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性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_恩格斯论文

时代性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_恩格斯论文

时代性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时代性论文,马克思主义论文,时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A811;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281(2016)01-0036-06

       DOI:10.14137/j.cnki.issn1003-5281.2016.01.007

       马克思主义所谈的“时代”是一个有特定内涵的政治概念,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结构、社会形态、社会发展趋势等的高度概括。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时代”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时代的性质、主题以及时代特征。时代性质是区分时代的本质属性,是一个时代有别于另一个时代的内在规定性。时代主题是一个时代各种矛盾中的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它决定、制约着其它矛盾的变化、发展。时代特征是具体时代的时代性质与主题在经济、政治等方面的突出表现。因而,一个时代的时代特征归根结底是由其时代性质所决定的。然而,由于人类的认识规律往往起始于认识的感性阶段,对一个时代的时代特征的正确把握有助于对其时代主题和时代性质的判断。

       一、时代的基本判断

       这里所讲的时代是人类历史上的“大时代”,即与马列主义所讲的“时代性质”相同的“一整个历史时代”[1](P.235)。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判断直接关系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战略、策略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尽管资本主义制度经过一定程度的调整出现了一些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预料到的新情况,但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没有过时,马克思主义对时代性质的判断也没有过时。我们仍然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启的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大时代。然而,在这个大的前提下,大时代的时代主题和阶段性特征较以往呈现出了一些新的量的变化,表现出了许多新的特征,也就是说,“大时代”中的“小时代”发生了变化,由过去的“战争与革命”为主题的“小时代”进入了一个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小时代”。

       首先,人类仍然处在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2](P.239)的大时代。20世纪后半期特别是20世纪末期以来,世界形势和格局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表现为社会主义在发展中遭受了重大挫折,而资本主义却在“二战”后经过调整焕发出新的活力,这对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途径和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这些阶段性的新变化、新特征不会也不可能改变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也就是说,我们目前仍然处于始于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大时代,这个时代没有中断,更没有终结。这里所讲的时代,从时间上说,不是如过去所讲的资本主义行将崩溃、社会主义即将胜利那样短暂,而是正如列宁所讲相当长的“一整个历史时代”,可能是数个世纪甚至是数十个世纪,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一过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有充分的思想和心理准备。现在世界形势和格局与“战后”出现的世界革命高潮时期相比,的确发生了很大变化。虽然现时代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甚至会出现不平衡乃至种种曲折和倒退,但是从发展趋向和态势来看,我们仍然是朝着无产阶级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方向迈进。

       其次,人类由过去的以“战争与革命”为主题的“小时代”进入了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小时代。应当肯定,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没有变,开启于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也没有中断。但是,我们同时也必须考虑当前世界政治经济和阶级斗争的新情况。实践证明,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会经历一些主题和特点各异而又相互联系的阶段,即大阶段中的小阶段。过去的“战争与革命”和现在的“和平与发展”[3](P.105),都是这个大阶段中的小阶段。从长远来看,随着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还会出现其它的相对独立的小阶段。这些小阶段与过去的“战争与革命”的小阶段并不是脱节的,而是相互联系的,都是“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大时代的具体表现形式。大时代和小时代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其中,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是共性的表现形式,是为共性服务的。站在今天的高度反思,应该承认,过去的“战争与革命”曾导致了社会主义的胜利和资本主义的部分死亡,而今的“和平与发展”更有利于人类的共同进步,有利于在社会主义和平力量增长的基础上最终实现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完全过渡。因此,时代内容和时代特征的变化绝不会改变时代的性质和时代发展的总方向。

       最后,列宁关于“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的论断符合当时的世界形势和“两制”的发展态势。尽管列宁对“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在时间的估计上过于短促、在道路和方式的选择上过于单一,但如果把它作为一个“小时代”,列宁的提法是符合当时的世界形势和“两制”的发展态势的。然而,把“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小时代”推而广之,与“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这一“大时代”等同对待,显然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因为,把上述的两个阶段混为一谈,就等于说“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这个大时代的特征只能表现为帝国主义的战争以及由此引起的革命,而不会有任何别的特征和表现形式;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和方式也只有战争与革命。显然,这有失偏颇。因为,在对一个大时代的概括中,必须把各个小时代的具体特点都要概括和凝练进去,否则就会以偏概全。同理,在对“大时代”中的“小时代”的概括中只有同时兼顾个性和共性,才可以说是这个大时代中的特定阶段。实践中,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当前大时代和小时代的辩证关系,才能坚持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继续高举马列主义的伟大旗帜,才能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偏废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就会犯“左”或者右的错误。

       二、马克思主义时代性

       (一)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

       任何科学的理论体系都是时代精神的升华,都是时代的产物,这也就决定了任何思想理论必然会反映其所处时代的根本特征,凸显其时代的现实需要,因而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理论表现出来的时代性取决于理论是否最终解释和解决了理论指向的时代课题以及这一时代课题本身的时代特征两个方面。毫无疑问,理论研究的时代课题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时代的变迁必然导致理论所研究的时代课题的变化。理论研究的时代课题的解决,抑或消失,自然也表明这一理论历史使命的完成和对这一具体实践指导作用的丧失。所以,由于时代的变迁,就其内容来说,任何一种作为时代产物的理论体系都有着不可避免的时代局限性。如果在理论研究的时代课题解决或是发生变化之后,仍然僵化固守原有的理论,希望从这些理论中寻求新问题的答案,那必然会犯教条主义的错误。

       马克思主义是揭示人类社会客观规律的科学理论,但也毫不例外地存有源于时代变化的时代性问题。作为机器大工业背景下产生的社会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通过研究自由资本主义自身无法解决的固有基本矛盾,以及由这一基本矛盾引起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具体矛盾,揭示了社会生产生活中劳动和人的异化问题,提出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这说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特征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贫富两极对立、私人资本支配社会劳动等一系列问题,而这些资本主义的时代特征和时代问题最终也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必然深深打上那个时代的烙印而具有了时代性。恩格斯对此还专门进行了论述,强调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特征和时代主题以及据此提出的时代课题的时代性。[4](P.335)既然马克思主义诞生时的研究对象和时代问题具有时代性,那么,不言而喻,马克思主义毫不例外地具有时代性,即时代的局限性。事实上,对于马克思主义具有时代性这一点,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保持着清醒的认识。早在1872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在《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中指出,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对社会主义文献所作的批判在今天看来是不完全的。[2](P.248)此后,马克思和恩格斯还反复强调,马克思主义所要回答的问题只是当时当地的现实问题,它毫无疑问会因时因地不断地发生变化。显然,同其它任何理论一样,马克思主义也不可避免地具有其自身的时代的局限性,也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进步。应当明白,承认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不是要否定马克思主义,而恰恰是要在承认其时代性的前提下,通过不断推进时代化,使马克思主义永葆其应有的现实性。承认这一点是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首要主观条件。

       (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前提条件

       任何理论都有其不可避免的时代性,但并不是任何理论都能够紧随时代革故鼎新,实现自身的时代化。如果理论所依据的时代背景和现实需要并未发生质的变化,而只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发生一些调整和变化,理论体系中的基础和核心部分与新的社会条件便不会不相适应,甚至发生重大冲突,那么,这一理论便可以通过扩展研究范围、增加指涉对象、转换时空角度等方式,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自身理论体系,进而解释和应对时代提出的新课题和新挑战。这是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实现时代化的前提条件。我们之所以还继续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这一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时至今日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特别是马克思主义能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与时俱进地丰富发展自身理论体系。因而,其理论仍然具有解释、指导实践的能力,葆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首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纵观全球,社会化大生产仍然是当代社会生产的主要形式和必然趋势,资本主义无论怎么调整其生产关系、进行社会改革,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激化,产生了许多资本主义自身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与重大危机。更为重要的是,随着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都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到了这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进程中。这样,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也深深影响着这些国家,不仅影响着他们的经济、政治和生产方式,还深刻影响着他们的文化和价值理念。因此,相比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初期,当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与时代需要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阶级、财产、剥削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前途等仍然是当今时代必须直面的重大课题。诞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发展初期的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其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我们当今社会仍然具有巨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仍然是指导我们开展各项社会实践活动的思想武器。

       其次,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人类自身的解放问题是马克思主义需要直面的永恒课题。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追求的永恒美好愿景,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终极关怀和最终价值诉求。时至今日,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生存发展危机的不断涌现,这种崇高的理想几乎成为了人类共有的价值追求。因为,任何制度和阶级都无法拒斥这一基本价值。因此,马克思主义仍然有其存在、发展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再次,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我们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以及解决当前人类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具有永恒的方法论意义。

       最后,马克思主义具有的对未来的预测性,是其能够与时俱进地实现时代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事实证明,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以及人类发展趋势的预测部分已经得到了验证。新的世界形势和时代环境不但没有也不可能否定马克思主义的这种预测,相反,却为其预测目标的进一步实现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综上所述,与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初相比,不论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初提出和所要解决的时代课题,还是马克思主义当前所处的时代的根本性质都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因而,马克思主义没有也不会过时,它依然葆有其创立之初的旺盛生命力。当然,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的前提下,根据各个阶段的新特征、新问题和新情况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与时俱进地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如果不把坚持和发展这两个方面辩证统一起来,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其结果只能有两个:一是使马克思主义脱离时代的发展和时代的特征,使时代化流于形式;二是以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为借口,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无论哪一种结果,都不是我们所主张的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

       三、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学术界围绕《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论断[5](P.84),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科学内涵展开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归纳起来,这些观点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围绕“马克思主义对时代的回应”来阐释;另一类是围绕“时代变化中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来阐释。

       笔者认为,应该将上述两个方面结合起来。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既包括对马克思主义文本与时俱进地进行解读,也包括在直面时代课题过程中对新鲜经验的理论升华,不能偏废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总体来说,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应包含三个层面的内涵。第一层面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也就是不断把马克思主义融入时代的发展之中。第二个层面是“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也就是不断把时代的发展融入马克思主义之中。第三层面是马克思主义直面时代课题,这是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和“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动力和源泉,也是实现两者辩证统一的桥梁和纽带。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解读的时代化

       1.科学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能否对其进行科学解读,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也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生存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解读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文本解读,就是通过精读细研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深刻领会、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二是马克思主义的现实解读,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相结合,以当代的眼光和视角来重新解读马克思主义,最终为我们解决当代出现的问题提供理论指导。由于各种条件限制,建党初期的中国共产党能够占有的马克思主义文献资料极其有限,不可避免地使我党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缺乏一些系统性与准确性,以致误解并在实践中错误地运用了某些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给党的革命和建设事业造成了重大损失。

       随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的逐渐成熟,对马克思主义文本资料进行深入的研究越来越成为可能,特别是在文本的准确性与完整性方面,越发有了可靠的保障。这不但有助于挖掘一些过去不曾接触的观点或结论,而且有助于马克思主义的“返本开新”,特别是有助于我们结合当下所处时代,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和基本方法的当代价值。

       2.充分发掘马克思主义与当前的时代特征和社会实践密切相关的理论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除了批判地挖掘以往被忽略的理论、观点,还要批判地汲取一切人类文明成果,特别是资本主义确立以来飞速缔造的工业文明。对此,恩格斯曾明确告诫我们:“人们只要不是无谓地停留在它的面前,而是深入到大厦里面去,那就会发现无数的珍宝,这些珍宝就是在今天也还保持充分的价值。”[6](P.219)其实,恩格斯的这番评论不仅仅只适用于黑格尔哲学,还适用于一切裨益于人类的文明成果,它鞭笞着每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在不断前行的历程中批判地继承一切人类文化成果,借鉴中外古今特别是当代的先进文化,汲取精华,摒弃糟粕,借以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方面,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全球化理论的相关论述也许是一个最能说明问题的佐证材料。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其所处资本主义时代的发展状况,在《共产党宣言》中曾明确指出,伴随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各个民族、国家的历史将越发紧密结合在一起,成为世界历史。[2](PP.254~255)随着全球化的日益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一远见卓识不断得到印证,其价值也日益凸显出来,对指导应对社会主义实践中来自全球化的挑战发挥了重大作用。

       3.积极传承马克思主义的普世关怀价值理念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之日起,就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关怀人性,倡导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主张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实现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马克思主义中的普世关怀价值理念是马克思主义者为之奋斗的终极理想和目标。特别是随着人类实践能力的不断拓展,出现了许多深层次的危机与矛盾,日益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这就进一步凸显了马克思主义这些普世价值和理念的普遍意义,同时也继续鼓舞、激励人们不断为之奋斗。因此,积极解读和传承马克思主义关于普世关怀的价值理念和相关的理论观点,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现实价值。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时代化

       恩格斯曾明确指出,作为时代产物的理论思维,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和形式。[6](P.284)因而,任何一种科学思想理论都不可能脱离一定的历史时代,都是其所处时代的历史产物,体现着浓郁的时代气息——时代性。时代性是任何理论的普遍特征,马克思主义自然也不能例外。在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即社会化大生产的社会背景不变的前提下,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更是保持其旺盛生命力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之日起,就体现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马克思主义总能适时结合时代的发展,适应时代需要,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正确反映时代特征和主题,积极回应时代挑战,并科学预测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在回应时代课题中形成新的思想和新的观点,实现自身理论体系的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及其后的社会主义的实践者无一不是大力倡导和践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光辉典范。恩格斯在总结和归纳《共产党宣言》发表后的社会实践时明确指出:“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们当时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6](PP.509~510)不仅如此,在《资本论》定稿过程中马克思反复进行了修改,而恩格斯晚年则对一些重大理论进行了补充与更正,从中不难看出他们对过去理论真诚的自我反思态度。同样,这种理论品格也鲜明地体现在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马克思主义者身上。总而言之,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绝不会僵化固守过时的理论,而是勇敢地直面现实,不断自我反思,重新审视自己的理论,实现自身理论的充实与完善,使马克思主义不断进入新的更高境界。

       (三)马克思主义回应时代课题的时代化

       解决时代课题,推动社会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不竭动力。对时代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挑战的回应,既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主线和基本脉络。

       马克思主义在回应时代挑战、吸收新的时代内容的同时,更应解答时代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的问题与矛盾,这不但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显著特征、本质要求及其存在的意义,也是进一步昭示马克思主义现实关照性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应以回应和解答时代发展过程出现的问题,作为其自身理论体系与时俱进的出发点与最终落脚点。对此,马克思曾明确指出:“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7](P.289)这里所说的“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概指时代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与否及其解决的程度往往关乎着时代的发展,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不竭动力。因而,只有对这些时代的重大现实和理论问题予以积极的回应和解答,才能在引领、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当代人类社会面临的许多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作出及时科学的回应。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始终依据其基本精神和基本原则,对当代人类社会的基本趋势和基本特征进行深入的研究,尤其是要对当代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重大课题的形成根源等问题等进行深刻的剖析。首先,当代资本主义出现了许多马克思、恩格斯甚至列宁、毛泽东等所处时代都不曾出现过的新变化。这种情况促使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准确的把握和科学的判断。其次,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执政多年的社会主义政党纷纷垮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曲折中艰难发展。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主义需要对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予以及时、科学的回答。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不但要进一步科学地论证为什么社会主义必然能够代替资本主义,而且还要科学地回答实现这一转变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再次,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当代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情况。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必须对此给予科学的回应与解答。最后,还有其它一系列的紧迫问题需要马克思主义给予科学的回答和应对。比如,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与经济危机不断加深,社会循环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受到极大的制约;贫富差距特别是国际间的贫富分化日益拉大,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部分欠发达国家陷入发展困境,阶级矛盾、地区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少数发达国家的民众深陷消费主义的陷阱难以自拔,人类生存的自觉性、自主性日益削弱。

       除了从世界的、全球的视阈中去论证整个人类社会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需要马克思主义面对的时代问题以外,马克思主义还必须积极解答中国场域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这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不但需要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作出回应,还要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回应;除了能够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遭受的暂时性的波折和失误作出回应,还能够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作出解答。在这一历程中,马克思主义不仅要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进行理论总结,还要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意义就在于运用时代化了的马克思主义不断解答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这就需要马克思主义者围绕时代特征、时代主题与国情进行认真、审慎的思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总而言之,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科学内涵的三个层面是辩证统一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和“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的都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与时俱进,而对时代课题的回应和回答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方式和路径。这样,上述三个层面最终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辩证统一整体。简而言之,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直面时代问题和实现自身体系与时俱进两个环节的辨证统一,偏废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从本质上说都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最终只能被时代所淘汰。只有紧随时代潮流不断拓展和更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容,马克思主义才能不断回应和解答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也只有在不断解决时代提出的新情况、新问题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才能实现与时俱进。众所周知,用僵化的、教条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活动,往往事与愿违,不但不能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而且还会使情况、问题变得越发繁复、难以解决。同样,不关注时代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马克思主义,会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也是不可想象,甚至是荒谬的。因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内涵的三个方面密切相关,辨证统一,相辅相成。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关键就在于积极建构三方面的良性、可持续的有机互动关系,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实现三者的完美结合和高度统一。

标签:;  ;  ;  ;  ;  ;  ;  ;  ;  ;  ;  ;  ;  

时代性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_恩格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