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amp;T渗入中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ATamp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3月20日,AT&T全球CEO阿姆斯特朗从美国总部启程飞往上海浦东。此行他专程来参加次日早上举行的上海信天通信有限公司开幕仪式。在该公司2500万美元的总股本中,AT&T占有25%的股权。
在信天的开业典礼上,阿姆斯特朗与中国电信集团总经理周德强双手紧握,为这个颇具历史意义的瞬间镜头AT&T等待了整整8年。
中国电信联手AT&T信天解缆起航
作为中外首家合资电信运营商,信天的股东结构备受注目。在信天提供的股东方介绍上,赫然印着中国电信与AT&T的标识。大股东中国电信集团上海市电信公司占有60%的股权,是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所属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金63.8568亿元资产总值253亿元。目前,能够真正和中国电信握手的只有AT&T。另外股东之一是上海信息投资有限公司。
开业典礼上信天人士透露,在浦东落户的众多跨国公司已经纷纷下单,购买上海信天的电信产品。信天从即日开始,提供全球端到端无缝连接电信服务,这意味着在浦东的跨国公司通过中国电信网络的一端就能进入AT&T的全球网络,通过中国电信已经搭建好的平台,AT&T实现了完美的落地。对于信天的扬帆起航,更多的人愿意赋予其象征意义:中国电信业坚硬的冰层已经开始渐渐融化,庞大的中国电信市场被打开。而对于刚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中国电信,只是履行了其开放电信市场承诺的冰山一角。
信天通信的成立可谓十年磨一剑。信天的最初设想源于1993年,当时的上海浦东正处于一片投资热潮之中,而当时浦东的通信业在服务的种类与质量上并不能满足这些跨国大客户的需求,据此,当时的浦东新区管委会主任赵启正及其他一些上海市地方政府的关键人物最早提出了引入外资以提升浦东电信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能力的设想。
在这种支持通信业外资进入浦东的政策背景以及国务院的许可下,上海电信与AT&T开始接触。信天的业务范围确定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由于中国电信始终不放开基础电信业务,AT&T提出的当今电信领域增长最快的基于IP技术的网络及服务领域建议得到了上海电信的赞同。
“1993年,我们认识到中国正在开放其电信市场,从垄断走向竞争环境,我们从美国的经验知道这需要时间。我们相信中国电信服务市场的开放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愿意等待。这个谈判费时比通常谈判时间要长的原因之一,就是这是中国电信业第一个中外合资企业。”
AT&T中国公司总裁高伯乐对记者说。他参与了谈判的全过程,他在中国工作的时间长达20年。
多数人十分佩服阿姆斯特朗的耐力,为了在中国电信巨大的市场潜力中分食一杯羹,AT&T在8年前就开始为信天的出世苦心孤诣,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前就能够有如此想法的外国电信运营商绝无仅有。在没有明确的电信开放政策的情况下,AT&T一路磕磕绊绊耐力惊人,究其原因业内人士分析,作为国际电信运营商的老大,全球电信市场格局犹如一盘棋,只有全局运筹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面对中国这个最大的电信消费市场,能不能获得市场的准入将决定AT&T还能不能延续老大的地位。
在22日信天的开业典礼上,信天通信集团董事长程锡元告诉记者,信天通信已经分别与AT&T的全球网络和中国电信集团上海市电信公司签订了双边业务协议。这一纸协议说明AT&T已经最先破除了中国电信的政策壁垒。
外资电信运营商凯觎国内市场
虽然耗时8年的谈判迎来了中国政府加入世贸组织,突然使所有外资电信运营商的准入标准完全一致,使AT&T付出的成本似乎大了些,但是力拔头筹的AT&T终于赢得了来自中国政府最正规渠道的肯定。中国电信集团总经理周德强在开业典礼上表态,在中国电信对外开放的道路上,AT&T无疑是一座标志性建筑,也是中国电信融入国际市场的象征。信天的开业同时也来自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的贺电,这种直接来自中国政府的声音表明,外资在中国电信业的探索刚刚开始。
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外资对中国电信进入恰逢其时。《外商投资电信企业管理规定》业已出台,这对于窥视中国电信市场已久的一些国际电信巨头们来说是个天大的喜讯。实际上,在中国电信对待外资的态度并未明确之际,就有些许电信运营商通过不同的形式进入中
国电信市场。除了AT&T以外,英国电信集团沃达丰就是个有代表性的例子。它们去年出资20亿美元购买中国移动2.5%的股份,这是外资电信首次通过资本市场运作投资中资电信。此外,日本NTT、法国电信和澳洲电讯等国际电信公司,也分别以不同的形式进入中国。专业人士介绍,加入WTO之前,外资电信总是通过一种叫“中中外”的形式进入中国,比如联通“中中外”安排:它们通过联通股东单位所属的一家中方企业(或各级地方政府下属企业)与境外公司设立中外合作或合资企业,后者再与联通公司签订项目合作合同,项目执行期通常为15年;合资(合作)公司提供资金,双方在一定区域内联合投资通信网络,建成后由联通公司经营,双方按约定的比例分享现金流(包括折旧费、入网费和利润)。相当一批国际电信企业通过这一途径间接地进入了中国电信服务市场。这种方式进入中国电信市场最主要的特征只是以投资收益为目的,而没有介入管理层。
而有了政策依托的外资电信进入中国市场完全能够进行“阳光操作”。跃跃欲试的国内电信企业包括联通、网通21世纪互联等,外方则涉及新加坡电信、英国电信等。这些急于出世的合资公司,均是以网络接入和国际电信服务为起点。在信天的开业典礼上,信天通信总经理告诉媒体,“已经有四五家外资电信运营商与中国签订了框架协议,”这意味着,国际电信运营商希望通过以合资的方式进入中国,新一轮的跑马圈地已经拉开了帷幕。
2002年下半年是外资进入中国电信的时机
权威人士说,这个过程大约需要五六年。在电信增值服务领域,中国政府所要求的审批手续已经非常宽松,况且在电信增值服务领域,中国电信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等待的外资不下千亿美元。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张春江在去年9月份举行的“中国加入WTO与电信增值服务”研讨会上表示,加入世贸组织后,增值电信服务将作为首先开放的电信领域对外开放,信息产业部鼓励各类投资主体依法进入增值电信业务市场。政府明确积极的态度,吸引了众多国外资本的目光。据有关媒体报道,迄今为止,已有十来家外资公司致电广东省方面咨询,对增值电信服务如互联网接入服务、信息服务、呼叫中心等表现出浓厚兴趣。显然,增值电信服务正显出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外国资本待淘的“金矿”。
电信规划院政策研究处陈金桥博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虽然很多国外电信巨头已经表示了进入中国市场的决心,但是目前他们的态度还比较谨慎,真正从框架协议到具体实施还需要好几年的时间,这段时间外资电信巨头才真正考虑中国策略的问题,这是因为,一是中国才刚刚宣布开放电信市场,有关具体实施细则还没有出台,它们还在观望;二是这些公司都早已确定好了自己的发展策略,它们不会因为中国电信市场一宣布开放就会蜂拥而至。陈博士认为,2002年年底以后,外商有可能会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因为到那时,国内电信市场重组已结束,电信格局基本已定,而信息产业主管部门也将出台详细的外资管理法规。英国电信的一位人士则认为,2005年至2006年是外商进入中国电信市场的最佳时期。
巨额外资四种方式投入电信市场据信息产业部的统计,目前我国电信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总额累计达到200亿美元,融资规模远远超过改革开放以来利用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总额。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力度会更大。
至于外资进入的具体形式,专家分析主要有以下四种:一是投资中国电信类股票;二是投资中国信息产业的风险投资资金,如对发展良好的ISP、ICP等进行风险投资;三是与本地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如采用合资企业等方式直接提供电信服务,或进行管理、知识产权的输出,并获得一定的收益;四是承揽外包业务,比如海量数据库的建设和维护、大型电信软件的开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