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邓小平的集体领导思想_邓小平文选论文

论邓小平的集体领导思想_邓小平文选论文

试论邓小平集体领导思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试论论文,集体论文,思想论文,领导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邓小平集体领导思想是邓小平领导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学习和掌握邓小平集体领导思想对于各级、各部门加强领导制度建设,做好本职工作,增强战斗力,加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集体领导的内涵

邓小平集体领导思想非常丰富,其内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主义社会要实行集体领导

集体领导,是相对个人领导而言,其基本涵义就是集体讨论,集体决定,集体负责。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实行集体领导,这是由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决定的。邓小平总结我国改革和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指出,必须集体领导解决重大问题。“一九七八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制定,我是出了力的,但不只是我一个人。”(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58页。 )这些年搞改革和建设取得成功,是集体领导的成果。“我个人做了一点事,但不能说都是我发明的……我只不过把它们概括起来,提出了方针政策。”(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72页。)从这里可以看出, 邓小平在长期的领导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不是依靠个人或少数人的智慧所能胜任,必须充分发挥集体的政治经验和智慧,实行集体领导。

(二)反对权力集中,反对宣扬个人

邓小平认为,强调集体领导,就要反对权力集中,反对宣扬个人。邓小平在论述党政职能分开问题时指出,我们过去“在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的口号下,不适当地、不加分析地把一切权力集中于党委,党委的权力又往往集中于几个书记,特别是集中于第一书记,什么事都要第一书记挂帅、拍板。党的一元化领导,往往因此而变成了个人领导。”(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28—329页。)党政不分导致权力过分集中,而“权力过分集中,妨碍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实行,妨碍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妨碍集体智慧的发挥,容易造成个人专断,破坏集体领导。”(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21页。 )可见,实行集体领导,避免个人专断,必须解决权力过分集中问题。邓小平反对宣扬个人,尤其反对突出他的作用。他强调:“个人是集体的一分子。任何事情都不是一个人做得出来的。”(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73页。)“我算不了什么。当然我总是做了点事情的, 革命者还能不做事?”(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52页。 )1984年10月他又强调:“现在外国报刊都是讲我在里边起了什么作用。有作用,主意出了一点,但主要的工作,繁重的事情,是别的同志作的。”“不要宣扬我起的作用有什么特别了不起,因为宣扬过分会带来一个问题,就是说,邓某人不在了政策要变。”(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83页。)邓小平一贯强调集体领导,认为宣扬个人违背了党的集体领导原则,必须加以反对。

(三)强调集体领导制度化

邓小平指出:领导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33页。 )邓小平高度重视集体领导制度化问题,他在列宁和毛泽东有关论述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历史实践的需要,强调要健全集体领导制度。邓小平集体领导制度化思想主要有:

1、要明确重大问题的范围。在十一届五中全会上,邓小平强调, 集体领导解决重大问题,即大的政治问题、原则问题。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规定了需要集体领导解决的重大问题:凡是涉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大事,重大工作任务的布置,干部的重要任免、调动和处理,群众利益方面的重要问题,以及上级领导机关规定应由党委集体决定的问题,应该根据情况分别提交党的委员会、常委会或书记处、党组织集体讨论决定,而不能由个人专断。此后,邓小平同志在1980年8 月再一次强调:“要明确哪些问题应当由集体讨论,哪些问题应当由个人负责。重大问题一定要由集体讨论和决定。”(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41页。)

2、实行表决制。邓小平指出,集体决定重大问题时, “要严格实行少数服从多数,一人一票,每个书记只有一票的权利,不能由第一书记说了算。”(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41页。 )同时他强调,要彻底清除党的生活中的封建家长制作风,“一言堂、个人说了算,集体做了决定少数人不执行等等毛病,都要坚决纠正”。(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60页。)表决制是保证集体领导, 实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根据党的历史经验教训,邓小平多次重申,党组织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必须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表决。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又重申“重大问题的决定,要实行‘表决’的原则”。党的十四大、十五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又都强调,决定重大问题要实行表决。这一切,都表明实行表决制对有效实现党的集体领导的极端重要性。

3、建立党的集体交接班制度。集体领导,必须是集体交接班。 邓小平指出:“我们强调集体领导,这次讲接班也是集体接班,这很好,很重要。”(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82页。)邓小平认为, 选拔接班人,要依靠集体的力量,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接班人,不是几十、几百而是成千上万,只有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选得准。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交接班,是成千上万人的交接班,是集体的交接班,而不是少数人个人之间的权力转移,只有建立集体交接班制度,才符合马克思主义,才能有效地保障党的集体领导的实现,才能防止个人或少数人擅权专断。

4、集体领导必须和个人分工负责制相结合。实行集体领导, 并不意味着领导工作中事无巨细,都要集体讨论决定。集体领导必须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邓小平说:“各级党委要真正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要明确哪些问题应当由集体讨论,哪些问题应当由个人负责……集体决定了的事情,就要分头去办,各负其责,决不能互相推诿。失职者要追究责任。 ”(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第341页。 )十三届四中全会建立的新的党中央集体领导充分体现了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健全各级党委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

(四)实行集体领导,关键在于有个好的领导集体

邓小平认为,党的领导主要是集体领导,而能否有效实行集体领导的关键在领导集体。邓小平强调,新时期各级领导集体的整体结构要合理化。邓小平早就指出,领导集体成员不仅要有好的政治素质和好的身体条件,有比较丰富的知识和组织领导能力,密切联系群众和有一定的工作经历,而且还要在年龄结构上有差别,形成梯次配备,即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智能结构、素质结构以及合理的年龄结构。

二、实行集体领导的基本条件

(一)集体领导要联系群众

邓小平强调:“列宁主义要求党在一切重大问题上,由适当的集体而不由个人作出决定……只有联系群众的集体领导,才符合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才便于尽量减少犯错误的机会。”(注:《邓小平文选》第一卷,第310页。)领导就是服务,强调集体领导, 其根本目的就在于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党的集体领导所包含的所有方面都同广大群众利益有直接或间接的利害关系,集体领导必须联系群众。在实行集体领导时,首先要召集全体领导成员,进行全面地、深入地研究和讨论,集中全体领导成员的经验和智慧;其次必须广泛吸收党内外广大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以求正确地、全面地、实事求是地作出决定,使做出的决定既符合全局的长远的利益,又符合实际情况和广大群众的意愿。

(二)集体领导要有核心

邓小平强调:集体领导也要有个头,各级党委的第一书记,对日常工作要负起第一位的责任。强调集体领导,并不是要忽视个人的作用,更不是不要核心。邓小平指出:集体领导必须同个人负责相结合,尤其要有坚强的核心。他在1962年说:“在党委内部生活中,应该注意集体领导,分工负责。这里边‘班长’的作用很重要。我们党,在过去一段时间里,中央和毛泽东同志都强调树立核心;后来,核心大体上树立了,就特别强调如何当好‘班长’。这就是说,一定要树立核心。不建立核心,处于涣散的状况,这个党委的工作是做不好的。”(注:《邓小平文选》第一卷,第229页。)可见,集体领导与树立核心并不矛盾, 好的核心恰恰是实现集体领导的必要条件,没有核心的集体领导是靠不住的。

(三)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的辩证统一

实行集体领导,必须坚持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的辩证统一。坚持集体领导,并不是要否定或贬低领导者个人的作用,“我们主张集体领导,这并不是为了降低个人的作用,相反,个人的作用,只有通过集体才能得到正确地发挥。而集体领导,也必须同个人负责制相结合。没有个人分工负责,我们就不可能进行任何复杂的工作,就将陷入无人负责的灾难之中。在任何一个组织中,不仅需要分工负责,而且需要有人负责。”(注:《邓小平文选》第一卷,第234页。 )个人分工负责是集体领导的基础,集体领导是个人负责的前提。集体领导的决策是个人分工负责的方向、目标,个人分工负责是集体领导意志实现的途径。

三、实行集体领导的意义

(一)有利于实现和加强党的正确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随着生产社会化和社会活动复杂程度日益加强,领导关系的社会主义民主性大大增强,领导活动所面临的客体对象的复杂性日益增强,全面、准确地把握集体领导的内涵以及实现集体领导的基本条件,有效实行党的集体领导,则能充分适应这一新变化。邓小平指出,对于那种以集体领导的外表掩盖个人专断的实质的做法,必须坚决加以反对。只有真正实行党的集体领导,才能发挥每个领导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责任心,集中集体的经验和智慧,促进党的领导工作的民主化、科学化,从而有利于实现和加强党的正确领导;只有真正实行党的集体领导,切实加强党的集体领导制度建设,才利于防止个人专断乃至个人崇拜现象的发生,保证党的队伍的团结和统一,增强党的战斗力,才利于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从而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二)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和前所未遇的新问题层出不穷,突出表现各种矛盾交互并存,这些矛盾的因素之众多,联系之复杂,规模之巨大,变化之迅速,都是前所未有的。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不论是高层、中层领导还是基层领导,只靠一个人(哪怕这个人是天才)是根本不行的,邓小平强调集体重于个人的领导思想,他认为一个国家的命运建立在一两个人的声望上面,是很不健康的,很容易出问题。只有实行集体领导,群策群力,集体决策,充分发挥集体领导的优越性,才能保证各级领导工作的科学、正确,从而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

(三)有利于健全党内民主,实现党内生活民主化、规范化

首先,实行集体领导是健全党内民主生活的根本要求。民主本身是一个权力问题,健全党内民主,实际是调整党内的权力关系,破除党内少数人特权,代之以由全体党员共同行使权力。同时,强调全体党员共同行使党内一切权力,并不是说每个党员都能决定任何重大问题,党所面临问题的复杂性,党员认识水平和能力的差异性,以及党必须作为一个整体来行动的一致性,决定了党内必须实行少数服从多数,也就是说,各级领导都要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集体领导原则。其次,健全集体领导制度是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长期实践中,党内民主包含着民主作风民主方法的意思。但是从根本上说,党内民主是个组织形式、组织制度问题。邓小平总结党的历史经验,高度重视党内民主制度问题,他曾指出:“从遵义会议到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一直比较注意实行集体领导,实行民主集中制,党内民主生活比较正常。可惜,这些好的传统没有坚持下来,也没有形成严格的完善的制度。”(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30页。 )可见,邓小平认为,要想充分实现党内民主,务必注意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尤其要注意加强集体领导制度建设。

(四)有利于培养、造就高水平领导集体

党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党必然要实行集体领导,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必须注意加强领导集体建设,以培养造就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水平领导集体。坚持集体领导,就要加强以表决制、集体交接班制等为主要内容的集体领导制度建设,强调集体重于个人的领导思想,这些都有助于我们党的领导集体建设事业走向科学化。邓小平强调,中国问题的关键是把各级领导集体建设好,“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80页。)“中国要出问题, 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对这个问题要清醒,要注意培养人。”(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80页。)可见,培养、 造就相对稳定的保持连续性的高水平领导集体是个事关全局的战略问题,为在当前新形势下坚持党的集体领导所必需。邓小平强调,面对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集体领导,与此相适应,党的各级领导班子必须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有战斗力的领导集体,党的领导集体要胸襟开阔、讲团结,要有活力,能创新,要取信于民、有希望。

标签:;  ;  ;  ;  ;  ;  

论邓小平的集体领导思想_邓小平文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