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_学习策略论文

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_学习策略论文

知识、技能与学习方法纵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习方法论文,技能论文,知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为此,就应当改革课堂教学,以提高它的效果。而要做到这一点,其重要的举措之一,就是要明确并处理好知识、技能与学习方法三者之间的区别与关系。在这一方面,根据我的观察与分析,可能存在着如下几种情况:

1.建国以来,我国一直强调“双基”教学,即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这是正确的。但是,却忽视了教学生学会学习方法这一重要任务,以致学生只是能学会知识、技能,而不能会学知识、技能。

2.80年代以来,又出现了一股用“知识”统摄知识、技能与学习方法的思潮,即把这三者都说成是知识,在师生头脑中造成了一定的混乱。

3.知识、技能与学习方法之间的界限不清楚,常常是两两混杂在一起,甚至在下定义时用此释彼、用彼释此,有些令人莫知所云。

针对上述现状,本文力求把知识、技能与学习方法的基本涵义及其关系与联系弄清楚,以澄清某些混乱的看法。管见所及,敬望识者指正。

一、谈知识

(一)知识的三个层面

古今中外,不少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都对知识的性质提出了种种不同的看法,有的形象生动、有的抽象概括,有的望文知义,有的深奥难懂,诸如此类,不一而足。但从本文立论的要求出发,可以取出如下知识的三个层面来加以讨论:

1.哲学层面:众所周知,哲学从自己的认识论出发,一般把知识划分为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并认为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升华。

2.心理学层面:知识由表象(观念)、概念、命题(包括判断与推理)组成。

3.认知层面:认知学派从认知“一统”心理天下的观点出发,主张用知识吃掉其它一切,从而提出了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的知识分类观。

在我看来,上述知识的哲学层面与心理学层面是可以沟通的,即表象(观念)属于感性知识范畴,概念与命题则属于理性知识范畴。在教学中,我们还是应当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理性与感性统一的规律。

认知学派的知识分类观确有可取之处。为了说明问题方便起见,现综合有关材料,将三类知识及其基本涵义列表如下:

三类知识基本涵义 对应项

亦称描述性知识.用以区即通常所说的

述别、明辨事物,主要回答事物基础知识

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

知处知识具有静态的性质

序即操作性知识.它主要回即通常所说的

性 答做什么、怎样做.这种知基本技能,包括

知 识具有动态的性质

智力技能与动作

识 技能

略 关于如何学习和如何思考 即通常所说的

性的知识 基本学习方法,

知包括学习策略与

识学习方法

从上表看,认知学派依据知识的不同表征方式与作用,把广义的知识划分为如上三类,对我们把握知识(狭义的)、技能与学习方法的性质是有好处的。但我以为,将三者都说成知识,又难免令人有混乱感。因此,我主张在教学及其改革中,仍然採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学习方法的通常说法,可以简称为“三基”。这样,比採用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可以简称为“三知”)的知识分类,可能对教学改革更为有利。一句话,我主张用“三基”取代“三知”。

(二)知识与技能

用通常的观点看,知识与技能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前者为概念(科学的与前科学的)及其系统所组成,后者则为动作方式(外部的与内部的)及其系统所组成。二者的关系和联系也不难把握,即技能是在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作业的与实际的)的过程中所采取的种种动作方式。知识是技能的基础,不掌握一定的知识就难以形成相应的技能;技能是知识的应用,它是学以致用的一种具体表现,形成一定的技能有助于对相应知识的理解与巩固,还可以成为进一步获取新知识的一种手段。

但令人遗憾的是,现在却把知识与技能混淆了起来。归结而言,有如下几种情况:

1.认为技能是知识的一个类别。如上述认知派把技能称为程序性知识便是。

2.把有关知识看作是动作技能的一个方面的组成因素或部分。如伍克福尔将动作技能定义为“完成动作所需要的一系列身体运动的知识和进行那些运动的能力。”加涅也认为动作技能由两种成分组成,其中之一便是描述如何进行动作的规则,即动作程序。

3.加涅还径直把智力技能与有关知识即辨别、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等同起来。我以为,智力技能不是这些知识本身,而是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的内部动作方式。

4.由于知识与技能的混淆,把掌握有关操作或运算步骤的知识作为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的第一个阶段,并称为认知阶段。在我看来,掌握有关知识充其量只能作为技能形成的准备阶段看待,不能视之为技能表成过程本身。技能的形成是以一定的相关知识为基础的,它的形成过程实质上是由非自动化动作与自动化动作两个阶段构成:前者是技能形成的初步阶段,可称为技能(狭义的)阶段,亦可称为试练阶段;后者可称为技巧阶段,亦可称为熟练阶段。众所周知,无论智力技能还是动作技能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这样看来,技能形成的过程乃是由试练到熟练的过程。

二、谈技能

(一)技能的涵义

如上所述,技能与知识有关,但它决不就是知识或包含知识。技能与能力有关,但它也决不就是能力或包含在能力之中,这点将在后面加以讨论。既然如此,那么,到底什么是技能呢?

通常的看法是,技能即动作方式(也可以称为操作方式)。动作方式按其自动化的程度,可以区分为非自动化动作方式和自动化动作方式。如前面所说,非自动化动作方式即技能(狭义的),自动化动作方式即技巧(熟能生巧)。又动作方式有内部的与外部的,内部的动作方式称为智力(心智、认知)技能,外部的动作方式称为动作技能。现将这两种技能的异同与联系列表如下:

比较项智力技能

动作技能

动具有一定观念形 具有一定物质形式

的 式的客体,属心理

的客体,属于实际活

对 活动范畴

动范畴

不 活在脑内借助于内 在脑外借助于肌肉

同 动部言语进行,不必由

动作进行,必须由视觉

点 的视觉或动觉来控制.

或动觉来控制.

进 即通常所说的动脑 即通常所说的动手

动 可以高度省略、

必须实际作出,不能

的高度简缩 省略和简缩

1.都是由技能发展到技巧,完成动作的速度都是由慢到快

2.动作的结构方面,都是由一个一个动作去完成,发展到整体

点 去完成

3.完成动作时,都是由紧张,呆板,逐步发展到轻松,灵活

智力技能常需要借助于动手、动作技

能也常需要借助于动脑

由上表,不仅可以看出智力技能与动作技能的异同与联系,同时也可以看出技能(狭义的)与技巧在形成中的不同特点,即:技能完成动作慢,要一个一个动作去完成,完成动作时紧张而呆板;技巧完成动作快,动作可以整体去完成,完成动作时轻松而灵活。

(二)技能与能力

一般认为,技能与能力的区别是相当明显的。如前所述,技能是完成活动的动作方式。而能力则是人的个性特征,是人们有效地进行实际活动的一系列稳定心理特点的综合。能力与技能是相互制约的:能力是形成技能的心理基础,它对技能的形成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作用;技能是培养能力的一种条件,它可以支持或防碍能力去完成某种活动。

但值得注意的是,现代国内外心理学几乎都把技能与能力混为一谈了。其观点基本上可归纳为两个方面,即:

1.认为能力包含技能,技能是能力的一项组成因素。我以为,能力确实包含许多因素,但究竟有多少,可能是见仁见智;我是把能力所包含的因素归结为五项:定向能力,组织能力,适应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创造能力。但不论划分为多少项能力因素,技能总不能包含进去。

2.直接把技能定义为能力。如前述伍克福尔认为,动作技能是进行身体运动的能力。还有的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地提出,动作技能是一种习得的、有意识、有目的地利用身体动作去完成一项任务的能力。

在我看来,技能与能力决不是一回事。这可以由其所表现的五种情况来加以说明:一是能力水平可能高于技能水平;二是能力水平可能低于技能水平;三是具有同样技能水平的人,其能力水平可能有高有低;四是具有同样能力水平的人,其技能水平可能不一样;五是二者的发展水平基本一致,但也不能据此而把技能与能力说成一回事。

我以为,把技能与能力看作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是很有意义的:第一,在教育中,不会用技能代替能力,也不会用能力代替技能,从而避免因此忽彼,或因彼忽此。第二,在培养能力的同时,必须注意形成必要的技能;在形成技能的同时,也必须注意培养必要的能力。第三,在培养技能的基础上去培养能力,在培养能力的要求下去形成技能。

三、谈学习方法

(一)学习方法概述

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搞好学习,必须先学会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同一切方法一样,是有效进行学习活动的手段、工具,犹如过河的桥、渡江的船。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是十分必要的与重要的。这可以从如下几点加以说明:

其一,学法与教法。传统教学思想认为,教师怎么样教,学生就怎么样学,学的方法根据教的方法。现代教学思想却认为,学生怎么样学,教师就怎么样教,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可见,重视教法还是学法,亦即重视不重视学习方法,乃是区别传统教学思想与现代教学思想的一项标志。

其二,学会与会学。传统教学思想认为,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学会知识;教师教学的目的,也就是要教学生学会知识。而现代教学思想则认为,学生学习的目的,主要的是要会学知识,而不在于学会多少知识,所以,教师必须教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以便会学知识。可见,重视学会还是会学,亦即重视不重视学习方法,也是区分传统教学思想与现代教学思想的标志之一。

其三,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这是两种一般的学习方法。大致地说,传统教学思想重视接受学习,即学生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现代教学思想则重视发现学习,即学生独立地寻求知识、作出结论。但我以为,这两种一般的学习方法可以结合起来,从而产生这么三种一般的学习方法:(1)机械的接受学习。即学生不理解知识内容、 不采取适当学习方法、消极被动地重复教师所讲授的东西。一般地说,智力中下水平的学生喜欢运用这种学习方法。(2)意义的接受学习。 即学生理解知识内容、采取适当学习方法、积极主动地吸收教师所讲授的知识。一般地说,智力中上水平的学生乐意运用这种学习方法。(3)发现学习。 一般地说,智力超常的学生善于运用这种学习方法。从这也不难看出,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与特点,帮助他们学会一定的学习方法。

长时期来,一般总在认知、智力因素的范围内考虑学习方法问题。如通行的模仿法、试误法、复习法、理解法、练习法、发现法等都莫不如此。又如,美国鲁宾逊提出的SQ3R 法与托尔斯·斯特顿提出的PQRST法也不例外。前者指概览(Survey)、 提问(Questien )、 通读(Read)、复述(Recit)、复习(Review)。后者指预读(Preview)、提问(Question)、通读(Read)、陈述(State)、测试(test)。 当代学习心理学在考虑学习方法时,则突破了认知、智力因素的局限,而把它扩展到了非认知、非智力因素的领域。这是学习心理学的一项重大发展与成就。如我以非智力因素为依据,提出了愿学、好学、乐学、勤学与独立学习等所谓“五学”,并分别在五学中提出了相应的学习原则与方法。兹列表如下:

非智力

五学 学习原则 学习方法

动 愿1.认识与意向协调 1.目标与反馈

2.意向与行动结合 2.表扬与批评

学3.动机与效果统一 3.竞赛与合作

机 4.期望与评价

兴 好1.好学与愿学结合 1.激发导入

2.好学与乐学交融 2.交融展开

趣 学3.会学与学会统一 3.评价终结

情 乐1.乐学与勤学结合 1.乐而后学

2.内乐与外乐统一 2.寓乐于学

学3.快乐与成功交融 3.寓学于乐

感 4.学而后乐

意 勤1.劳逸协调

1.目标学习法

2.勤巧结合

2.计划学习法

学3.苦乐统一

3.调控学习法

志 4.自我管理学习法

性 独1.独立学习与学习 1.半独立学习法

指导统一

2.全独立学习法

立2.个人学习与合作

(1)自我激励

学习结合 (2)自我定向

学3.动脑与动手协调

(3)自我引导

(4)自我发现

(5)自我调控

(6)自我检查

(7)自我评价

学习是建立在认知与非认知亦即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统一活动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当这两个系列的心理因素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之中时,才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学生的全部心理活动为依据,来帮助学会必要的合适的种种学习方法。

(二)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

学生所要掌握的是基本学习方法。它可以包含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两项。

什么是学习策略呢?国内外有多种多样的看法,不拟赘述。但在我看来,可以把它定义为:学习策略是旨在达到某种学习目的而对学习步骤与学习方法所作的优化组合与精巧安排。据此,可以明显地看出:(1)学习策略与学习步骤有联系,但不就是学习步骤;(2)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有联系,也不就是学习方法,当然也不是“获得知识或技能的内部方法的总和”,或“调控学习活动和学习方法的选择与使用的学习方式或过程”。

更为重要的是,由上述定义还可以看出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的明显区别:二者不是平列的,7而是处于两个层次, 即学习策略是高层次的;学习方法则低一个层次,它要求学习策略的支配与调节。一般地说,我们不应把学习策略称为学习方法,也不能把学习方法称为学习策略。当前,在这一方面显得相当混乱,如把某些相当具体(单一)的学习方法也说成学习策略;有的甚至是学习方法中包含学习策略,再在学习策略中又包含学习方法。我的想法是,复杂的学习方法可以称为学习策略,单纯的学习方法就不要称为学习策略。例如,复习法相当复杂,它包含有一系列的具体方法,可以将它称为复习策略,但对它所包含的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整体复习与部分复习、尝试背诵与反复阅读结合、过度学习法等,就不能分别称它们为学习策略。

当代学习心理学已注意到从认知与非认知两方面考虑学习策略,不再把学习策略局限在认知领域。如迈克卡等人的学习策略分类便典型地说明了这一点。兹列表如下:

三类学习策略 几种具体学习策略 包括的种种细项

认 复述策略如重复、抄写、做记录、划线等

知 精细加工策略如想象、口述、总结、 作笔记、

类比、答疑等

策 组织策略如组块、选择要点、列题纲、 画

略 地图等

元 计划策略如设置目标、浏览、设疑等

认 监视策略如自我检查、集中注意、 监视领

知 会等

策 调节策略如调节阅读速度、重新阅读、 复

略 查、使用应试策略等

资 时间管理如建立时间表、设置目标等

源 学习环境管理如寻找固定地方、安静地方、 有

管 组织的地方等

理 努力管理如归因于努力、调整心境、 自我

策 谈话、坚持不懈、自我强化等

略 其他人的支持如寻求教师帮助、伙伴帮助、 使

用伙伴/小组学习、获得个人别指

导等

上表三类学习策略,只有认知策略属于认知范畴,其余两类学习策略主要都属于非认知领域。在我看来,元认知是意识(特别是自我意识)参与认知活动的结果。众所周知,意识具有认知与调控两种基本功能,亦即列宁所说的,“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只有当意识参加到认知活动之中,才会有对认知的认知和对认知的监控;否则,就没有什么元认知。可见,元认知策略实质上是非认知策略,是人的意识功能的直接表现。资源管理策略也是如此,不言可喻。

标签:;  ;  

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_学习策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