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结构施工的关键技术及问题处理研究论文_赵丽娜

装配式结构施工的关键技术及问题处理研究论文_赵丽娜

美联钢结构建筑系统(天津)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000

摘要:对装配式结构施工关键技术的研究可以更好推动该类施工的发展,而不断应用的工程实践又有利于装配式混凝土技术的日趋成熟完善,更好的推动建筑工业化发展。要严格依照国家法律法规,有序推进装配式结构施工技术的发展,不断开拓创新,赋予施工技术新的发展活力与生命力,促进建筑行业发展,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稳步提升。

关键词:装配式;结构施工;关键技术;问题处理研究

1导言

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随着建筑工程施工中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广泛应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和效率也得到了全面的提升。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作为近年来建筑工程施工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全新的施工技术,因为其自身具有施工效率高且劳动强度低等各方面的优点,而被广泛的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中。但是,由于现阶段我国的预制装配式结构施工技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所以加强这一施工技术创新力度,对于建筑行业的发展而言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基本特征

2.1施工方式的变化

在装配式建筑工程中,施工方式由单纯施工变成总装。原来的现浇结构需要进行立体的交叉作业,必须流水施工,但是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施工,主要是通过机械设备进行吊装,将个模块组成有机整体。整个安装过程就像工厂组装汽车一样进行拼接,这也大大减少了工作压力,提高施工效率,更好的保障了施工安全质量。另一方面,通过装配式建筑施工,可以实现建筑与装修一体,装修工作可以与施工正常同步进行。

2.2施工主场地变化

原先复杂的现场施工场地有工地变成了工厂,建筑所需要的阳台外墙,柱,板梁等都可以在工厂生产线上有序生产,各模块部件都可以预先制造,这样也减少了现场浇筑工作的工作量。流水作业效率较低的工作模式,代替了原先效率较低的手工作业,而装配式建筑工程受气候影响较小,速度快,完工时间短。

2.3形象的变化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污染施工转变为绿色施工,注重施工方法,主要以吊装为主,搭设手脚架,现场抹灰节能环保。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以前现浇建筑中的问题,推动整个工程进行绿色施工,减少噪声污染,保护环境。

2.4身份的转变

由于装配式结构施工的特殊性,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用大量的吊装技术,因此对人力的需求大大减少,工作人员仅仅在简单的学习培训,熟练掌握吊装技术、预制装配后就可以上岗。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从业人员的工作环境,降低人力花费成本。

3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关键技术

3.1拆分技术

工业化与标准化是装配式建筑施工的一个重要特点,为了更好的实现标准化与工业化,要对建筑进行科学拆分。拆分工作与建筑物结构的安全性、舒适度、受力情况和造价合理性有着密切关系,不同的拆分方式,会呈现不同的区别。在拆分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多方面因素,如:制作、运输与吊装的要求、预制构件标准化设计的要求、连接和安装施工的要求、预制构件配件构造的要求、受力合理,尽可能做到多组合、少规格。三维扫描技术是空间获取的新手段,它是一种新型的全自动高精度点云立体扫描技术,主要是利用三维扫描技术来获取物体表面各点的空间坐标。三维扫描技术是建筑领域新的发展技术,但它仍然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在应用中仍面临着一系列难题需要攻克,必须不断加强创新研究。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对三维扫描技术研究的深入,该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2关键节点的处理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关键节点的处理一直都是难点、重点。关键节点的施工质量影响着建筑整体的安全性与保温性。关键节点包含较多内容,例如:墙体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方式、装配式墙板的设计、板缝位置、地坪层、屋面位置和口窗涧口位置的保温构造、外墙构造密封、板缝位置密封和口窗洞口的密封做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外墙安装施工技术

外墙安装施工时,施工人员需要结合水平标高线将密封条或是PE棒牢固地粘贴到楼面上,后缓慢地将PC板放下。测量工作者需要借助于水准仪对PC板上的水平线进行测量,在其达到施工设计标准后落下PC板,确认位置无误后对相应的配件进行固定。施工人员借助于经纬仪设备进行斜支撑的安装,后对PC板的垂直度进行调整。明确铁件螺母固定牢固后,将PC板吊钩撤除,进行其他板块的吊装。在PC板吊装完成后,需应用密封条或PE棒对PC板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

4装配式结构施在施工中的要点

4.1PC构件深化设计

(1)叠合板与端支座连接设计。在进行叠合板与现浇墙板施工前,必须将其水平方向设计为10mm的搭接,在进入施工阶段后,对于搭接处与模板之间应该采取防漏浆处理。之所以采取这种施工方法,是为了最大限度的避免因为现浇楼板施工过程中,出现漏浆的现象,而导致预制叠合板出现开裂的问题。(2)叠合板综合管线排布设计。在进行设计方案深度优化的过程中,必须对现浇叠合板层内的管线布设予以充分的重视,根据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避免因为管线布设出现交叉的现象,而影响到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3)预制构件薄弱处临时加强设计。在进行预制构件设计时,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针对较为薄弱且容易出现开裂的部位通过临时加强的方式,避免其在运输,安装施工过程中出现开裂的情况。

4.2PC构件运输及存放

(1)PC构件运输。在进行PC构建运输时,经常因为受到外部或内部的碰撞而导致构件的损坏。由于构件运输的距离较长,因此在运输PC构件前,必须仔细的进行运输路况,条件限制等各方面情况的勘察,然后确定最佳的运输路线,才能从根本上避免构件运输过程中出现损坏的现象。(2)预制剪力墙堆放。剪力墙堆放架在预制的过程中,必须确保其承载力与刚度符合要求,由于预制墙板的外饰面不能作为支撑面,所以施工人员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针对构建薄弱部位的保护,才能有效的避免因为堆放不当而导致构件损坏现象的出现。

4.3PC构件吊装定位

(1)PC构件吊装垂直度控制。就目前而言,PC构件吊装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施工精度不高、斜撑调节不精确、混凝土浇筑导致构件出现位移现象等,而这些问题都是造成PC构件吊装垂直度出现偏差的主要原因。所以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的按照施工质量要求,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误差精度控制在1mm以内,同时进行相应的加固,才能确保其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2)接驳螺栓定位。PC结构与现浇结构连接主要是以螺栓为主,但是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经常出现螺栓拧不上的现象。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该采取试拧的方式确认螺栓与预埋螺栓的空洞是否一致,并在确定其符合要求后,才能进行PC构件与现浇结构的连接。

4.4转换层施工技术

(1)转换层现浇结构标高及平整度的有效控制。施工人员在搭设支模架时,必须与技术人员及时的进行技术交底,同时要求测量人员利用水准仪等测量设备进行抄平作业,以确保支模架搭设的准确性。支模架搭设完成后,在混凝土浇筑施工开始前,技术人员必须再一次进行梁,底板等部位标高的核查,在确定其准确无误后,才能开始混凝土浇筑施工。(2)垫片设置偏差控制。施工人员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需要使用垫片的话,则必须先按照施工质量规范和要求处理放置面,并确保放置面平整无任何杂物,然后由测量人员测出放置面的标高,计算预制墙体落位处的标高,最后根据层高等式进行相应的计算,在得出垫片放置的高度值后,选择符合要求的垫片,才能避免因为施工过程中产生扰动而造成垫片出现位移或者倾倒的现象,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3)水平缝宽度设计。根据装配式结构施工质量的要求,如果将误差积累与水平缝控制在10mm以内,将会导致灌浆浇筑施工难度的增加,所以在工程施工开始前,施工技术人员应该及时与设计人员进行交流与沟通,可以采取将水平缝宽度设计为25mm的方式,确保灌浆浇筑施工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王小轩.试述现阶段建筑设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居舍,2017(20):127+145.

[2]韩艺.现阶段建筑设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纳税,2017(20):75.

[3]张磊.浅谈建筑设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9):131-132.

[4]李兴吉.建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7(27):152.

论文作者:赵丽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8

标签:;  ;  ;  ;  ;  ;  ;  ;  

装配式结构施工的关键技术及问题处理研究论文_赵丽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