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65例分析论文_孙庆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65例分析论文_孙庆

孙庆

(济钢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 250101)

【摘要】目的 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从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药品不良反应报表中筛选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65例,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类别、名称,不良反应涉及器官/系统、临床表现,临床应用等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65例不良反应中,老年患者较多,占38.5%;其次是儿童患者,占32.3%。药物共涉及19个品种,其中活血化瘀类药物较多,占56.9%。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多见,累及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常见,其次为消化系统症状。新的不良反应有40例,占61.5%;严重不良反应有2例,占3.1%。严重的不良反应有呼吸困难、寒战、紫绀等。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中剂量过大、滴速过快、配伍不当等是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结论 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广泛,应对其不良反应高度重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4-0012-02

中药注射剂为我国独创剂型,具有生物利用度高,作用迅速等特点,能较好地发挥中药治疗急重症的作用。随着中药注射剂的广泛应用,关于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特别是中药注射剂,在突破了传统的口服给药方式的同时,也失去了以往口服剂型可以选择吸收的优势,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也很复杂[1]。本文将从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药品不良反应报表中筛选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65例进行汇总和分析,以掌握本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收集到药品不良反应报告539例,经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审核通过的有539例,其中由中药注射剂引起的有65例,占12.1%。

1.2 方法 按患者性别、年龄、ADR所涉及的药品、ADR类型、临床表现、联合用药情况、严重程度、预后及因果关系等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2 结果

2.1 性别、年龄 在65例中药注射剂ADR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男37例,女28例,男女比例约为1.3:l。从年龄分布看,ADR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的人群,但以老年居多(>60岁)25例,儿童次之(<12岁),其中12个月~12岁21例,13~20岁2例,21~30岁1例,31~40岁3例,41~50岁6例,51~60岁7例,61~92岁25例。

2.2 ADR因果关系评价 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ADR因果关系评价标准进行评价:“肯定”l例,“很可能”22例,“可能”42例,分别占总数的1.5%、33.8%、64.6%。

2.3 联合用药情况 在65例中药注射剂ADR中,有16例(24.6%)涉及联合用药;其中两联用药的有11例(16.9%),三联用药有4例(6.2%),四联用药有l例(1.5%)。16例联合使用的药物中,有5例联合使用了抗感染药物,有3例同时使用了两种中药注射剂,其余还有和神经系统药、维生素类药、心脑血管类药合用。

2.4 引起ADR的药物种类及发生频率 见表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 65例中药注射剂ADR涉及的药物种类、例次及构成比

种类品种数构成比(%)例次构成比(%)

活血化瘀类1157.93756.9

清热解毒类421.12233.8

补益类15.323.1

祛风止痛类15.323.1

抗肿瘤类15.311.5

护肝类15.311.5

合计19100.065100

2.5 ADR的临床表现见表2。

表2 65例中药注射剂ADR的临床表现、涉及系统及相关药物

涉及系统例次构成比(%)主要临床表现

皮肤及附件

损害2838.9皮疹、面部潮红、斑丘疹、瘙痒、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多形性红斑

消化系统损害1825.0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胃部不适

全身性损害1419.4呼吸困难、紫绀、心悸、憋闷、寒战、头痛、无力

用药部位损害68.3注射部位皮疹、疼痛

循环系统损害56.9胸闷、双下肢麻木、双下肢水肿

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11.4震颤

2.6 严重ADR的临床表现 65例中药注射剂ADR中严重的有2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寒战、紫绀。

2.7 新的严重的报告比例关系 65例中药注射剂ADR中,一般反应22例,占33.8%;新的一般反应40例,占61.5%;严重反应2例,占3.1%;新的严重反应1例,占1.5%。

3 讨论

3.1 我院中药注射剂ADR发生的特点 男性略多于女性,中老年人群、儿童发生率高,不同年龄的个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不同。老年人各器官功能衰退,对药物代谢与耐受能力降低,另外老年人一般共患多种疾病,常联合用药、长期用药、甚至重复用药,这些都是导致ADR发生率增高的原因[2]。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各个器官尚未发育成熟,组织器官功能尚不完善,对药物耐受性差有关[3]。

3.2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因素

3.2.1 患者因素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与个体差异有很大关系。由于患者体质的差别,病理状态及基因多态性的存在,使部分个体对某些药物的耐受性较差或超敏,易出现过敏反应。同时,中药注射剂多含大分子物质,进入人体易引发变态反应,过敏体质患者更易发生不良反应,临床应用时应特别注意。

3.2.2 药物因素 药物因素中药材的质量受产地、采收季节、生长环境因素影响很大,同一药物,因产地不同,生长环境不同,采摘时间不同,存放时间长短等,直接影响到中药注射剂的质量。中药注射剂多为复方制剂,成分复杂,其中未知的非定量成分占有相当比例:我国当前列入国家标准的109种中药注射剂中.共涉及143种中药,属于复方制剂的有50种(48.6%),其中原料药3味以上的34种(31.1%),超过5味的16种,超过7味的6种,有的多达12味;药味越多,研究难度越大,工艺越复杂,也越容易出现药品的不良反应[4]。中药注射剂因其成分的复杂性,很难制定出客观、完善的质量标准。在检查项目中基本没有杂质检查项目,因此,导致无法较好地控制过敏性物质的引人及限制其量.且有效成分和毒性成分不够清楚,使得拟定质量标准难度很大,是目前中药注射剂质量标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5]。中药注射剂的成分是从药材中提取的有效物质,由于药材本身含有很多不同类的化学成分,其中的半抗原与体内血浆蛋白结合成全抗原。尤其是静脉用中药注射剂,药液中某些杂质作为半抗原物质,更易与血浆蛋白结合形成为高致敏原,诱发严重ADR的发生。其中的动植物蛋白、鞣质等也极易引起过敏反应。生产厂家在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有效成分的溶解度、稳定性而加入一些稳定剂、助溶剂等,在提取工艺中,异性蛋白沉淀是否完全,同时,中药注射剂一般都有颜色,影响了澄明度的检查,这些都可能引发ADR。

3.2.3 临床使用的合理性 常将中药注射剂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可改变其有效成分,或使杂质析出,或改变不溶性微粒的含量。据有关资料报道,参麦、复方丹参等注射液的pH值为4~6.5,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可能因盐析作用而产生大量的不溶性微粒。增加了ADR的发生机会。临床应用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6]。药物的用法用量不当:护士实施输液时滴速过快,单位时间内进入患者体内量过多。会增加ADR发生的可能[7]。

参考文献

[1] 梁雁,鲁云兰.159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中国药物警戒,2008,5(5):298-303.

[2] 郭良君,谭兴起,孔飞飞,等.2008年我院243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药学实践杂志,2010,28(2):150.152.

[3] 冯陆冰,马青松.128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中国药业,2011,20(10):60-61.

[4] 袁丽萍,马丽敏.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评价进展.中国新药杂志,2007,16(21):1738-1741.

[5] 周超凡,徐植灵,林育华.中药注射剂的回顾和展望.中国中药杂志.2006,3(24):2094.

[6] 杨海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相关性分析.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11(2):183-184.

[7] 张冰,吴嘉瑞.关于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的思考.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6,4(6):18.

论文作者:孙庆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4年第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5-5

标签:;  ;  ;  ;  ;  ;  ;  ;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65例分析论文_孙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