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难民危机分析_欧洲难民危机论文

试析欧洲难民危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欧洲论文,难民论文,危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15年11月末,经由地中海涌入欧洲的难民及移民总数已高达到90余万人,比2014年全年总量高出一倍。①数量庞大的难民潮在短时间内涌入欧洲,立即发展成为一场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对欧洲各方面构成巨大的冲击。欧洲难民危机的根源何在?它对欧洲形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和冲击?如何解析相关各方应对危机的立场和措施?本文试图在回答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揭示欧洲难民危机的进程与趋势。

       一、欧洲难民危机的缘起

       从2015年年初开始,由西亚和非洲涌向欧洲的难民数量急剧增长,欧洲难民问题日益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欧洲难民问题的成因十分复杂,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可以从“难民输出”和“难民接收”等两个角度予以分析。

       从难民输出的角度看,叙利亚问题以及中东安全局势整体动荡构成了欧洲难民问题急剧恶化的直接诱因。2011年初,叙利亚内战爆发,随着叙利亚政府与反对派之间冲突的规模和区域逐渐扩大,大量难民为躲避战火逃往邻国土耳其和黎巴嫩。截至2015年10月,叙利亚内战共造成约400万人逃往国外,其中在土耳其和黎巴嫩的难民数分别高达200万和120万。②根据联合国难民署的统计,2015年前6个月经由地中海逃往欧洲的难民中,有近1/3来自叙利亚。③显然,叙利亚难民构成了欧洲难民潮的主要来源。

       需要注意的是,自“阿拉伯之春”革命后,西亚北非及其周边的非洲之角和乍得湖地区局势持续动荡,人民生存条件不断恶化,大量人员流离失所沦为难民,叙利亚只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见表1)。部分国家在经历“阿拉伯之春”后始终无法恢复安全和稳定,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国家失灵”现象,即维护主权独立、保障国民安全的能力低下甚或完全丧失。以利比亚为例,2011年卡扎菲政权倒台后,利比亚反对派内部发生分裂,得到国际承认的“托布鲁克政府”与得到宗教武装联军支持的“的黎波里政府”长期武装对峙,军阀冲突以及宗教冲突日趋激烈,难民数量随之不断攀升。不只利比亚成为难民输出地,利及其邻近一些国家还因缺乏有效边境管制而成了非洲难民横渡地中海逃往欧洲的重要通道。2015年6月,有近50万人聚集在利比亚海岸,试图由此偷渡到欧洲。④

      

       由于地区安全局势动荡,极端恐怖主义活动日趋严重,难民问题日益恶化。在中东动荡之初,以“穆兄会”为代表的温和伊斯兰力量借“阿拉伯之春”上台,极端宗教势力的影响受限,这一现象一度使美国做出了中东安全局势在朝有利方向发展的判断。然而,随着叙利亚内战以及伊拉克局势持续动荡,“伊斯兰国”(ISIS)极端恐怖主义势力趁机填补权力真空并快速扩张,中东安全局势发生重大变化。从2014年6月开始,“伊斯兰国”在伊拉克北部和叙利亚西部攻城掠地,占领了大约2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并在其控制区内实施严刑峻法。受其影响,叙利亚国内的无家可归者急剧增加至800万人。⑤西亚非洲的其他极端宗教集团,如利比亚来苏拉塔民兵和尼日利亚“博科圣地”等则纷纷效法“伊斯兰国”,发动了一系列大规模军事进攻,该地区的安全局势显著恶化,难民数量进一步增加。

       经济因素是西亚非洲难民跨区域迁移的另一个重要诱因。非洲地区经济长期萎靡不振,联合国认定的48个最不发达国家中的多数集中于此。西亚北非多数国家的经济依赖石油资源,经济结构单一。政局不稳导致相关国家油气开采量下降,再加之受2014年世界石油价格暴跌的影响,该地区经济衰退,失业率攀升,原本并不健全的经济遭遇了严重挑战。⑥在卡扎菲时代,利比亚曾是非洲最富裕的国家之一,然而进入2015年后却因为石油收入剧减而导致经济濒于崩溃。⑦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的家庭每天停电六七个小时,购买汽油需要排队数个小时。⑧西亚非洲地区整体经济状况不佳使得民众生活水平不断下降,改善生活和经济状况成了民众向外迁移的重要动力之一。因此,逃往欧洲的难民除了具备《关于难民地位的日内瓦公约》所界定的,即因为逃避战乱和迫害而背井离乡的“公约难民”属性外,在一定程度上还具有“经济难民”的特征。

       从难民流向角度观察,欧洲对难民而言具有较高的吸引力。其一,从地理位置上看,叙利亚、利比亚等主要难民输出地与欧洲地缘相近,交通便利、易于到达。目前从西亚非洲到欧洲已经形成了多条难民迁移路线,其中地中海中线、地中海东线和巴尔干西线是三条主要通道。⑨叙利亚和伊拉克的难民可以由土耳其经陆路进入巴尔干半岛,再辗转前往其他欧洲国家;或由土耳其经海路偷渡至希腊。来自利比亚、尼日利亚和厄立特里亚等国的非洲难民则可以先抵地中海沿岸,然后横渡地中海到达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国。此外,从西亚非洲偷渡至欧洲已逐渐发展成为一项成熟的“产业”,人口贩子和偷渡组织对如何将难民运送至欧洲十分熟稔,这客观上促成了难民的偷渡浪潮。

       其二,从难民融入难易的角度分析,难民输出地与欧洲之间存在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现实联系。西亚和非洲大部分国家在独立前曾是欧洲列强的殖民地,难民对欧洲国家的语言和生活方式并不陌生。在德国、法国和英国等国业已存在数量不小的西亚和非洲移民。他们通过合法或非法方式进入各国并长期居留,甚至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集中居住区域。这些移民群体的存在既对后来者形成了示范效应,又为难民熟悉和融入当地社会生活提供了便利条件。

       其三,欧洲经济发展水平高,难民享受福利待遇较好。难民/移民流动总是符合从动荡地区向稳定地区、从贫困地区向富裕地区转移的趋势。欧洲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远高于其西亚和非洲的近邻,可以提供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因而长期以来一直是各类合法与非法移民的重点目标区域。在德国,根据《避难申请者救助法》,“难民”资格一旦得到确认,其人即可享受由政府提供的,包括住宿补贴、医疗费用以及基本生活费在内的各项福利。⑩在英国、法国和荷兰等难民热衷的欧洲主要国家均有类似规定。

       其四,受价值观和现实利益因素影响,欧洲的难民政策相对宽松。人权和人道主义价值观在欧洲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德国基本法规定,遭受政治迫害的个人具有向德国申请避难的权力,“寻求避难的基本权具有高度优先性并体现了德国完成其接收难民的历史和人道主义义务的意愿。”(11)更重要的是,欧洲主要大国已经步入老龄社会,青壮年劳动力缺乏,人工成本高企。在欧洲社会中存在通过接收具有较高教育程度的青壮年难民以填补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以德国为例,预计其人口将从2015年的813万下降至2060年的708万。这恰好可以解释为什么德国政府在接纳难民时态度更为积极,而人口压力稍小的英国则态度相对冷淡。此外,根据《申根协定》的原则,难民的避难申请获准后可以按规定在26个申根国家间迁徙。这意味着与集中居住于特定难民营相比,进入欧洲的难民在居住地选择上拥有一定的自主权。

       与欧洲相比,难民前往其他国家和地区则面临难以克服的困难:难民输出地周边国家早已不堪重负,并且普遍贫穷落后;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等富裕的中东国家则拒绝接收任何难民;北美洲与大洋洲虽然经济发达,但远隔重洋且难民政策严格;东亚和拉丁美洲不仅路途遥远而且生活习惯难以融合。综合上述因素,欧洲特别是西欧成为了难民的首选之地。

       二、难民危机对欧洲的冲击

       欧洲难民危机不仅是人道主义危机,更是对接收国和难民途经国在政治、经济和安全上形成了全方位影响和挑战。

       首先是增加当地财政负担,影响经济增长。国际难民的涌入首先加重了欧洲各国的财政负担。据欧盟统计,仅仅在2015年上半年就收到了近40万份(第一季度18.5万份,第二季度21.3万份)的首次避难申请,叙利亚、阿富汗和阿尔巴尼亚是难民申请来源最多的三个国家。(12)蜂拥而至的难民对欧洲形成了巨大的经济和财政压力。无论是在难民迁移中首当其冲的希腊、意大利和匈牙利,还是作为最吸引难民的德国、瑞典和英国,其经济自金融危机后长期处于低增长状况,公共财政并不宽裕。尽管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难民进入欧洲可以部分解决新增劳动力的缺口。然而来自中东和非洲的难民普遍受教育水平较低,缺乏相关技能,很难迅速融入当地劳动力市场。这意味着欧洲必须提供巨大的资源以保证难民的生存权与发展权。(13)因而在短期内,难民潮只会给各国原本已经十分紧张的公共财政增加负担。

       填补公共财政缺口最直接的方法是提高税收。接受难民最多的德国已计划提高2016年的税费和保险费;瑞典移民局也表示本年度预算已严重不足,加税势在必行。很显然,提高税收以增加公共开支对于经济尚属于恢复期的欧洲而言并非积极的信号。尤其从中长期来看,如果数十万难民无法顺利融入当地劳动力市场,必然会成为欧洲经济发展的重要负担。

       其次,冲击社会稳定,刺激排外情绪。难民大量涌入也对欧洲的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甚至有可能引发新的社会矛盾。尽管尚无数据表明难民进入会导致犯罪率升高和社会治安状况恶化,然而因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和受教育水平等方面的差异,难民的管理与融入对接收国而言历来是一个难题。在国际法实践中,难民问题的最终解决无外乎三种途径,即自愿遣返、长期居留或入籍以及第三国安置。然而在短期内,叙利亚、伊拉克和阿富汗等地的局势并没有彻底解决的迹象,难民自愿遣返的可能性不高。由于地缘和政策原因,欧洲以外的其他国家不可能对难民危机的解决发挥决定性作用:美国虽然同意接收叙利亚难民,但因数量很少无异于杯水车薪;澳大利亚对难民和寻求庇护者的政策十分严苛;日本则根本禁止难民入境。欧洲原本就是难民迁移的主要目的地,长期居留成为了欧洲各国不得不面对的结果。然而对任何国家而言,数十万计、乃至百万计的难民群体本身就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如何稳妥地使其融入本地社会涉及政治权利、社会福利、医疗卫生和教育培训等多方面的工作,接收国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难民群体以及本地居民的反弹。另外,大量难民的到来还刺激了排外势力的发展。难民潮引发的财政负担上升,以及公众对社会福利下降、社会秩序混乱等的担忧极易被极右势力所利用。尽管欧洲民众在道义上仍然认为应善待难民,然而当自身利益有可能因此受损时,其内心倾向发生变化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新世纪以来,欧洲的极右组织开始崭露头角,甚至成为欧洲议会的重要力量。法国国民阵线、奥地利自由党、比利时弗拉芒利益党、意大利北方联盟等广泛分布于欧洲的极右翼政党,都在其政治纲领中载明了驱赶外国人、实行严格的移民政策、保障本国公民的福利等内容。尽管上述内容“政治不正确”,但这类组织的崛起恰恰反映了欧洲民众对于外来移民进入的担忧和反对。2015年在德国发生了789起攻击难民营地的暴力事件。在法国,受11月巴黎遭受恐怖主义袭击的影响,国民阵线在首轮地方选举中得票率高达30%,成为得票率最高的政党。(14)由新一轮难民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可能给予右翼排外势力以更广泛的社会基础,进一步刺激欧洲社会的右转倾向。

       再次是削弱欧洲团结,影响政治互信。难民危机使原本作为区域一体化典范的欧洲在经历了金融危机的打击后又遭遇了新的挑战。在欧盟内部,各成员国由于发展状态不同,东、西欧之间以及西欧成员国内部存在巨大的立场分歧。

       第一,对于是否接收难民的问题,欧盟各成员国立场差距巨大,这种分歧甚至被形容为使“欧洲陷入了分裂”。(15)部分东欧成员国家明确拒绝接收难民,主张将其拒之国门外。匈牙利总理奥班认为欢迎难民前来的欧洲领导人都是不诚实的。(16)波兰主张少量接收,宣称本国只能接纳3000名国际难民。尽管原则上同意接收难民,但是西欧各国之间的态度差异也十分明显:德国、瑞典和奥地利主张尽可能多地接收难民;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也勉强同意这种做法;英国一开始对接收难民持摇摆态度,但在难民危机转变为国际关注的公共事件后,卡梅伦政府逐渐改变立场,支持叙利亚难民入境。丹麦则反对本国收容任何难民,并宣称对欧盟的配额决议“行使豁免权”。第二,接收难民的数量问题更使得各国争执不下。难民涌入初期,欧盟希望各国能够主动承担接收义务,然而各国政府的消极态度使得该问题根本无法解决。面对这一情况,欧盟在2015年5月宣布实施配额政策,但遭到强烈抵制。法国总统宣称,“配额一词让人联想到牛奶等产品,而不是难民这样的人。”英国也不太情愿接受配额制度,而是主张根据本国情况自愿接收难民。(17)第三,接收和安置难民的费用分担也困扰着欧盟各国。处在难民潮最前线的希腊、匈牙利和意大利,2015年以来分别接收难民21.3万、14.5万和11.5万人。意大利等国坚持认为欧盟应当对难民接收和分配提供补贴,然而这一倡议并未得到其他国家的积极回应。为此,意大利暂停了自2014年9月开始的海岸巡逻和就近接收难民的政策。今后几年,十余万难民的融入以及数十万难民的安置都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欧盟与各成员国家之间如何分摊费用将成为争议的核心问题。

       立场分歧使得欧洲团结遭遇了极大挑战,严重影响各成员国之间的政治互信。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指出,欧盟各国相互指责对谁都没有好处,“现在到了欧洲各国团结一致的时候了”(18)。然而,基于不同的利益需求,欧洲各国的分歧很难在短时间内弥合。美国花旗银行首席政治分析师福德汉姆(Tina Fordham)认为,这种分歧“将撕裂欧洲的凝聚力,并损害欧盟共同应对诸如经济危机和乌克兰危机的能力”。(19)

       最后是潜藏恐怖威胁,影响安全环境。大量涌入的难民还带来了潜在的安全威胁,尤其是存在恐怖主义分子借机渗透破坏的可能。国际反恐的历史经验表明,由于难民营中有大量青壮年,并且由于其生活境况和自身经历的原因,极易对现实产生不满,不少恐怖主义组织就萌芽于难民营中;而在招募成员时,难民营也是恐怖主义组织重点发展的对象。“塔利班”就起家于巴基斯坦的阿富汗难民营,而索马里“青年党”长期得到索马里难民的帮助。此外,由于难民人员构成非常复杂,良莠难辨,恐怖分子易于冒充难民藏身其间。德国情报机构警告,近几个月德国境内的宗教极端人员迅速增加,“伊斯兰国”等极端组织还可能在难民中招募人员。德国宪法保卫局的数据显示,德国境内的宗教极端人员从2015年6月的7500人增加到了9月的7900人。(20)英国媒体也报道,有疑似“伊斯兰国”成员的叙利亚男子,夜宿法国加莱难民营,伺机潜入英国发动恐怖袭击。(21)有鉴于此,欧洲内部舆论不断呼吁政府加强与难民相关的安全防范工作。然而,舆论对恐怖主义威胁的担忧可能阻碍难民融入当地社会,而与主流社会隔绝又会反作用于极端主义行动的产生。在11月巴黎恐怖袭击案发生后,这一矛盾状况更为明显。总之,大量西亚非洲难民进入欧洲给该区域的安全稳定增添了较大的不确定因素。

       三、欧洲应对难民危机的立场与措施

       欧洲国家和欧盟在考虑是否以及如何接纳难民入境时同时面临两方面的压力。一方面,在欧洲,基于历史记忆和人道主义价值观,对处于极端困境中的人施以援手具有道义价值和一定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面对大规模的难民潮,相关国家的承载能力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现实制约。因此,二者间的权衡构成了各相关方应对当前难民危机的主线,而权衡的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难民危机的未来发展方向。

       在难民危机的初始阶段,欧盟采取了层层封堵的措施,包括打击非法移民组织、加强边境管控和提供资金给一线国家建立收容站以遣返难民。在2015年5举行的法国、德国、波兰和西班牙四国国防部长会议上,欧盟方面曾考虑动用军事手段打击地中海上的人口走私贩运活动。然而,由于难民数量巨大,且其前往欧洲的意愿强烈,再加上欧洲海陆边界线漫长,封堵的方式未能有效阻止难民如潮水般涌向欧洲。为了应对导致意大利、希腊和匈牙利不堪重负的大量难民,欧盟政策的重点随后转向了推行配额方案。关于难民迁徙,在欧盟层次上有《申根公约》和《都柏林公约》进行规范,其中以“第一入境国”和“安全第三国”原则为核心的“都柏林主义”为欧盟应对难民问题的主要政策立场。(22)然而,在大规模的危机面前,将难民遣返至第一入境国的“都柏林主义”被认为不再有效。因而在2015年5月,欧盟按照国土面积、人口和经济指标提出了涉及4万人的配额方案。9月10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又提出了应对危机的“一揽子”方案:包括22个欧盟成员国共同分担16万难民(新的配额12万,5月份的4万),加快难民申请速度,提高遣返机制,并从根源上解决难民问题。(23)容克随后指出,几乎每一个欧洲人都曾是难民,给难民庇护权是维护他们基本人权的一部分。(24)然而,难民配额的执行情况不佳。截至2015年11月初,仅有116名难民从希腊和意大利被转移安置至其他欧盟成员国。(25)尽管欧盟委员会主席与德法领导人多次呼吁各国配合,欧洲议会也已经通过了难民配额分配计划,但是这些计划的实际执行权仍然在欧盟各成员国,欧盟对拒不执行者只能以罚款相威胁。这实际上导致了的配额计划的推行相当艰难。(26)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危机,欧盟还进一步介入叙利亚局势,希望找到解决冲突的方法。欧盟成员国外长在10月举行会议,重点讨论了叙利亚局势。会议表示国际社会应共同努力,一方面通过政治途径解决内部冲突的根本症结,另一方面重点打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欧盟将继续支持包括叙利亚反对派联盟在内的叙利亚温和反对派。很显然,欧盟仍然将巴沙尔下台设定为政治目标。11月13日巴黎恐怖袭击事件后,欧洲解决反对接收难民的呼声日益高涨,欧盟不得不立即表态:难民不是恐怖主义者,欧盟的难民政策也不会因此改变。欧盟还试图加强与土耳其的合作,通过重启土耳其入盟谈判、向土耳其提供资金、放宽土耳其公民前往欧洲国家的签证等,换取其确保已在土耳其的难民留在土耳其,阻止难民和移民进入欧盟。(27)

       尽管在欧盟层面,存在统一的难民立场与对策,但实际上欧盟成员国却可根据接收难民的意愿划分为两大阵营:支持接收方主要包括以德国为代表的部分西欧和北欧国家;反对方则主要包括以匈牙利为代表的部分东欧成员国。支持方主要受价值观、舆论压力与现实利益平衡考虑等因素影响。德国在欧洲难民问题处理中发挥了领导作用。在各国尚对难民避之不及时,德国首先宣布愿意接收难民并不设上限。截至2015年8月底,德国已接收当时难民总量的40%。在费用分摊问题上,德国也展现出慷慨的一面。德国执政联盟9月7日宣布,将为2016年公共预算追加60亿欧元,以应对涌入境内的难民潮。在德国的应对立场中,价值观因素是重要的动机。一方面,由于德国对二战时纳粹暴行仍有很深的负疚感,因而对于维护人道主义和人权事务存在较强的责任感,普通德国民众对于难民也抱有深切的同情。在慕尼黑车站,每天都有志愿者前往欢迎难民并帮助其安顿。另一方面,默克尔本人也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在处理内政外交方面,默克尔一直将人权价值观视为其最重要的行为指南。(28)对于德国政府在难民危机中的表现,有人称之为“欧洲道德的火车头”,(29)默克尔也赢得了“深明大义”的“勇敢的默克尔”的赞誉。(30)

       法国在欧盟5月提出配额方案时表达了反对立场。然而到9月,法国的立场发生了转变。奥朗德总统顶住国内压力,宣布准备在未来2年内接收2.4万名难民,同时法国空军将为打击叙利亚境内的“伊斯兰国”目标做好准备。奥朗德表示他与默克尔达成了共识,欧盟国家应支持这一“持久的、强制性的”难民份额分配方案。(31)有两个重要因素导致法国的态度发生转变。因素之一是公众舆论的压力。奥朗德总统表示,是艾兰的照片改变了他在接收难民问题上的态度。实际上,难民危机已延续了一年之久,偷渡地中海的难民的悲惨状况早已不是新闻。但由于叙利亚小男孩艾兰事件的强烈冲击,国际舆论关注被吸引到难民危机上,西方国家民众纷纷要求政府立即采取措施解救难民。因素之二则是为了维护欧盟的团结,法德之间有必要保持一致立场,而法国也能保证不让德国占据在难民问题上的话语权和领导地位。与法国类似,英国也经历了类似的转变。卡梅伦政府最初宣布不接受联合国难民署关于安置叙利亚难民的要求,到9月初承诺5年间安置2万难民,实现了一个U型转弯。英国虽然无意于欧盟领导权,但国内与国际舆论的压力仍是促使其转变立场的重要因素。(32)

       然而,道义责任与舆论压力在现实利益面前往往向后退缩。默克尔的决策从一开始就遭到了执政联盟内部和地方政府的质疑和反对。(33)民意调查显示,随着难民大量涌入,超过半数的德国民众感觉到担忧,对默克尔和基民盟的支持率在下降。到了11月份,默克尔甚至一度面临倒阁的危险。(34)因而自9月中旬开始,德国恢复了边境控制,并只接收来自叙利亚的战争与人权难民,不再接收其他国家(包括巴尔干半岛国家和伊拉克等)的难民,并对非法移民坚持遣返。与德国相比,法国在难民问题上的退却更为明显,受巴黎恐怖袭击的影响,奥朗德表示将提高移民准入门槛,并重新评估难民政策。此外,法国联合俄罗斯加强对“伊斯兰国”的军事打击,并且不再将阿萨德下台作为解决叙利亚问题的先决条件。

       反对方主要是出于经济状况、宗教因素和人口结构影响等级因素考虑。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和罗马尼亚等四个东欧成员国对欧盟配额方案投了反对票。该四国之所以反对强制性的配额方案,除了因为自身经济实力较西欧国家更弱,担心难民到来拖累经济之外,还有更深层的宗教文化和社会结构方面的原因。尽管东欧四国并非宗教色彩浓厚的国家,但其对于主要来自伊斯兰国家的难民心存疑虑。有民意调查表明,东欧国家对于非欧盟移民的态度更为负面。匈牙利总理奥班就明确表示,匈牙利不能被穆斯林占领,匈牙利人的工作机会也必须得到保障。(35)在欧盟通过配额方案后,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都爆发了不同规模的抗议示威,要求政府放弃收容穆斯林的计划。(36)在巴黎恐怖袭击事件后,东欧国家更是直接拒绝履行配额方案。有分析认为,同德国国内已有占据一定人口比例的穆斯林移民群体不同,东欧国家中外来移民,尤其是穆斯林移民为数甚少,因此东欧国家普遍缺乏接受穆斯林移民的经验,反而对难民可能造成的生存威胁感到更为担忧。这些因素导致了东欧国家对难民入境存在强烈的排斥心理。

       在处理难民问题上,欧洲不仅分歧严重,即便是既有措施也存在诸多不足。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欧洲的应对措施缺乏协调一致性,相互推诿和指责的现象十分突出。德、法等国既希望履行国际义务和人道主义责任,又与欧盟其他成员共同分担责任;而部分成员国不仅拒不履行欧洲的配额方案,还将难民危机爆发的根源指向了对接收难民持积极态度的德国。显然,欧洲内部的分歧与撕裂并不利于难民危机的解决。

       另一方面,目前各国的处理方式只为“治标”而非“治本”。难民的接纳安置固然紧迫,但在危机的根源——叙利亚问题的解决上却无突破。当前叙利亚问题愈发复杂多变。为了维持叙利亚政府的存在、保护本国在叙利亚的军事基地并确保在与美国的谈判中处于强势地位,俄罗斯最近开始在叙利亚采取空袭行动。(37)这意味着美国和俄罗斯开始实质性地军事介入叙利亚内战。错综复杂的大国博弈与国内冲突相交织,决定了叙利亚危机短期内难以解决。(38)而叙利亚、伊拉克等国局势恶化,将进一步激化欧洲难民危机。欧洲内外形势表明,其难民危机前景不容乐观。

       *本文还得到了南开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的支持,谨致谢忱。

       注释:

       ①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Migration,"Mediterranean Migration Update",Nov.28,2015,http://www.iom.int/news/mediterranean-migration-update.(上网时间:2015年11月30日)

       ②Patrick Kinsley,"10 Truths about Europe's Migrant Crisis",The Guardian,Aug.10,2015.

       ③UNHCR,"Mediterranean Crisis 2015 at Six Months:Refugee and Migrant Numbers Highest on Record",UNHCR Press Releases,July 1,2015.

       ④"Half a Million Refugees Gather in Libya to Attempt Perilous Crossing to Europe",The Guardian,Jun.6,2015,http://www.theguardian.com/world/2015/jun/06/cameron-merkel-at-odds-resettle-refugees-europe-migration.(上网时间:2015年9月20日)

       ⑤“IS逼近叙利亚‘脊梁’,叙难民恐增至800万”,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5-09/08/c_128205436.htm.(上网时间:2015年9月13日)

       ⑥World Bank,"Middle East and North Africa",Global Economic Prospects,Jun.2015.

       ⑦“石油出口收入急剧下降利比亚货币贬值经济濒崩溃”,http://news.china.com.cn/world/2015-06/04/content_35738935.htm.(上网时间:2015年9月28日)

       ⑧“难民潮:欧洲自食其果”,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5-09/08/c_128207912.htm.(上网时间:2015年9月28日)

       ⑨宋全成:“欧洲难民危机:结构、成因及影响分析”,《德国研究》,2015年,第3期,第43页。

       ⑩孙进:“难民赴欧为何偏爱德国”,《中国青年报》,2014年10月21日。

       (11)"Asylum and Refugee Policy in Germany",Federal Ministry of the Interior,Germany,http://www.bmi.bund.de/EN/Topics/Migration-Integration/Asylum-Refugee-Protection/Asylum-Refugee-Protection_Germany/asylum-refugee-policy-germany_node.html.(上网时间:2015年10月29日)

       (12)"Asylum Quarterly Report",http://ec.europa.en/eurostat/statistics-explained/index.php/Asylum_quarterly_report#Decisions_on_asylum_applications.(上网时间:2015年9月25日)

       (13)"Exodus",The Economist,Sept.12,2015,http://www.economist.com/news/leaders/21664136-europe-should-welcome-more-refugees-and-economic-migrantsfor-sake-world-and? spc=scode&spv=xm&ah=9d7f7ab945510a56fa6d37c30b6f1709.(上网时间:2015年9月13日)

       (14)"France Elections:National Front Leads in Regional Polls",BBC News,Dee.6,2015,http://www.bbc.com/news/world-europe-35018849.(上网时间:2015年12月7日)

       (15)"MigrantCrisis:Why EU Deal on Refugees is Difficult",BBC News,Sep.25,2015,http://www.bbc.com/news/world-europe-34324096.(上网时间:2015年9月26日)

       (16)Jan Puhl "Fortress Hungary:Orbán Profits from the Refugees",Spiegel,Sept.15,2015,http://www.spiegel.de/international/europe/viktor-orban-wants-to-keep-muslim-immigrants-out-of-hungary-a-1052568.html.(上网时间:2015年9月24日)

       (17)Julian Borger,Ashifa Kassam and Arthur Neslen,"EU Plan for Migrant Quotas Hits Rocks after France and Spain Object",The Guardian,May 19,2015.

       (18)Jean-Claude Juncker,"State of the Union 2015:Time for Honesty,Unity and Solidarity",Sept.9,2015,http://europa.eu/rapid/press-release_SPEECH-15-5614_en.htm.(上网时间:2015年9月15日)

       (19)Elena Holodny,"5 Major Risks Stemming from the Refugee Crisis",Business Insider,Sept.11,2015,http://www.businessinsider.sg/risks-stemming-from-the-refugee-crisis-2015-9/#.VkJsBlMjb8E.(上网时间:2015年9月30日)

       (20)“德国恐月入25万难民宗教极端人员迅速增加”,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5-10/01/c_128284139.htm.(上网时间:2015年10月10日)

       (21)"Hunt for ISIS Jihadi 'Hiding as Refugee in Calais Camp as He Plots Terror Attack on UK'",Express,Sept.10,2015.

       (22)黄云松:“国际难民法之殇:欧洲共同庇护制度中的‘都柏林主义’”,《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

       (23)Jean-Claude Juncker,"State of the Union 2015:Time for Honesty,Unity and Solidarity",Sept.9,2015.

       (24)Jean-Claude Juncker,"State of the Union 2015:Time for Honesty,Unity and Solidarity",Sept.9,2015.

       (25)“应对难民危机,欧盟进展缓慢”,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5-11/05/c_1117053296.htm(上网时间:2015年11月6日);Jean-Claude Juncker,"State of the Union 2015:Time for Honesty,Unity and Solidarity",Sept.9,2015.

       (26)Maximilian Popp,"Bad Faith:Berlin Must Reform or Abolish Its Refugee Policy",Sept.17,2015,Spiegel,http://www.spiegel.de/international/germany/berlin-needs-to-reform-or-abolish-its-current-refugee-policy-a-1053275.html.(上网时间:2015年9月24日)

       (27)" Europe has a Deal with Turkey,but Migrants will Keep Coming",The Economist,Nov.30,2015

       (28)参见王友明:“评析默克尔的‘价值观外交’”,《国际问题研究》,2008年,第4期;李文红:“人权外交的新版本——默克尔的价值观外交”,《国际论坛》,2009年,第3期。

       (29)"The Syrian Exodus:'Germany! Germany!' The Economist,Sept.12,2015.

       (30)"Merkel the Bold",The Economist,Sept.5,2015.

       (31)“法国双管齐下应对难民危机”,《中国青年报》,2015年9月9日。

       (29)"The Syrian Exodus:'Germany! Germany!' The Economist,Sept.12,2015.

       (30)"Merkel the Bold",The Economist,Sept.5,2015.

       (32)"Refugee Crisis:UK will Resettle 20,000 Syrian Refugees over Five Years-as it Happened",The Guardian,Sept.29,2015.

       (33)Sigmar Gabriel and Frank-Walter Steinmeier,"Reaching the Limit:'The Number of Immigrants Has To Fall'",Spiegel,Oct.9,2015.

       (34)"The Lonely Chancellor:Merkel under Fire as Refugee Crisis Worsens",Spiegel,Nov.2,2015.

       (35)Jan Puhl,"Fortress Hungary:Orbán Profits from the Refugees",Spiegel,Sept.15,2015.

       (36)“东欧三国举行反难民万人游行”,http://world.chinadaily.com.cn/2015-09/13/content_21848334.htm.(上网时间:2015年10月2日)

       (37)"Why Russia Is Increasing Its Military Presence in Syria",The Economist,Sept.22,2015,http://www.economist.com/blogs/economist-explains/2015/09/economist-explains-15.(上网时间:2015年9月24日)

       (38)Christoph Reuter,"Abandoning Syria:Few Options Left for Stopping the War",Spiegel,Sept.18,2015,http://www.spiegel.de/international/zeitgeist/many-syrian-refugees-fleeing-civil-war-have-lost-faith-in-a-solution-a-1052576.html.(上网时间:2015年9月24日)

标签:;  ;  ;  ;  ;  ;  ;  ;  ;  ;  ;  ;  ;  ;  ;  ;  ;  

欧洲难民危机分析_欧洲难民危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