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术活动中开拓幼儿创造性思维论文_石晶

在美术活动中开拓幼儿创造性思维论文_石晶

广州市南沙碧桂园中英文幼儿园 石晶

美术教学的价值在于开拓幼儿创造性思维。英国著名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对创造性十分推崇,认为美术教育是手段不是目的,主张通过创作发展孩子的个性和创造性。国内幼儿美术教育家李慰宜指出,从可持续发展观点看,美术技能对一个社会成员来说,也许并不是必须具备的素质,然而,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所培养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思维能力,都会深深地铭刻在他们的头脑中,长期地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发挥作用,这才是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所在。然而,反观目前国内的幼儿绘画教学实践,始终存在着为了画画而画画,为了学习技能而画画的局面。因此,培养幼儿创造力为核心的美术教学模式的构建是深化幼教改革的现实需要。

一、幼儿创造性思维培养在美术教学中的几种基本能力

发展幼儿创造力的绘画教学,其目的是要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要求进行非常态的思维活动,求新求异是其主要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幼儿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觉察事物敏感,具有发现缺漏,细致入微或者独特视角的观察能力。即对问题的敏感度。

(二)幼儿尝试灵活的变通力:指拥有不同的思维方式,能灵活跳转或联想变通,或是用不同的角度和方式去看待问题。变通力所反映的是能否适应各种状况。

(三)幼儿拥有丰富的独创力:指自己所独有的理解和表达。

二、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美术教学形式的探索

美术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和提高审美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从幼儿观察、理解的事物出发,以呈现联想活动、特征导向组合活动、图形变异创新活动、素材美感欣赏体验为主要形式,在幼儿自主的创作过程中逐步提升。其主要内容有:

(一)直接呈现,积极联想

它是一种以共同特征的联想占主导的创造性教学。指教师为幼儿提供一种直观呈现,可以是一种言语符号,也可以是具体事物,但必须是与幼儿已有的经验有适度的相似或相关联,这种相似与相关联要能被幼儿感知到。教师引导幼儿主动探究,观察感知,从而揭示出事物的具体属性和关键特征。幼儿以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的某一特征为出发点,进行类比、联想,从而形成新事物。幼儿将自己类比、联想的结果,通过绘画进行表现,之后教师与幼儿一起对绘画作品进行评析,及时肯定作品的积极因素。在评价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去发现同伴作品中的不寻常奇思异想的乐趣。

(二)特征导向,组合运用

这是指一种以相关特征的组合运用占主导的创造性教学。教师为幼儿提供几种特定的观察主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物,对其进行观察感知,揭示它的属性和关键特征,并创造性地表达其内在联系的过程。

(三)材料变异,创意变化

它是一种以材料创作为主导的创造性教学,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吸管、碎布、绳子、毛线、纽扣、小棍子、报纸等,引导幼儿观察感知,揭示出具体属性和特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让幼儿联系生活进行联想,对材料进行充分联想和变化,根据不同的材料进行功能性和变异性创作,如小棍风筝、吸管机器人、丝网花、环保袋人物等。这种方法能激发孩子们对美术创意活动的兴趣,变废为宝使孩子获得充分的成就感,从而提高对事物特征的观察、分析和思考能力。

(四)多元素材,丰富感知

丰富的艺术元素能激发孩子们创作的兴趣。了解不同的美术形式,感受不同国家不同类型的作画方式和特点,尝试进行不同视觉效果的美术创作,让多元的素材丰富孩子创作的空间。在这其中,中国的民间艺术起到了传承和创新的巨大作用,孩子们对各种不同的民间手工艺制作充满好奇,或编织玩具或剪纸皮影等,在历史的印记中感受艺术的熏陶。

三、在美术活动中提高幼儿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方法

(一)让幼儿学会观察

皮亚杰说:“一个儿童越是看和听,他就越想看和听。”幼儿的绘画学习来自于对生活的观察,没有观察便没有绘画。教师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会观察,为幼儿提供观察的机会和条件,教给幼儿观察的方法。一是保证幼儿的观察时间;二是为幼儿提供观察对象;三是帮助幼儿掌握观察的方法。那些表现生动、富有创造性的绘画作品,都是幼儿观察和体验周围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之后表现出来的。

(二)让幼儿学会比较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幼儿是直接感知事物的,教师要引导幼儿注意事物的特点和联系,从各自显著特征上去比较不同,这同时,也提高了幼儿感受美的能力。

(三)让幼儿学会想象

想象是幼儿画的生命。幼儿的创造性学习主要是借助于想象来实现的。发展幼儿想象力是绘画教学的必然。想象力培养方法有三种:一是给幼儿提供言语形象、实物标志、丰富的表象,从而引导幼儿再造想象;二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去独立地创造新的形象;三是鼓励幼儿大胆幻想、异想天开,表达自己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四)让幼儿学会表现

幼儿的创新、创造就在于他用自己的眼睛、大脑去发现自己不曾知晓的一切。教师重点是激发幼儿自主观察、想象、表达和动手操作。给幼儿提供充足的自我表现材料,包括所有可能的支持性的环境和媒介。让幼儿运用共同特征辐射、相关刺激组合、图形符号变异等方法进行创造表现,教师在幼儿绘画活动中应尽量不干预,理解、尊重幼儿的现有发展水平和表达表现方式,重视过程而非结果。

(五)让幼儿学会评析

教学评析是提升幼儿创造力水平和审美能力的有效环节。评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独创性分析,看幼儿作品有无创造力和反映儿童个性。二是艺术水平分析,看画面构成是否饱满、主体形象是否突出,用线、用色是否大胆、肯定、有美感、充满信心,色彩构成是否和谐明快等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应逐渐摆脱他人评价,学会自我评价。

日本幼儿美术活动研究专家板光彦认为:“幼儿美术活动不在于教会幼儿画成一张或制成一件工艺品,不是为了培养未来的画家,而是把它当成全面开发智力,培养创造才能和高尚情操的一种手段。”美术创作活动作为孩子们创造力发展的媒介,在动手、动脑的趣味性活动中提高多元智能的提升,为其终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论文作者:石晶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育儿·幼教荟》2017年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3

标签:;  ;  ;  ;  ;  ;  ;  ;  

在美术活动中开拓幼儿创造性思维论文_石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