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例恶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治疗论文_詹立辉,李蕾,姜红,魏秀华,董月

10例恶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治疗论文_詹立辉,李蕾,姜红,魏秀华,董月

大庆市人民医院 黑龙江大庆 163316

摘要:目的:针对临床恶性青光眼患者的治疗进行较深入地探讨。方法:收集10例14眼恶性青光眼患者有关资料,采取高渗剂、睫状肌麻痹剂等保守治疗方法,睫状体扁平部玻璃体积液抽吸前房注气术、摘出晶状体术、超声乳化吸除白内障与植入人工晶状体术等手术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有12眼痊愈,2眼好转。12眼视力具有一定程度的改善,2眼没有变化。结论:对恶性青光眼患者在临床中进行及时诊断,根据病情具体情况采取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较为明显。

关键词:恶性青光眼;临床治疗;治疗效果

1. 前言

恶性青光眼也被称为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或房水错流性青光眼,在抗青光眼术后患者发病率较高,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临床中因对该疾病认识程度不深或不能妥善处理容易导致患者单眼或双眼失明。本研究收集2010年5月—2015年5月期间的10例14眼恶性青光眼患者有关资料,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2. 资料与方法

2.1 患者资料

收集2010年5月—2015年5月期间的10例14眼恶性青光眼患者有关资料,其中有4例5眼男患者,6例9眼女患者。患者年龄在38-65岁之间,平均年龄(58.2±2.3)岁。3例5眼患者发生于小梁切除术后,5例7眼患者发生于青光眼引流钉术后,青光眼引流阀术后及眼球钝挫伤继发青光眼各有1例1眼。患者主要的发病原因为:7例10眼患者实施抗青光眼滤过性术后发病,2例3眼患者点匹罗卡品眼药水引发,1例1眼患者不确定原发性恶性青光眼发病原因。本组患者的周边前房均已消失,6眼中央前房消失,8眼中央前房深度小于1CT。术后对本组患者每个月进行临床随访,持续2年。

2.2 治疗方法

7眼只采用睫状肌麻痹剂、高渗剂等药物进行治疗,其中2例3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采用缩瞳剂引发恶性青光眼,应用上述药物治疗形成前房、恢复正常眼压后,1例2眼患者进行周边虹膜切除术,1眼白内障患者进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1眼进行小梁切除术。1例1眼前部玻璃体切除联合后囊膜切开术,2眼进行玻璃体水囊抽吸联合前房成形术,1眼进行玻璃体水囊抽吸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2眼实施摘出白内障或吸除超声乳化与植入人工晶状体术,1眼实施房角分离形成前房、摘出白内障、切除玻璃体及抗青光眼手术相联合的治疗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疗效判断标准

经过比较系统的治疗后,患者患处逐渐形成前房、眼压也逐渐向正常范围恢复,视力产生一定程度的提高或没有发生变化,停药后对患者进行不少于9个月的随访病情没有复发的为治愈。患者全部或部分形成前房,在临床治疗中采用抑制房水生成的药物及睫状肌麻痹剂,对患者眼压进行有效控制逐渐恢复到正常范围的为好转。

2.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本组患者有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采取配对t检验方法对治疗前后眼压进行比较,对患者治疗前后视力采取秩和检验方法进行比较,以α=0.05作为显著性水平。

3. 结果

有12眼痊愈,2眼好转。12眼视力具有一定程度的改善,2眼没有变化。保守治疗方法中有6眼治愈,1眼好转。2例3眼应用缩瞳剂诱发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形成前房、恢复正常眼压后,1例2眼患者实施激光切开周边虹膜术,1眼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与植入人工晶状体术,术后没有复发。1眼患者进行青光眼引流钉术后发生,患者保守治疗后痊愈。1眼进行青光眼引流阀术后白内障患者好转,进行超声乳化联合工晶体植入术后患者又继发高眼压,为长期应用缩瞳剂诱发患者。3眼实施小梁切除术后引发,其它患者复发恶性青光眼进行睫状体扁平部切开,抽吸玻璃体积液及前房注气术治愈,其中1例1眼患者手术2次治愈。1眼实施抽吸玻璃体摘出白内障或吸除超声乳化加植入人工晶状体术治愈。

4. 讨论

通常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患者中,恶性青光眼比较常见,在没有手术患者点缩瞳剂后、炎症、外伤、白内障术后等患者中也容易发生,本研究与有关研究结果基本吻合。恶性青光眼的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还有待于进一步明确,目前研究发现,恶性青光眼可能是在异常眼部解剖结构(睫状环缩小、房角窄、眼轴短等)的基础上,由于其它因素的影响,干扰了房水循环途径,导致晶状体或玻璃体与睫状环逐渐贴近进而形成一定程度的阻滞,在此过程中房水无法正常流入前房而向玻璃体中逆流。贴近虹膜的晶状体、前移玻璃体将阻滞房水流通。进而前移虹膜使房角关闭而引发前阻滞,其相互作用的恶性循环不断加重病情。

恶性青光眼多发生在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3-7天,主要临床表现为:前房变浅甚至消失、眼压升高、虹膜周切口通畅。同样的情况也可发生在人工晶体眼及无晶体眼。缩瞳剂引发恶性青光眼而未能进行确诊患者,可将缩瞳剂停用并调整为睫状肌麻痹剂,观察患者病情缓解程度,如病情缓解可对恶性青光眼进行诊断,本研究中有2例3眼采用缩瞳剂引发患者就是这样诊断的。在临床治疗中应采用高渗剂、睫状肌麻痹剂等,有研究结果显示,诊断及时正确并采取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近一半患者症状能够得到有效缓解。

5. 结语

总之,恶性青光眼具有比较复杂的发病机制,多种多样的治疗方法,将存在的各种阻滞因素解除是临床治疗成功的关键。摘出白内障与切除前部玻璃体联合的治疗方法对于恶性青光眼患者的治疗比较彻底,疗效比较明显,但在临床中对于晶状体混浊患者更为适合,同时存在的手术损伤程度不小,受治疗过程中医疗条件的制约。术后密切监测眼压的变化,观察前房情况,出现前房变浅、眼压升高积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患者的病情预后将获得比较明显的改善。

参考文献:

[1]周文炳.临床青光眼[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2]张舒心,刘磊.青光眼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3]刘磊,王涛,李志辉等.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J],中华眼科杂志,2014.7

[4]卓业鸿,葛坚,刘奕志等.恶性青光眼手术治疗远期疗效探讨[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5.4

[5]刑怡桥,吴建华,杨安怀等.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人、经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治疗恶性青光眼[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6.10

论文作者:詹立辉,李蕾,姜红,魏秀华,董月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6

标签:;  ;  ;  ;  ;  ;  ;  ;  

10例恶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治疗论文_詹立辉,李蕾,姜红,魏秀华,董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