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中职教学影响的思考论文_欧旭耀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中职教学影响的思考论文_欧旭耀

欧旭耀 长沙航天学校 410205

【摘要】全新的历史时期,中职教育发展其实存在契机也存在挑战。抓住机会,赢得挑战,重点是深化教育教学的改革,优化办学体系,提升教学效率,培育顺应企业需要的高素养技巧型人才,现在中职教育改革的导向与重点就是以就业为核心,以能力为本,建设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机制,推广行为导向型的教学形式,重视培育学生的重点能力,全方位提升教育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国家;职业教育;中职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9)09-037-01

引言

伴随中职阶段的教育改革不断发展,中职教育引导思路从之前的“突显职业性的职业教育”转变成“突显教育实质的职业教育”。“以立德树人为基础,以服务发展为核心,以推动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观念能够带领我国职业教育的革新。促使职业教育回归到教育的本性,将育人当做基础目标,推动人的身心全方位发展是职业教育的最初宗旨。在转型发展的新时期下,中职阶段的教育面临着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学制变革等多个层面的挑战。

1渗透能力为本的教育观念

第一,在中职阶段的教育引导观念上,应该明确与坚持能力为本的教育观念。企业当中人力资源的需要可以总结为两个层面:其一是人力种类的需要。学校主要经过专业的建设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其二是人力素养的要求。学校经过单独的培养以顺应企业的实际要求。

伴随科技的不断发展,经济的迅速扩张,产业结构的不断调节,企业尤其重视人力素养,针对技术工人来说,企业领域提出,综合职业水平属于技术工人素养的基础展现。结合职业水平包含基础职业水平与跨职业水平两个模块。基础职业水平指的是技术工人从事专业的工种,本职位所必需的知识、技巧能力与单独处理生产过程中的现实问题,单独落实本职任务的水平。跨职业水平同时也称为主要能力,指的是技术工作所具有的顺应职业形势,从事其他工种、职位的水平。主要涵盖管理水平、决策水平、沟通水平、对于企业整体过程的系统化认知水平以及队伍协作水平等水平,也可以把其总结成专业水平、社会水平以及方法水平三种。

根据中职阶段的教育规则客观方面的需求,落实院校培育人才和企业人力需求相结合的目标,我们一定要讲企业需求作为首要依据,在陆续落实好专业领域的开发,专业结构的调节,顺应企业人力种类需要的根基之上,坚持能力为核心的教育观念,让其变成渗透技术工人能力培育机制的主要线路,真正强化学生的能力培育,顺应企业人力素养的实际需求。

第二,在中职阶段的教育教学组织和落实方面,应该渗透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精准定位中职教育,此问题十分关键。不管是我国还是发达的国家地区,各类教育都有其特殊的意义,特定的培养目标与特色的教育。中职阶段的教育在于教育对象,培养目标、教学实施和组织等层面都和其他教育存在一定的差异。一句话概括,中职教育就需要明确在培育不同层次的专业性人才基础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每个人的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类型的教育,都是基于教育对象的不同水平落实不同的培养目标。将中等教育作为例子:高中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水平很强,高中普通教育即根据高考升大学来开展;中职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水平较高中生比稍微差一点,中职阶段的教育则是根据低于高中水平的文化、注重专业基础、专业知识传授以及实际技巧训练与职业水平培养来进行的[1]。

2应该建设学习领域课程形式

所谓的学习领域,指的是从行为活动领域导出的以行为经过与行为导向作为整体教育任务,化解成详细的学习课程与学习单元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彻底突破了过去教育以学科为体系的课程形式。它立足于技术工人整体能力培育的现实需求,以专业核心知识、技巧作为核心,把有关必需的知识和技巧结合到其中,紧密综合职业岗位生产现实来开展教学,是当代中职阶段教育中一种超前的教学形式。

为了能够顺应新时期背景下技术工人素养教育的全新规定,中职阶段的教育务必要将过去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实行顺应现代技术工人素养规范的全新的教学方式。学习领域课程模式就是一种相对贴合我国中职阶段教育现实的教学方式[2]。

3实行职业教育高中分流

职业阶段的教育是从目前的初中分流转变而成的高中分流,之后再展开两年到三年的职业教育。如此一来学生毕业的年纪大概在20岁左右,学生从心理、生理和知识水平上兼具;从事岗位职责的条件,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则。如若实行职业教育高中分流,执行两年中职教育,三年高职教育,能够在基础上处理短暂时间之内一方面要提升人文素养,另一方面又应该强化专业技能锻炼与长期发展的问题,我国职业劳动人员的整体素养能够获得很大程度上的提升,落实和世界的接轨。

4实行弹性学制

弹性学制指的是学习内容存在一定的可选性,学习年限存在相对伸缩性的教育教学方式。它是在学年学分制的根基之上演变形成的完全学分制。弹性学制是“以人为本”的切实展现,是教育革新与建设现代化教育教学机智的有效尝试与有利探究,其最后的目标是为了建设各类教育的“枢纽带”。弹性学制优势在于:其一是学分达标可以提前毕业,学分不满可以延后毕业;其二是学生注册以后,学习过程能够氛围两个阶段落实,即可以半工半读或者是工学交替;其三是在学分共享的体系上,学习模式可以是校内或者校外,线上或者线下;其四是学习课程存在必修与选修的区分;其五是可以顺应教育个性化与多元化的需求,有助于受教育人员的全方位、调节与长期发展[3]。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职阶段教育培养的是具备职业生涯发展的专业知识型高素养人才,目前实施的中职教育学制无法顺应社会的转型发展需求,一定要加以创新。创新学制存在很大的困难、同时涉及面较广,应该积极引荐外国发达国家地区的学制创新经验,组织专业人士对目前实施的学制存在的不足展开深层的探究,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案,并且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准则一步一步进行。

参考文献

[1]姜大源,王文槿.欧亚一些国家职业教育的新举措[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9).

[2]王文槿.教科文组织和部分国家职业教育中的价值观教育简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6).

[3]肖鹏程,郭扬.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对职业教育的功能作用[J].职教论坛,2015(13):76-80.

论文作者:欧旭耀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9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  ;  ;  ;  ;  ;  ;  ;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中职教学影响的思考论文_欧旭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