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护理体会论文_郭平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护理体会论文_郭平

郭平

(重庆市重钢总医院 重庆 404100)

【摘要】 目的:对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效果进行分析,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取于2013年1月~2015年11月期间在我院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68例,并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33例)和护理干预组(35例),观察并比较以上两种不同护理方式的效果。结果:护理干预组患者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同时,护理干预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11.4%,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的30.3%,组间差异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中有显著的效果,对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以及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作用和意义,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3-0297-02

在ICU治疗中,呼吸机通气治疗是抢救呼吸衰竭等危重症患者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但是这种治疗方式有可能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这种常见并发症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并且对抢救效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本院将护理干预应用于2013年1月~2015年11月期间在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中,护理效果较为理想,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3年1月~2015年11月期间在我院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68例,其中女性患者和男性患者分别为30例和38例;年龄最小的患者23岁,年龄最大的患者79岁,中位年龄:(47.58±8.97)岁;原发病:15例患者为休克,8例患者为中毒颅脑损伤,18例患者为多发病外伤,19例患者为急性呼吸衰竭,8例患者为其他疾病。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将以上患者采取单纯随机法分为常规护理组(33例)和护理干预组(35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病以及病情等一般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没有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常规护理组的33例患者接受抗生素、饮食指导和日常生活指导,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临床症状,积极治疗患者的原发病等措施;护理干预组的35例患者在上述护理措施的基础上接受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 ICU急救环境管理 由于对ICU病房内患者的操作一般都具有侵害性,因此护理人员要注意对室内空气进行层流净化,并保持室内温度在22℃左右,湿度在50%~60%之间,并定时进行细菌学检测以及消毒[2]。

1.2.2呼吸机管道和附件管理 护理人员要每日更换连接呼吸机的螺纹管、湿化杯以及冷凝杯,及时倒掉冷凝杯中的收集液;呼吸机在使用后,护理人员要及时更换加温湿化器内的气体过滤膜;及时将呼吸机管道和附件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处理。

1.2.3加强气道管理 护理人员要将气管切开套管和气管插管进行妥善固定,定时检查并进行严格的记录;要定时对患者进行翻身以及叩背,促进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对患者每天进行口腔护理;保持呼吸机内水温在30~33℃之间,对呼吸机内的冷凝水分进行及时清理;当患者出现呼吸有痰鸣情况出,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吸痰处理,同时对患者的呼吸功能、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等情况进行观察[3]。

1.2.4加强营养支持 使用呼吸机复制治疗的患者经常会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因此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加强营养支持,多给予患者高营养、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如果患者无法自主进食,则需给予患者营养充足的流食采用鼻饲法进行喂食,但是注意的是鼻饲前要先对患者进行吸痰处理。

1.3 统计学分析

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检验标准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接受不同方式的护理工作后,常规护理组患者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32.25±1.75)d,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30.3%(10/33);护理干预组患者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21.12±1.11)d,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11.4%(4/35);组间差异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机械通气治疗时经常会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这种并发症,这种并发症的发生会大大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对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科学、规范、合理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在本次研究中,对在我院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68例患者分别采取两种不同的护理方式,结果显示:护理干预组患者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同时,护理干预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11.4%,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的30.3%,组间差异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应用于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中有显著的效果,对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以及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作用和意义,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袁秋影,黄松彬,刘美玲.采用呼吸机集束化护理干预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3):112-113.

[2]郭新荣,殷艳玲,司旭艳,李麟.集束化护理预防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1,22(08):74-75.

[3]夏娟,王晴,施爱茹,潘明星,马小玮.ICU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干预措施[J].中国医药科学.2015,06(15):129-130.

论文作者:郭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6

标签:;  ;  ;  ;  ;  ;  ;  ;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护理体会论文_郭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