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华缔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浙江省宁波市 315000
摘要:由于现代施工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新的发展技术以及新的建筑材料都层出不穷。通过对后浇带技术的运用不仅能够有效的保障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而且还能够有效的避免因为不均匀而出现的裂缝问题。但是后浇带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也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因素导致其技术受到影响,所以针对此类现象采用合理的解决措施,确保后浇带技术的有效实施。本文将会对后浇带技术进行充分的分析研究,对后浇带施工技术的使用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后浇带;施工技术;房建施工
随着国内城镇化建设比例的不断提升,城镇建筑的建设速度也在不断加快。现代建筑行业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渐呈现出新的建筑施工质量要求。其中后浇带施工技术能够有效地提升房屋建设的质量,成为现代建筑行业中的重点研究对象。本文将会对后浇带技术进行充分的分析研究,对后浇带施工技术的使用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1后浇带施工技术基本概述
混凝土浇灌中常见的问题就是混凝土凝固之后会出现裂缝问题,主要是由于相关施工技术人员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浇筑时间不合理或是混凝土材料混合比例不规范导致收缩不均匀,混凝土结构在养护过程中由于温度变化影响导致混凝土开裂问题发生。在施工中为了能有效控制裂缝问题,可以在结构连接位置预留相应分析,避免构件支架能相互挤压变形,预留的缝隙就是后浇带。在每层建筑结构施工结束之后,对后浇带应用混凝土进行浇灌,使得不同构件能连为一个整体。
2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主要作用及功能
就现阶段发展的情况来看,有很大一部分现代的建筑工程,由于施工材料是钢筋及混凝土组成的,所以由于钢筋混凝土的自重出现了不匀称的沉降问题,所以导致建筑工程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裂缝。通常情况下,如果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裂缝我们可以通过施工缝的方式来对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弥补,但是这毕竟不是一个长久之计,如果长久的施工缝会对于整个建筑工程的结构以及后期的建设造成严重的影响,但是,如果运用后浇带技术来进行施工的话,就能够很好的避免对于建筑工程外部带来的影响,而且还能够有效的减少温度裂缝对于整个建筑工程的影响。所谓的温度裂缝指的就是混凝土受到了水泥自身的放热以及阳光的直射等各方面的因素带来的影响,因为温度的过高或过低所以导致混凝土出现一定程度上的膨胀或者收缩,久而久之,建筑的结构上就会出现裂缝。而且,在受到水热化的影响后,混凝土的内部与表面的温差会特别的大,所以导致混凝土的内部压力迅速增长,而混凝土的表面也会产生一定的压力,那么当混凝土的表面压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的时候,就会出现因为温度而导致的温差裂缝。同样,在混凝土当中,还有就是温度的应力可能会超出相应的荷载应力,如果我们将温度裂缝与其他裂缝进行比较的话,其主要的特点就是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出现伸张或者收缩的问题。
3后浇带技术在房屋建设中的技术要点
3.1合理计算后浇带技术在房屋建设中的缝隙宽度
在对后浇带的宽度测算过程中,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后浇带技术留有的缝隙不能破坏整座建筑的工程强度和质量。在确定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对后浇带应该设置的位置进行分析测算。一般缝隙宽度为800~1200mm。在对主要的受力点进行缝隙预留处理时,应该随时留意预留缝隙的变化情况,防止预留位置的建筑结构功能遭到破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注意对后浇带预留位置间距的计算处理
在正常的建筑施工工序中,建筑的施工按照预先的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建设。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很难保证原有的建筑建设顺序。后浇带的设置在实际的施工中,应该按照实际的建设顺序进行设置,避免出现建设过程中建筑的受力不均,造成的建设事故。在现有的后浇带技术施工经验来看,后浇带技术的设置间距一般为30~40m,确保后浇带施工技术能够有效地发挥功能作用。
3.3模板支护
模板搭建过程中要适当降低垫层面标高,以便能够有效清理房建工程后浇带底部位置的残留物,利用水泥浆覆盖,并对其进行施工浇筑。房建工程后浇带施工时,尤其是墙板模板支护过程中,利用拉钩对墙体后浅带钢筋相交点进行有效处理,以免钢筋骨架发生位移;可以将保护层垫块置于相应位置,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达标。在此过程中,结合预留后浇带并结合强筋间距,利用松木板对后浇带侧面进行固定,并且将其用于侧模。在利用木方加固处理侧模时,可利用双层钢丝网以及钢筋支架等施工作业。在梁、板支模过程中,利用钢管架、门架支撑等对后浇带内的梁、板底模予以有效支撑;后浇带二次浇筑施工时,若混凝土强度为达到设计标准,则不可拆除支撑架。
3.4混凝土施工
基于房建工程项目设计要求,分区、分块对后浇带模板进行搭建。如果钢筋表面有锈迹,则应当在混凝土施工时先清理钢筋锈层。混凝土浇筑之前,应当做好浇筑管理,对混凝土施工浇筑厚度进行严格计算。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当保持施工连续性,如果需要中断浇筑,则其时间不能超过40min;若超过了混凝土的初凝时间,那么应当根据二次灌注要求来处理施工缝。浇筑操作完成后选用喷洒养护剂,对混凝土进行养护管理。需要注意的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当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施工操作,当混凝土施工强度达到预设要求以后,方可根据工况特点和施工技术要求等逐层拆卸模板。
3.5后浇带施工缝后期处理与保养
混凝土初凝之后,要对后浇带混凝土采取二次振捣措施,促使浆体材料与骨料能相互结合,混合型材料能相互融合。从施工现状来看,在施工中合理应用二次开发振捣措施能对后浇带结构裂缝发生问题进行控制,提升后浇带施工质量。对于后浇带施工位置相关施工管理人员要合理选取养护措施,此类施工区域与其他施工部位不同,为了提升施工稳定性,要对后浇带施工位置合理保养。完成相应的浇筑施工之后,要及时做好连接位置拆除工作,对后浇带施工位置杂物进行清理。可以在后浇带周边布设相应的挡水砖,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可以应用各类布料等覆盖物在施工区域进行铺设,对养护时间合理控制。如果是在混凝土结构两侧位置布设后浇带,需要将养护时间有效延长,比如可以延长到四周时间。
4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交流程度不断提高,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建筑行业在我国的经济领域影响不断扩大,成为重要的国家支柱性产业。建筑施工技术关系着我国居民的住房质量,是需要进行充分的重视和发展。后浇带技术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施工技术,随着对后浇带技术的应用技术逐渐成熟。后浇带技术在我国建筑施工领域必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提升我国工程建筑的综合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周炫.民用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7(6):221.
[2]吴继成.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低碳世界,2016(20):155-156.
[3]代景明.建筑施工后浇带的功能与技术探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8(15):38-39.
[4]李庆文.房建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18(11):202-203.
[5]郭章保.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7):488-489.
[6]徐贤进,朗德常,张水强等.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17):1368-1368,1363.
论文作者:许健杰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4
标签:混凝土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裂缝论文; 技术论文; 过程中论文; 位置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细部》2018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