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乡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成效及对策论文

赣州市乡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成效及对策论文

赣州市乡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成效及对策

黄思成,李文钰*

(江西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摘 要] 为赣州市乡村综合性文化中心建设提供参考,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出赣州市乡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改进赣州市乡村综合性文化中心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 乡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成效;对策;赣州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更加追求对自身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已逐渐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促进农村群众文化需求问题的解决和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提高,笔者以赣州市乡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为例,分析其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进对策。

4.3.1 居住区级医养结合养老设施服务功能 居住区级医养结合型养老设施包含了上述3种模式的所有类型(表2),以支撑辐射模式运行的医养设施主要为健康自理、部分失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基础医疗诊断和康复保健等全面的服务,服务对象主要为依托社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而以整合照料、联合运行模式运行的设施主要为失能失智或部分失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提供医、护、养于一体的全方位服务,服务对象主要是选择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

1 赣州市乡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概况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公共文化资源明显向乡村倾斜,使得乡村文化设施条件明显改善。近年来,江西省围绕文化强省建设目标任务,深入推进乡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赣州作为全国较大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和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率先在乡村地区开展了试点活动,对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模式与保障机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实践。在科学规划建设方面,赣州市提出了2015~2020年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在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并结合农村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试点,合理规划布局,严格落实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标准。目前,赣州市建成乡镇(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91个,完成率100%;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 055个,完成率52.6%(目标数3910个);全市乡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专兼职从业人员2 495人。

2 赣州市乡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成效

2.1 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乡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能够发挥文化阵地作用,极大地改善了乡村文化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的乡村文化活动单一、缺乏活动场地、村民精神生活空虚等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发展乡村文化的内容和形式极为单一,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缺乏吸引力,也就无法达到文化教育与宣传的效果。当前,赣州市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已成为乡村群众的文化“集市”,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来吸引农村群众的广泛参与,不仅丰富了广大人民的精神生活,而且又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使群众接受积极向上的先进文化,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乡村文化氛围。

2.2 基本实现了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

目前,赣州市建设了260个标准化示范单位、704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乡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初步总结了“七个一”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标准:1个文体广场、1间多功能文化活动室、1个简易戏台、1个宣传栏、1套文化器材、1套应急广播系统、1套体育设施器材。初步破解了资金、场地、队伍、管理和绩效5个方面的难题。探索出资金统筹使用、资产统一管理和管理人员统一考核“三统一”的绩效管理经验。同时严格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实施方案》,以赣州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名义,印发了《赣州市推进乡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配合市委宣传部,通过调研、现场查看、督导进度等途径,指导县(市、区)文广新局实施贫困地区百县万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示范工程,2017年底前配合完成了704个贫困村文化扶贫项目。

2.3 积极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助力文化脱贫攻坚

通过利用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赣州市多个村庄自发成立了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等组织,大大提升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水平[1]。如赣县高道村等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还建立了民风教育基地、村史馆,通过布置村史变迁、杰出人物、民俗活动等栏目,极大地提高了当地村民的文化认同感,同时也让村民更加了解当地的村落文化,形成文化归属感。同时,以乡镇、村为单位开展的“最美儿媳” “诚实守信模范”“敬老孝老的好儿媳”等评选活动,受到了农村群众的广泛好评,不仅形成了人人向身边模范学习的好风气,而且达到了文化教育的效果,增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认同感,促进了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3 赣州市乡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文化设施不足,质量差

由此可以看出中职生中存在课堂问题行为人数较多,具有普遍性。几乎所有学生表示有过问题行为,有些学生则多达数种。

3.2 人才短缺

(五)从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视角看,要求社会治理先行先试、加速转型。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求。社会现代化作为社会发展、社会转型和区域社会竞赛的交集,具有长期性、曲折性、复杂性等特征。当前,社会治理创新总体上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经济社会转型的叠加效应以及“先成长先烦恼”的现实境遇,使社会治理压力表现得更为突出。所以,要以追求整个社会治理系统运行成本的最小化和运行效率的最大化为根本目标,以治理功能的均衡发展和政策与民众行为的有效衔接为基本要求,以先进的科技信息技术为重要手段,积极稳妥推进社会治理的现代化。

3.3 重视力度不够

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对乡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进行全面组织,在建设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要对村级综合性文化中心建设的数量、质量及规模进行调查,以更好地把握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明确分工,相互协作,努力促进同其他社会机构的合作与交流,更好的建设村级文化中心;做好相关宣传工作,让村民了解和熟悉村级文化中心,以充分发挥其作用;结合当地实际以及名风民俗,整合各种文化资源,挖掘特色文化,从而满足群众的不同文化需求。

文化设施是乡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物质基础,对中心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起着巨大作用。调查发现,目前赣州市大部分乡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设施硬件基本达标,配有农家书屋、乡镇文化站等,但存在设施陈旧、总量不足、规划不合理等普遍问题,难以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如赣县高道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存在文化设施过于陈旧、数量不足、广场面积小等问题。此外,农家书屋里的大部分书籍过于陈旧,且书目类型较少且单一,无法满足群众丰富的文化需求;大部分农家书屋缺乏专门的图书管理员管理,导致农家书屋实际利用率不高,无法发挥其作用,更无法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

3.4 经费得不到保障

在实地调查中发现,制约赣州市乡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文化建设经费不足。以赣县镇江村为例,该村除工作硬性要求约束下的建设经费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障外,其他方面的活动经费无法保障,难以开展相关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功能的发挥。

3.5 文化设施利用程度不高

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大米王国”,在大米的生产量和消费量上均居第一位。不过近年来,与许多大宗农产品一样,中国大米进口量逐渐增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米进口国。不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大米的主要进口国并非是美国,而是位于东南亚地区的泰国和越南等国家。

赣州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限制,无法吸引和留住高科技人才和文化人才。经调查,赣州市多数乡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缺少文化专职管理和服务人员,真正从事公共文化服务的在职在编人员很少,文化服务中心日常管理工作一般主要由村委成员来兼任,而部分配备了人员的地方,由于其薪资报酬不高,且用人机制不灵活,导致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普遍不高,难以发挥其主动性与创造性[2]。以赣县夏府村为例,文化站工作人员均由乡政府直接领导,平时需要兼顾乡政府中心工作,人员严重不足的状况极大影响了夏府村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开展和民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

4 赣州市乡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对策

4.1 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村级文化中心建设得成功与否,人才是关键。首先,政府要增加对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使文化队伍稳定发展[5]。因此,我国在乡村文化服务建设方面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其创造一个稳定的工作环境,为提高我国文化事业的服务质量,还要努力打造出一批有真才实学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为我国乡村文化事业注入新的力量。其次,对于选人用人机制也要进一步完善,致力于培养一批有能力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加强对农村文化队伍的管理和使用,根据现有编制情况,落实具体配备要求,适当增加或减少干部人员;通过建立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激励和保障制度,对优秀人才进行奖励,充分保障乡村干部的基本权益,激发乡村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乡村文化建设提供人才动力。最后,充分挖掘乡土文化能人。文化价值的实现在乡村,文化发展的根在群众,要充分挖掘乡土文化能人,推动乡村公共文化建设[6]

4.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贯彻落实《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年)》,对乡村文化设施进行科学规划建设,避免大拆大建,主要采取盘活存量、调整置换、集中利用等方式进行[3]。在全面掌握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存量和使用状况的基础上,根据乡村人口发展和分布,按照均衡配置、规模适当、经济适用、节能环保等要求,合理规划布局公共文化设施。借鉴其他地方的先进经验,避免浪费资源和财力,可根据原有的建设基础,并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进行创造性建设,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乡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后,群众对公共文化活动的参与度和热情较以往大大提高,但群众大多青睐广场舞、羽毛球、篮球、电影、棋牌等较为轻松、无需太多思考的活动;而农家书屋、电子书借阅机等文化教育类、数字网络类设施的使用率却较低,甚至无人使用。

4.3 强化政府主导和财政扶持力度

建设乡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要决定[3]。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需要政府部门提供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和政策等方面大力支持[4]。赣州市也对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模式与保障机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上看,地方政府对文化建设工作重视不够。普遍存在对文化建设认识不充分,文化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创造性,缺少完善的工作应对措施等问题。以赣县湖田村为例,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投入力度严重不足,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完善,缺乏专业化的文化工作队伍,很多公共文化活动因缺乏基本经费而无法开展,甚至造成人才流失。

根据赣州市乡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中所需的实际费用以及相关标准要求,将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资金纳入财政预算,提供资金保障,充分发挥政府的带动作用。此外,政府还应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上各方面资金,用于支持赣州市乡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适时出台群众文化建设的优惠政策,推出特色文化建设活动项目,吸引当地企业等参与文化活动,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群众共享的文化活动。引导社会组织参与,通过直接投资、赞助捐赠、提供产品等公益方式参与管理。这样既能减轻乡村地区政府人才物的负担,又能实现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创新,提高社会的参与度,为乡村文化建设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4.4 创新服务内容方式

创新乡村文化内容是乡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核心[7]。然而原有的乡村文化设施存在着功能单一、过于陈旧等问题,已很难吸引新时代的群众,更无法满足其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针对该问题,首先,要建立群众反馈机制,通过反馈对群众的需求更加了解,实现供需有效对接。其次,把乡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一个流动性的服务站点,积极开展文化进乡村以及文化互动交流等活动,有效采集各种信息和意见,改善乡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服务效能。最后,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利用现代化的公共数字文化项目和资源,为乡村群众提供数字阅读、文化娱乐、公共信息和技能培训等多样化的服务,满足群众的多样化需求,提高群众的满意度[8]

新时期背景下,党史工作者应该建立“党史”的概念,构建“大党史”的模式,不怕困难,敢于挑战,克服困难,提高研究能力,加强理论基础,提高学习能力,加强理论创新,促进学术交流,进一步提高研究水平的党史工作者和理论素养。

4.5 提高文化设施利用率

首先,加强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如广播、宣传栏等平台,加大对文化设施基本情况、使用办法及有益方面的宣传力度,加深群众对文化设施的了解,激发其热情和兴趣,改善对文化设施的使用情况。其次,鼓励群众积极参与。适时鼓励群众积极参与文化设施的使用,对不会使用一些先进文化设施的群众进行集中指导和教学,使其有能力使用这些文化设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文化设施的利用率。最后,多开展文化活动。利用乡村文化设施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吸引群众参与,让群众在娱乐中获得乐趣和启发,从而提高群众主动使用文化设施的参与度。

5 小结

建设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能够满足乡村群众的多元文化需求,以人为本提升文化服务中心的开放性和公共性,对于现阶段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工作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总之,大力推进乡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是解决我国目前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总量不足、面向农村的优秀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不足、公共文化资源难以有效整合等问题的重要抓手[2],有利于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完善乡村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参 考 文 献]

[1] 滑志敏.宁夏盐池县精准扶贫经验及做法[J].宁夏社会科学,2017(S1):42-47.

[2] 广西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研究课题组.广西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实践与问题[J].歌海,2018(1):115-120.

[3]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5,24(6):41.

[4] 张钧善.浅谈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淄博市高青县“小微文化”为例[J].人文天下,2018(12):83-85.

[5] 董善凤.浅谈乡镇文化站的现状与发展思路[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09,15(16):23,27.

[6] 黄江平.重视发挥乡土文化能人在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4(1):58-64,93.

[7] 陆相林,赵 宁.石家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路径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6,18(5):140-144.

[8] 徐 望.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与系统化科技创新[J].人文天下,2017(1):49-54.

[收稿日期] 2019-04-20

[基金项目]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治理中的当代价值与实现路径研究”(GL18102);2018 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视阈下赣州市乡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情况的调查研究”(201810407022)

[作者简介] 黄思成(1997-),男,在读本科,专业:行政管理。E-mail:1695139863@qq.com

*通讯作者: 李文钰(1976-),女,副教授,硕士,从事乡村治理理论与实践研究。E-mail:liwenyuwjb@163.com

(责任编辑:冯 卫)

标签:;  ;  ;  ;  ;  

赣州市乡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成效及对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