提高运动素质,熟练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具有运动特长的普通大学生。他们往往具有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敢于拼搏、敢于创新的竞争精神以及组织能力强、易于合作、善于交往等诸多优点,无论在学校或是在社会上都有出色表现,受到普遍的好评。日本松下电器公司之所以能够从一个小作坊发展成为日本最大的电器公司,善于用人是他们的一个成功之道。松下把人才分为文人型、武士型和运动员型3种类型。文人型善于思考,武士型善于开拓、敢打敢冲,而运动员型则善于创新和竞争。要3种类型都集于一身不太可能,但把这3种人搭配起来,对公司发展是个重要经验。[3]高校培养的体育人才,很大部分就是具有运动员型的专业人才。

优秀体育人才。是指具有运动天赋,经过长期运动训练,运动技术精湛、竞技水平高的运动员大学生。高校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是当今世界竞技体育发展的一个趋势。自古以来,竞技体育与教育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竞技体育一直是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手段,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把业余竞技体育纳入教育体系,使竞技体育与教育相结合,可以促使运动员提高思想境界、文化水准和专项理论水平,为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奠定基础。美国的成功经验充分证实这一点,而我国在相当一段时期竞技与教育相互脱节所产生弊病,又从相反的角度给予人们深刻的启示。高校开展竞技体育,可以充分发挥高校的教育优势和科技优势,为国家培养顶尖优秀体育人才。反过来,高校通过这些优秀体育人才,可以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竞技体育与教育相互结合相得益彰。

1987年原国家教委发布了《关于普通高校试行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工作的通知》,首次确立了51所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试点学校。经过10多年来的努力,我国高校竞技体育运动水平迅速提高,许多项目的运动技术水平已达到或接近我国最高水平。不仅如此,在最近几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由中国大学生组队参加的乒乓球、羽毛球和围棋比赛,先后取得优异成绩,实现了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目标。这些成功事例有力地说明,我国高校开展竞技体育,构建体育人才战略高地,不但顺应世界潮流,同时也符合我国现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发挥优势,推动我国竞技运动水平的进步提高

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是个新生事物。由于历史的原因,高校在运动训练场馆、器材设备、教练队伍、后备人才梯队建设等方面,难以与体委系统相比。但是,随着现代社会对高级专门人才需求的增加,高校已成为高速发展的地方,成为渴望和追求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青年(包括众多运动员)向往的地方。特别是高校拥有教育的优势和科技的优势,正是体委系统最为薄弱的地方。运动员文化程度普遍较低,运动训练科学化程度较低,是影响我国竞技运动水平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因素。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可以发挥优势,推动我国竞技运动水平进一步提高。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竞技体育运动也取得飞速发展。许多项目的成绩已接近人体极限,充分调动各种综合因素,以最大限度地挖掘人体的潜力,是当今世界运动训练的一个特点。前苏联运动训练专家马特维耶夫指出:现代训练已进入运动成绩的进一步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运动员的智力、知识因素的新阶段。[4]现代运动训练内容体系已由过去的身体、技术、战术3大训练内容,扩大为包括智力训练、心理训练和作风训练在内的6大训练内容。对运动员的要求已由“体力为主型”转为“体力与智力结合型”,其受教育程度与运动成绩之间的关系显得至关重要。而从我国运动员的实际状况来看,一个时期以来,由于重运动训练、轻文化教育,竞技与体育相脱离,运动员文化程度普遍较低。而文化素质又是影响我国运动员提高运动成绩,冲击世界体育巅峰的因素之一。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可以充分发挥高校的教育优势,通过完善的教育系统、严格的学籍管理和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科学文化教育,尽快提高运动员的文化素质,使之加深对动作要领的理解,提高对训练规律内在联系的认识,加强与教育的配合交流,并以此作为突破口,提高运动训练水平,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冲击世界体育巅峰。

高校除了拥有“教育”优势外,还拥有强大的“科技”优势,可以提高运动训练科学化程度。现代运动训练在经历了“自然发展阶段”、“新技术开发阶段”、“挖掘人体潜能大运动量阶段”,已进入“多学科综合利用阶段”。涉及的学科包括:形态学、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力学、生物化学、运动心理学等20多门学科。综合利用的学科内容之广,是任何一门学科所不能比拟的。多学科的综合利用为现代运动训练开拓新的途径,并使运动训练水平产生新的飞跃,有力地推动竞技运动水平不断挑战、超越极限,创造更加辉煌的运动成绩。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可以发挥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科研力量比较雄厚、科学仪器设备比较先进的优势。加强各学科之间的相互协作,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与应用,切实提高运动训练科学化程度,培养世界级优秀体育人才,为推动我国竞技运动水平进一步提高作出应有的贡献。

标签:;  ;  ;  ;  ;  ;  

论高校在我国当代体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_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