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服务数据管理中心的研究与应用论文_郭嘉垒

供电服务数据管理中心的研究与应用论文_郭嘉垒

郭嘉垒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忻州供电公司 山西 034000

摘要:供电服务数据管理中心是供电服务平台的一部分,数据管理中心下能够实现供电数据的价值挖掘与应用。文章以此为基础对供电服务数据管理中心的相关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供电服务;服务数据;管理中心;数据管理

引言

地市供电公司供电服务指挥中心建设是国网公司着眼于国家“经济新常态、电改新要求、能源新格局、技术新浪潮”发展形势,牢牢把握企业内外部发展机遇所做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承担着电网企业管理变革、创新实践、服务提升的重大使命和艰巨责任。在新形势下,国网公司加快推进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管理模式,以信息系统共融为基础、专业工作协同为保障,全面开启了“以客户为中心,提高快速响应客户需求能力”为导向的供电服务指挥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建设工作。中心致力于供电服务指挥平台(以下简称“指挥平台或平台”)功能开发与功效发挥,以大后台信息数据分析应用与准确研判为强有力支撑,以强前端实现末端业务融合与促进服务品质提升为工作目标,指挥平台运行始终依存于大数据驱动为引领的天然禀赋关系当中。

1供电服务数据管理中心的重要性

电网作为一个由发、输、变、配、用各个环节构成的统一整体,从运行特性上需要相互协调和统一调度。随着发电和储电设备的投入量不断增加、输电网安全性与稳定性的保护装置不断完善、需求响应负荷在配用电网的接入不断增多、电动汽车及其充电桩的普及率不断扩大、智能电表和远程测控终端等数据采集装置的覆盖程度不断扩充,区域内的电网规模正在不断扩大,运行方式也日趋复杂,输配电网之间的联系及耦合程度日趋紧密,现有的输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独立运行的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未来区域内电网运行、管理、调度等业务的发展要求,因此,需要电网一体化管理来实现输配电网的业务融合。由于电网一体化管理涉及多个业务部门、主体及层级,各业务部门之间的专业壁垒凸显,跨专业流程不贯通且信息相对分散,各业务部门之间数据共享实时性不强,这些都使得电网的数据价值无法得到充分的挖掘与应用,严重制约了电网主动调节能力以及自动化运维管理水平的提升。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提出要通过加强基础支撑能力建设实现“数据一个源”、通过提升数据共享能力实现“电网数据一体化管理”、通过凝练对内对外两种业务实现“业务一条线”来实现构建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建设目标。

2系统设计原则

供电服务指挥中心一体化管控平台遵循以下技术原则:第一,统一标准、整体设计。所有各项软件开发工具和系统开发平台应符合我国国家标准、信息产业部部颁标准、国家电网公司相关技术规范和要求。整个项目的数据建模基于标准的CIM模型完成。第二,兼顾实效性和未来发展。根据调度管理最佳实践,总结国内外先进企业建设经验,结合国家电网公司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在数据模型设计、管理体系构建时考虑满足目前芜湖供电公司开展业务需求的同时,设定能够满足未来管理需要的前瞻性模型。第三,先进性。先进性除了在开发技术以及使用规范上体现以外,针对本次项目更重要的为先进的架构设计。该设计架构对系统整体性能、数据共享、信息安全、及时通讯等问题有更高的要求。因此,根据项目特点,设计出符合项目要求和技术发展趋势的产品架构。第四,实用性。在考虑先进性的同时,必须兼顾实用性。不能选择只有先进技术而没有实用价值的产品。实施的系统所涵盖的业务应用应符合公司实际业务需求,做到符合各个利益相关方的价值述求。第五,高可靠性。高可靠性对系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系统必须保证长期正常运行,将平均无故障时间减少到最小,同时确保故障恢复时间在短时间内完成。第六,可维护性。系统具有良好的可维护性,简单的部署方式,实施和维护人员可以方便快捷的完成系统部署。当系统出现故障时,详细的故障日志和相关系统故障文档能够让维护人员短时间内排查出错误,恢复系统发正常运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供电服务数据管理中心的应用

3.1搭建一个统一的数据仓库

供电公司利用现有信息化建设成果,梳理主要核心信息系统的关键字段,先在业务流程上将关键字段关联,再将数据表关联。充分参考国内外先进大数据资源池建设经验,搭建一整套公共数据资源池,规范共享数据标准,让各系统数据能统一抽调。利用Cloudera数据平台重点探索对PMS2.0(生产管理系统)、营销业务应用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调度SCADA系统相关数据进行集成的方法,打通公司电网运行信息、设备信息、项目信息、用户信息、外部应用数据等基础主数据关联的瓶颈。

3.2以配电大数据为基础的供电电压监测

电压监测是控制电压质量的基础性内容,通过全面管理电网电压,能够尽快发现电压中的异常问题,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在线监测终端设备中,拥有供电电压监测作用的包括电子电能表、配变监测计量设备、负荷管理终端、配变电压监测终端、站所终端、馈线终端、运动终端设备、电能质量监测终端和电压监测设备等,把相关数据传输到自动化计量系统、自动化配网系统、自动化调度系统、电能质量监测、电压监测系统等信息系统当中,并利用在线监测终端中的各项电压监测数据,其监测范围包括各个等级的电压用户、公共配电变压器、10kV线路、10kV母线等。

3.3配网抢修数据管理

第一,结合各个系统里面的源数据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后,以停电设备或停电范围为基本单位,实现配网运行监测数据和配网故障抢修信息的自动关联,对配抢工单的全过程管控、信息维护实现自动化、标准化、流程化,同时支持对部分字段信息进行手动维护。第二,根据采集到的客户姓名、地址、故障类型等特性信息,结合配网拓扑模型、配抢工单数据信息、用户用电信息,自动生成停电信息,经过审核后,实现信息的自动派发。第三,对配抢工单信息、停电信息进行可视化,主要统计的项:当日配抢工单数(已完结/未完结)、当日停电信息发布数、周期内各种故障类型的配抢工单数、重复性故障设备次数排行(默认只显示前10)、配抢工单及停电信息环比、同比情况。借助图表展示技术进行可视化,支持条件检索、点击元素查看详情、数据信息导出等功能。

3.4数据分析作决策

基于供电服务指挥平台、配电自动化、PMS、用电信息采集和营销业务应用等技术支持系统的数据贯通和信息共享,依托“一键”式智能分析工具,自动生成客户画像分析报告,深挖应用供电服务大数据,提升配网运营的智能化、精益化水平;以投诉管控、业扩报装管控、停电管控为3项重点业务,常态化开展办电质量、配网运营监测、网架优化分析,找出停电、低电压、三相不平衡、重过载线路(台区)问题及原因,强化分析成果的实用性,为配网项目投资提供精准决策,督导电网受限项目改造,强化改造前后工程项目效益指标分析,提升配网供电可靠性。密切关注服务“敏感点”“发热点”,重点监控业扩报装、营业厅服务、电能计量、欠费复电、供电质量、抢修质量等重点领域,通过“反查问题”促进专业管理提升。

结语

融合多系统数据源的供电服务数据管理中心平台,基于标准CIM模型进行开发。通过对基础数据的融合贯通,实现了配网故障抢修指挥工作模式向主动化诊断、可视化展示、智能化指挥管理等方向转变,同时也提高用户用电服务质量,了解更多的供电信息,为配电网的安全、可靠、高效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王丽丽.供电服务的“新引擎”-省电力公司供电服务指挥平台建设探析[J].河南电力,2018,11(6):27-31.

[2]赵幸.创新驱动引领服务提升-公司开展供电服务指挥中心再提升工程[J].江西电力,2018,42(1):36-37.

[3]苏小平.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供电服务指挥中心定位及发展[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8,36(11):65-67.

论文作者:郭嘉垒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

标签:;  ;  ;  ;  ;  ;  ;  ;  

供电服务数据管理中心的研究与应用论文_郭嘉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