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进行鼻唇沟瓣修复的价值探讨论文_张华昌,张晔,张震,王锡泰

淄博市中心医院 山东淄博 255036

摘要:目的 颌面部肿瘤术后进行鼻唇沟瓣修复的价值探讨。方法 选择24个月内进行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病患40例,按照其治疗时选取的皮瓣部位,各20例,分为前臂组与鼻唇沟组。将两组做完手术后的皮瓣的成活率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 鼻唇沟组皮瓣成功率为100%,接受皮瓣的修复率为100%,前臂组皮瓣移植成功率为95%,接受皮瓣部位修复率95%,两者差异明显(P<0.05),可以进行对比。完成该移植半年以后,鼻唇沟组发生并发症概率为15%,前臂组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为45%,两者差异明显(P<0.05)可以进行比较。结论 在修复颌面部缺损时,使用鼻唇沟皮瓣的成活率比较高,外貌和相关语言等功能能够得到较大程度的恢复,如果在修复面积适中的情况下,推荐使用鼻唇沟皮瓣进行移植。

关键词:鼻唇沟修复;颌面部恶性肿瘤;前臂皮瓣

在对颌面部进行肿瘤手术时,由于其位置和结构比较特殊,因此在进行修复的时候,不仅仅要考虑其修复面积的大小,还应考虑修复面与周围皮肤的一致性、美观性。进行颌面部修复的最佳疗法就是通过游离皮瓣的移植。游离皮瓣移植常用部位有前臂、腹直肌等位置,医生根据创口的面积大小以及实际受损位置的情况进行移植。鼻唇沟作为与面部皮肤相似的供区,在应用过程中有距离近,留蒂方便等优点,可以在颌面术后缺损处应用。

1、对象资料与方法

1.1对象资料

选取24个月内颌面部恶性肿瘤致面部部分缺损病患40例,随机将其分为前臂组与鼻唇沟组,每组20例。各病患身份背景均无差异,且没有其它面部可致缺损的疾病,男女比例为21:19,年龄随机离散分布在17-95岁之间,平均43.3±5.5岁。前臂组与鼻唇沟组术面部破损程度大小差异性相似(P>0.05),两组之间可以对比。

1.2方法

术前全麻,在全麻状态下,对恶性肿瘤进行切除,在手术的过程中根据手术破损的面积以及形状进行规划取瓣,然后进行皮瓣的缝合。在术后愈合期内,需要特别关注皮瓣的移植状态,同时使用抗生素,防止移植皮肤部位发炎。

鼻唇沟组:在面部破损一侧,设计皮瓣的位置与大小,该皮瓣应平行于鼻唇沟,且按照皮瓣面积形状规划组织蒂。皮瓣应该在鼻唇沟两侧分布,上下的位置应该在距离内睑5mm以下,下颌骨以上。皮瓣的位置要尽量避免对面肌与神经的损伤,应选择面肌与脂肪中间部分,皮瓣手术口直接缝合。所有病例取瓣面积在12mm*15mm到32mm*50mm之间。

前臂组:以静脉为皮瓣选区的中心,位置不得接触手掌端的腕横纹。根据创口大小选取相应大小的前臂位置画线。在肌膜与深筋膜处进行剥离,保留血管蒂,在需移植部位准备好以后,切断血管蒂,进行移植。所有病例中前臂取瓣面积在35mm*40mm到75mm*80mm之间。

1.3观察内容

在手术完成后进行调查分析,对比移植的成功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状况,调查时间周期为6个月,每2周调研一次,记录其恢复状况以及并发症程度。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专业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所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得出P<0.05则有有明显差异,具备了可比性。

2. 结果

2.1对比两组的移植成功率以及受区的与周围皮肤的差异程度比较

鼻唇沟组移植全部成功,受区与周围皮肤对比,差异性小。

前臂组出现皮肤异常2例,在对其中一例加强引流并改变姿势以后,最终表现为移植成功。另一例出现皮肤移植部位坏死现象,最终表现为移植失败。

两组之间的成活率分别为100%和95%,移植部分与周围皮肤差异为100%和95%,两者差异较大,可以进行比较。

3、讨论

在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进行组织修复,不仅能够使病患口鼻咽功能上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还能使病患外貌得到修复。这种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合适的皮瓣。前臂皮瓣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的缺损修复取瓣位置。它取瓣的位置相对稳定,而且成活度高、血管蒂长、取瓣方便。但在取瓣时存在位置过于明显,取瓣后缝合间距过大,部分男性的皮瓣带有毛发,影响外貌。鼻唇沟皮瓣本身部位就处于脸上,颜色与质地与受区基本一致。除此之外鼻唇沟瓣可将蒂部随意安置在皮瓣的一侧,移植时灵活方便,手术后伤痕隐蔽,供区外形外貌基本不受影响。

在本研究中,按照供区对40个病例进行了分组,其中鼻唇沟瓣20例,前臂组20例。在移植过程中,鼻唇沟组20例病患,全部移植成功,受区与供区手术以后恢复均为良好。经半年调查得出,口鼻咽功能恢复正常,供区基本没有痕迹,并发症概率为15%。前臂组20例病患,移植成功19例,部分受区与供区出现不良反应,经半年调查得出,部分口鼻咽功能障碍,供区痕迹比较明显,并发症概率40%,经对比存在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由以上试验研究可知,在修复颌面部恶性肿瘤手术造成的创口上,使用前臂或者其它位置进行取瓣,由于皮肤质地与颜色有差异,且距离受区位置较远,在临床应用中不仅恢复效果不是特别理想,而且容易造成并发症。使用鼻唇沟取瓣外观和功能均恢复较好,且在移植的过程中方便快捷。但由于鼻唇沟部位面积有限,因此皮瓣大小会受到影响。因此推荐小面积手术创口在修复过程中使用鼻唇沟位置取瓣。

参考文献:

[1]周航宇. 应用鼻唇沟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8):77-78.

[2]万澎波,陈萍,郑美红,等. 鼻唇沟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J]. 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5(2):163-163.

[3]郭建,蒋子超,冯晓东. 游离前臂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临床体会[J]. 河南医学研究,2017(18):3357-3358.

[4]郑艺,汤洪毅,陈京华. 对侧面动脉蒂鼻唇沟岛状瓣修复舌癌术后缺损6例临床研究[J].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6,9(6):358-361.

[5]刘正武,王洁. 血管化游离前臂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6例临床分析[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7,34(8):1227-1229.

论文作者:张华昌,张晔,张震,王锡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8

标签:;  ;  ;  ;  ;  ;  ;  ;  

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进行鼻唇沟瓣修复的价值探讨论文_张华昌,张晔,张震,王锡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