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后水浴处理对板栗的生理生化变化及其贮藏效应的影响

采后水浴处理对板栗的生理生化变化及其贮藏效应的影响

杨小胡[1]2004年在《采后水浴处理对板栗的生理生化变化及其贮藏效应的影响》文中认为本文以北京市昌平的燕昌板栗为试验材料,研究次氯酸钠的不同浓度、同一浓度不同时间、添加不同生长调节剂水浴处理对板栗在贮藏期间的生理生化变化及其贮藏效应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1.水浴处理后板栗在不同贮藏条件和方式下的保鲜效果不同,冷藏的效果明显好于沙藏,冷藏能显着抑制板栗在贮藏期间的发芽,在冷藏180后,发芽率为0,风味正常,甘甜可口。 2.在各水浴处理组中,次氯酸钠的浓度以500mg·L~(-1)处理的效果最好,水浴处理的时间以水溶液胃气泡后叁天为最好,这样即可有效的杀菌消毒,防止因水浸造成病原菌侵染和扩展,又不会对板栗的贮藏品质造成影响。 3.水浴处理时添加NAA、ABA能显着抑制淀粉酶的活性,有利于淀粉的保存,但对发芽的抑制效果不佳,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4.水浴处理能不同程度的抑制板栗在贮藏期间的呼吸强度,降低冷藏期间的淀粉酶活性,减慢淀粉的水解速率,进而保持板栗的贮藏品质;同时抑制SOD、CAT、POD活性的下降,有效的清除体内积累的氧自由基,减轻活性氧对植物组织细胞的伤害,保持板栗自身的抗衰老能力,延长板栗的贮藏期。 5.不同浓度的次氯酸钠水溶液水浴处理和小同时间的水浴处理明显的抑制了PPO的活性,但添加不同生长调节剂水浴处理对PPO活性的抑制效果不明显。 6.水浴处理具有操作简便的特点,并且保鲜效果好,不仅为保鲜技术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而且为板栗贮藏保鲜的生产实践提供技术指导。

丛永亮[2]2008年在《Na_2S_2O_5处理对板栗采后生理生化及贮藏效果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本试验以镇安红栗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焦亚硫酸钠溶液和同一浓度不同时间处理板栗,研究其对板栗在冷藏期间的生理生化变化及其贮藏效果的影响,以期为板栗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试验结果表明:(1) 2%焦亚硫酸钠溶液2h处理能显着抑制板栗的呼吸强度,减少可溶性糖的消耗,更好地保持了板栗的品质。但延长焦亚硫酸钠溶液的处理时间减弱了这种抑制效果。各处理板栗的呼吸强度变化趋势,与非呼吸跃变型果实相似。(2)焦亚硫酸钠溶液处理能显着抑制板栗的淀粉酶活性,从而减慢板栗淀粉的水解,延缓了可溶性糖和还原糖的变化。也能减缓可溶性蛋白含量的降低和VC的损失。延长焦亚硫酸钠溶液处理时间对保持板栗的淀粉含量和VC含量有一定的作用。(3) 2%焦亚硫酸钠溶液2h处理抑制了CAT、POD和SOD活性的下降;而4%焦亚硫酸钠2h处理表现出相反的作用。延长处理时间作用不显着。(4)焦亚硫酸钠溶液处理均能显着抑制板栗PPO活性的升高,焦亚硫酸钠浓度越高处理时间越长抑制效果越好。PPO活性与VC含量呈极显着的负相关。(5) 1%和2%焦亚硫酸钠2h处理能够维持或抑制板栗MDA含量的升高,而4%2h处理则增大了MDA含量。只有1%2h的处理抑制了板栗相对电导率的升高。延长处理时间降低了抑制作用。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呈极显着的正相关。(6) 1%和2%焦亚硫酸钠溶液2h处理板栗的含水量和失重率与对照没有显着性差异;4%2h和2%6h的处理加快了板栗水分的散失,从而增加了板栗的失重率;2%浓度4h处理的板栗含水量也显着降低。(7)在本试验中,1%和2%的焦亚硫酸钠溶液2h处理能够显着降低板栗的腐烂率,而其他处理出现青霉的侵染,腐烂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李艳[3]2006年在《臭氧和减压处理对板栗采后生理变化及其贮藏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板栗营养丰富,味美香甜,含有人体必需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其他微量元素,具有显着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近年来,我国板栗种植面积扩大,产量增加,但由于板栗果实含水量高,呼吸强度大,采后生理代谢旺盛,极易霉烂变质、发芽、失重,耐贮性能差,造成了大量的损失。日本对板栗的贮藏研究较多,但其研究的主要贮藏方法仍是冷藏法,其它国家几乎没有研究文献。我国从70年代起开始了板栗贮藏保鲜技术研究,并取得的一定的进展,如沙藏、气调贮藏、低温贮藏等,但并没有解决板栗贮期易发霉失重的难点。 本试验采用臭氧保鲜、减压保鲜以及臭氧和减压配合保鲜,研究了各种保鲜方法对板栗果实采后生理及贮藏效果的影响,筛选出有效的保鲜处理方式,确定适宜于板栗贮藏的保鲜技术参数。本试验得出以下结果: 1.板栗为呼吸非跃变型果实。臭氧处理可显着抑制板栗的呼吸强度,臭氧浓度不超过150μg/L,浓度越高对板栗呼吸作用的抑制越强,浓度超过250μg/L,浓度增加对呼吸抑制作用减弱,甚至加速呼吸。 2.板栗贮期淀粉酶活性呈上升趋势。臭氧处理可抑制淀粉酶的活性,从而抑制板栗淀粉的降解,减缓板栗总糖和还原糖的变化,臭氧浓度为150μg/L的处理抑制效果最好,低于或高于150μg/L的浓度抑制作用减弱。 3.低浓度臭氧处理可使板栗贮藏过程中CAT活性保持较为缓慢的变化,较适宜的臭氧浓度为150μg/L。处理浓度高于250μg/L可降低CAT活性。小于150μg/L浓度臭氧处理可显着抑制板栗POD活性的变化,大于150μg/L对板栗POD活性变化的抑制作用不明显。低浓度臭氧处理可降低板栗的相对电导率,臭氧浓度不超过150μg/L,随浓度增加板栗果实组织相对电导率降低;臭氧浓度超过150μg/L,随浓度增加果实组织相对电导率有增高趋势。 4.臭氧处理可显着抑制板栗的失重率,其中以浓度为150μg/L抑制作用最为显着。臭氧可显着降低板栗的腐烂率,采用浓度150μg/L臭氧,每隔10d处理一次,每次0.5h,贮藏180d时好果率可达93%。臭氧浓度超过150μg/L,对板栗果实组织损伤严重;臭氧浓度低于150μg/L,保鲜效果不明显。 5.减压处理可显着抑制板栗的呼吸强度,在40.5kPa以上,压力减的越小对板栗呼吸抑制作用越强。 6.减压处理抑制淀粉酶的活性,从而防止板栗淀粉的降解,减缓板栗总糖和还原糖的变化,在40.5kPa以上,压力减的越小对板栗淀粉酶活性的增大、淀粉的降解、总糖和还原糖的变化的抑制作用越强。

池明[4]2009年在《水杨酸处理对板栗采后生理生化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有关采用水杨酸处理对果实采后生理生化指标影响的研究时有报道,主要用于猕猴桃、香蕉、桃以及枇杷等果实。为探索水杨酸(SA)处理对板栗采后贮藏效果的影响,以镇安红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两组浓度梯度水杨酸处理对板栗采后生理生化的影响:①高浓度(1mmol/L、3.5mmol/L和7.5mmol/L)水杨酸浸泡处理10h对板栗贮藏过程及贮藏后货架期生理生化的影响。②低浓度(10μmol/L、50μmol/L和100μmol/L)水杨酸处理3d对板栗贮藏中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③分别采用10μmol/L水杨酸、10μmol/L赤霉素以及5mmol/L萘乙酸处理板栗,比较贮藏中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实验结果表明:1.高浓度SA处理组可以抑制冷藏板栗腐烂的发生。其中1mmol/L和3.5mmol/L水杨酸处理抑制了板栗解除休眠后呼吸强度的上升。1mmol/L水杨酸能显着抑制板栗的淀粉酶活性,从而减慢板栗淀粉的水解,延缓了可溶性糖和还原糖的变化,同时降低了可溶性蛋白的减少和维生素C的损失。1mmol/L和3.5mmol/L水杨酸减少了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变化,抑制了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下降,抑制了丙二醛含量及电导率的升高,而7.5mmol/L水杨酸处理表现出相反的作用。高浓度水杨酸处理组能显着抑制板栗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升高。1mmol/L水杨酸较其他浓度处理能更有效保持板栗在贮藏期间的水分,从而降低了板栗的失重率。2.高浓度SA处理组极显着降低板栗货架期的腐烂率并有效推迟货架期呼吸峰的出现时间。其中1mmol/L和3.5mmol/L水杨酸有利于保持货架期栗果的水分含量,抑制了失重率和丙二醛含量的增加。3.5mmol/L水杨酸提高了货架后期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推迟了过氧化氢酶活性高峰的出现时间,并使过氧化物酶活性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研究表明,采用1mmol/L和3.5mmol/L水杨酸处理可使栗果在货架期保持较好的生理性状。3.低浓度SA处理组可以极显着抑制冷藏板栗腐烂的发生。10μmol/L和50μmol/L水杨酸处理能降低板栗贮藏后期呼吸强度,较好保持板栗在贮藏期间的水分、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的含量,降低淀粉的降解速率。此外,10μmol/L水杨酸较好保持了可溶性蛋白质含量。4.10μmol/L赤霉素处理板栗在冷藏0-120d期间呼吸强度明显低于其他处理,冷藏结束时,5mmol/L萘乙酸处理呼吸强度最低。5mmol/L萘乙酸处理与10μmol/L赤霉素、10μmol/L水杨酸处理相比防腐烂效果更为明显。10μmol/L赤霉素处理将可溶性糖含量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增加了栗果的甜度,10μmol/L水杨酸次之。10μmol/L赤霉素处理促进了淀粉的降解,而10μmol/L水杨酸抑制了淀粉的降解。10μmol/L水杨酸减缓了可溶性蛋白质的降解代谢,有利于板栗营养品质的保存,而10μmol/L赤霉素和5mmol/L萘乙酸处理使可溶性蛋白质在120d前降解缓慢,之后剧烈下降。10μmol/L赤霉素和5mmol/L萘乙酸处理抑制维生素C含量减少的效果较为突出。10μmol/L赤霉素能始终较好的保持整个贮藏过程中板栗的含水量。

丛永亮, 鲁周民, 段振军, 曹雪丹, 池明[5]2008年在《焦亚硫酸钠水浴处理对板栗贮藏效果的影响》文中提出以"镇安"红栗为试材,研究采后不同浓度Na2S2O5水浴处理对板栗贮藏过程中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Na2S2O5水浴处理对板栗贮藏中的腐烂、呼吸强度、淀粉水解速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降解有一定的抑制作用,Na2S2O5浓度越大,抑制效果越明显;由于Na2S2O5处理抑制了淀粉的分解和可溶性糖的消耗,所以在贮藏前期各处理板栗的可溶性糖含量均低于对照,但在贮藏结束时可溶性糖含量高于对照。结果表明,Na2S2O5处理对板栗具有较好的贮藏效应。

沈玮[6]2013年在《涂膜保鲜对橡实采后生理变化及其贮藏效应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湖南省南岳树木园的栓皮栎为实验材料,研究常温条件下酸处理、涂膜处理对橡实贮藏效果的影响,以确定最适浓度的酸和涂膜剂对橡实品质的影响。然后,研究微波处理对橡实采后贮藏期间的生理变化及其贮藏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橡实采用酸处理,可以较好保持其原有的风味和口感,使用柠檬酸处理的贮藏效果要优于醋酸和抗坏血酸处理,而4g/L柠檬酸处理又好于浓度2g/L和6g/L的柠檬酸,且4g/L浓度柠檬酸处理可以降低橡实的呼吸强度,延缓淀粉老化时间,抑制细菌增长,减少橡实失重率。2.橡实采用涂膜处理,皆可保持其原有风味和口感,其中使用壳聚糖处理的贮藏效果要优于CMC-Na和海藻酸钠处理,而1.5%壳聚糖处理的贮藏效果又优于浓度1.0%和2.0%的壳聚糖,且1.5%浓度的壳聚糖可以降低橡实的呼吸强度,延缓淀粉老化,抑制PPO活性,降低细菌生长速率,减少失重率,保持橡实自身的抗衰老能力。然后,进行响应面分析,得出贮藏工艺条件为:3.32g/L柠檬酸,1.58%壳聚糖,0.09%苯甲酸钠。3.橡实采用微波处理,短时间的微波处理有利于橡实的贮藏,而15s微波处理的贮藏效果要好于5s和10s。经过15s处理的橡实可以降低呼吸强度,延缓淀粉老化,抑制POD和CAT的活性下降,延长了橡实贮藏时间。4.本实验具有操作简便,成本较低且保鲜效果较好的特点,为橡实贮藏保鲜的生产实践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指导。

闫格[7]2017年在《板栗低温贮藏条件的研究》文中认为板栗是我国常见的干果,其营养价值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且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但是板栗采摘季节性强且贮藏期间容易出现生虫、霉烂、失水、黑心等品质下降的问题。低温条件有利于板栗的长期贮藏,但冷藏、冰温、微冻、冻结等不同温度条件对板栗的贮藏品质带来不同的影响。为解决板栗贮藏问题,本文以湖南湘西‘沅优一号’板栗为试验材料,分别在常温、5℃冷藏、-3℃微冻、-18℃冷冻的条件下,测定板栗贮藏期内的主要质量指标和感官指标,探索板栗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主要理化指标的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板栗在微冻条件下的最适宜的贮藏温度和最佳预处理处理方法,从而为板栗的低温贮藏提供理论和应用基础。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经测定,板栗冰点温度为-1.1℃,其最大冰晶生成带为-1.1~-5℃,该区域也是板栗微冻温度带。(2)板栗分别在15℃常温、5℃冷藏、-3℃微冻、-18℃冷冻条件下贮藏94d,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失重率、坏果率呈现上升趋势,94d时失重率分别为24.61%、7.14%、3.11%、5.34%;坏果率分别为29.5%、18.7%、14.7%、13.2%;贮藏期内板栗还原糖含量上升,淀粉、蛋白质、Vc含量下降,温度条件对板栗还原糖、淀粉含量影响不明显,低温条件下板栗的蛋白质、Vc含量高于常温贮藏。综合理化指标检测及感官评价,低温贮藏条件下板栗品质优于常温条件,其中微冻条件下板栗的品质最佳,贮藏94d后,仍能保持较好的色泽和口感,具有板栗特有的风味,霉变及虫眼出现数量少,适用于板栗的长期贮藏。(3)对比分析了板栗在微冻-2℃、-3℃、-4℃条件下的贮藏特性。84d坏果率分别为13.0%、11.2%、11.7%,-2℃条件下的坏果率最高;不同微冻温度之间对板栗的失重率、还原糖含量影响差异不显着。(4)板栗微冻前进行水浴预处理可改善贮藏效果。对比水浴温度及时间对板栗贮藏效果的改善,煮沸>煮沸+10min>50℃10min;对比不同抑菌剂的使用效果,0.5g/L次氯酸钠>0.5g/L的次氯酸钠水溶液+1g/L萘乙酸混合溶液>纯水浴。确定板栗最佳微冻贮藏条件为:0.5g/L次氯酸钠水溶液水浴至沸,然后冷却装袋,置于-3℃贮藏。此条件下贮藏94d时板栗的失重率为4.33%,坏果率9.5%,还原糖含量达到2.79g/100g,淀粉含量41.97g/100g,蛋白质含量7.24%,维生素C的含量14.58mg/100g,板栗具有较为理想的感官特性。

李莉[8]2008年在《壳聚糖处理对板栗生理及贮藏效果影响》文中提出本文以河南确山产的“确红栗”为试验对象,研究使用热酸水浴处理后,对板栗进行壳聚糖涂膜,然后采用LDPE包装,放入(0±1)℃的环境中冷藏,以确定不同热酸溶液的温度,水浴时间、溶液pH、酸度添加剂和料液比对板栗品质的影响;然后对采用壳聚糖溶液对板栗涂膜效果进行研究,确定涂膜剂的浓度及温度,然后选择适合厚度,试验取得以下主要结果:(1)板栗采后使用热酸水浴处理,可以较好保持其原有风味和口感,减少板栗褐变程度,在感官方面贮藏效果较好。热酸水浴的工艺条件为:温度45℃、恒温时间40min、溶液pH3.5、酸度调节剂柠檬酸、料液比1:1。(2)在壳聚糖液膜处理中,使用1.5%壳聚糖处理的贮藏效果要优于浓度1.0%和2.0%处理。采用1.5%浓度的壳聚糖处理可以显着抑制板栗在贮藏期间的呼吸强度,降低淀粉水解速率,延长贮藏时间。试验证明,壳聚糖涂膜液的温度以50℃为宜,既可以有效成膜,又不会对板栗贮藏品质造成不良影响,较好地抑制了淀粉酶活性,降低淀粉水解速度,保持板栗自身的抗衰老能力。(3)板栗在热酸水浴处理、壳聚糖涂膜后采用LDPE包装,较好地抑制了板栗呼吸强度升高,保持板栗含水量。其中在抑制呼吸速率方面以0.05mm厚度最好,但在保持含水量、降低可溶性糖含量方面,不同厚度LDPE之间没有显着性差异。试验结果表明,采用0.05mmLDPE包装在保证板栗正常生理代谢的同时,抑制了SOD、CAT、POD活性下降,延长了板栗贮藏寿命。(4)壳聚糖膜的气调环境与LDPE包装膜的气调环境相迭加,在抑制果实呼吸强度、减少营养物质消耗、减少水分蒸腾损失、保持感官品质方面有较好效果。(5)壳聚糖处理具有操作简便、保鲜效果好、贮藏成本低等特点。本试验未对板栗的腐烂和发芽进行研究,对此有待今后进行研究。

初丽君[9]2017年在《百里香酚纳米级保鲜剂的制备及其在板栗保鲜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贮藏过程中容易腐烂、发芽,不耐保藏。本研究以壳聚糖(CS)为载体,叁聚磷酸钠(TPP)为交联剂,百里香酚为包埋药物,吐温-80为乳化剂,采用离子交联和乳化相结合的方法制备百里香酚-壳聚糖纳米级保鲜剂。并将得到的保鲜剂对板栗进行涂膜保鲜,通过测定贮藏期板栗的生理生化指标、感官评价、微生物指标初步探究所得纳米级保鲜剂对板栗贮藏效果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离子交联与乳化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百里香酚-壳聚糖纳米微粒,并分析了壳聚糖浓度、百里香酚浓度、TPP浓度、交联时间、pH、搅拌速度对纳米微粒粒径及包封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对纳米微粒制作工艺进行优化。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得到百里香酚纳米微粒的最佳制备工艺(优化工艺1)为:壳聚糖浓度5mg/mL,TPP浓度为1mg/mL,百里香酚浓度为0.8mg/mL,CS和TPP的质量比为5:1,pH为4,此时壳聚糖纳米微粒的包封率为61%;以粒径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得到百里香酚纳米微粒的最佳制备工艺(优化工艺2)为:壳聚糖浓度1mg/mL,TPP浓度为1mg/mL,百里香酚浓度为0.4mg/mL,CS和TPP的质量比为5:1,pH为4,此时壳聚糖纳米微粒的粒径最小为212.51nm。(2)将以包封率和粒径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得到的百里香酚纳米微粒的表征及缓释效率分别进行了测定。优化工艺1:粒径为338.92nm,聚合物分散性指数(PDI)为0.213,优化工艺2:粒径为232.42nm,PDI指数为0.271;通过透射电镜可直观的看出两种纳米微粒的球形形态,分散性良好,无团聚现象。并且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及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壳聚糖与TPP进行了离子交联作用,百里香酚也成功包埋进纳米微粒中。通过缓释试验发现,在48h优化工艺1百里香酚的累计释放率为74.15%,优化工艺2百里香酚的累计释放率为50.42%,说明将百里香酚包埋进壳聚糖纳米微粒中有一定的缓释效果。(3)以包封率、粒径为指标所优化的纳米微粒以及所对应的空白纳米微粒分别对板栗进行涂膜保鲜,研究结果发现壳聚糖纳米级保鲜剂处理板栗对板栗失重率、含水量并无显着性影响,但可以显着抑制板栗淀粉的水解、可溶性糖含量的升高、贮藏初期淀粉酶的活性及板栗表面细菌和真菌的生长,从而显着降低板栗腐烂率及霉变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板栗的呼吸强度。综合分析,以包封率为指标所优化百里香酚-壳聚糖纳米级保鲜剂(优化工艺2)对板栗进行处理的效果最好。

王挥[10]2012年在《采后热处理对芒果贮藏特性影响及机理的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以象牙芒为实验对象,探讨不同热处理后芒果贮藏品质的变化,筛选芒果的最佳热处理条件;分析热处理后芒果生理生化变化和品质变化的内在联系,为芒果热处理保鲜机理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最后对芒果进行综合贮藏实验,以期为芒果的商业化贮藏提供新技术。结果如下:通过对芒果表面性状的分析,确定芒果的适宜热处理温度为70℃以下;以50℃、55℃、60℃、65℃和70℃的热水分别对芒果进行采后热处理,探讨芒果品质的变化,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出芒果的叁个最佳热处理条件为50℃-10min、60℃-1min和70℃-5s。以50℃-10min、60℃-1min和70℃-5s对芒果进行采后热处理,分析热处理对芒果贮藏品质和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热处理显着抑制了芒果贮藏期间好果率、转黄率、硬度、TA含量以及Vc含量的下降,减少果实失重率的增加,但是对TSS含量无显着影响。(2)芒果属呼吸跃变型果实,采后热处理显着抑制了芒果呼吸强度的上升,降低芒果体内的生命活动,但并不改变呼吸高峰的到来;贮藏过程中呼吸强度的变化与好果率的变化表现出高度的相关性(r=—0.987)。(3)热处理能够降低芒果体内相对电导率和MDA的含量,促进总酚、类黄酮含量以及CAT、SOD同工酶活性上升。表明热处理能够维持芒果体内细胞膜的完整性以及较高的抗氧化活性,提高芒果的自身防御能力;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的变化均与好果率具有显着的相关性(r1=—0.691、r2=—0.917)。(4)热处理显着抑制了芒果体内淀粉酶和PG的活性,同时维持果实较高的硬度,分析发现,贮藏前期芒果的硬度变化与淀粉酶、PG活性变化呈负相关关系(r1=—0.780,r2=—0.974)。(5)热处理诱导了芒果体内热激蛋白的合成,SDS-PEGA发现热激蛋白的分子量集中在49KD以及60-85KD之间。热激蛋白的增加促进了芒果体内防御能力的提升,抑制了呼吸作用和多项酶促反应,延缓了果实的衰老。热处理结合贮藏温度和其他保鲜处理,设计正交实验,优化芒果的贮藏技术。结果显示,60℃热处理1min结合0.15%壳聚糖浸泡和低温10℃贮藏,能够保持芒果贮藏期间最佳的品质,贮藏40d后好果率高达72.67%。

参考文献:

[1]. 采后水浴处理对板栗的生理生化变化及其贮藏效应的影响[D]. 杨小胡. 湖南农业大学. 2004

[2]. Na_2S_2O_5处理对板栗采后生理生化及贮藏效果的影响研究[D]. 丛永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3]. 臭氧和减压处理对板栗采后生理变化及其贮藏效应研究[D]. 李艳. 陕西师范大学. 2006

[4]. 水杨酸处理对板栗采后生理生化的影响[D]. 池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

[5]. 焦亚硫酸钠水浴处理对板栗贮藏效果的影响[J]. 丛永亮, 鲁周民, 段振军, 曹雪丹, 池明. 食品科学. 2008

[6]. 涂膜保鲜对橡实采后生理变化及其贮藏效应的影响[D]. 沈玮.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3

[7]. 板栗低温贮藏条件的研究[D]. 闫格. 湖南农业大学. 2017

[8]. 壳聚糖处理对板栗生理及贮藏效果影响[D]. 李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9]. 百里香酚纳米级保鲜剂的制备及其在板栗保鲜中的应用[D]. 初丽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

[10]. 采后热处理对芒果贮藏特性影响及机理的研究[D]. 王挥. 广西大学. 2012

标签:;  ;  ;  ;  ;  ;  ;  ;  

采后水浴处理对板栗的生理生化变化及其贮藏效应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