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论文_李长兴

概述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论文_李长兴

河南大瑞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河南安阳 456550

摘要:人们经济水平的升高,对于基础建设的需求也随着增多,对于自己所处的环境也有更大的要求,我国一些城市缺乏水资源,水资源的短缺伴随出现许多其他的问题。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的提出能够很好的解决市政给排水方面的问题,也为市政给排水的设计带来极为深远的影响,这将大大的改善人们现有的居住环境,而且也会使得人们对于水资源的需求得到满足。

关键词:海绵城市;生态城市;市政给排水设计

引言

海绵城市理念是在当前建设生态城市环境才诞生的一种城市建设理念,在城市建设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文章简要阐述海绵城市理念的基本内涵,分析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的意义,并具体阐述市政给排水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

1 海绵城市理念概述

海绵城市理念简单来讲就是使城市像一块海绵一样,可以吸收以及释放水,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提升城市中建筑物、绿化设施、道路等吸收雨水的能力,从而实现对雨水的滞留、净化以及二次使用。在这种模式下,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强降雨天气对于城市的影响,同时还能实现对水的回收利用,在控制径流、防止洪涝灾害、提升水资源使用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海绵城市理念对于我国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将海绵城市理念应用到城市建设中,可以促使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现实意义。

2 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的意义

2.1提高城市的环境适应能力

目前,随着全球范围气候的变化,部分城市都遭受了极端暴雨天气的侵袭,城市出现严重内涝,不仅对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出行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这种情况的发生主要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的排水系统的设计不足以应对这种极端天气,导致积水无法及时排泄,造成内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在城市给排水设計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运用防、排、滞、渗、蓄等措施有效避免极端暴雨天气时城市出现内涝的情况,提升城市的环境适应能力,为城市居民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2.2完善城市给排水系统

海绵城市理念融合了自然状态和人工建设,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目前建设生态城市必不可少的一项理念。以往的城市给排水系统虽然可以基本满足城市给排水的需求,但是缺乏对于雨水的利用以及对部分污水进行处理的功能,总体来看,对于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而在城市给排水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可以使给排水系统进一步完善,从而发挥出更大的作用[2]。首先可以通过对雨水的滞留、净化实现对于雨水的回收利用,同时可以利用城市绿化设施对部分污水进行净化处理,使其达到可以再次利用的标准,这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2.3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的情况,其中我国属于严重缺水国家,水资源严重匮乏,这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制约了我国的发展。在无法获得水资源补充的情况下,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是目前缓解我国水资源匮乏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城市给排水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可以实现对雨水最大限度的利用,通过对雨水的滞留和净化,实现对雨水的回收利用,回收的雨水可以用作城市清洗路面、灌溉绿化设施、补充城市景观水体等多个方面。这样就可以实现对雨水的有效利用,而不是同以往一样将其单纯的排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对水资源的使用效率,一定程度上也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对于我国目前而言具有极大的意义。

2.4改善生态环境

海绵城市能够改善城市生活以及生态环境。在之前的城市生活当中, 大部分给排水系统当中, 把水资源供给、应用以及排放设计为线性, 就是应用水资源后, 直接进行排放, 并未进行水资源的循环再利用。然而在海绵城市理念下, 大部分应用过的水资源依然会被使用到其他领域当中, 比如把生活用水抽入到工业以及生态领域当中, 从而良好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3 市政给排水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

3.1车行道设计

现阶段,在我国城市道路建设中,主要采用的是非渗透性的路面,这种路面不仅在降雨天气时会出现积水的情况,影响车辆行驶安全,同时还会导致地下水循环断裂,从而在城市内出现热岛效应。而在海绵城市理念下,城市车行道路面需要采用具有良好的透水性的材料,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强路面的渗透性,避免路面出现积水的情况,同时还可以补充地下水。目前,我国的《透水沥青混凝土技术的使用规程》和《透水砖路面技术的使用规程》的对城市道路建设材料做出了明确规定,要使用透水性良好的材料。在具体建设过程中,路面可以采用渗透性的材料,而路面基层与地层使用非渗透性的材料,这样可以有效避免雨水浸泡损坏路基。

3.2人行道设计

若是人行道当中采用不透水的路面, 那么在雨季来临时就难免会出现泥浆与水, 将会给人们日常生活与交通出行带来不良的影响。可是通过海绵城市理念的正确引导, 要主动积极的建设透水路面, 从而良好的控制好路面的温湿度。这样一来不但可以降低水量, 而且能够将排水管放到基座中。坡度规划当中, 一定要把路拱横坡控制到1.0-2.0%之间, 纵坡控制在2.6%之下。

3.3城市广场设计

由于城市中存在诸多大大小小的广场,因此,在建设海绵城市时也需要将其考虑在内。由于广场相对于路面而言其荷载相对较小,可以采用透水砖路面的形式,或者也可以采用透水沥青混凝土的形式,在广场的下方应设置生态雨水滞留池,以便收集雨水,而收集到的雨水可以作为广场景观水体的补充,譬如喷泉、水池等,也可以用作广场清洗用水以及广场绿化带的灌溉用水。广场绿化带的建设要进行低于广场,以便雨水可以自然流入绿化带内,从而实现对雨水的有效利用。

3.4道路绿化带设计

以往城市道路的绿化带在建设时往往要高于道路路面,无法对径流雨水实现截留,需要人工进行灌溉,浪费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在海绵城市的理念下,市政道路的建设应略倾斜于中间绿化带,是绿化带与路面之间保持5~8厘米的落差,以便实现雨水收集。同时,在绿化带的底部要铺设随时盲沟,盲沟的底部铺设碎石层,以便雨水的渗透。这样的设计优势在于道路中出现大面积积水时可以有效地对雨水进行分流,减少路面渗透和雨水管道收集雨水的压力。

3.5绿化衔接设计

海绵城市给排水设计当中绿化带属于较为重要的设施, 可以发挥出分引流的作用, 可是若不能把绿化带与雨水衔接起来, 那么其应用效果会受到影响。以往的绿化带设计过程中, 设计形式较为固定, 将雨水排放点定在江以及湖等水体中, 极少出现绿化带衔接的设计形式, 所以如果排水需求较高, 水体容纳量不够, 那么会造成路面积水。可是在海绵城市理念下, 先要按照不同绿化带形式, 选择衔接模式, 在存在较大排水需求量的地方, 采用雨水截污净化技术, 将其与绿化中心衔接起来, 从而利用绿化中心植物的吸收能力, 将累积的雨水消耗, 从而改善生态环境, 在排水需求量低的地方, 可以直接把雨水排入到江、湖当中。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给排水系统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可以有效完善给排水系统,增强城市的环境适应能力,提升水资源的使用效率。这对于现阶段我国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城市给排水系统设计人员在设计中应强化这一理念的运用,促进城市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段晓星.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实践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8,(4):84-84.

[2]高梅,黄涛.“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设备工程,2018,(7):204-205.

[3]张林.关于“海绵城市”在山地城市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8,(12):165.

论文作者:李长兴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  ;  ;  ;  ;  ;  ;  ;  

概述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论文_李长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