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灌溉生态理念设计的运用论述论文_张彦杰

农田水利灌溉生态理念设计的运用论述论文_张彦杰

内蒙古自治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内蒙古 010020

摘要:我国与国外在灌溉农田水利工程方面相比有很明显得差距,现今,我们改进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需要采用具体的设计方法,从而改进设计方法,而只有进一步加强对生态哲学理念的认知,才能在生态哲学的背景下使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发展得以推进。对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进一步大力发展,是对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科学化发展不断促进的重中之重,是不断对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是将“农业、农村以及农民”问题处理好的重要举措,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关键词:农田水利;水利灌溉;生态理论;应用

引文:需要在农田水利工程实施的过程中,针对具体的问题,发现那些相对明显或者是潜在的生态问题,然后保证使农田水利节水灌溉系统通过严格的制度管理顺利进行。

1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中生态理念的意义

1.1对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贯彻实施

生态理念对于灌溉工程而言,充分尊重灌溉工程所在的区域的生态系统的自然属性,并进一步对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和二者和谐为本的原则坚持,可以使农田灌溉以及生态环境建设之间的关系有效地处理好,从而使人口和资源和环境以及经济协调发展得以实现。

1.2可以使景观和人文等多个积极因素的作用得以充分地发挥

对于该工程而言,把生态理念在工程设计当中引入,就意味着在设计当中对工程的防水防洪以及抗旱排涝的实用功能不单单要加以重视,而且还应当对国家的建设和经济还有社会等的效益综合考虑,从而使以生态要求为基点来设计合理的灌溉工程得到满足,从而使社会的建设发展以及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的和谐统一得以实现。最后施工所建出来的工程的抗洪排涝功能在如此的设计理念之下不仅良好,还可以和工程周围的环境相融,从而使得工程具有景观以及娱乐功能,给两岸增加风景美。

1.3对“因地制宜”的科学理念遵照

因为我国疆土广阔,所以在不同的地区的文化习俗、经济和社会条件也不同,从一定程度上讲灌溉工程的生态理念还可以为“因地制宜,适当超前”的坚持起到了正面且积极的作用。作用体现在:对因地制宜原则遵循,尽力在这项工程当中进行就地取材并且随风就俗,从而让这项灌溉工程整治的标准在和地方经济相迎和的条件下使审美的要求达到;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部分之一,这也保障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并且提供服务,所以也要求节水灌溉工程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也就是适当的提高生态原则把起点以及标准,然后依照经济状况以及发展水平进行分期实施。

2设计的标准

有许多的变量需要在设计时考虑进去,比如,河流径流量伴随季节而变化,以及随着季节变化的种植农田的面积和农作物的种类等,因此灌溉的用水量是不确定的,即不同年份的来水量以及用水量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农田的灌溉工程建设规模所必要的依据就是一个灌溉设计的标准作,这也可以使设计方案保证足够科学。要以灌区的很多因素作为依照,灌溉设计的标准进一步的综合考虑加以确定。表示灌溉水源对灌溉用水的保证的程度则是灌溉设计的标准。代表着灌溉用水的保证程度的高低的就是设计标准的高低。所以,这也很大程度上对灌溉工程规模的大小造成影响。灌溉设计的标准一般来讲有:灌溉设计保证率还有抗旱的天数。

2.1灌溉设计保证率

在长期的试用期间,某个灌溉工程的灌溉用水所得到满足的年数占据总年数的百分数就是灌溉设计保证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用符号“P”表示。P=70%,代表的就是某一工程在百年当中有70年可以使全灌区的灌溉用水要求得到满足,其无法完全保证剩下的30年,存在缺水的现象。P=70%即为其灌溉设计保证率。所以,在设计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时,应根据工程所在地的实际情况,设计的一方去对灌溉工程的规模的大小确定,尤其是当地水源的现实情况以及作物种的种类。水源缺乏的地区以及以旱作物较多的地区,其灌溉设计保证率取50%~80%;水源丰富的地区以及以水稻较多的地区,取70%~95%。

2.2抗旱的天数

所谓的抗旱天数就是以灌溉设施,例如塘坝等供水能力作为依照,以连续无雨的境况下,可以作物对水的要求的天数满足为基准。比如说,灌溉设施可满足持续80天的作物灌溉需水量,那么抗旱80天就是这个该设施的灌溉设计标准。抗旱时间应该规定成当地主要的作物对水的要求较为迫切的灌溉时期。确定这个天数,应按不同的地区的实际状况加以确定,从而做到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3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应用

3.1在河流治理导线设计的应用

对该工程的防洪和排涝作用重点考虑时,需要在对传统灌溉工程河流治理导线设计的过程中,因为对工程的环保生态性不重视,会使得自然河流中的浅滩和急流还有主流和支流等等的格局被改得面目全非。倘若只分析工程造价还有工程量,这么做好像无关紧要,不仅能够使缩短工程周期的目的达到,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工程成本降低,但它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却不可忽视。首先,动植物的生活的环境在被废弃的原有河道的附近会急速变差,恶劣的影响也会对农田的灌溉波及;其次,环境被一定程度地破坏也是因为新开的河道,从而严重的会发生水土流失。所以,维持工程所在的区域的生态功能是要尽力去做的,节水灌溉工程的过程要对河流既有状态以及周边的环境尽最大努力去保持,局部的调整如果是必要的话,充分地论证也应进行。

3.2河岸滩地在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应用

因为河岸滩地的特点是有经年和有明水以及地下水位高,所以在它的整治过程当中就要对起河岸滩可以缓洪滞蓄等方面的优势充分地利用,从而使其在防护植物中对耐水淹的植物优先选择。经由这些年许多实践表明,倘若对之前的浆砌片石护坡仍盲目采用来防护河岸滩地的话,就会因水流的冲刷还有冻胀等原因,使得这些护坡防护需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不然可能就会发生坍塌。而相对那些使用天然的芦苇这样的耐水淹植物用来防护河岸滩地,就会因为这些防护植物可以使水土很好地保持而对相应的修复等的环节免去。

3.3堤岸结构设计当中的应用

因为堤岸结构是河道的骨架以及保证防洪安全的关键,而土料筑堤是以往的河流堤岸结构所使用的,因此,为了使防护的目的达到,就经常在它的迎水面加一道浆砌片石护坡抑或是干砌片石护坡,借此来把水流在堤岸当中的河槽中控制。经由对自然仿生原理的融合以及伴随着生态理念的应用,以草皮这样的乔灌木来结合的生态堤岸也慢慢得以推广。对这样的生态堤岸植物所进行的选择不可置否的也是科学和合理的,应该充分考虑其气候还有水土条件的相适应性还有耐旱耐涝的生命力和防护植物自身的经济性等多方面。

4结束语

我们在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设计当中不难发现,应用生态理念总的来说,消灭所有对于生态环境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原因并不是它的根本目的,根本的目的是:经由有计划和步骤的融入生态理念,从而使最大可能地将许多问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加以避免的目的达到。而对于相关的单位来说,继续加强对于生态理念的认识还有应用水平就会最重要的,且要在工程设计的实施过程当中,对明显及潜在的生态问题找到,从而再进行有效地管理控制,把工程的问题损失降到最低点。

参考文献:

[1]夏长存.农田水利灌溉中的主要问题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5).

[2]张杰.节水措施在农田水利灌溉中的应用研究[J].低碳世界.2014(13).

论文作者:张彦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25期9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12

标签:;  ;  ;  ;  ;  ;  ;  ;  

农田水利灌溉生态理念设计的运用论述论文_张彦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