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治疗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及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与临床观察

手术治疗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及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与临床观察

周子红[1]2002年在《手术治疗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及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与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吻合血管,腓骨移植手术治疗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及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对照观察手术后股骨头颈的病理组织学变化,并通过临床手术病人的随访统计,了解并证实手术重建缺血坏死股骨头血供及其修复机制。方法:1、通过手术治疗杂种犬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并对照观察病理变化。2、随访观察125例患者术后疗效并统计分析。结果:1、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组手术侧骨小梁呈板层结构,陷窝内含骨细胞,对照侧骨小梁稀疏,呈死骨改变。股骨头缺血坏死组实验侧骨小梁呈板层结构,骨细胞分布均匀,血管丰富,对照侧大部分呈死骨改变,部分陷窝内含骨细胞,血管分布少。2、临床例病人术后随访优良率达82.5%。结论:吻合血管腓骨移植对治疗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及创伤性股骨头不死,能明显改变缺血股骨头的血供,促进修复和愈合。

佚名[2]2004年在《跨世纪骨伤杰出人才简介》文中研究指明宋一同男,1935年10月24日出生,汉族,江苏省淮安市人。职称: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现任职务:美国国际华佗中医学院院长、黄山医科大学华佗中医学院院长、国家人中部中国人才研究会骨伤人才分会会长、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骨伤教育研究会会长、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骨伤专业教材14本系列本科教材编审委员会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全国高等中医院院骨伤专业研究生八本系列教材总编、世界骨伤专家协会主席、世界针灸推拿骨伤学会主席、“中国正骨”杂志顾问、“中华骨病”杂志主编。“世界骨科杂志”总编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授予有特殊贡献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学历:1951-1954年安徽合肥医专毕业;1960-1961年安徽省立弋矶山医院(安

李智勇[3]2011年在《早期干预预防股骨颈骨折不愈合和头坏死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股骨颈骨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创伤,发病率约占全身骨折的3.58%,占髋部骨折的54%,好发于老年人群。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全世界股骨颈骨折的发病率一直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据报道1990年全世界约有126万髋部骨折的病人,到2025年将会增加一倍,而到2050年全世界髋部骨折的病人将会达到450万。20世纪之前股骨颈骨折以保守治疗为主,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往往死于坠积性肺炎、感染等各种合并症,而且骨折愈合率低。1931年Smith-petersen首创叁翼钉固定法,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股骨颈骨折,使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取得划时代的进步。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是股骨颈骨折的两大并发症,既往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分别可高达10%-20%和10%-43%。近年来手术技巧及内固定技术较以往有了很大改进,然而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率如何变化目前尚缺乏大样本报道。植骨是提高股骨颈骨折愈合率、降低股骨头坏死率的一种有效方法,已经应用于临床。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植骨方法主要是带肌蒂的骨移植及带血管蒂的骨移植,但这两种方法创伤大、手术操作复杂,远期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不易在临床推广应用。相比之下,游离骨块移植治疗股骨颈骨折具有创伤小、手术简单等优点,但目前临床应用比较少,主要用于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及股骨颈骨折不愈合的治疗,尚未见大样本游离骨块移植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的报道。本研究拟对新鲜股骨颈骨折进行植骨早期干预,达到预防股骨颈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的目的。空心钉目前已经成为国际上治疗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方法。然而应用空心钉配合游离骨块植骨固定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如何?空心钉与游离骨块如何布局固定骨折才能获得最佳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游离骨块植骨早期干预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疗效如何?目前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将对以上几个问题进行探讨。第一部分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流行病学分析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7年就诊的所有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将所有患者按年龄分为儿童组(16岁以下)、青壮年组(16~60岁)和老年组(60岁以上)。所有股骨颈骨折根据AO分型原则,分为31-B1型、31-B2型和31-B3型。对全部患者的性别、年龄、AO分型、致伤原因、治疗方式、随访结果等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共统计股骨颈骨折2064例,男性971例,女性1093例。2003年356例,2004年381例,2005年397例,2006年454例,2007年476例。儿童组股骨颈骨折74例(3.59%),青壮年组979例(47.43%),老年组1011例(48.98%)。31-B1型960例(46.51%),31-B2型860例(41.67%),31-B3型244例(11.82%)。607例获随访,随访时间3~7年,平均4.3年。人工髋关节置换211例,包括半髋关节置换113例,全髋关节置换98例。内固定396例,包括空心钉351例,动力髋17例,伽玛钉固定9例,多根克氏针固定19例。351例获随访,均采用空心钉固定,随访时间3~7年,平均4.3年。12例(3.4%)发生骨折不愈合,54例(15.4%)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结论:股骨颈骨折发病率逐年上升,老年人所占比例最高,青壮年男性比例高于女性,老年人女性高于男性。儿童组、青壮年组股骨颈骨折AO分型以31-B2型最多,而老年组以31-B1型最多。近年来随手术技巧及内固定器械的不断改进,骨折不愈合率较以往明显降低,但股骨头坏死率无显着下降。第二部分空心钉、95°角植骨固定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目的:比较应用3枚空心钉及髂骨块95°角植骨固定股骨颈骨折与单纯应用3枚空心钉固定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选用10具经甲醛防腐处理的成年尸体标本,均为男性,年龄57~78岁,平均62岁。采用双能X-射线全身骨密度测量仪检测10对股骨近端标本的骨密度。将股骨及同侧髂前上棘处包括内外板的骨块从每具尸体标本取下,随机分入植骨组和对照组。所有近端股骨标本均用摆锯于股骨颈中部并垂直于股骨颈轴线锯断,造成骨折模型。解剖复位后,对照组采用3枚空心钉固定,植骨组采用3枚空心钉及游离髂骨块固定,髂骨块从大转子向股骨头前下方置入,与股骨干纵轴成95°角(与空心钉约成30°角),过骨折线约1.5cm。所有标本均进行扭转实验、垂直压缩实验、循环实验及最大垂直载荷实验。扭转实验中,给予股骨头垂直加载应力至10N后,以0.5°/S的速度将股骨头顺时针扭转5°,记录其扭转3°,5°时的扭矩。垂直压缩实验中,以20N/S的速度垂直向下给予股骨头加载应力至1000N,记录700N,1000N时生物力学机显示的位移数值。循环实验,以频率2HZ,给予股骨头加载700N的交变压应力,加载方式为正弦波加载,做1000个循环。最后以20N/s的速度对标本进行垂直加载应力,直至内固定失败,记录内固定失败时的应力。所有数据均应用SAS8.1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左侧股骨近端标本的骨密度为0.871±0.157g/cm2,右侧为0.889±0.134g/cm2,左、右侧标本的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循环实验前:扭转实验中股骨头顺时针扭转3°时植骨组及对照组的扭矩平均分别为10.440±1.529Nm和9.548±1.457Nm,扭转5°时平均分别为14.720±1.422Nm和14.115±1.384 Nm,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所有p值均<0.05);垂直压缩实验中,在700N、1000N的载荷下,植骨组的位移平均分别为0.323±0.021mm、0.417±0.013mm,对照组的位移平均分别为0.313±0.013mm、0.410±0.024mm,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p值均>0.05)。所有标本均成功完成了循环实验,无疲劳骨折、内固定失败出现。循环实验后:扭转实验中股骨头顺时针扭转3°时植骨组及对照组的扭矩平均分别为10.562±1.622Nm和10.018±1.355Nm,扭转5°时平均分别为14.468±1.430Nm和13.941±1.186Nm,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所有p值均<0.05);垂直压缩实验中,在700N、1000N的载荷下,植骨组的位移平均分别为0.263±0.019 mm、0.358±0.021 mm,对照组的位移平均分别为0.272±0.018mm、0.366±0.017mm,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p值均>0.05)。在最大载荷方面,植骨组的最大载荷平均为2582.8±353.7N,对照组平均为2474.9±252.7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植骨组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在抗扭转方面优于对照组,在抗压及极限载荷方面与对照组无差别。说明95°角植入游离髂骨块后,3枚空心钉固定股骨颈骨折的抗扭转能力增强,抗压能力及极限载荷能力无改变,生物力学稳定性没有降低。从生物力学的角度,3枚空心钉及髂骨块95°角植骨的手术方法可用于临床股骨颈骨折的治疗。第叁部分不同角度植骨固定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目的:比较游离髂骨块127°角与95°角植骨固定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效果,探讨治疗股骨颈骨折最佳的植骨方式。方法:选用9具经甲醛防腐处理的成年尸体标本,男性6例,女性3例,年龄47~73岁,平均67岁。采用双能X-射线全身骨密度测量仪检测9对股骨近端的骨密度,将股骨及同侧髂前上棘处包括内外板的骨块从每具尸体标本取下,随机分入127°角植骨组和95°角植骨组。所有股骨近端标本均用摆锯于股骨颈中部并垂直于股骨颈轴线锯断,造成骨折模型,解剖复位后采用3枚空心钉及髂骨块固定,其中127°角植骨组髂骨块位于3枚空心钉中间并与其平行,髂骨块与股骨干纵轴成127°角,95°角植骨组髂骨块与空心钉成30°角,与股骨干纵轴成95°角。所有标本空心钉均呈正等腰叁角型分布,髂骨块均越过骨折线约1.5cm。所有标本均进行扭转实验、垂直压缩实验、循环实验及最大垂直载荷实验。扭转实验中,给予股骨头垂直加载应力至10N后,以0.5°/S的速度将股骨头顺时针扭转至5°,记录其扭转3°,5°时的扭矩。垂直压缩实验中,以20N/S的速度垂直向下给予股骨头加载应力至1000N,记录700N,1000N时生物力学机显示的位移数值。循环实验时,以频率2HZ,给予股骨头加载700N的交变压应力,加载方式为正弦波加载,做1000个循环。最后以20N/s的速度对标本加载垂直向下的应力,直至内固定失败,记录内固定失败时的应力。所有数据均采用SAS8.1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配对t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左、右侧股骨近端标本的骨密度平均分别为0.794±0.073g/cm2、0.803±0.082g/c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循环实验前:扭转实验中股骨头扭转3°和5°时,95°角植骨组的扭矩平均分别为9.914±1.658Nm和14.027±1.780Nm,127°角植骨组平均分别为8.716±1.731Nm、12.490±1.744Nm,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所有p值均<0.05);垂直压缩实验中在700N和1000N的载荷下,95°角植骨组股骨头的位移平均分别为0.364±0.046mm、0.444±0.050mm,127°角植骨组平均分别为0.522±0.064mm、0.675±0.063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所有p值均<0.05)。所有标本均成功完成了循环实验,无疲劳骨折、内固定失败出现。循环实验后:扭转实验中股骨头扭转3°和5°时,95°角植骨组的扭矩平均分别为9.561±1.913Nm、13.205±2.111Nm,127°角植骨组组平均分别为7.936±1.547Nm、11.173±1.653Nm,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所有p值均<0.05);垂直压缩实验中在700N和1000N的载荷下,95°角植骨组股骨头的位移平均分别为0.315±0.049mm、0.398±0.051mm,127°角植骨组平均分别为0.606±0.049mm,0.732±0.071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p值均<0.05)。极限载荷试验中,95°角植骨组的极限载荷平均为2360.811±204.340N,127°角植骨组为2112.689±186.913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95°角植骨组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在抗扭转、抗压及极限载荷方面均优于127°角植骨组。从生物力学的角度,采用3枚空心钉固定股骨颈骨折时,95°角植骨稳定性最佳,本实验结果为临床上治疗股骨颈骨折最佳的植骨方式提供了生物力学依据。第四部分植骨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观察目的:探讨应用闭合复位、游离髂骨块不同角度植骨、空心钉固定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的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12月至2010年2月应用闭合复位、游离髂骨块不同角度植骨、空心钉固定的方法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121例,男64例,女57例;年龄21~86岁,平均55.5岁;左侧67例,右侧54例。根据Garden分型:Ⅱ型21例,Ⅲ型64例,Ⅳ型36例;根据解剖部位分型:头下型53例,经颈型63例,基底型5例。伤后致手术的时间为1~14d,平均4d。采用游离髂骨块127°角植骨、空心钉固定85例,95°角植骨、空心钉固定36例。结果:所有骨折复位均达Garden对线指数Ⅰ级或者Ⅱ级;手术时间45~100min,平均65min;术中出血量70~255mL,平均105mL;本组无死亡病例,发生早期并发症2例,包括伤口局部血肿1例,下肢静脉血栓1例;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6.9个月。骨折全部愈合(100%),6例(5%)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其中1例采用髂骨块95°角植骨,5例采用127°角植骨,最早出现股骨头坏死的时间是12个月,最晚26个月。全部患者在随访期内未发现骨折二次移位及螺钉松动、断裂、弯曲等现象,Harris髋关节评分46.3~100分,平均88.2分。结论:采用闭合复位、游离髂骨块不同角度植骨、空心钉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等优点,由于一期植骨,不但稳定性好,而且提高了骨折愈合率,并能有效预防远期股骨头坏死,为临床治疗股骨颈骨折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有效方法。

周驰[4]2014年在《改良术式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并发骨坏死预防塌陷的临床及力学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创伤性股骨头坏死(trauma-induced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TONFH)是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并伴随交通、高空坠落等高能量损伤的增加,呈现出上升趋势。临床对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预防和治疗,多针对引起坏死的影响因素,疗效一般,股骨头坏死率仍维持在40~80%左右,坏死后1-3年的塌陷率更是高达70%~80%。随着近些年来的内固定技术和内固定材料的更新,骨折不愈合已基本解决。据文献报道和临床观察,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几乎是不可避免,如何找到一种更有效的方法,避免股骨头坏死后的塌陷,目前学术界尚未达成一致意见,因此中青年股骨颈骨折也被称为“尚未治愈的骨折”。我们前期在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中应用打压植骨同种异体腓骨支撑取得良好疗效。本研究拟通过探讨空心钉联合同种异体腓骨内固定(以下简称:改良术式)对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并发骨坏死后塌陷的影响,进行临床回顾和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以期望能够找到针对塌陷问题人为可以控制的部分因素。目的:通过临床回顾性分析改良术式配合中药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通过叁维有限元模型分析改良术式对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并发股骨头坏死后塌陷预防和治疗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1临床回顾性研究1.1研究对象:根据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骨科2006年1月~2010年1月收治住院手术的患者,共纳入80例80髋,男54例(54髋),女26例(26髋),年龄18-60岁,平均40.34±13.03岁,均为闭合性骨折,左髋32例,右髋48例。经X线及CT检查确诊,其中Garden Ⅰ型6例,Garden Ⅱ型11例,GardenⅢ型23例,GardenⅣ型40例。受伤至手术时问1~12d,平均平均3.73±2.64d。随访48~84个月,平均63.07±14.96个月。1.2治疗方法:①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改良术式治疗。②药物治疗:术后口服复方生脉成骨胶囊4粒/次,3次/天和川芎嗪片100mg/次,3次/天,常规服用3个月。如发现坏死继续服药治疗1.5-2年。1.3观察影响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塌陷的危险因素:①由导师回顾分析原始骨折x线片,进行骨折分型。并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分型、骨折复位时间、复位程度等,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各个因素与股骨头坏死及其坏死后塌陷的相关性。②股骨颈骨折后末次随访股骨头坏死分期:参照国际骨循环研究会(ARCO)骨坏死分期标准,其中ARCO Ⅰ期5例,稳定Ⅱ期10例,不稳定Ⅱ期12例。③坏死的范围:参照坏死区体积百分比(坏死区域体积/整个股骨头体积)准确的表达出坏死区域。收集患者MRI图像数据,利用Mimics15.01软件基于DICOM图像数据建立坏死区叁维模型,根据股骨头半径和坏死区模型体积,求出坏死体积比。把坏死体积大于40%为风险值,其中≤30%6髋,31%-40%12髋,>40%9髋。④坏死的位置:根据Steinberg的改良正蛙位分型法,其中正位:A型0例,B型4例,C1型12例,C2型11例;蛙位:A型0例,B型6例,C1型15例,C2型6例。1.4术后随访及相关疗效评价1.4.1术后随访:术后进行回顾性随访,向每位患者发放调查问卷,患者末次随访平均63.07±14.96个月。1.4.2影像学评估①骨折不愈合:术后达到或超过8个月,X线片仍可见到清晰骨折间隙。②股骨头坏死进展程度检测:使用改良Nishii法,同心圆模板测量,间距0.5mm,根据X线双髋正位片确定股骨头中心点,测定股骨头半径r,根据股骨头中心点垂直线,测股骨头中心点到股骨头顶距离d,塌陷程度:φ=r-d。共分为3级:A:<2mm; B:2-4mm;C>4mm。③坏死区修复:(1)坏死区骨密度的变化;(2)囊性变(透亮区)出现的位置;(3)新月征的范围和分布;(4)坏死区周围的硬化带是否模糊、消失。④头臼关系是否和谐:(1)股骨头的外形是否保持类球形形态;(2)头臼是否保持同心圆关系(Harris定律)。⑤关节是否稳定:观察术后末次随访时的Shenton线是否连续。⑥坏死区硬化带分布类型:根据正蛙位X线片观察硬化带分布范围:A型:软骨下骨有连续性硬化带;B型:有硬化带但没延续到软骨下骨;C型:不连续性硬化带延伸到软骨下骨;D型:没有硬化带形成。⑦前外侧柱重建程度:植入的同种异体腓骨顶端位置分布,及其与软骨下骨或股骨头外侧柱骨质焊接情况(软骨下骨密度均匀增高或有明显连续性骨小梁相连接)。分为四个等级:优:前外侧柱完全重建,腓骨远端完全在前外侧柱内,腓骨远端皮质模糊并与正蛙位周围骨质焊接充分;良:前外侧柱重建50%,腓骨远端正位或蛙位在前外侧柱内,腓骨远端皮质轻度模糊并与正位或蛙位周围骨质部分焊接;差:前外侧柱重建<50%,腓骨远端正蛙位都不在前外侧柱内,腓骨远端皮质清晰且与正位或蛙位周围骨质没有焊接。⑧术后复位质量:参照1971年Garden提出的评价股骨颈骨折复位质量的方法,即复位后的Garden指数分为4级。1.4.3临床疗效评估①Harris评分:参照Harris评分系统;②FPS-R疼痛评分;③SF-36量表评分(生活质量评分)。2.生物力学有限元实验研究2.1叁维有限元模型建立和分析(1)获取影像资料从临床影像工作站获取个体患者DICOM格式的CT数据。(2)运用Mimics10.01软件基于CT资料建立半骨盆和全股骨叁维有限元模型。(3)模型结果验证:拟通过现有的利用压敏片研究和测量股骨头关节软骨的接触压力的尸体实验来验证本研究所建立模型的有效性。(4)骨折类型和手术操作模拟:采用基于生物力学稳定性分型的Pauwels分型系统进行骨折类型和手术操作模拟,随后进行骨折愈合模型的创建。(5)空心钉固定及改良术式固定后股骨头坏死模型建立:利用上述模型的方法,采用个体股骨头坏死病例,基于MRI资料重建不同类型的坏死范围和坏死位置,逆向工程,网格曲面化。模拟施予站立位600N载荷进行应力应变研究。3.统计方法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8.0(SPSS公司,美国)进行统计,分析骨折分型、性别、年龄、复位质量等单因素与股骨头坏死和晚期塌陷的关系时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同时行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检测,若方差齐使用方差分析,LSD检验进行两两比较,若方差不齐,使用Dunnett检验;各独立组间参数比较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股骨颈骨折预后的多个影响因素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股骨头Kaplan-Meier幸存曲线(分别以人工髋关节置换及股骨头塌陷为观察终点)采用Log-rank检验分层分析,a=0.05,双侧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股骨头坏死后塌陷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1.实验研究:股骨颈骨折并发股骨头坏死叁维有限元实体模型建立逼真细腻,轮廓清晰,经过模型验证其内部骨质结构与实体结构一致,用于有限元力学分析,结果真实可靠。2.股骨头坏死塌陷前期和塌陷后早期应用相应的保留股骨头手术能够减少甚至阻止塌陷的进展,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关键时期。本研究应用改良术式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并发头坏死预防塌陷的叁维有限元模型分析提示:股骨头坏死后坏死区松质骨应力明显下降,负重面的应力主要集中于股骨头的表面皮质骨和软骨下骨板及深部的死骨与活骨交界处,坏死骨周围应力集中明显且范围较大。空心钉联合同种异体腓骨植入能够有效分散局部坏死区表面的应力,有效恢复了力学传导路径,通过腓骨将应力传导到大转子及股骨距周围,减轻坏死区周围的应力集中,有效预防因应力导致的股骨头塌陷,使头内坏死区应力承担均匀,有益于维持头内稳定,利于骨坏死获得持续性修复。空心钉和腓骨结合为统一体,有效对抗剪力和较好的抗扭转能力,进一步促进骨折愈合。另外,还发现骨折后并发股骨头坏死的类型不同,两种手术方式对应力分布的影响迥异,其中Steinberg B型,空心钉和改良术式对坏死后坏死区的应力影响基本一致,股骨头内二者皆没有较大的应力集中,应力传导较好,与正常股骨头内的力学性能无明显差别;SteinbergC1型,空心钉组在坏死区松质骨内产生的应力集中大于改良术式组,但从前外侧柱股骨头皮质骨壳表面应力分析二者差别不大,法向量图的应力传导改良术式组略优于空心钉组,略差于正常组;SteinbergC2型,改良术式组无论在股骨头内的力学传导还是应力的分散方面都显着优于空心钉组,空心钉远端在股骨头软骨下骨产生较大的小范围应力集中,易导致软骨下骨板处的断裂。另外,根据坏死区冠状位剖面图分析,空心钉对坏死区域的应力承担和分散效果较差,仅仅在钉的远端与其周围骨质之间产生应力集中,且应力峰值远大于坏死区松质骨所能承受的应力极限;而改良术式组在腓骨远端的应力有轻度集中,但对其负重区应力分散均匀,有助于维持头内各种介质之间的稳定,利于死骨修复,并有效传导了应力;且腓骨支撑着来自髋臼负重区的应力,避免了因负重导致的股骨头塌陷风险。综合判断,并发SteinbergB型坏死两种手术对坏死后坏死区应力分布影响不大,对于SteinbergC1、2型坏死,改良术式能较好的恢复股骨头负重区应力传导路径,能够有效重建股骨头前外侧柱力学性能,在坏死松质骨区域能够承担和卸载来自负重区的应力,避免坏死骨周围的应力集中,缓解或避免股骨头皮质骨壳断裂及软骨皱褶的出现,从而在力学方面避免塌陷的发生3.临床研究:通过对本组病例的回顾性随访,笔者发现,改良术式没能有效降低股骨头坏死率,坏死率为33.75%,略低于既往文献报道(37%~50%)。但术后塌陷率明显降低,在预防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并发坏死后的塌陷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另外,为了更进一步分析股骨头坏死后的转归,笔者对27例发生股骨头坏死的患者进行进一步分析。其中27例股骨头坏死患者,有7例(8.75%)出现了股骨头的塌陷,5例(6.25%)最终行人工关节置换,而5例关节置换的患者中有2位是因为手术固定早期失效导致二期关节置换,手术规范标准固定相当重要,实际因塌陷晚期关节炎而行关节置换的仅3例(3.75%)。而剩余的20例患者股骨头轮廓良好,至今未发现有塌陷情况发生。根据股骨头生存率分析(以关节置换为观察终点),骨折后股骨头5年幸存率较高。另外,分析还发现股骨头坏死以Steinberg分型Cl、C2型最为常见,7例发生塌陷的患者都是C1、C2型坏死,坏死范围大,股骨头前外侧柱破坏明显,塌陷风险随之增大。其余患者虽部分有塌陷发生,但塌陷控制较好,塌陷<4mm,Harris评分90.93±2.41及SF-36评分0.82±0.06,评分优良,优良率93.75%,维持了和谐的头臼关系,没有疼痛等不适,患者满意度良好。通过对复查的X线片再次分析发现,塌陷进展控制良好的患者,其影像学皆表现出良好的股骨头前外侧柱重建。因此,也再次说明股骨头前外侧柱与股骨头塌陷直接相关。改良术式所呈现的优势可总结归纳为:腓骨为中空的皮质骨,弹性模量适中,早期植入可提供支架作用,为骨折和坏死提供修复的时间和空间,利于血管爬行替代,并具有骨诱导和骨传导作用,促进坏死区死骨修复。由于腓骨的植入即使是C2型坏死,腓骨可部分重建股骨头前外侧柱,将坏死区尽量局限在负重区以内,保证期稳定修复。坏死区与腓骨远端之间出现“星芒状”焊接现象时头内稳定的征象。同时,早期植入腓骨体现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中医理念,将中医药的微观辩证和现代科技的叁维有限元紧密结合起来,利用有限元的精确计算及其微观的观察股骨头内的骨质改变,最早期发现坏死后塌陷的风险,避免宏观辨证的盲区,及时有效的采取治疗方案,有效控制塌陷发生和进展,对于SteinbergC1型坏死改良术式可有效避免坏死后股骨头的塌陷,SteinbergC2型坏死改良术式可适度控制塌陷进展,尽最大可能挽留髋关节。移位股骨颈骨折并发C1、C2型坏死几率较大,因此说,改良术式对中青年股骨颈新鲜骨折,尤其是移位骨折是又一种临床有效的不错选择。结论:1.股骨颈骨折并发股骨头坏死的叁维有限元模型建立真实可靠,能够精确判断股骨头坏死后股骨头内不同区域的力学性能变化。2.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的叁维有限元分析,改良术式对股骨头内应力干扰小,有效重建力学传导路径,腓骨和螺钉能够分散坏死区周围应力集中,避免软骨下骨板的断裂,股骨头整体刚度增加,抗变形能力增强,有效预防股骨头坏死后的塌陷。3.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并发股骨头坏死以SteinbergC1、C2型为主,改良术式可有效避免C1型坏死的塌陷及控制C2型坏死后的塌陷进展,延缓甚至避免人工关节置换,临床疗效有一定优势。4.中青年无移位骨折可采用单纯空心钉内固定;而对于移位骨折改良术式是一个临床有效的不错选择,真正做到微观辨证,“无塌防塌,既塌防变”。

李勃[5]2006年在《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的临床与相关实验研究》文中指出股骨颈骨折(femoral neck fracture)是引起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最常见的原因。创伤性股骨头坏死(trauma-induced 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TONFH)还可继发于股骨头骨折和一部分髋关节脱位(dislocation of the hip joint)的患者,一部分股骨转子间骨折(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也可以引起股骨头坏死,还有少数轻微髋关节外伤后引发的股骨头坏死患者,其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 近几年,股骨颈骨折后引发的股骨头坏死又呈现出一些新特点。①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以及各类交通事故和暴力性外伤事件的增多,股骨颈骨折的发病率呈上升态势,相应引起股骨头坏死的患者数量不断增多。②有资料表明,随内固定技术和内固定材料的更新,近十年中股骨颈骨折的愈合率明显提高,但伴随骨折愈合率的提高,股骨头坏死率并没有相应降低,仍然保持在10%~30%之间。如何最大限度的减少骨坏死率,成为骨科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③近年对髋关节的局部解剖、血循环状态和再血管化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研究手段的进步也增进了人们对股骨头坏死病理进程的了解,有必要做进一步的分析和总结。④以往对于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主要延用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分期分型系统来指导治疗,但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有较为明确的病因和临床表现,对于其治疗方法、治疗时机和预后情况都有自己的特点,有必要根据这些特点建立一套新的分期系统来指导治疗,判断预后。 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医理论认为早期活血化瘀,后期补肾壮骨对促进骨折愈合及预防股骨头坏死都有积极作用。通络生骨胶囊(曾用名:生脉成骨胶囊)是袁浩教授结合多年临床实践,精心筛选出来的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有效药物,自1982年以来单独或配合手术应用,已经治愈大批股骨头坏死患者,前期的大量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该药具有确切的疗效。但在早期的临床应用中,本药也显示出对骨折愈合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为了继续开发本药的适应症,需要对骨折的药效进行实验研究。 本课题的实验部分选用新西兰白兔13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六组,正常对照组为10只(仅作血生化和血流变检测对照用),其余每组24只。适应性饲养一周后开始造模。建立标准的兔桡骨骨折模型,观察通络生骨胶囊对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①血生化的分析表明,通络生骨胶囊可以有效的调节血中钙、磷离子浓度,促进钙离子的沉积,同时明显提高ALP的活性。②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关系密切,骨折后的血液流变学异常和出现的微循环障碍是影响骨折愈合的重要机制之一。通络生骨胶囊可以降低骨折后兔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红细胞压积,改变血液粘稠状态,改善局部微循环。③生物力学测试结果,治疗组的最

任德华[6]1997年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进展柳州市中医院骨二科任德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即是由于供应股骨头的血管受损,导致它因缺乏血供而发生的坏死。其受损的血管以上干骺血管最为重要,其次为圆韧带血管。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临床常见疑难症之一,其病程长,致残率高,它的发生率约为...

黄恺[7]2015年在《部分带阔筋膜张肌骨膜瓣治疗Perthes病及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儿童股骨头坏死包括两类:一类是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即Perthes病;另一类是外伤性儿童股骨头坏死,是髋部创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而由儿童陈旧性股骨颈骨折(old fractures of femoral neck,OFFN)引起最常见。但是临床上所称的儿童股骨头坏死通常指Perthes病。Perthes病的男女发病约为4~6:1,单侧发病多见,0~14岁儿童发病率约0.2~29.4/10万。临床表现多为髋关节疼痛、跛行以及关节活动度受限。因儿童骺线未闭,骨骺尚有生长能力,股骨头通过自身的生物学塑形可获得治愈,故它是一种自限性、自愈性疾病。其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当前还不清楚,治疗上也没有确切有效的方法。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持续时间较长,经自然病程后并非所有患者都能获得稳定的髋关节,严重时可发生髋关节骨关节炎,是青年人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常见原因。而目前采用的手术方法多是通过股骨截骨、髂骨截骨或两者联合截骨术,此种手术方式适用于分期较晚、年龄较大等保守治疗效果可能欠佳的患者,且手术创伤大。外伤性儿童股骨头坏死常是髋部创伤后致使股骨头骨骺的血液供应受到破坏引起,最常见于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儿童股骨颈骨折(pediatric femoral neck fractures,PFNF)占儿童全身骨折不到1%,发生率低,对于儿童新鲜的股骨颈骨折,根据移位情况及复位难易程度有手术和非手术治疗。而儿童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复位难、血供差,常规治疗方法难以获得满意效果。因发生率低,对于儿童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外伤性儿童股骨头坏死的研究甚少,对其治疗挑战性大。目前的治疗方法较少,常单纯空心钉内固定、内固定联合截骨术,伴随有股骨头明显塌陷无法修复者则需行THA。当前,关于两类儿童股骨头坏死的治疗均十分棘手,各种治疗方法疗效报道各异。上世纪末期国内学者提出内固定联合带蒂骨瓣移植术(pedicled bone-flap graft,PBFG)等方法,有带血管蒂的骨移植(vascularized bone graft,VBG)及带肌蒂的骨移植(muscle pedicle bone graft,MPBG),血管蒂的来源有旋髂深血管及旋股内侧动脉深支等,肌蒂的来源有缝匠肌以及股方肌等。但上述骨移植有骨瓣的血供欠佳、儿童髂骨软骨多或截取骨瓣困难等缺点。为此,我们发明了新手术:部分带阔筋膜张肌骨膜瓣移植术。目的:观察新手术:部分带阔筋膜张肌骨膜瓣移植治疗perthes病和儿童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并评估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收集2011年3月至2014年4月第叁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骨科诊治的perthes病患者共11例,男9例,女2例;左髋6例,右髋5例;年龄范围6~16岁,平均(10±3.7)岁;catterallⅡ期4例,catterallⅢ期7例。harris评分66~87分,平均(74.0±6.5)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为0~5分,平均为(3.4±1.7)分。股骨头比为1.09±0.05、股骨头半脱位比为1.38±0.31、髋臼覆盖率为0.84±0.10、ce角(wibergcentral-edgeangle,ce)为20.5±5.5度。随访时评估髋关节harris评分、vas疼痛评价疼痛程度。并从x线片上测量股骨头比、股骨头半脱位比、髋臼覆盖率及ce角等影像学指标,并行stulberg分期。2、收集2011年6月至2014年2月我院诊治的儿童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共7例,伴股骨头坏死者3例;男4例,女3例;年龄范围为9~18岁,平均为(12.6±3.0)岁;delbetⅠ型1例,Ⅱ型6例。harris评分62.2~74分,平均(68.3±4.6)分;vas疼痛评分0~4分,平均(2.7±1.3)分;患肢短缩为0.5~6cm,平均为(2.8±1.7)cm。随访时评估harris评分及vas疼痛评分,测量患肢短缩情况,采用ratiliff系统评价疗效。结果:1、11例perthes病患者全部获得随访,所有切口均甲级愈合,随访9~38月(month,mon),平均(24.6±9.5)mon。所有患者疼痛及关节活动度(rangeofmotion,rom)明显改善,无伤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harris评分79~97分,平均(90.1±5.7)分,与术前相比评分明显增加(p<0.01);其中,优7例(63.6%),良3例(27.3%),可1例(9.1%),优良率达90.9%。vas疼痛评分为0~1分,平均为(0.2±0.4)分,与术前相比疼痛明显改善(p<0.01)。股骨头半脱位比(1.15±0.14)、ce角(25.0±6.6)度,两者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p<0.05);股骨头比(1.09±0.08)、髋臼覆盖率(0.86±0.15),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ulberg分期:Ⅰ期3例,Ⅱ期6例,Ⅲ期1例,Ⅳ期1例。2、7例儿童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部获得随访,所有切口均甲级愈合,随访7~32 mon,平均(16.1±8.7)mon,骨折均达到临床愈合标准,髋关节ROM明显增加,原有股骨头坏死者坏死明显修复,无空心螺钉断裂或松动等并发症发生。Harris评分81~91分,平均(86.3±3.7)分,与术前相比评分明显增加(P<0.01)。VAS疼痛评分0~1分,平均(0.1±0.4)分,与术前相比疼痛明显改善(P<0.01)。患肢短缩为0~2 cm,平均为(0.9±0.7)cm,与术前相比患肢短缩明显减少(P<0.05)。Ratiliff疗效评估:优3例,良4例。结论:部分带阔筋膜张肌骨膜瓣移植术治疗Perthes病能有效改善股骨头坏死,促进坏死股骨头修复,改善患者疼痛及关节活动度。与空心钉联合使用能有效促进儿童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的愈合,改善患肢短缩。手术创伤小,骨瓣截取容易,特别适合用于儿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佚名[8]2008年在《关节外科》文中指出K03-0001特殊类型的膝关节置换及功能重建黄小强廖永华西安红十字会医院K03-0002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转子间不稳定骨折张旭鸣林世水陈曙光柯铁庄颖峰林昊福建省立医院K03-0003关节镜下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高石军张贺龙李彤李军1.河北医科大学第叁医院2.河北医科大学

佚名[9]2001年在《《中国骨伤》2001年第14卷关键词索引》文中研究指明按首字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B]Bennett骨折 石膏夹板绷带卷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 (佟宏业 ) (1 1 ) :687结合小针刀经皮钢针固定治疗陈旧性Bennett骨折 (李学银 ) (4) :2 38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及脱

佚名[10]2001年在《《现代康复》2001年第5卷(下半月刊)总目次》文中研究指明·继续医学教育园地·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进展项良碧,祖启明,龚旭生(1下):5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评估…徐卫东,吴岳嵩(1下):6创面用药与创面愈合赵海涛,陈玉林(1下):10如何进行膝关节损伤后的功能评定与训练(1下):12肩部关节松动术王明英(

参考文献:

[1]. 手术治疗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及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与临床观察[D]. 周子红. 苏州大学. 2002

[2]. 跨世纪骨伤杰出人才简介[C]. 佚名. 跨世纪骨伤杰出人才科技成果荟萃. 2004

[3]. 早期干预预防股骨颈骨折不愈合和头坏死的基础与临床研究[D]. 李智勇. 河北医科大学. 2011

[4]. 改良术式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并发骨坏死预防塌陷的临床及力学分析[D]. 周驰.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4

[5]. 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的临床与相关实验研究[D]. 李勃.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6

[6].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进展[J]. 任德华. 广西医学. 1997

[7]. 部分带阔筋膜张肌骨膜瓣治疗Perthes病及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观察[D]. 黄恺. 第叁军医大学. 2015

[8]. 关节外科[C]. 佚名. 中华医学会第十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叁届国际COA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 2008

[9]. 《中国骨伤》2001年第14卷关键词索引[J]. 佚名. 中国骨伤. 2001

[10]. 《现代康复》2001年第5卷(下半月刊)总目次[J]. 佚名. 现代康复. 2001

标签:;  ;  ;  ;  ;  ;  ;  ;  

手术治疗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及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与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