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BIM技术在我国推广困难的原因及对策论文_张启栋1,陈文虎2,陈春来3

浅析BIM技术在我国推广困难的原因及对策论文_张启栋1,陈文虎2,陈春来3

张启栋1 陈文虎2 陈春来3

(1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2浙江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3浙江大学城市学院(通讯作者))

1.BIM背景介绍

自BIM于2003年引进工程建设行业,已有十二年历程,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和技术,得到了学者和业界的广泛关注,并被誉为建筑业变革的革命性力量。那么BIM究竟是什么呢?简单的说,BIM 是利用数字模型进行建设项目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的过程。它涵盖了整个项目的生命周期。BIM通过收集和共享项目信息,可以有效地整合数据,得出最有利的方案,规避资源成本的浪费。

BIM最早发展于美国,随着全球化的盛行,逐渐被各国引进,如今在欧洲国家、日本、韩国以及新加坡等发达国家, BIM技术已发展到一定水平。

以美国的三大BIM相关机构为例:美国总务署要求从2007年起,所有大型的项目(招标级别)都必须应用BIM,即使做不到全程使用BIM,空间规划验证和最终概念展示都必须要提交BIM 模型;美国陆军工程兵团于2006年10月发布了为期15年的BIM发展路线规划,并承诺未来所有军事建筑项目都将使用BIM技术;Building SMART 联盟则致力于BIM的推广与研究,使项目所有参与者在项目生产的各个时期都能够获得准确的项目信息。

2 BIM在我国推广困难的原因分析

无可置疑,BIM将会成为未来建筑业的主流技术。虽然BIM 技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发展不错,它的优势也得到国内普遍学者的认可,但是在我国的应用和推广仍然存在许多障碍。在国内,BIM应用主要集中于项目设计阶段,极少应用于施工阶段,并且在维护管理阶段的涉及几乎是零。BIM技术很少在国内的项目中得到充分的利用. 本文意在分析BIM技术在我国推广中存在障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2.1 由业主产生的障碍

①在中国,业主掌控了较大的话语权,乙方几乎处于被动地位。业主常常会因为临时的想法,要求对设计方案进行变更。这与国外不同,国外的建筑商一旦确定方案,很少会要求变更。频繁的变更,往往使原本高效的BIM失去了相对于传统生产方式的优势。

②大部分的业主对BIM 技术缺乏客观和全面的认识,只有当建筑项目比较特殊而且复杂时,较有远识的业主才愿意使用BIM技术。并且,由于我国BIM的应用技术并不成熟,在应用上存在缺陷,使用人员业务不熟练以及技术的不成熟等原因,使BIM原本在投资回报率、降低成本以及缩短工期等方面上的优势效应大打折扣。从而使得业主欠缺变革的信心。

2.2 由设计方产生的障碍

①我国在BIM软件研发领域比较欠缺,虽然国外有很多比较成熟的软件,但是国内并没有相对于国内标准设计的软件。这就使得如果设计院要使用BIM软件,设计人员就要自己研发相关软件。这对设计人员的知识结构、研发能力以及培养方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②国内传统的设计思维与BIM设计思维区别较大:前者是二维,后者是三维;前者是相对独立的设计,后者要求协同设计。如果要达到BIM的设计要求,就需要设计师这完成两个转变。长期的思维定势在短时间内改变并不容易。而且,在转型初期,由于BIM技术体系的不成熟,设计师对BIM的认识会比较片面。同时学习成本的增加和繁重的工作压力,也导致设计师的学习动力不足。

2.3 由施工方产生的障碍

①施工单位的BIM 受益程度相对较低。施工方大多是通过在投标时低价,而通过在后期的设计变更获得利润。如果使用了BIM,将会减少设计错误的出现,他们的利润就会大大减少。

②同时,BIM对硬件的要求较高,且相关技术人员缺乏,BIM的推广无疑会给施工方带来一笔不小的开支。所以施工方大多会比较抵触。

③国内施工方大多对于管理方面并不非常重视,只要能完成任务,降低成本以获得利润即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也大多因为国内的整体素质水平不高,但对于复杂的建筑项目,对施工管理上的繁琐环节的掌控就显得尤为重要。

2.4 由政府有关机构的协调产生的障碍

目前城市规划等设计审查机构仍要求设计成果以2D 图纸表达,这并不有利于BIM技术在国内的推广。

2.5 由BIM的软件研发产生的障碍

一项完整的建筑方案的形成需要通过多种不同设计功能的BIM软件协同完成。据统计,在国际市场上有14类BIM的相关软件。在BIM软件中起到核心作用的是BIM建模软件,而国内基本在这方面存在着技术空白,同时对其他7类左右的BIM软件也鲜有研究。软件研发的短板,必然阻碍了BIM技术的发展。

2.6高等院校层面

与发达国家的高等院校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将BIM技术引入课程体系并作深入研究相比,我国相关的开设了建筑和土木工程的院校在这方面做得比较不足。目前计算机应用主要集中在CAD、Project等传统软件的讲解上,而三维软件的应用往往只被作为选修课程开设。高等院校只有个别开设了比较完整的BIM课程。比如华科大在2012与广州优比建筑咨询有限公司合作开设了国内首个BIM方向工程硕士课程;清华大学,根据BIM技术的发展情况,教师会随时引入新的技术。高校原本应该作为引进新技术与传播新技术的领头军, 但对BIM技术研究的整体氛围并不浓厚。

2.7由我国BIM环境不成熟带来的障碍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的建筑行业体制不统一,相关的法律法规缺失。没有相应的BIM标准、法律的建立,没有权威机构的推动,缺乏合适的保障机制,在BIM发展初期、利益驱动不明显的情况下,很难有效地推广BIM技术。

3.BIM应用推广的建议

3.1调动业主积极性,引导业主推动BIM发展

将BIM的应用推广于市场中,业主无疑会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之一。业主的收益体现在通过BIM可以预先得知合理的费用成本、能源及生产目标,从而获取更可靠的产品。而且BIM可视化的特点将帮助业主更多地参与设计方案的过程,及时地在施工前有效地向乙方表述自己的需求,减少设计变更,从而缩短工期,提高效益。

业主是BIM变革的驱动力,是整个生产过程的总组织者和总集成者。业主需以主管观念认同BIM的优势,愿意为它的优势价值做出一定的付出,并要求设计单位和承包商采用BIM技术。业主是整个过程中的关键推动力。

3.2转变设计师的设计思维

近些年建筑行业形势不景气,设计院的接到的工作任务也没有前几年那么多,同时考虑到年龄较大的设计师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不如年轻人,而且二维技术也已在他们的设计思维中根深蒂固,设计院可以组织院里的年轻人加入BIM的科研项目里,鼓励年轻的设计师开发与BIM相关的应用软件。

3.3加快开发多类相互兼容、协同工作的BIM软件体系

增大建筑业信息化投入比例是解决BIM应用技术障碍的关键,通过组织软件开发机构和各大高校改良现有的专业BIM 软件, 提高软件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 保证BIM 技术可以在工程项目各个阶段发挥其最大功能,使BIM 广泛应用于我国建筑行业中。同时,我们应积极推进BIM咨询服务的发展, 为其推广提供有力的知识保障。往往,巨大的缺失也意味着巨大的机遇,应该更使企业意识到在这份技术缺失的现状中,存在着极大的发展空间。

3.4科研院校

相对于企业的利益驱动力,科研院校更应该站在改革的前沿。科研院校做好BIM的基础理论研究,保障BIM厚实的理论储备,吸引大公司投资开发BIM通用软件,小公司研发专用软件,促使我国的BIM软件研发领域进入良性的发展状态。同时高等院校也应将BIM纳入课程体制,为社会输送BIM应用人才。

3.5国家推行鼓励政策

而随着项目的复杂化,BIM技术的推广是势在必行的。国家在政策上应偏向BIM技术的推行,加大对BIM科研的投入。对于BIM软件研发公司,实施一定的优惠减免政策,鼓励小型公司对BIM专用软件的研究。同时在建筑行业的评奖标准里加入对BIM技术的应用要求,

将BIM的运用列入加分项目里。

3.6制定BIM 相关标准,推动BIM 行业的发展

BIM技术在初期发展时,在没有统一标准、成熟案例的情况下,率先使用BIM技术的企业或许会得到可观的收益,但高收益下也意味着高风险。没有政府的引导和介入,很难有企业会愿意打破原有的生产方式。

一个全新的操作模式,需要权威机构去推动发展,包括制定相关标准。例如建立BIM组织机构,确定相应的发展规划,推动BIM的研发和应用;制定相关制度,保证BIM运行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出台鼓励政策,激励软件公司和高等院校加入BIM研发队伍,在建设行业积极运用BIM技术。

结论:

目前,传统的建筑生产方式仍然占领着我国建筑市场的绝大部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建筑品质追求的提高,传统的建筑生产模式已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高楼大厦层层叠起,复杂的建筑逐渐成为常态,BIM技术因此应运而生。然而,一项新的技术革命并不能在一夜之间做到深入建筑行业的文化里。综其原因:1.国内BIM技术体系不完善;2.传统的生产模式对技术要求不高,新技术的推广需要时间;3.相应的BIM制度未建立,权益得不到保障;4.实践资料不足,极少有人愿意尝试第一只“蟹”;5.推广初期,需要大笔的资金投入。因此,国家在政策的推广上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促进企业和高校推进BIM的技术成熟,以使业主和施工单位认识到BIM的优越 之处。

总之,BIM成为建筑行业的主流方向势不可挡,然而前路漫漫,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春霞; BIM技术在我国建筑行业的应用现状及发展障碍研究- 《建筑经济》- 2011-09-05

2周毅;李曦;陈永祥;工程设计中应用建筑信息模型的主要障碍与对策- 《建筑经济》- 2012-11-05

论文作者:张启栋1,陈文虎2,陈春来3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6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5

标签:;  ;  ;  ;  ;  ;  ;  ;  

浅析BIM技术在我国推广困难的原因及对策论文_张启栋1,陈文虎2,陈春来3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