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影响论文_余志洁

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综合病房 湖南长沙 410000

【摘 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将64例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强化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同对照组相比改善更加明显,对比生活质量,明显是观察组更具优势(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有助于其神经功能的恢复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适合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恢复;生活质量;优质护理

急性脑梗死会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1],导致患者肢体瘫痪以及运动功能障碍等[2],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治疗有利于脑梗死患者的恢复,同时积极的护理干预也非常重要。我院将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以下是详细报告: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我院收治的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计算机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患者。将患有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肝肾功能不全以及恶性肿瘤的患者排除。对照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范围44~78(61.48±3.76)岁。病程在(1—6)年,平均病程(3.42±0.87)年。观察组: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范围45~79(61.52±3.82)岁。病程在(1—7)年,平均病程(3.51±0.91)年。对照组和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基线资料方面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

1.2方法

为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病情观察以及用药、饮食指导等常规护理(对照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优质护理(观察组),具体操作如下:

(1)建立优质护理干预小组:由临床护理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护理人员以及低年资护理人员组成,明确分工。

(2)病情观察:根据护理人员的病情程度分配护理人员。病情严重的患者由高年资护理人员进行监护,病情较为稳定的患者由低年资护理人员负责。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和记录,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汇报给医生进行处理。

(3)健康教育:通过与患者交流了解其文化程度,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脑梗死相关知识、病房内相关设施的使用方法、药物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消除患者的顾虑。另外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使患者掌握功能锻炼的要点,使患者能够积极预防脑梗死再次发作。

(4)安全评估:找出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与患者及其家属一同参与护理措施的改进,提高患者对护理措施的理解和配合度,防范预见性风险因素,促进不良护理事件的减少。

(5)用药和饮食指导:将用药和饮食的注意事项详细记录在卡片上,叮嘱患者家属放置在明显可见的地方,如床头、杯子旁边等,以便提醒患者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按照饮食原则进食。

(6)考核程序的建立:建立优质护理服务考核程度考核护理人员的优质护理实施情况,由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实施的优质护理措施进行评价,指出其中的不足,使护理人员进行持续质量改进,促进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和生活质量。

1.3.2判定标准

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评估护理前后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越好,体现为分值越低。

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进行评估,在护理前后评价躯体功能、心理健康、物质生活以及社会功能,以分值高为优势。

1.4统计学处理

将本文数据录入到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神经功能情况和生活质量,用t进行检验。当P<0.05时,表示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各项资料数据对比有明显的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

2实验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差别较小(P>0.05),组间对比护理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明显(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比较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3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疾病,主要由脑组织血液循环障碍所致[3],在损害患者身心健康的同时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急性脑梗死患者受疾病困扰,大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状况,不利于康复,为促进患者的康复,应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的内容较为基础和模式僵硬,护理措施不具灵活性,不能有效预防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影响患者的预后,同时患者对此模式的满意度也差强人意。

优质护理是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强化了常规护理中的各项措施,不仅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还促进了护理效果的提高[4],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在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下实施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够充分考虑到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5],并及时消除;护理小组将护理工作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可减少护理过程中的盲目性以及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针对性的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而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将收治的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优质护理。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生活质量与对照组相比更具优势(P<0.05)。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以及生活质量的有效护理模式,有助于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滕秀君.系统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5):733-735.

[2]黄展翅.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22(23):3654-3656.

[3]张锐芝,周颐,周慧.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评价[J].实用医技杂志,2014,21(8):913-915.

[4]鞠宏楠.急性脑梗死实施循证护理对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和运动能力的效果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3):249-250.

[5]区洁崧,左杏梅,凌碧珍.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5,13(22):2201-2203.

论文作者:余志洁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1

标签:;  ;  ;  ;  ;  ;  ;  ;  

优质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影响论文_余志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