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科危重病人抢救的护理配合体会论文_蒋玉仙

(江苏省丹阳市中医院 心血管内科 212300)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心脏科危重病人抢救的护理配合措施。方法:从2012 年1 月~2015 年1 月期间在我院心脏科接受抢救治疗的危重患者中择取3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30 例心脏科危重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使用常规护理(参照组,共有15 例)以及使用对疾病针对性抢救的护理(研究组,共有15 例)。结果:研究组心脏科危重患者其LVEF%好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的心律失常恢复时间、房室传导阻滞恢复时间以及住院天数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心脏科危重患者进行抢救时,需要密切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通过正确且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临床抢救心脏科危重患者的成功率。

【关键词】心脏科;危重病人;抢救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5-0060-02

心脏科危重患者的后遗症严重且死亡率高,在对患者进行抢救的过程中,需要密切配合具有疾病针对性抢救的护理措施。为了探究心脏科危重病人的抢救护理配合措施,我院从2012 年1 月~2015年1 月期间择取30 例心脏科危重患者进行分组护理,分析其效果,内容整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2012 年1 月~2015 年1 月期间在我院心脏科接受抢救治疗的危重患者中择取3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30 例心脏科危重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是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有15 例心脏科危重患者,而研究组亦有15 例心脏科危重患者。

其中,参照组中,男、女性别比例为9:6。其年龄在42 岁至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54±2.17)岁。其中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病毒性心脏病患者、心力衰竭患者分别有4 例、5 例、6 例。

研究组中,男、女性别比例为8:7。其年龄在41 岁至71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27±3.66)岁。其中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病毒性心脏病患者、心力衰竭患者分别有6 例、5 例、4 例。

排除标准:本次研究将患有代谢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排除在外;研究将患有肾脏、肝脏等重要器官疾病的患者排除在外;研究将患有精神疾病历史的患者排除。经确认,组间心脏科危重患者的年龄、性别比例、疾病类型等基本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对比后,P 值大于0.05,差异不显著,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因此两组间可进行分析、比较。

1.2 方法

对两组的心脏科危重患者进行抢救治疗的方法主要是氧气的吸入、心内注射以及建立静脉通道等,使用的药物主要有丹红、三联针、硝酸甘油、甘露醇、舒血宁等能够扩张血管以及改善患者冠状动脉的供血供氧能力药物,同时进行降低患者的血压与脑压的治疗。参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主要是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脉搏等情况,如果患者有异常的情况需要及时密切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处理;另外,帮助患者做好细节护理。研究组给予疾病针对性抢救的护理。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进行测定,使用LVEF 进行测定。观察患者的心律失常恢复时间、房室传导阻滞恢复时间以及住院天数的情况、死亡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实验研究结束之后,将参与本次研究的30 例心脏科危重患者相关情况的数据,准确无误地录入进SPSS19.0 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表示计数资料,其对比方法使用χ2 检验;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其对比方法使用t 检验。其中95%被作为可信区间,即当p 值在0.05 以下,可以表示此次实验研究的组间护理方式数据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组间心功能改善情况比较:研究组心脏科危重患者其LVEF%好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的心律失常恢复时间、房室传导阻滞恢复时间以及住院天数低于参照组,p<0.05。具体的数据情况可见表1:

注:与参照组比较,*p<0.05。

2.2 组间死亡率的比较:研究组没有死亡患者;参照组有2 例患者死亡,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

3 讨论

对于心脏科的危重患者进行救治时最需要争取的因素就是时间[1],因此,需要通过合理有效且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配合医生对患者的抢救治疗,本次研究对研究组的心脏科危重患者救治时采取的针对抢救护理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1)建立静脉通道:对来院抢救的心脏科危重患者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输液通道,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静脉输液的速度[2],并依据患者的病情情况以及实际救治的情况对输液的速度进行调整,确保抢救的效果。

(2)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护理人员必须密切配合医生的抢救措施,对患者的心率、血压以及呼吸的指数变化进行密切的观察;另外,还需要对患者的各项神经反射情况做好详细的记录[3],密切观察后对治疗护理的方案进行调整。

(3)针对抢救治疗的基础护理:首先要确保患者的消化道、呼吸道能够通畅,另外,确保患者的泌尿排泄系统正常[4];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的呕吐物进行及时的清理,并帮助患者做好口腔护理;此外,对患者的体位进行舒适护理,调整患者的卧姿,注意保护患者的头部。

(4)饮食护理:患者在抢救过后,应该对患者的饮食与起居进行调整,主要是为患者制定高营养的流质食物计划,尤其要避免患者因饥饿或者是饱食而引起的体征出现异常的情况[5]。

(5)心理护理:对患者的情绪进行安抚护理,让患者保持平静的心理,避免患者因为情绪波动过大对治疗的效果造成不利的影响;同时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均要严格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与体征表现,要记录好并依此对护理方案进行调整。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心脏科危重患者其LVEF%好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的心律失常恢复时间、房室传导阻滞恢复时间以及住院天数低于参照组,p<0.05。参照组的死亡率较参照组稍高,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

综上所述,对心脏科危重患者进行抢救时,需要密切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应该密切关注患者的静脉通道畅通情况、体征变化情况,同时做好饮食护理,通过正确且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临床抢救心脏科危重患者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潘晓兰,孟保英,王威等.危重室间隔缺损婴儿心脏直视术后机械通气呼吸道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8):1690-1692.

[2] 张婷婷,傅丽娟.危重程度评分工具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的应用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3):325-329.

[3] 陶 玲 君 . 急 诊 危 重心脏病的救治护理分析[ J ] .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7):261-262.

[4] 何迎,赵媛.危重心脏病患者术后应用IABP 的临床监测及护理分析[J].西部医学,2014,26(3):375-377.

[5] 朱蓓,姜梅,王芝等.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心脏科门诊预检分诊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2):2031-2032.

论文作者:蒋玉仙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3

标签:;  ;  ;  ;  ;  ;  ;  ;  

心脏科危重病人抢救的护理配合体会论文_蒋玉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