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复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疗效观察论文_孔沭龙

(沭阳仁慈医院 江苏宿迁 223600)

【摘要】目的:观察胃复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2108年3月期间收治并确诊的35例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17例,不使用药物;研究组1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胃复春。两组的治疗时长均为12个月。结果:研究组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的总有效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的70.59%,P<0.05;胃镜检查方面,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88.88%,高于对照组的52.94%,P<0.05;对比幽门螺杆菌的转阴率,研究组为77.78%,高于对照组的58.82%,P<0.05。结论:胃复春对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胃复春;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疗效

【中图分类号】R5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5-0033-02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也称萎缩性胃炎,是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以胃黏膜腺体和上皮萎缩,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伴有幽门腺化,或不典型增生为其主要特征。临床上,其主要表现为腹痛,嗳气,胀满,消瘦,或食欲不振等。其致病因素较多,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的饮食习惯,如烟酒茶的刺激,金属接触、遗传因素、体质因素,胆汁或十二指肠液反流等引发,是一种常见的,危害性较大的疾病及癌前病变。目前,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药物众多,有关研究表明[1],中药制剂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有着突出的治疗效果,如胃炎方、半夏泻心汤及胃复春等,本研究在对2016年1月—2108年3月期间收治并确诊的35例患者进行实验后,进一步确证了胃复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考有关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辩证及疗效标准,遵循相关的治疗指导意见,通过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2108年3月期间收治并经胃镜检查,确诊的3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17例,其中男11例,女6例;年龄29~78岁,平均(42.1±2.5)岁;病程3个月—11年,平均(4.22±0.21)年;研究组组18例,其中男13例,女5例;年龄27~73岁,平均(44.3±2.2)岁;病程5个月—12年,平均(5.32±0.1)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经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不使用实质治疗药物或施以安慰剂。

1.2.2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使用胃复春片(0.36g)一次四片,一日三次,连续服用12个月。对感染幽门螺杆菌的阳性患者,在实验的前2周需同时服用克拉霉素片(0.5g),一日两次,阿莫西林胶囊(1g),一日两次,以及奥美拉唑肠溶片(20mg)。疗程一周。

1.3 观察方法

对研究前与研究后的胃窦距离幽门2厘米处,胃窦小弯、大弯、后壁及前壁等病变明显处采取的胃黏膜活检标本进行检验。

1.4 观察指标

参考有关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辩证及疗效标准,遵循相关的治疗指导意见,将实验中的治疗效果划分为无效、有效、显效和痊愈4个级别。痊愈是指患者的临床症状,如腹痛,嗳气,胀满等与体征症状,如消瘦等消失,胃镜复查炎症明显好转,减轻。病变萎缩组织和异型增生消失或恢复正常;显效是指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胃镜复查炎症明显好转,减轻。病变萎缩组织和异型增生组织减轻两个级度或恢复正常;有效是指,主要症状等基本消失,黏膜受损范围明显缩小,达1/2以上,炎症减轻1个及以上级度,病变萎缩组织和异型增生有所减轻;无效是指,实验结果达不到以上标准,或有效性极低,甚至恶化。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判断,其中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运用t检验的方法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症状疗效对比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见表1。

3.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也称萎缩性胃炎,是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以胃黏膜腺体和上皮萎缩,胃黏膜变薄,伴有幽门腺化,或不典型增生为其主要特征。临床上,其主要表现为腹痛,嗳气,胀满,消瘦,或食欲不振等。其致病因素较多,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的饮食习惯,如烟酒茶的刺激,金属接触,胆汁或十二指肠液反流等引发,是一种常见的,危害性较大的疾病及癌前病变。有关研究表明,CAG癌变发生率高达10%[3]。通过控制CAG的发展,逆转病情发展或使其消失,是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重要手段。有关研究表明使用特定的胃黏膜保护剂,能够逆转CAG的发展[4]。胃复春以中红参为主料,辅以香茶菜,佐以枳壳等药材,具有健脾益气,活血解毒的功效,能够调节病变部位的细胞代谢,改善胃部的血液循环状态,消除炎症,在临床实践中,胃复春主要应用于胃癌癌前病变以及术后的辅助治疗。有关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与萎缩性胃炎关系密切,是引发萎缩性胃炎的重要因素,而胃复春能够有效地抑制幽门螺杆菌[5]。在本研究中,通过对照组与研究组的对比可知,使用胃复春的患者其临床症状、胃镜复查的总有效率以及幽门螺杆菌的转阴率明显高于未使用康复春的患者,两组结果差异显著,(P<0.05)。说明胃复春对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侯建明,杨改姣,宋永玲.胃康宁颗粒与胃复春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对照研究[J].药物评价研究,2017,40(08):1138-1140.

[2]周继旺,丁世玲,张卫星.叶酸片联合胃复春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7,49(02):42-44.

[3]袁龙良,辛毅,燕善军.胃复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程与疗效相关性研究[J].临床医学,2016,36(11):49-50.

[4]石永强,赵向阳,王小平.定标活检评价黄连素联合胃复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疗效[J].吉林医学,2016,37(08):2013-2014.

[5]廖纬琳,陈国忠,胡辉,等.胃复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Meta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5,42(01):11-15.

论文作者:孔沭龙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9月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30

标签:;  ;  ;  ;  ;  ;  ;  ;  

胃复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疗效观察论文_孔沭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