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生存质量及治疗依从性影响研究论文_李静

李 静

湖南省长沙市中心医院肺科医院三病室 410004

摘要:目的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并探究其治疗依从性及生存质量受到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治疗依从性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的SGRQ评分,以及服药、健康教育、出院复诊等治疗依从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展开综合护理干预,可充分促进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提升,从而达到改善其生存质量的治疗目的,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核;综合护理

作为一项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肺功能减退,气流受到限制,进而出现喘气、咳嗽、活动耐力降低等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劳动能力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1]。当前,世界人口不断朝着老龄化方向发展,大气污染也日益严重,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的人群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由于患者年龄偏大,且病程与治疗时间均比较长,因而不利于治疗依从性,患者的生存质量也不断下降[2]。因此,采取行之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方法,进而促进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已成为当前医护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3]。本文以我院收治的8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就综合护理干预对其治疗依从性及生存质量产生的影响展开探讨。具体操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8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其中,男54例,女28例;年龄分布:53-76岁,平均年龄(66.7±4.2)岁;病程分别为3至15年,平均病程(8.6±3.9)年。所有患者经临床检查,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肺结核的诊断标准,且排除其他严重心、肾疾病及精神疾病等。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P>0.05)。

1.2护理方法

给予两组患者口服抗结核药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具体的护理方法如下:

(1)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应当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在患者入院接受治疗时,对患者就诊原因及其具体症状进行全面了解,并将症状的发生原因向患者进行耐心、详细解释,通过充分了解患者的生活及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将其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进行消除。此外,责任护士还应以心理学特点为依据,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性格及家庭等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出相应的护理干预计划与措施。

(2)饮食护理干预。指导患者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禁止抽烟喝酒,尽量少吃或不吃过冷、过辣的刺激性食物。在进食时,要集中精力,并注意定时定量,切不可暴饮暴食。结核病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要进食含有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食物,以达到增强抵抗力,提升机体修复能力的目的。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叮嘱患者多吃水果和蔬菜,积极补充维生素,并以患者的实际体质及其饮食爱好为依据,为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食谱。

(3)药物干预。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严格按照医嘱服用抗结核药物,将吸入性皮质激素等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药物的使用方法、使用剂量及相关注意事项详细告知患者,出院的患者要叮嘱其定期去医院检查肝肾功能。

(4)精神支持干预。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通过对其心理活动进行干预,使其情绪处于稳定的状态。对于较为敏感、多疑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对其进行疏导与安慰,指导他们加强身体与心理的锻炼,让他们摆脱过分关注自身病情的困境,促进应对外界环境能力的提高。此外,为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及心理负担,护理人员可以播放一些轻松的古典音乐或愉快的电视节目,让他们以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来接受治疗,进而促进身体康复。

(5)社会支持干预。此项护理干预指的是家属、同事、朋友、社团等社会各方面从物质及精神上给予患者帮助和支持,可达到加快疾病康复的作用。护理人员通过将肺结核的传染方式以及消毒、隔离的方法告知患者家属及朋友,可让他们对患者的身心痛苦有一个深刻的体会,并与医护人员就治疗工作展开良好的配合,通过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与支持,让他们产生安全感,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与护理。

(6)肺功能康复护理干预。为促进患者尽早康复,护理人员可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运动方案,指导患者适当开展康复锻炼。下肢锻炼的内容为每天自由步行20分钟左右,每周开展2至3天以上;上肢锻炼的内容为每天举哑铃10分钟左右,每周坚持3天以上。此外,患者还需通过缩唇呼吸及吹气球等来进行呼吸训练。护理人员在制定运动方案时,应以患者的实际身体状况为依据,确保其可在家里顺利开展康复锻炼。

1.3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乔治呼吸问卷(SGRO)的方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服药、健康教育、出院复诊等治疗依从性进行评估,分数越低,则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涉及到的计量数据均采用平均数(±)和标准差(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组间单因素方差表示,P<0.05时表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的SGRQ评分,以及服药、健康教育、出院复诊等治疗依从性提高的患者例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与表2。

3.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一种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疾病,具有慢性、不可逆性等特点[4]。据世界卫生组织预计,此项疾病在2020年将会成为全球范围内,位居第三的致死疾病。经调查研究得知,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频繁使用糖皮质激素及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疗,结果导致身体素质下降,患有肺结核的概率也大大增加[5]。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如果能在早期接受及时、规范化的诊断与治疗,是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实现生存质量的提升的。其中,患者生活质量的高低,可将患者身心及社会活动受到疾病与治疗的影响充分展现出来,是检验患者健康水平的一项重要参数。

本文通过以我院收治的8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展开试验,结果表明,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其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以及对治疗的依从性均明显优于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患者,且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展开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延缓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与恶化,在促进患者生存质量提升的基础上,充分减轻患者自身及其家庭的负担。

在开展综合护理干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做到以下几点:其一,在严格遵循早期、适量、合理原则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口服抗结核类药物;其二,加强对患者的营养支持,通过适时应用适量的免疫调节剂,从而促进患者身体免疫力的提高;其三,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及喜好制定出科学、富有营养的食谱,督促患者形成良好的饮食及生活习惯;其四,由于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治疗效果将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而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采取多种方式缓解其不良情绪,从而确保综合护理干预可发挥出应用的治疗价值。

综上所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展开综合护理干预,可充分促进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提升,从而达到改善其生存质量的治疗目的,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凤琼,刘佳芳,赖英,等.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8(05):119-122.

[2]宋素庄.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16(35):354-355.

[3]卫淑静,孙丽波,洪世茹,等.护理干预对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1(08):8-9.

[4]郑俐俐.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影响观察[J].吉林医学,2012,33(34):753-754.

[5]王晓红.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生存质量及治疗依从性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05):681-683.

论文作者:李静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1

标签:;  ;  ;  ;  ;  ;  ;  ;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生存质量及治疗依从性影响研究论文_李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