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规则抗体检验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论文_张维娜 李大伟 张岸洋 郭永刚

不规则抗体检验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论文_张维娜 李大伟 张岸洋 郭永刚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双矿医院 155100

摘要:目的:对临床输血中不规则抗体检验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取医院临床住院申请输血患者660例,给予不规则抗体筛查,抗体鉴定后以DiaMed IgG卡交叉配血,得出临床配血受阳性检出者的影响。结果:经过抗体筛查,24例患者标本被判定为阳性,阳性率3.64%(24/660)。阳性标本鉴定,Rh系统、MNSs系统、抗-A1、Lewis系统、Kell系统分别为58.33%(14/24)、16.67%(4/24)、12.50%(3/24)、8.33%(2/24)、4.17%(1/24)。交叉配血操作,患者无溶血性输血反应出现。结论:临床输血中,做好不规则抗体检验工作,对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控制可起到明显作用,有利于临床输血安全的保障,应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临床数学;不规则抗体;溶血性输血反应

临床输血是临床治疗中的必要环节之一,但其红细胞血型抗原抗体反应引起的免疫学问题也日渐突出,该问题是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的重要原因,尤其部分新生儿,在红细胞血型抗体影响下可能出现溶血病。对此现状,临床实践研究发现,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对临床输血安全的保障可起到明显作用,有利于输血反应的控制。本次研究将就此进行分析。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医院2015年2月~4月收治的需输血患者660例,男364例、女196例,年龄1~68岁,平均(38.5±2.4)岁。所有患者血液采集后,均利用EDTA-K2进行抗凝。

1.2方法

1.2.1仪器、试剂选择

本次研究中选取的仪器主要为DiaMed检测系统,涉及37℃恒温孵育器、卡式离心机以及DiaMed IgG卡。同时,选取实验室制备的抗体筛查红细胞,并以抗A、抗B单克隆抗体作为试剂。

1.2.2筛查不规则抗体

筛查不规则抗体,具体过程:①取Ⅰ、Ⅱ、Ⅲ号0.8%细胞置于DiaMed IgG卡中,三个微柱孔内分别为50ul;②取受血者25ul血浆置于各微柱孔内,并在37℃恒温孵育箱内放入IgG卡,时间为15min,最后进行离心,时间10min;③结果判定,对于微柱上部、中间部分,有红细胞聚集,判定为阳性,若红细胞聚集在微柱底部,判定为阴性,取其中阳性标本,鉴定抗体[1]。

1.2.3鉴定不规则抗体

取筛查结果为阳性的标本,根据谱细胞鉴定不规则抗体。具体鉴定中需借助DiaMed IgG卡,开展鉴定抗体特异性的实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实验结果,可以标准细胞谱作为参照,对抗体特异性进行确定[2]。

1.2.4交叉配血操作

鉴定结束后,对于结果为不规则抗体阳性的标本,需采取交叉配血实验,具体实施过程:①取8%献血者50ul红细胞置于DiaMed IgG卡微柱孔内,并取受血者25ul血浆置于其中;②将25ul献血者血浆、50ul受血者红细胞置于另外微柱孔内;③在37℃恒温孵育箱内放入IgG卡,时间为15min,最后进行离心,时间10min,得到最终结果[3]。

1.3观察指标

对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不规则抗体鉴定以及交叉配血操作结果进行观察。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得出数据录入WPS xls数据表,由SPSS17.0软件统计处理,采用数(n)或率(%)描述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由 检验,P<0.05说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660例患者血浆标本中,经过筛查,有24例,阳性率3.64%(24/660)。阳性标本鉴定实验中,结果为:①Rh系统,58.33%(14/24);②MNSs系统,16.67%(4/24);③抗-A1,12.50%(3/24);④Lewis系统,8.33%(2/24);⑤Kell系统,4.17%(1/24)。另外,交叉配血操作结果,DiaMed IgG卡检查血液标本,不规则阳性抗体患者给予抗原细胞输注,未出现溶血性输血反应。

3讨论

ABO血型系统中,除抗-A、抗-B,其他红细胞血型抗体均为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如红细胞自身抗体、同种抗体等,都可纳入到不规则抗体中。该类型抗体存在下,实际鉴定血型、交叉配血中都将面临较大难题,且新生儿溶血症状的出现、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都是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引起的结果。从该抗体的存在状态看,并没有具体的规律,一般血液中无该抗体。而其产生的原因很大程度归结于输血接触、妊娠接触下,因抗原红细胞免疫而使该抗体出现。有学者研究中,从初级、二级应答对人体免疫情况分析,若个体接触其他抗原为第一次,会有潜伏期,该段时间后才有特异性抗体出现,直至14d左右为高峰。这种应答方式便可被称之为初级应答,假若一段时间后再次给予抗原刺激,便会有二级应答产生,此时免疫应答加速,抗体含量在血清中持续升高[4]。

本次研究中可发现,660例患者筛查阳性率3.64%(24/660),对于其中抗体阳性患者,若有抗原红细胞输入,抗体、抗原在免疫反应后,受补体影响将有红细胞溶解可能性,此时便意味溶血性输血反应出现。这就要求筛查不规则抗体中,若结果为阳性,要求做好鉴定抗体工作,确保将抗体特异性确定,然后将物相应抗原红细胞输入,便能满足安全输血要求。本次研究中也发现,在抗体阳性鉴定中,发生率最高的为Rh系统,为58.33%(14/24),次之为MNSs系统,16.67%(4/24)。以其中Rh系统为例,在抗体中所占比例极高,通常新生儿溶血症、溶血性输血反应不规则抗体等都会因Rh系统而引起,这种抗体一般表现在抗-D、抗-C与抗E等方面。

实际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中,应注意做好抗体筛查、鉴定工作,其目的在于使较差配血时间缩短,避免出现难以及时找到符合的献血者,最佳救治时机被延误。同时,对于有妊娠史孕妇、应注意在不规则抗体检验方面强化,将其中IgG类不规则抗体准确鉴定,对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率的降低将发挥重要作用。此外,在交叉配血中,应尽可能以DiaMed IgG卡配血为主,原因在于其操作较为简便,可将IgG类抗体漏检的可能性控制到最低,达到安全输血的目标[5]。

综上所述,临床输血中,不规则抗体检验的应用可使抗体阳性患者被及时发现,输血性溶血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将被将至最低,加上不规则抗体筛查中,所应用的方法快速简便,为临床输血提供坚实的保障,因此需在临床输中将不规则抗体检验的应用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代琼,刘炳,胡伟,郭晓聪.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11,10(7):604-605.

[2]高志峰,胡丽华.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中的分析应用[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2012,12(5):636-637.

[3]何章勇,廖代琳,皮兰敢.不规则抗体检验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J].现代养生,2015,11(4):124-125.

[4]李伟旗.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2014,10(35):71-72.

[5]罗清平.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0(2):214-215.

论文作者:张维娜 李大伟 张岸洋 郭永刚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3月上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7

标签:;  ;  ;  ;  ;  ;  ;  ;  

不规则抗体检验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论文_张维娜 李大伟 张岸洋 郭永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