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工时定额的作用及制定的研究论文_牟瑞蕊,罗晓琪

劳动工时定额的作用及制定的研究论文_牟瑞蕊,罗晓琪

杭州锅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在工人劳动的过程中,劳动报酬的支付对工人的劳动积极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合理的制定劳动工时,提高劳动工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工时定额;作用;制定方法

1、前言

工时定额是劳动定额标准中的一种。它直接表现为生产单位产品或完成单位工作时所需时间的消耗量,是按先进、合理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对加工过程中工序的各类重复性组成部分工时消耗所做的统一规定,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

2、工时定额的重要作用

我公司工时定额是在现有生产组织和生产技术条件下制定出来的,科学合理的工时定额对提高企业运行水平,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起到了显著的作用。科学合理的工时定额能够解决不同部门,不同工种之间标准不统一,分配不平衡的问题,使工人的收入分配合理公平。工时定额是企业核算生产成本的重要依据,科学合理的工时定额能够准确判断企业盈亏状况,为企业高层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工时定额能够反应企业人力资源存量的是否合理,为企业招聘选拔提供了数据支撑。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体现在管理者对生产过程的控制是否详细、精确、灵活,对生产过程进行深入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工时定额是进行周密精确的生产的前提,是判断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

3、实行以专业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

多年来的生产实践证明,工时定额的制定、管理和实施的“三统一”是定额工作中必须坚持的做法。制定了而不用,不执行或不认真执行都等于有章不遵。管理不严或不认真管理,极易流于形式,也等于自行浪费。工时定额不与经济责任、指标考核、分配制度等结合起来,就不能充分体现“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也不能调动企业、分厂、班组及工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起不到促进生产、增加企业效益、降低成本的作用。因此,加强定额工作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公司对各分厂实行“实物量考核”制度。实物量考核是衡量各分厂生产任务所采取的重要手段,也是兑现各单位绩效工资的重要依据。在新的分配制度中,工时定额工作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否先进合理更关系到公司、分厂和个人的切身利益。同时,也是对定额工作的新考验,现行的劳动时间定额标准是否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能否起到促进生产的作用,还需要生产实践证明。我公司非常重视并加强了对工时定额工作的领导,实现集中统一管理,使定额工作可以更好地为生产服务。

4、工时定额的影响因素

4.1设备

现代制造型企业自动化程度较高,产品主要通过机械加工而成,因此设备是否先进性,自动化程度高低对工时定额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如我公司车原先采用国产设备,自动化程度低,手工作业较多,不仅工人数量长期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工时定额也较多,公司今年引进了进口设备,饭金、冲压、焊接都采用自动化流水线作业,大大降低了对手工作业的依赖,不仅产品精度提高,同时也降低了工时定额,节省了大量人工成本。

4.2材料

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原材料的问题,会导致有的批次钢板硬度较高,不易切割,刀具磨损较大并且切割次数增多,这就会导致产品工时增加。

4.3工艺水平

工艺方法的不断革新,可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单位产品劳动时间消耗量。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工序的改进或增减,无形中影响着工时定额信度,先进的工艺是降低劳动定额提高产品生产率的重要途径之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4产品质量

无论是外购件还是自制件,产品质量都会对工时定额产生影响,例如装配钳工使用的螺检螺帽,扳手等工具,若硬度不达标,不仅使用上耗时耗力,并且工具易损坏,反复装却产生的返工返修工时不仅增加了企业制造成本,同时产品质量也存在一定隐患。

4.5工人的技术水平

现代企业的发展对工人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数控机床等现代化设备的出现,不仅要求工人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工具设备,甚至要求对计算机的掌握也达到较高的水准。青年员工定期要接受技能培训,掌握机械原理,能够独立绘制技术图纸。

5、工时定额的制定方法

从十九世纪末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在企业管理中实施劳动定额管理以来,曾出现多种劳动定额的制定方法,从最初的经验估工法,统计分析法,到泰罗创导的作业测定法等,已经形成了适用不同情况和条件的劳动定额制定的方法体系,其中包括经验估工法,统计分析法,类推比较法,作业测定法,在作业测定法中又可以分为秒表测定(简称测时法)、工作抽样、预定工作时间标准、标准资料法等。

5.1标准工时的构成

标准时间从其消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出发,其包含的工时消耗内容只能是定额时间内的各项内容,非定额时间不应包括在标准时间内。

5.2经验估工法

经验估工法主要由劳动定额专业人员(必要时可以和技术人员和有经验的技术工人相结合)根据产品图纸和工艺技术文件,考虑生产中使用的设备,工艺技术准备、原材料以及其他生产技术条件,凭借过去积累的实践经验,进行工时的估算。估工时可以参考有关的统计资料,也可以和同类产品的定额资料进行对比,但主要依靠经验进行工时的估算。

5.3统计分析法

统计分析法是以原始记录和实作工时统计为主要依据进行定额制定的一种方法。对搜集到的统计资料需经过必要的整理分析,同时还要结合目前和今后生产组织技术条件的变化情况来制定定额。这种方法较多用在老产品的定额修改上。很多企业以历史统计资料为依据作为修改和压缩定额的依据。

5.4类推比较法

类推比较法时以现有的产品定额为依据,经过对比、分析,推算出另一种产品、零件或工序定额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同类产品(或零件)和系列产品的生产。如果产品、零件以至工序间缺乏可比性,就难以应用这种方法。

5.5作业测定法

在分析生产技术条件、总结先进经验、挖掘生产潜力、拟定合理操作方法的基础上,通过现场实地观察和测定或借助事先编制的标准资料制定劳动定额的方法。其具体的步骤是:

1,将制定定额的工序分解为若刚细小单元,如工步、操作、动作等。

2,分析工序结构和操作方法的合理性。如,能否取消不必要的动作,有无可能合并、简化、替代的操作或者动作,以达到经济高效目的。

3,分析加工设备和工艺装备的状况,分析采取的工艺技术参数的经济合理性,充分利用现有物料使其发挥最大的效能,并尽量采用先进的工艺方法,以达到技术的先进性。

4,分析生产组织和劳动组织的状况。主要了解劳动分工和协作的合理性,操作者和工作物技术等级的适应性,工作地布置及供应服务的情况工作环境及劳动条件的状况以及有无改进的可能性。

5,分析企业内外先进经验在本单位推广的可能性。

6,在上述多方面分析基础上,通过现场的直接观察和测定,或借助于事先编制的标准资料,得出作业(工序)各组成部分的工时消耗数据,最后制定出作业(工序)劳动定额。

6、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工人劳动工时定额管理的过程中,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做到合理可控。

参考文献

[1]孙浩.浅析劳动工时定额的作用及制定[J].林业机械与土木设备.2013.5:148-149.

[2]罗志清.机械制造辅助加工时间定额研究[J].机床与液压.2014.5:249-250.

论文作者:牟瑞蕊,罗晓琪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0

标签:;  ;  ;  ;  ;  ;  ;  ;  

劳动工时定额的作用及制定的研究论文_牟瑞蕊,罗晓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