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病病人加用三伏贴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论文_黄文睿,杨彦斌,肖泓(通讯作者)

(云南省中医医院肺病科 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目的:分析三伏贴治疗哮病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治疗56例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予穴位贴敷的治疗方法。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的AQLQ、PEF%评分最佳值以及FEV1%pre改善的程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例患者在治疗后外周血IL-13与IFN-γ水平的变化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三伏贴治疗哮病,可以有效的预防哮喘发作。

【关键词】三伏贴;哮喘;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1-0273-02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很复杂,目前普遍认为哮喘病的发病是由多种细胞与细胞组份参与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1],细胞因子失衡是造成哮喘病症的主要因素[2]。在我国中医药学中冬病夏治是一种典型的治疗方法,可以利用夏季的阳气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失衡[3]。三伏贴为冬病夏治的一种,常用于治疗慢性咳喘等肺系疾病[4]。我院在治疗哮喘病时采用我院自行研制的三伏贴进行治疗,达到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56例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中医诊断标准均参照《中医内科学》中喘症与哮症的诊断标准进行。将56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中男患者19例,女患者9例,平均年龄为(42.73±7.21)岁,平均病程为(7.3±4.4)年;对照组中男患者12例,女患者16例,平均年龄为(47.22±6.83)岁,平均病程为(11.5±5.3)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以及合并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①除外与哮喘相关的严重并发疾病;②除外伴发的其他慢性疾病如慢性肠炎、消化性溃疡、肾炎等哮喘患者;③除外伴有急性病如高热等患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28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而治疗组28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予穴位贴敷的治疗方法。①治疗时间:自2012年的伏天各贴敷一次。②治疗药物:贴敷的药物即为白芥子药丸。③取穴治疗时应取双侧肾俞穴、双侧脾俞穴、双侧肺俞穴等共为11处穴位。④操作方法:对以上11处穴位采用1寸的毫针进行针刺,后使用白芥子药丸对准穴位开始贴敷,使用无菌纱布对白芥子药丸进行覆盖并用胶布进行固定。

1.4 观察指标

1.4.1观察时间 取患者治疗前3d以及治疗结束后的3个月为观察时间,在观察时间内应该对患者进行每周的电话随访,及早的对突发事件进行处理。

1.4.2测量外周血IL-13与IFN-γ的蛋白含量 ①测量仪器采用由美国公司R&D研制的试剂盒。②测量方法:本次研究测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即将从患者处采集的外周血静置20min,在4摄氏度、每分钟3000r的条件下离心10min,再吸收其上清液并置入1.5ml的EP管内,放在零70下摄氏度的冰箱内留存备用,最后对外周血IL-13与IFN-γ的蛋白含量进行测量。

1.4.3肺功能测量 采用COSMED肺功能仪对患者的肺功能进行测量,观察患者的PEF%最佳值以及PEV1%pre。

1.4.4 AQLQ评分 参照提出AQLQ的评分表对本组患者进行评分并比较。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的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两组间比较采用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本组哮喘患者治疗前后的分级

本组患者在治疗前主要以轻度持续和中度持续为主;经过治疗后本组的患者以间歇状态为主,见表1。

3.讨论

支气管哮喘多是因为肺、脾、肾虚弱,寒温失调导致病发。夏季三伏贴是人体阳气最为旺盛的季节,全身的毛孔皮肤和经络都较为通畅,采用敷贴的方式进行治疗可以刺激全身,达到预想的效果。

本研究显示,经过治疗后本组的患者以间歇状态为主;经过治疗后两组的AQLQ、PEF%评分最佳值以及FEV1%pre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改善的程度均大于对照组;治疗后外周血IL-13与IFN-γ水平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在治疗后外周血IL-13与IFN-γ水平改善的程度均大于对照组。说明三伏贴容易经过皮肤穴位渗入经络,通过经络气血运行直达病所,体内的阴寒之邪最易驱除[5]。

冬病夏治三伏贴可以有效的预防哮喘发作,具有临床疗效佳的特点,操作简单,各级医院皆可开展。

【参考文献】

[1]张方琪,杨学敏,唐元元,等.嗜酸性粒细胞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3,6(2):55-58.

[2]时国朝,万欢英.支气管哮喘的免疫发病机制——从Th1/Th2细胞失衡到Th2/Treg细胞失衡[J].内科理论与实践,2011,6(2):92-95.

[3]蒋红梅,樊长征,苗青,等.从冬病夏治理论探讨运用标本兼治法防治哮喘的可行性[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3):802-803.

[4]狄冠麟,刘桂颖,尹新中,等.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慢性肺系疾病研究进展[J].中医外治杂志,2015,24(3):56-58.

[5]陈华,谢苗苗,张压西,等.“冬病夏治”干预咳喘病临床应用浅析附咳喘三伏贴干预支气管哮喘缓解期90例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04(15):214-215.

论文作者:黄文睿,杨彦斌,肖泓(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7

标签:;  ;  ;  ;  ;  ;  ;  ;  

哮病病人加用三伏贴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论文_黄文睿,杨彦斌,肖泓(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