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在整个过程中的理念--职前教育与在职教育的整合_素质教育论文

教师教育在整个过程中的理念--职前教育与在职教育的整合_素质教育论文

全程教师教育构想——教师职前、在职教育一体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师论文,全程论文,一体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111(2002)04-0055-04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培养重点的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面对素质教育教学改革带来的冲击和挑战,越来越多的教师明显地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职业压力,教师素质问题和高师素质教育滞后问题已明显地暴露出来并成为素质教育进程的主要障碍。因此,强化在职教师的职业素质,满足教师的继续教育需求,提高教师教育职能部门的办学水平,已成为我国教育界的共识。探索教师教育有效途径已迫在眉睫。

二、“在职教师继续教育需求”调查结果的简要分析

为了了解教师的教学困惑和教研困难,提高在职教师继续教育质量,探索教师教育的有效途径,笔者组织了“在职教师继续教育需求”的问卷调查。主要调查项目为:接受继续教育愿望、方式、继续教育的课程设置、希望通过继续教育解决教学和教研方面的具体问题。调查结果见附表。

调查结果显示:在职教师面临着众多的教学困难和教研困难,因而对“教学方法技巧、教学技能训练、知识更新、教学大纲与教材分析、学科教育理论研讨”等继续教育课程都表现出相当的兴趣,他们希望通过继续教育学习CAI课件制作技术,提高备课、说课、评课等教学能力,提高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等教育科研能力,提高利用网上教育资源的能力,实现教师自我发展。本次调查最为重要的反馈信息是:97%的被试愿意接受继续教育,87%的被试表示希望近期接受继续教育。继续教育需求如此之大,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心情如此之迫切是笔者始料未及的。访谈中,许多教师表示希望有关部门能“加大继续教育力度,给更多教师机会,避免重复培训”,希望能够“通过继续教育真正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研究能力”。

三、对现行教师教育的思考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大、中、小学新教材的修订与使用、素质教育教学方法的探索与改革,激发了广大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热情。然而,传统教育方式的根深蒂固以及中专、高考等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滞后等方方面面的因素,使得许多教师产生困惑和不适。接受继续教育是广大教师采取的积极措施。在职教师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寻求发展的强烈愿望向实施教师教育的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新的挑战。

高师院校是培养合格教师的摇蓝,成人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各级各类教研部门是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主阵地,上述各类教师教育职能部门在培养合格教师的过程中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高等教育素质教育改革没能有效地与基础教育素质教育改革接轨,高师院校的封闭及其与其他教师教育部门不能很好地分工协作,使得教师教育一直在做低水平的重复培训,具体表现为:师范生不能很快适应教学工作、新教师向合格教师的成长进程缓慢、优透教师不能发挥应有的骨干、示范作用,等等。笔者认为,目前我国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能满足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并严重地制约着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其主要原因就是实施教师教育的各个部门各行其是,各自为政和低水平重复性培训。因此,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迅速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就必须加大教师教育改革力度,改革传统的教师教育体制,打破传统的师资培训格局,实行大教育、大协作、重质量、重效益的全程教师教育,即,教师职前、在职教育一体化。

四、全程教师教育构想

1.全程教师教育的含义

全程教师教育是指师范院校、成人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各级各类教研部门分工协作,按照教师的成长规律,对教师实施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以促成教师的综合素质在整个教育教学生涯中实现阶段性突破并得以持续发展。全程教师教育包括准教师、新教师、合格教师、优秀教师四个教育阶段。它强调在教师职业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结,总体上呈递进和持续发展态势。实施全程教师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保证实施教师教育的各个教育职能部门工作的整合与一体。

2.全程教师教育的总体目标

全程教师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全程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教师,使教师在接受职前教育的过程中,学习和初步实践教育教学理论,逐步形成教育教学思想和教育教学能力。在走上教学岗位的教学实践中接受在职教育,在教学实践中实践教育理论并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探索教学的新规律、新方法、取得新经验,不断地更新教学思想,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实现教师职业的可持续发展。

3.全程教师教育构想的可行性论证

全程教师教育是指教师进入师范院校或选择教师职业开始至教师的教学生涯结束期间持续接受教育。教师职业发展过程是一个持续学习、实践教学理论,探索教学方法、途径,积累、整理教学经验、调整教学行为、更新教学观念和提高教学技能的发展过程。从教师职业发展过程上讲,教师教育具有连续性。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教师的职业发展虽然在总体上呈循序提高态势。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看,随着教学实践的增加和教学经验的积累,不同的教龄段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有所差异,表现出很强的阶段性。综上所述,教师教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使全程教师教育,即教师职前、在职教育一体化成为必然。

在我国,“现有师范教育中职前与在职分离、体制机构各自为政、教育内容重叠交叉、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普遍存在。[1]教师教育“投入多,产出少”(李岚清)。许多有识之士撰文论证我国的教师教育必须“打破管理体制上的条块分割,打破不同隶属关系的相互独立、自成体系的管理格局,理顺不同主管部门的关系,对同一地区,不同师范院校实行一体化的管理。”[2]“整合教师的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活动,以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取代教师职前培养和与在职培训相分离的体系。”[3]

教育部在《关于师范院校布局调整的几点意见》中提出:“坚持以内涵发展为主,进行师范教育资源的战略重组,积极发展高师教育规模,稳步压缩中师教育规模,因地制宜地积极推进市(地)教育学院与当地师范学院合并,建设一批师范学院或师范专科学校承担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任务。通过调整、合并,使得师范教育层次结构重心逐步升级;实现普通高等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统筹考虑,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一体化。”教育部提倡的师范教育资源的战略重组为各级各类师范院校在教师教育过程中的大协作,为实施全程教师教育提出了倡议并提供了行政保证。

4.全程教师教育的具体措施

全程教师教育实施的原则为:强化职前、在职两阶段教师教育的衔接、渗透和发展,统筹安排高师学生教师职业素质教育和在职教师的职业素质的提高,持续地、循序渐进地发展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全程教师教育可分为职前教育阶段和在职教育阶段。

(1)职前教育阶段(准教师培养阶段)

本文把师范院校就读的学生称为准教师。准教师以学习、模仿和初步的教学实践为主。培养目标是:掌握系统的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学会分析和处理教材,掌握课堂常规教学管理的一般规律,解决胜任教学的当务之急。职前教育阶段的培养任务主要由师专师院承担,其他教师教育部门参与培养目标的制定和培养计划的实施(如专题讲座和实习指导)。

(2)在职教育阶段(新教师、合格教师和优秀教师培养阶段)

在职教育阶段包括新教师、合格教师和优秀教师三个教师教育阶段。以往的新教师教育主要由各级各类教研室承担。各级各类教育学院、电大承担教师的学历教育或单科进修。师专师院主要通过函授、面授进行学历教育(本文不对学历教育做进一步探讨)。实施全程教师教育后,师专师院也要参与教师的在职教育并应成为教师在职教育的主要力量。

①新教师教育阶段

新教师是指教龄低于2-3年(含一年见习期)的教师。新教师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是:适应教学环境,进入教师角色,顺利完成教学任务,逐步完善其教学能力。该阶段的教师教育主要由基层教研室、教研组承担。实施全程教师教育后,师专师院也应参与新教师的培训与管理(如应邀进行补救性的专题讲座,给予毕业生教学实践中必要的理论指导,配合基层教研室对见习期满的毕业生进行教师职业技能的量化管理,等等)。教研室和教研组要向新教师提供足够的机会和宽松的环境,让他们尝试各种教学方法,帮助他们把所学的教育理论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在实践教学理论和探索教学规律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加速其成长为合格教师的进程。

②合格教师培养阶段

合格教师是指达到国家规定的合格教师标准并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的教师。合格教师教育阶段侧重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创新教育能力,该阶段的教师教育主要以教师自我教育、自主发展为主。教研部门的主要作用是鼓励、引导、监督和催化,向教师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创新探索的机会和发展能力的空间。各级教研部门应尽可能多地组织各种形式的观摩教学活动,如示范课、研讨课、优质课评比等,组织教师听课、说课、评课和撰写教研论文等活动,强化教师的教研意识和反思教学的能力(包括对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整体行为、教育教学效果以及教学评估方式的反思等),为他们在教学领域的自主发展提供沃土。合格教师教育主要由教师本人及其所在单位的教研组和所在地的教研室组织实施。师专师院应以观察员的身份收集反馈信息(为职前教师教育提供参考)并参与合格教师的考核。

③优秀教师培养阶段

优秀教师是指专业知识丰富、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方法先进、教学效果优良的教师。优秀教师教育由国家教委、各级教委、师范院校以及各级各类教育学院联合组织实施。优秀教师教育阶段要注重培养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新信息并使之转化为自身的实际教育教学和教学研究能力,通过教师的继续教育学习班开设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专题理论研究课,采用研讨会或专题讲座的方式,帮助教师了解学科前沿发展动态,拓展专业知识,向教师传授教改实验方法,协助教师设计并实施教学研究方案、设计研究程序、撰写结题报告等,引导教师撰写教学科研论文,显化其教研能力,把教师的经验思考转变为以经验为基础的理论思考,使之成为理论思维型的教师。

五、对全程教师教育的深度思考

全程教师教育,即教师职前、在职教育一体化,要求高师院校、各级各类教育学院和教研部门通力协作。高师院校要做好“售后服务”(参与新教师、合格教师和优秀教师的在职教育)。学校和教研部门要“定单管理”(参与高师院校课程设置、职前教育目标的制定和教育实习的指导工作),避免教师教育中的低水平重复培训。另外,要建立健全教师教育体系,建构教学法家、专业教研员或专家型教师、优秀教师、合格教师、新教师、准教师的“金字塔型教师培训网”,实行“导师制”,以保证全程教师教育的循序和高效。

知识经济时代,学校教育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都在不断更新和变化。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渠道不断更新知识、更新教学思想、掌握新的教育技术、不断地完善教师职业技能,积极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实现教师职业发展。教师职前、在职教育一体化的全程教师教育有利于有关教育职能部门充分利用教育资源、统筹安排教学内容、合理利用教学时间,高效率地实施教师教育,保证教师能够持续接受职业教育,保证教师素质的可持续发展。

附表:在职教师继续教育需求状况

内容 选项 选择比例

愿意接受继续教育97%

不愿意接受继续教育

 3%

接受继续教育的愿望 希望近期接受继续教育87%

不希望近期接受继续教育 13%

A: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班 39%

B:国内脱产进修38.5%

接受继续教育的方式

C:出国进修38.5%

(自由选)

D:参加远程教育学习 9%

E:自学

 

  8.5%

A:教学方法技巧研究类 76.5%

B:教学技能训练类57%

继续教育的课程设置

C:知识更新类53%

(五远二)

D:教学大纲与教材分析类46.5%

E:学科教育理论研讨类

32%

A: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技术

74.5%

急待解决的教学、 B:提高编写规范教案、说课、评课能力 61%

教研问题(自由选)  C:提高撰写教育、教学论文能力44%

D:学习利用网上资源的能力

31.5%

标签:;  ;  ;  ;  

教师教育在整个过程中的理念--职前教育与在职教育的整合_素质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