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统的建筑形式是我们过去在进行建设过程中一直采取的办法,但是其也带来大量问题,比如造成能源浪费,增加对环境的污染等等。而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出现则能较完美的解决这些问题。尤其是这些年以来,国家对于环境保护问题的高度重视,使得预制装配式建筑被人们所广泛接受并发挥出了其所具有的优势。所以,加强对于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研究,使其技术更加成熟,更好地服务于建筑行业的发展,成为目前建筑业中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建筑行业;预制装配式;施工建设;建筑施工
1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基本概念
通常来说,预制装配式建筑就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采取装配式混凝土施工技术与常规施工技术协调搭配开展作业。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就是将工业化加工制作的各类混凝土构件进行现场装配。在此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就是生产制造混凝土主体结构的梁、板与柱体,尽可能的使用预先装配完的构件进行阳台、楼板等大面积结构的拼装;在装配构件的运输环节,要尽量选择专业运输车辆,避免构件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机械性损伤;将这些预制构件运达指定施工区域后,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吊装与拼接;而后,将预制混凝土构件运送至指定位置,通过预留插筋与孔洞进行对应配置,再进行灌浆浇筑作业;最后,将独立预制构件组合拼接成完整且连续的构件体系,进一步提升建筑结构的整体强度。针对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技术来说,这种规模化、集成化的生产方式,可以完善其综合性能。
2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优势特征
2.1施工工序简便
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多采用质量轻便的钢结构,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整体建筑结构的自重。在工程建设初期,可将完整的预制构件直接应用到建筑结构拼接上,降低施工难度系数,确保施工工序的有序衔接。通过高效运用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不仅可以增强建筑施工形式的灵活多变性,还能节约各类资源成本,保障经济效益。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技术人员有限,这进一步降低了施工质量控制难度。且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所使用的诸多产品都是提前集中加工制作的,可直接运输到指定装配场地即可,简约了装配式建筑施工流程。又由于装配式建筑构件的工厂化制作有特定的模具,因此,可确保建筑产品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2.2工程质量安全等级高
当下,在全面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影响下,绿色建筑成为建筑行业的主流趋势。而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不仅可减小施工现场工作量,还有助于保障现场的整洁,增大安全系数,并控制建筑垃圾,避免污染生态环境。另外,采用高强度的混凝土可减小噪音污染与灰尘污染,满足绿色施工的基本要求。
3施工技术要求
3.1浇筑混凝土
在浇筑之前我们还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就是把需要浇筑的混凝土构件的模型去进行仔细的检查,保证它的质量符合浇筑的要求,并且也要做到不断的提升构件的质量,同时对钢筋成品也要加大重视,对质量方面的要求也要严格,检查方面也要做到更加全面仔细。最后在把隔离剂涂刷到这些建筑构件上,来完成浇筑工作的整个过程。同时在实施这一过程时要对建筑构件进行严格的检测,同时也要让其具备很好的均匀性,如果在操作过程中构件发生了变形方面的问题,一定要积极的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3.2存放构件时的要求
构件的存放有很多要求就比如说具体是要横着放还是竖着放,主要都是由建筑构件自身所具有的结构特征来决定的,就像建筑中的横梁,一般都是采用横着放的方式进行放置,而楼板这样的构件就是采用竖着放置的方式进行摆放。另外在实际进行放置的时候,需要先对地面去进行压实,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建筑构件过于沉重把地面压陷,同时也可以很好的保证构件不会被损坏。
3.3构件性能方面
为了可以保证建筑的质量,对于装配式构件所具有的特殊性我们要根据相应的构件提出十分严格的要求。让构件在连接的地方绝对不能出现裂缝,并且也要在整个过程中都可以保持好弹性的工作状态,在宽度上也不能超过规定的范围,如果一旦超过了规定的范围就会被视为施工不合格。构件之间连接的地方在规定的年限内也不能出现渗漏的现象,这就要求构件要具有很强的抗渗能力,而且抗震能力也要强,必须要保证一旦遇到地震等情况的时候不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3.4在构件运输的过程中
这个环节十分的重要,同时也是整个施工过程的基础,由于每个构件的外形以及特性都各不相同,所以在运输的过程中就要去选择合适的运输设备来保证建筑构件可以有效的运输,并且在运输时还要对建筑构件进行加工固定,保证在整个运输过程中建筑构件不会随意掉落,尤其是在装卸这一过程最为重要。有效的加工固定建筑构件可以让正常的运输过程中对建筑材料起到缓冲的作用,保护建筑材料不会因为磕碰而损坏,另外我们对建筑材料运输的路线也要规划好,尽最大可能去避免在运输途中出现颠簸以及急刹车等情况出现。
4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流程
4.1预制构件混凝土浇筑
预制构件混凝土浇筑作业阶段,要求施工人员针对混凝土浇筑磨具以及预制构件内部钢筋材料实现严格质量检查,混凝土磨具及钢筋材料质量达到建筑工程建设需求,然后实施刷漆涂抹工作,重点在预制构件表面涂刷一定厚度的隔离剂,然后再开展预制构件混凝土浇筑作业,其能够有效保障混凝土浇筑均匀性。同时浇筑作业开展前,施工人员应针对待浇筑预制构件实施严格质量检测,假使浇筑作业时预制构件发生明显变形情况时,针对这种问题,时队伍应当停止整体浇筑作业,然后开展相应问题分析,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对于预制构件混凝土结构实施有效补救,进而降低变形问题对于预制装配式施工作业产生的负面影响。另外,具体浇筑作业阶段,施工队伍可采用插入式搅拌方式,其要求插入搅拌设备对于预制构件的内部钢筋结构及稳定性均不产生负面影响。如果预制构件混凝土相关施工工序完成后,施工人员重点针对预制构件实施表面养护作业,进而确保整体作业质量达到工程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2预制构件储存和运输
预制构件的储存和运输是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关键性工作,为此,施工部门需要提高对预制构件储存和运输工作的重视程度。
在开展预制构件运输工作的过程中,施工部门可以结合预制构件的数量和质量要求选择能满足其运输需求的交通工具,并且需要对运输的预制构件进行加固处理,避免预制构件在运送的途中出现破损问题,此外,还需要注意装车和卸车操作。为了进一步避免预制构件在运输途中出现损坏,运输人员可以在运输车辆上铺垫缓冲资料,以此来做到对预制构件的保护。
另外,在预制构件运输开始前,运输人员需要提前规划好运输路线,避免在陌生运输路线上因不熟悉路线出现驾驶不平稳的现象,真正做到对预制构件的良好保护。
在开展预制构件初春工作的过程中,施工部门可按预制构件的应用用途对其进行分类存放,并选择竖向存放方式或横向存放方式,通常情况下,墙体、柱体、楼板等预制构件应用的是竖向储存方式;房梁类预制构件则选择应用横向储存方式。
此外,施工部门需要令预制构件储存地面保持平整,具体可以结合实际的储存环境对地面进行平整处理,并且要确保预制构件储存环境的干燥和密封,以免预制构件在储存过程中出现受潮现象。
总体而言,在预制构件运输和储存工作中,最重要的是避免预制构件受到损伤,进而保证预制构件的应用质量,为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工程的开展奠定基础。
4.3预制构件吊装作业
通常预制构件吊装作业流程常采用湿式系统以及干式系统,其中湿式系统操作作业具体为设置预制构件安装小样,然后依次开展预制柱、预制大梁、预制小梁、楼板、建筑物外墙、阳台以及楼梯等安装作业,再完成混凝土浇筑、电气设备安装以及灌浆处理等工序。湿式系统作业相对复杂,其主要在建筑墙体保留相应的锚筋,保证锚筋可深入叠合现浇层,接下来开展楼板混凝土浇筑施工,要求楼板与建筑物上部使用现浇混凝土浇筑方式,其余部分则利用铁件进行连接,这样使得建筑下部能够与铁件之间保留一点间隙,提升整体建筑抗震能力。
4.4预制构件之间连接作业
实际预制装配式施工作业阶段,用于预制构件连接方式及相关技术较多,本文选择较为常规的连接方式进行阐述,特别是机械连接和现浇连接,机械连接方式主要是采用机械连续套筒对预制构件进行连续灌浆作业,浇筑大量高强度、低收缩混凝土,以实现预制构件的有效连接,而不是在加强连接部位的稳定性,同时满足相关工程质量和安全要求。预制件用钢筋质量要求过高。现浇连接广泛应用。这种连接方法主要用于连接一些预制件,对混凝土浇筑模型有一定的要求。在混凝土预制构件连接阶段,施工队根据工程质量的实际情况,筛选出合适的预制构件连接方式,确保预制构件连接工作满足工程要求。
5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发展分析
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作为我国建筑工业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我国幅员辽阔导致的不同地区温度差异,自然环境差异,天气差异以及抗震烈度的不同。要将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不断地进行细化根据不同的地域需求进行特别设计。但在满足不同地域需求时还要注意预制装配建筑结构的通用型良好。要做到“全国通用,但又用处不同”。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还要优化施工时的使用的简便程度,将各类建筑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进一步凸显预制装配式建筑的优势,比如将降减震技术与预制装配技术相结合。将保温技术与预制装配技术相结合等。不断提高预制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紧紧围绕着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方式。逐步推动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预制装配式建筑是现阶段建筑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其与我国绿色环保理念相适应。不过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对各环节进行有效控制,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以此加强预制构件制作的合理性。而且还要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合理应用新型施工技术,从而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率,避免污染问题的产生,在保证预制装配式建筑质量的同时,降低对周边居民和环境的影响,真正实现绿色建筑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刘红梁,高洁.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与设计[J]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15(04):357-361
[2]周天华,吴函恒.钢框架-预制混凝土抗侧力墙装配式结构体系[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8,30(30):1-6
[3]刘晓艳,张以庆.探讨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与设计[J]住宅与房地产,2017,(06):219
[4]蒋勤俭.国内外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综述.[J]建筑技术.2017,41(12)
[5]张海燕,申琪玉.香港地区新型预制混凝土结构体系施工研究.[J]建筑技术.2018,40(08)
[6]李迎迎,刘子赓,李娟.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及质量验收研究[J].住宅产业,2017(5):40-43.
[7]刘国顺.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常见质量问题及应对措施[J].上海建设科技,2017(3):49-51.
[8]沈倍敏.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公共建筑的施工与质量管理[J].绿色建筑,2017(3):7-10,14.
[9]陈力,金星,王荣标,等.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问题及对策研究[J].施工技术,2017,44(16):57-59.
[10]上海建工五建集团有限公司面向高预制率的承重体系预制装配式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J].华东科技,2015(12):66.
[11]龙莉波,马跃强,李卫红,等.无机夹心保温超薄预制外墙板施工成套技术研究[J].建筑施工,2016,38(10):1438-1440.
[12]吴超.工业化建筑技术标准下关于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19):253.
[13]马明均.预制装配式建筑工程中BIM的施工技术[J].建设科技,2017(13):96~97.
[14]康顺年.关于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分析[J].门窗,2016(08):121.
[15]齐宝库,王丹,白庶,靳林超.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常见质量问题与防范措施[J].建筑经济,2018,37(05):28~30.
论文作者:李勇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5
标签:预制构件论文; 构件论文; 建筑论文; 作业论文; 混凝土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过程中论文; 《建筑细部》2018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