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几点思考论文_李研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几点思考论文_李研

哈尔滨市复旦路小学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这些讲话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深入学习并领会习近平关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相关论述,对于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由于经济、生活条件等方面的原因,绝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的子女不能随父母进入城市生活,而被留在农村,与祖辈一起生活或寄养在叔辈朋友家,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作为老师下面我来谈谈这些孩子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一、 注重家庭教育,强化父母和监护人的教育职能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诸多问题主要是由于父母不在身边造成的,是由于家庭教育缺失的缺失造成的。因此,要重视发挥家长在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心理成长中的作用。我认为,家长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教育。首先,要多跟孩子交流,尽可能地保证每天跟孩子通电话,多跟孩子谈谈心,多跟孩子沟通,对孩子的心理、情感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关注。其次,家长要主动跟老师联系,不要等老师来主动联系你,通过跟老师的交谈来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状况,同时可以跟老师交流一下怎么教育孩子,以便能够及时地了解孩子的心理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真情真爱,使留守儿童感受到来自老师和集体的温暖。

师爱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它是儿童智力、道德、个性发展的风帆。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过:“凡是缺乏师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地发展,只有真心实意地去爱学生,才能够精雕细刻地去塑造他们的灵魂。”爱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桥梁,也是一条基本的教育原则。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把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是促使他们健康成长的催化剂。留守儿童由于自身存在的问题,平时受的批评较多,往往有自卑心理,如果还经常用批评的方式去教育这些学生,结果会事与愿违,甚至出现顶嘴或出走、退学的现象。我们要改变学生长期养成的不良习惯,就应该用爱心和赏识去教育转化他们,忌用“死不悔改”、“不可救药”等挫伤学生自尊心的言语,对他们更应该倾注真情,让爱心像清泉一样浇灌留守儿童干涸的心田,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撑起一方蓝天。

三、加强留守儿童心理承受挫折的能力培养,铸造阳光感恩的品行。

当今的儿童备受家庭和社会的宠爱,他们从小受赞扬多,批评少。过分的保护使他们不知受挫的滋味是什么,面对困难他们无所适从、惊惶失措。留守儿童在各方面遇到的问题比同龄孩子多得多,遇到困难时又常常缺乏家长的及时指导,因此培养他们的受挫能力显得更加重要。在教育中,我们可巧妙地创设情境,如设置难题、制造挫折等,使留守儿童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既不是望而生畏、束手无策,也不是一帆风顺、轻而易举,而是需付出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后才能取得,以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使他们懂得如何迎接困难的挑战,以适应生活中常常发生的各种突发问题。养成乐观向上的思想品行。

四、 引导留守儿童树立理想和抱负,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留守儿童存在的种种心理问题和烦恼,其实都可以认为是缺乏对现实的正确的态度和内心不平衡所致。父母外出务工是一种现实,留守儿童应以健康的心态,正视现实、面对现实。在改变不了父母外出的现实情况下,只能学会调整自己,提高自己的心理适应能力。作为留守儿童,应该学会自信、自立、自强,把父母不在身边的现实看成是对自己的锻炼和考验,为自己树立目标,培养各种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把学习看成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多与老师、同学接触,主动与父母沟通,勇敢面对和克服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五、帮助留守儿童建立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转移孤独寂寥的课余生活。

人类成长离不开团体生活,个体成长与团体发展息息相关。例如把优秀学生与留守儿童编在一起或同桌,建立“兴趣小组”开展“学习手拉手”等活动,让他们切实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让他们不再孤独、不在有压力和不安全感,帮助他们培养正确的自我体验和认识,以提高爱心。

论文作者:李研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6

标签:;  ;  ;  ;  ;  ;  ;  ;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几点思考论文_李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