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与观察岳蕴菊论文_岳蕴菊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与观察岳蕴菊论文_岳蕴菊

绵阳市中心医院儿科 岳蕴菊四川绵阳 621000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的观察护理措施。方法:通过24名新生儿黄疸的观察,分析新生儿黄疸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24名新生儿黄疸均找出原因及时治疗护理。结论:加强新生儿黄疸的观察与护理及时治疗,可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观察;护理

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症状,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导致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尤其是间接胆红素增高,表现为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新生儿早期血脑屏障功能不成熟和胆红素透过血脑屏障的阀值较低,使胆红素透过血脑屏障,尤其是间接胆红素对神经细胞有着较强的毒性作用。就24名新生儿黄疸进行观察、治疗及护理,及时治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1.临床资料

24名新生儿黄疸,男婴13 名,女婴11 名,生理性黄疸17 名,病理性黄疸7名。24名新生儿均在第1周住院期间,发现有黄疸予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和护理。2周后家庭访视,17名新生儿黄疸自行消退,确定为生理性黄疸,7名新生儿仍有黄疸,颜色加深,婴儿一般情况良好,查血清胆红素均超过12mg/dl,给予健康宣教,3 天后6名新生儿黄疸下降,3周后黄疸消退,确定为母乳性黄疸,1名新生儿仍然较重,建议儿科继续治疗,5周后婴儿黄疸消退,不影响婴儿正常预防接种。

2.临床观察

新生儿黄疸的正常值是以血清胆红素为参考指标的,只要足月儿不超过204μmol/L,早产儿不超过255μmol/L即为正常。生理性黄疸的孩子除了皮肤黄染外,在食欲和精神方面都没有多大影响,而且一般在一个月内症状就会自动消除。病理性黄疸的孩子不但有皮肤变化,通常还又哭又闹又拒奶,这种情况下家长必须尽快带孩子到医院接受治疗,否则后果非是常严重的。

3.临床护理

3.1重视围产期护理做好产前检查:尽量预防早产和难产,做好产程观察,提高接生技术,积极处理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防止或减轻胎儿及新生儿因缺氧使参与胆红素代谢的酶活性降低,导致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对产程长、早破膜、羊水混浊、胎儿窘迫、产妇发热的新生儿,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3.2预防感染:出生时及时吸净鼻咽部、口腔的分泌物和黏液,每次喂奶后竖起新生儿轻拍背部,使其排出吃奶时吸入的空气,以免引起新生儿窒息及吸人性肺炎。勤换尿布,便后洗净臀部,预防臀部感染,根据天气变化增减包被,预防呼吸道感染。新生儿脐部有创面,稍有不慎就会发生脐炎,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脐炎最常见的并发症。所以,应重视脐部护理,保持脐部干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一旦出现感染,应积极治疗。通过以上干预,减少或消除感染因素所致黄疸。

3.3促进乳汁分泌:保证营养供给,初乳可促进胎粪的排泄,因此新生儿出生后应早接触早吮吸,24小时母婴同室。频繁有效的哺乳可通过吸吮-结肠反射间接增加肠蠕动,促进新生儿消化吸收和排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人乳的分泌是由多种内分泌参与的复杂过程,产妇的情绪、休息、营养都影响泌乳。保持病房安静清洁,保证母亲的休息与营养,促进乳汁分泌,教会母亲哺乳的技巧。热量摄入不足者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高。母乳量不能满足新生儿需要时,适当采用加奶增加新生儿的摄入量,可促进肠蠕动,使含有大量胆红素的胎粪排出加快,减轻黄疸。

3.4应用护理手段促进胎粪排泄。新生儿肠腔内胎便约含80—200mg胆红素,这个含量相当于新生儿每日胆红素产生量的5倍以上,如胎便排出延迟,胆红索吸收增加,使血中未结合胆红素浓度增高。因此早期应采取措施促进胎粪排出。

3.4.1出生后的新生儿,经过一般处理后,肛门温度计前端涂液体石蜡润滑后插入肛门2cm,3分钟后取出,既能准确测量新生儿体温,又能起到检查肛门及刺激肛门和直肠促进排便的作用。对出生后12小时通过肛管的刺激和开塞露的润滑作用,促进新生儿排便。

3.4.2新生儿游泳时手脚都在活动,实际上也是一项全身运动。通过游泳运动,摄奶量增加肠蠕动增加,加速胎便排出,胎粪转黄时间明显提前,减少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新生儿游泳时注意保持室温28℃,水温36℃ ~37℃,检查游泳圈是否漏气,扣好保险扣,贴好防水护脐贴。游泳时间最好是喂奶后1小时、新生儿醒时进行,保证安全,一对一服务。游泳后测量体温并做好记录。

3.4.3抚触可增加迷走神经兴奋,促进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增加食物的吸收能力,奶量摄入增加,刺激肠蠕动,增加日排便次数和排便量,减少胆红素肝肠循环,从而降低胆红素的指数。抚触室温为28℃ ~30℃,抚触最好是两次喂奶之间、淋浴后及新生儿醒时进行,每天两次,动作轻柔,注意安全。抚摸过程中注意观察新生儿反应,如哭闹、呕吐、肤色改变时暂停抚触,注意保暖。

3.5口服西药的护理,新生儿黄疸时常用一些口服西药来预防和治疗黄疸,如金双歧,思密达等,喂药前注意三查七对。

3.6光疗的护理,蓝光治疗是目前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一种简单易行且安全有效的方法。满月后还可以把小孩抱出去晒晒太阳。 由此可见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引起的皮肤、巩膜及粘膜等黄染的症状,可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部分病理性黄疸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笔者在多年从事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对新生儿黄疸进行观察、治疗及护理,防止了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解中芬,康朝风.新生儿黄疸的整体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9):2966-2967.

[2] 朱天娇,抚触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7):779.

论文作者:岳蕴菊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8

标签:;  ;  ;  ;  ;  ;  ;  ;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与观察岳蕴菊论文_岳蕴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