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论文_于劲松

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论文_于劲松

黑龙江省牡丹江南山医院157014

【摘要】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社会压力越来越大,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越来越多。由于老年精神病患者各个身体器官的衰退以及精神病的影响,致使病人逐渐的丧失了生活自理的能力。已成为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1]。老年期精神障碍有些属于功能性,其中包含偏执型、燥郁型、抑郁症和精神分裂,有些是器质型,例如脑动脉硬化痴呆。据资料显示,我国在本世纪已经进入老龄化的社会,预计到2025年老龄化人口将占中国总人口的20%。临床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院对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65例精神障碍患者的进行精心护理,现总结报道如下:

【关键词】老年精神障碍;护理;

1.临床资料选取65例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各类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男性30例,女性35例;年龄61~79岁,平均68.5岁;精神分裂症15例、精神应激障碍疾病28例、抑郁症精神病15例,精神焦虑症患者7例。

2.老年精神障碍患者临床病情表现观察 ⑴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分裂症患者会经常产生幻觉现象,他们会虚幻的听见其他的人悄悄的在背后议论自己,说自己的坏话,并且虚幻的经常看见鬼神和自己讲话,而且经常性不安、害怕并且大声的求救;⑵ 精神应激障碍患者:应激障碍患者对身边的事物迟钝,以及能力极大的减弱,使患者失去自我保护能力;⑶抑郁症精神病患者:老年抑郁症患者经常性感到郁闷、悲哀、绝望以及沮丧,并且觉得生存没有意义,认为死亡是人生的解脱,甚至许多抑郁症患者有自杀的倾向;⑷精神焦虑症患者:焦虑性精神病患者对生活中任何微小的的变化都活焦虑,坐立难安,并且反复的思考一些无所谓的问题,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并且伴随着失眠现象的产生。

3护理

3.1精心的基础护理 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室内光线充足,温度适中,病床高度以患者坐在床沿,脚能着地为合适高度。保持地面干燥,室内禁止放危险品,卫生间和洗漱间有明显的标识,走廊有扶手,防止跌倒受伤。早晚应督促患者刷牙漱口、洗脚、洗脸、梳头,整理房间。卧床患者需加气垫,防止褥疮,给予口腔处理,定期督促患者洗澡、剪指甲、刮胡须,卧床者行床上治疗。长期服用治精神科药物患者,易出现便秘不良等情况。如3d不排便,给予患者缓泻剂或低压灌肠,平时躲让患者喝水,多吃蔬菜、水果等促进便秘的食物。在排除身体疾病后,应诱导排尿,如让患者听流水声等,无效时导尿。⑤发现腹泻、尿频、遗屎,应戴尿袋或尿布,并定时清洁更换,预防皮肤擦伤。患者由于精神衰退或痴呆,生活自理能力差,不知冷暖,大小便失禁,终日卧床,饮食失调等。护理应多关心患者的衣着,随着天气变化,增减衣物,防止受凉或中暑。

3.2心理护理 精神障碍患者多应急性发作,老年痴呆在家中难以护理,而短期或长期住院,缺乏家人的关心,时常不安心住院,护士应多疏导、多接触。精神障碍患者由于大脑思维紊乱,功能减退引起意识障碍,表现孤僻、行为幼稚、反应缓慢、智力记忆减退、情绪激动或抑郁。护士应经常与其接触,多谅解患者,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新住院患者由于环境的改变,而产生陌生感、恐惧、孤独,怀疑被家人抛弃,害怕死在医院,护士对患者要态度和蔼,说话诚恳,关心体贴患者。长期住院的患者对外界失去兴趣、想家、情绪抑郁、沉默不语,护士应主动介绍自己,使患者感到有人关心自己,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尊重他们,不要随便打断说话。

3.3加强安全护理 精神障碍患者有自伤自杀倾向及私逃的可能,病人的安全护理不容忽视。要经常巡视,密切观察,要将老年病人安排在大房或易于监护的房间,病床加床栏,床高以病人坐在床沿脚能着地为宜;病人下床活动、上厕所等,要有人扶持,协助料理个人卫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抢食、吞咽困难、牙齿脱落的老年人提供半流少渣的食物,同时管理好它的零食,防止噎食。老年人睡眠时间短,又合并有心肺功能不全,因此要加强夜间的巡视力量。为防止藏药存药,护理人员应亲自发给,检查口腔、衣袖、口袋等处,同时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多陪伴病人,以及早发现、及时处理抗精神病药物的副毒作用。兴奋冲动、攻击伤人者,适时将其劝开、隔离,并予保护性约束。对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护理不能有太大的局限性,不可以完全的限制病人的户外活动,否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患者的病情。每一位患者户外活动都要伴随着一名护理人员,护理人员要时刻的警惕意外的发生,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并且在病人进行户外活动之前,做好登记工作,病人户外活动的时间和地点要登记清楚,并与医院时刻保持联系,让医院知道病人所在的具体位置,以保证当有意外发生时,能够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措施,并进行抢救工作。

3.4严格的病房管理 完善精神病院的病房管理制度,以确保对患者护理工作的有序性和安全性。当病人外出、回家时,必须有相应的请假管理制度,医院收到病人的请假申请时,要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来考虑是否准假,并及时联系家属,将病人安全的带回家,并按时将病人送回医院。无论是病人家属还是各医护人员都不可以私自允假,要建立良好的责罚制度,从患者安全的角度出发,一旦有人违背,出现危险,要严厉的追究责任。精神病医院将传统的封闭式管理改进为了具有现代特色的开放性质的管理。通过对开放式管理方式的临床实验,发现开放式的管理模式有效的缓解了患者的病情,并且疗效是非常显著的,并且成功的治愈的一些精神病患者。大部分的精神病患者认为自己没有患病,强烈的排斥住进精神病院,拒绝治疗,而开放式的管理模式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难题。开放式管理允许病人外出活动,而且允许病人家属的监护,这种方式让老年精神病患者更容易接受,并且能够保持病人的正常生活,能更好的适应并且缓解病情。

3.5用药护理 发现患者用药时间比较长而病情无明显好转、服药剂量较大且又无药物副作用、以及治疗加药期间病情突然有波动者,要查明原因,考虑患者是否有藏药的可能,发药时要重点监护。一旦发现患者有藏药行为,要做好心理疏导,并作好重点交班,以引起全科医护人员的注意,发药时对藏药患者要重点监督,详细检查,确保患者服药入胃后才让其离开,防止藏药造成意外。在用药期间,如果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肌肉强直、意识障碍等症状时,护士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了解病情,给予患者安慰,帮助患者稳定情绪,严格交接班,及时报告临床医生,并配备抢救器材,配合医生进行对症处理,防止延误治疗及抢救。 治疗精神病的药物对中枢神经、植物神经系统有影响,可产生许多复杂的不良反应[2-3]。护士要熟练掌握药物的基本知识、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应急的护理措施,并配合医师及时对症治疗。如发现流涎较多的患者,睡觉时让患者头偏向一侧,以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对首次用药、年老体弱、进食不佳、药量较大、伴有心血管疾病及有体位性低血压病史的患者,嘱其服药后特别是注射给药以后,不要立即变换体位,最好休息片刻再从事活动,改变体位或起居时动作要缓慢,若有不适应嘱患者就地平躺,将脚抬高,大多数情况可以自然恢复[4]。如果出现头昏、眼花、心慌、站立不稳等体位性低血压先兆症状时,要求患者应立即卧床休息,严密监测血压变化的情况,并立即报告当班医师,及时遵医嘱给予对症处理[5],以防加重病情及危及生命,解除患者的痛苦及不良情绪,使患者正确对待药物的不良反应,增进服药的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戴顺花,郑红.老年期精神障碍临床特点分析及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14):107-108.

[2]赵双,张改兰. 谈谈50例精神病患者的藏药行为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医学,2011,6(22):22.

[3]吴长江. 抗精神病药物对心电图影响及相关因素[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6):55-56.

[4]张生翠,李莉. 抗精神病药物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7):319-320.

[5]周长青,吴凤云. 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对患者的心理影响及护理[J].求医问药,2012,10(2):446-447.

论文作者:于劲松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2月上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3

标签:;  ;  ;  ;  ;  ;  ;  ;  

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论文_于劲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