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保健食品不是药”成为社会共识论文_李越

让“保健食品不是药”成为社会共识论文_李越

摘要:保健食品是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具有特定保健,调节机体功能的一类食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国人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保健食品的需求持续上升,保健食品行业获得快速发展。中药保健食品是中药大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健康中国”作为“十三五”规划的重要目标的提出以及《中医药法》《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等一系列法规及相关政策的出台,保健食品行业的发展获得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关键词:中药保健食品;产品研发;中医理论

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健康服务需求快速增长,中药保健食品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资源,发展前景广阔,市场空间巨大。但是,目前中药复方保健食品在研发、评价及市场应用过程中仍旧存在诸多问题。在中药保健食品的研发应用中缺乏中医药理论支撑,导致中药保健食品与其他保健产品及中药的界限模糊,缺乏中医特色。在中药保健食品的评价过程中,保健食品法规、评价规范建设相对滞后,无法适应现代中药保健食品研发的需求,严重制约中药保健食品产业的发展。该文就中药保健食品研发和评价以及产业发展现状,发现存在问题,分析不足原因,并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中医体质辨识为基础,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提出新的保健食品研发模式,完善保健食品评价技术规范,以区分中药保健食品与中成药、中药保健食品与普通保健食品,保障中药保健食品姓“中”不姓“西”,具有中医药原创思维和科技内涵的产品生命力,加速中医药健康产业和谐、快速、持续发展。

1.中药保健食品研发的中医理论基础

中医药保健历史悠久,食养理论独特,药材资源丰富。最早《黄帝内经》提出食养概念:“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东汉时期《神农本草经》记载:“人参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记载:“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到了南北朝时期食疗文化达到鼎盛,《本草食疗》《食疗经》《饮膳正要》等食疗专著被整理出来,形成了“药食同功”的理论基础。我国将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质统称为“药食同源”。中医传统理论认为“堪愈疾病者总名为药”,临床治病并非单纯驱邪,更关注扶正;因此,历代医家更注重中药与食养相结合的治疗理念,很难清晰的区分食品与药品的界限。历代本草中均含大量现代作为食品应用的物质。为了进一步明确药品与食品的范围,加强市场监管,卫生部于2002年印发了《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及《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分别规定了101种和114种“药食同源”的中药材。正是这种“药食同源”思维赋予中药保健食品不同于国内外普通保健食品的特征,也为指导中药复方保健食品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为了更好地推进中药保健食品产业的发展,在前期广泛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目前保健食品产业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策略和建议[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中药保健食品研发建议与产业发展策略

2.1必须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提出适宜于中药保健食品的保健功能声称

针对中药保健品功能评价不姓“中”的问题,可采用系统生物学、网络药理学、代谢组学、病理学等技术,构建适合中药保健品功能的评价技术体系,明确中药保健食品、其他保健食品、中药三者的区别,最终形成适宜于中药保健食品的功能声称。

2.2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科学解析中药保健食品核心保健功能的科学内涵

针对中药保健食品剂量选择、配伍依据上缺乏科学数据的支撑及功能因子不清晰等问题,利用代谢组学技术解析符合中医药理论的保健功能量效特征、作用网络、配伍规律,探索功能因子体内代谢行为、机制靶标,锁定功效成分、活性组分,阐释其核心功效现代科学内涵[2]。

2.3借鉴中药复方现代研究策略,厘清中药保健功能因子,建立科学质量控制体系

针对目前中药保健食品与其他保健食品分不清的问题,保健食品的开发应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厘清中药保健功能与其功效差异,在构建有效的保健食品组分库的基础上,着力分析并表征中药保健食品核心功效的功能因子并溯源质控,抽提基于中医体质辨识的功能发挥生物要素,建立科学的质量控制体系。

2.4运用现代毒理学技术,建立适宜于中药保健食品安全性评价的技术方法体系

针对保健食品安全性评价实验不能有效揭示保健食品安全性的问题,应当基于中医体质辨识的保健功能整合评价技术和适宜的安全性早期预警评价技术,构建产品功效与安全性研究的技术方法体系。

2.5亟待建立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以人体体质辨识为前提的中药保健食品人体试食评价技术规范

中药保健食品与中药不同,可以在疾病发生之前的亚健康状态干预疾病进程,达到“治未病”的效果,因此,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根据体病相关、体质可分、体质可调的中医体质学说理论和中医调理方案,在中医体质辨识的基础上进行人体试食评价,形成具有中医药特点的人体试食规范[3]。

结论:

简而言之,中药保健食品是中药大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综上可知,只有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研发基于中医体质辨识的功效确切且安全可靠的中药保健食品,才能做大、做强中药保健食品产业,有利于推动中药大健康产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中药资源保护和利用,对于培养民族健康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具有中国特色健康产业的发展,服务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磊,刘筠筠.修订后《食品安全法》的亮点与不足[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5,6(9):3758.

[2]杨明,胡彦君,王雅琪,等.基于中医药理论与优势的中药保健产品设计思路[J].中草药,2017,48(3):419.

[3]王世君.保健食品消费乱象原因分析和治理措施[J].食品安全导刊,2018(6):17.

论文作者:李越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24

标签:;  ;  ;  ;  ;  ;  ;  ;  

让“保健食品不是药”成为社会共识论文_李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