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的研究探讨论文_王保明,蒋超群

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的研究探讨论文_王保明,蒋超群

浙江诸暨 311800

摘要:当前我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道路桥梁工程建设在其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而道桥施工建设过程中,依旧存在着很大的质量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桥头跳车、不均匀沉降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了行人的出行安全,道桥的使用寿命和生命周期都大打折扣。文章主要针对当前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问题展开简要的分析论述。

关键词:道路桥梁;沉降路段;路基路面;技术

1 道路桥梁路面路基沉降的危险性

众所周知,公路交通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是陆地交通工具,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但是在构建道路桥梁路面路基的过程中,会存在非常多的问题,其中最为主要的便是道路桥梁路面路基沉降,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仅会导致行车过程中出现跳车现象,而且对行车的安全、速度等均会产生影响。除此之外,桥头跳车会损伤桥梁的结构,会导致桥面结合缝与路面得到破坏,所以在新时期积极提高道路桥梁路基路面施工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2 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出现沉降现象的原因分析

2.1 道路桥头沉降段结构缺乏合理设计

在道路桥梁中桥头沉降段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而言,我国道路工程建设中常用的路基处理方式包括三种,分别是增加钢筋法、钢筋混凝土搭板法以及粗粒料填筑法,这一系列处理方式的应用都是为降低道路桥梁段的刚度差异,避免道路桥梁沉降段的不均匀性[2]。此外,加强对结构的调整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路基的强度与韧度,避免行车过程中跳车现象的出现。但是依据相关实验研究,采取搭板结构方式非常比较普遍,但是却无法有效防治跳车现象的出现。

2.2 桥台背路堤压实度不符合标准

如果严格按照公路设计标准,在桥梁与通道设计过程中往往会采取桥台背填土的处理模式,但是从工艺次序分析,该项处理模式比较复杂,并且易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比如在道路施工过程中材料问题、工艺流程问题以及施工设备问题,均会导致桥台背路堤压实度不符合标准,长此久往,则会形成沉降不均匀现象。换而言之,由于公路上每天的通车数量比较多,每天的承载负荷量比较大,这种情况会导致道路低级塑性形变,从而出现差异沉降,对路面的平整性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2.3 桥头引道地基处理不符合基本要求

公路之所以会出现桥头跳车的现象,主要的原因是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地基下降。此外在地基施工建设之中,并没有按照基本的设计方案与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在施工中由于所设置的地质钻孔比较少,或者钻探的探度不够,没有明确地基软土层的位置,以至于出现桥梁路堤软土地基处理不当的现象[3]。或者在对软土地基防治处理过程中缺乏模拟计算,导致其结果与处理设计不相符合,会在长期雨水的冲刷下形成桥梁软土地基沉降现象,这样一来,其路面地基的强度以及抗剪切性能会有所降低。

3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

3.1地基处理。地基的处理是工程施工的开始,是基础步骤,地基处理用于改善支承建筑物的土地的承载能力,改善其变形性能或抗渗能力所采取的工程技术措施。针对不同的工程施工状况,需要选择不同的地基处理技术。地基处理工程的设计直接影响施工质量,更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一旦处理不当,就会发生工程事故,造成重大损失。在不同的土地状况应该选用不同的施工技术,在一般城市道路这种厚度大,并且属于软土层的情况下,为了避免因为本身地形土质的原因,造成地基侧移挤动现象,应该减少回填材料的使用,有选择地增加地基刚性。而在沟壑地段,土地含水量较高,就应该要控制土层的水分,简单的可使用暴晒方式,并且应当要注意排水系统的建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准确处理后的地基,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而需要对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修正时,基础宽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取零,基础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取1.0。

3.2搭板设置。针对原本搭板设置存在的不足,搭板设置也相应地提出了改良方案。通过重设伸缩缝,改进搭板设置布置的位置的方式,改良原有的设计,同样的,通过多方的实践,证明了改良的意义,效果是明显有效的。

3.2.1重设伸缩缝。取消普通桥台的部分背墙,在搭板和梁体间放置一条伸缩缝,这样一来,提高了行车的舒适度,并且使得雨水无法渗透到台背,避免造成开裂,同时也方便了施工,提高施工效率。

3.2.2改进布设位置。搭板采用下置式,即布设在路面底基层下面,按单段式设计。在搭板下现浇一段厚为16cm或20cm水泥稳定碎石或卵石砾石垫层,垫层横向宽出搭板各50cm,搭板远端长出50cm,以1∶3(纵横比)坡度与路面底基层衔接。

3.3台后的填筑。台后的填筑是很讲究的,一般从2m处开始填土,遇到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如果桥台基底坐落在填土上面,就要求台下和台后填土采用分层夯实填筑的方法。有些施工现场为了简便化,会从路堤顶面倾倒松土,这样的修建方式使得背墙压力增加,台下土有自然滑动面,所有填土的沉陷量很大,必定会产生病害。当遇到桥台基底偏心及其应力不能够满足规范要求的时候,一般施工方会采用结构措施是在基底下加打基桩,并包含一定数量的斜桩。如果桥台基底高出地面,则在填土前打桩施工比较方便。如果填土沉陷,在填土内的一段桩身就发挥不出其应有的支撑作用,甚至可能会产生负摩擦力。这种情况下,施工方填土后打桩就需要将桩身穿过填土,目的是增加贯入的阻力。这样之后,土层本身的压力,支承力就可以抵消由此产生的沉降情况。最为合适的方案就是填土后将其静置一段时间。等到大部分土层完全沉陷之后,再进行打基桩。碰到多跨连续梁固定支座的桥台,就必须先计算出桥台所能够承受并且施加的制动和牵引力。需要有良好并且完整的岩基,并能够嵌进岩面之中。而土质基底使用桩基,对土层的要求就是需要有良好的受力能力。

3.4填筑台后的施工。一般来说,道路桥梁的沉降包括了瞬时沉降、固结沉降以及次固结沉降三种类型,其中固结沉降与次固结沉降是导致跳车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进行后台填筑的时候应该选择压缩性能比较强的填充材料,这样填充材料一旦被压实,能够对地基的沉降起到良好的防治作用,同时还可以减少荷载产生的累积形变现象。一般来说,后台的填充材料要满足两个要求,分别是材料的刚度要介于路基和桥台材料刚度之间以及透水性能要好。

3.5道路桥梁沉降段的施工组织。在桥台的施工完成以后,应该立即对路堤进行施工,并应注意对路堤的碾压过程中应该保证其压实方式以及压实强度与桥台的碾压施工一致。此外,要特别注意对路堤与桥台的连接部位在碾压与填实过程中应保持同步。

3.6道路桥梁沉降段的排水施工。施工中应该考虑到施工地的降水量问题,对于降水量比较多的地区,应该加强防水工作。即应该设置充足的排水管与沟槽,从而有效防止道路桥梁沉降段雨水的累积,避免雨水对道路桥梁填土结构的浸泡,降低路基坍塌的几率以及沥青路面损坏的可能。此外,施工中可以以当地的地下水位为依据,适当将路基的高度抬高,从而有效防止雨水的浸泡。

4 结语

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存在非常多的问题,如果不加以处理那么则会导致跳车现象的出现,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施工要求,实现对搭板、对桥台软基的施工、填筑后台、道路桥梁沉降段的施工组织的处理,真正提高道路桥梁建设的创新性与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马东旭.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5,01:254-255,259.

[2]游元富.浅谈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J].江西建材,2015,06:158.

论文作者:王保明,蒋超群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  ;  ;  ;  ;  ;  ;  ;  

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的研究探讨论文_王保明,蒋超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