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我国的水利工程的施工技术已经随着科技进步而迎来了极大的改观,特别是实用灌浆技术的施工能力得到了彻底的提升,但是在实际的施工环境中由于技术应用能力的不到位等各种原因,导致了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无法有效实现有效地管理和监督,这就需要我们仔细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适当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水利工程;灌浆技术;实际应用
在建设水坝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基底的稳定,我们通常都会采取灌浆技术来保证工程的稳定和安全。这一方案能够维持水坝的整体强度,避免坝体在水压的作用下出现裂隙乃至坍塌的后果,同时这一方案的成本相对较低,所以是在坝体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首选方案,在国内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虽然这一方法操作简单,方便使用,但是对于施工的严谨程度要求较高,对于程序的完整性也有着严格的要求,一旦没能按照标准的方式进行施工,就可能造成坝体作废的后果,所以这就要求我们的施工单位能够准确把握施工的流程,并找到解决当前流程问题的方法。
一、灌浆技术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技术管理欠缺
当前施工单位对于施工区域内的责任区分不够明确,灌浆技术在水坝施工的过程中需要保证灌浆技术使用在工程的隐蔽处,一旦出现坝体过长的情况,就会导致个人负责的范围过大,这就需要我们对整个坝体进行分段分工。当前对于长坝体的分工不够明确,一旦在某些分工模糊的区域出现了某些安全问题,就可能导致施工问题无人负责的情况出现,长远看来不利于在单位整体中形成严格的责任意识,不利于坝体的整体安全。例如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部分坝体出现裂隙或者由于过大的水体导致地质情况不稳定,一旦这些问题没有专人负责,坝体的整体安全就可能受到潜在的威胁。
灌浆技术需要严格按照应有的技术流程来进行,这就需要多个施工者共同保证流程的严格实施。所以需要施工过程中安排专人来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但是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大多监督只是流于表面的形式,对于实质的监督内容漠不关心,认为只有实际操作的环节才是必要的。这就会对施工的整体安全造成极大的潜在威胁。从某种意义上讲,合理的监督和管理可以从根本上保证一个项目的安全施行。一旦监督工作进行不到位,就会导致在灌浆工作的后期坝体稳定性难以得到保证,水利工程的建设势必会遇到重大安全隐患。想要保证施工质量,必须要对灌浆过程进行严格的技术控制,对相关环节进行标准参数的规定和限制,避免低效率和表面工作的出现。
(二)施工问题严重
国家对水坝的施工流程和相关标准有着完整且严格的要求,灌浆孔需要提前进行测量工作,对于孔深过大的情况需要进行专门的测定和安全评估,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队伍的安全意识相对淡漠,探测的深孔很少,并没有严格按照国家的要求标准来进行,对钻孔的过程控制也不严格,钻孔速度过快。
灌浆的比例在不同的坝体建设过程中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水和泥浆的比例需要施工队伍根据实际需要科学配比,这对于水利工程的稳定性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必须严格按照提前预估的比例进行调整,对于不能够按照比例调整的施工人员,要给予严格的监督和惩罚。避免细小空袭未能得到合理填补的问题出现。
灌浆施工过程中的另一个工程问题就是灌浆压力的问题,对于灌浆施工的平稳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由于灌浆要适应不同的地质环境,所以对实际操作过程中的经验总结要求十分严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需要我们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根据以往的操作经验来对灌浆所需压力进行合理的测算,在进行深孔灌浆时更需要深度结合理论和实际操作经验,对地质较差的坝体基底优先采用较低压力进行施工,相反,对于地质条件稳定的环境就可以采用更大的灌浆压力。灌浆压力关系到灌注体能否有效地填充到孔隙中,并对大坝的最终稳定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改善当前灌浆施工的方法
(一)加强施工监督机制
对于当前存在的对监督工作不够重视的问题,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完善施工管理机制,并明确每个工程段的安全负责人。保证每个事故或者隐患的出现都能够得到及时的处理,使每个问题都能以最快速度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在灌浆过程中也会出现冒浆、中断等意外的出现,对此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危机处理流程,及时做出冲洗、扫孔、封堵等决策。在监督过程中需要保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这是保证所有安全标准能够得以施行的重要保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保证施工工程的安全。对相关监督和操作人员的考核机制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完善,只有将员工素质从根本上提高,才能够真正落实保证监督机制的稳定推行。灌浆技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大多是采取打孔灌浆的方式进行的,进行灌浆之前需要对地质条件进行完整的测定和评估,并及时清理裂缝中的粉末,保证施工的平稳进行,这些环节看似无关紧要,但是对施工的整体安全有着极其基础的影响,必须加以严格监督,避免安全问题的出现。
(二)优化施工流程
钻孔是灌浆工程的首要环节,需要施工单位加以重视,同时严格监督泥浆比例、灌浆压力等相关技术参数的测定。对于钻孔问题,尤其是在复杂技术条件下的深孔钻探问题必须要建立在反复的理论测定和实际操作的基础上开展,泥浆配比需要对施工地点的实际地质状况开展完善的考察,避免泥浆堆积、浆体流动性过强、浆体淤积等问题的出现。对于浆体压力的评估,需要严格进行控制和管理,一旦出现了压力控制不当,就会出现地质条件的波动,施工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保证对灌浆压力的严格监控,并根据地质情况的变化实时调整。在配置水泥的过程中重点关注水和泥浆的比例,注重调整灌注物的稀释程度,针对不同的岩层和地质条件采用不同的材料和灌注方法。对于具有复杂地质条件的施工工程进行提前的地质条件考察。维持钻孔速度的平稳,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对于倾斜度过大的钻孔进行提前的稳定性测试,对钻孔流程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监督。
三、结语
总而言之,灌浆工程是在水坝的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施工并不困难,但是需要严格的环节监督和流程把控,需要施工单位保证监督工作和操作流程。保证自身的安全责任和安全义务,使自己的施工工程能够达到水坝的安全标准,维持水坝长时间的稳定运行,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水坝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标准也会不断进步和更新,这就需要技术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保证对最新技术的实时跟进,保证自身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何宜波. 灌浆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及施工问题的思考[J]. 企业技术开发, 2017, 36(5):110-112.
[2]寇晓峰. 帷幕灌浆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 价值工程, 2018, 37(10).
[3]于丹. 帷幕灌浆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大坝基础防渗加固处理中的应用[J]. 建材与装饰, 2018(2):284-285.
作者简介
刘中凯(1981-09-27),男,汉族,籍贯: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
论文作者:刘中凯,陈志伟,冯朝娜,薛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6
标签:过程中论文; 水坝论文; 技术论文; 地质论文; 钻孔论文; 这就论文; 工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