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审美式阅读教学探究

中学语文审美式阅读教学探究

宋丽青[1]2007年在《中学现代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策略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语文教学的诸多内容中,阅读教学耗时最多而往往收效甚微,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学了很多的课文,做了很多的笔记,最终却少有良好的读书习惯和独立的阅读能力,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也是如此。教师不注重建立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导致了学生的阅读效率低下,这不能不引起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和重视。为此,语文教学界一些有识之士不断地探索阅读教学的新方法,阅读教学策略的建立是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学习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阐述了新课标的理念下,为达到阅读教学最优化,在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中,可采用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整体式阅读教学策略,审美式阅读教学策略,探究式阅读教学策略。本研究具体结合了中学生的现代文学作品的学习实际,提出了中学现代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策略的内涵和操作方法。通过此研究,让教师学会如何用有效的策略培养学生阅读现代文学作品的良好习惯,学会阅读、学会学习。本研究还提到了阅读教学策略的实施中的注意点和遵循的原则,这为阅读教学策略的实施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前提条件。

莫春雷[2]2004年在《中学语文审美式教学探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学语文审美式教学是语文教师按照一定的审美理想,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审美教学媒介,以审美的态度来观照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地有意识地进行审美活动,在师生互动中审美地发现、发展和提高,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建构和完善学生审美心理结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同时得到美的陶冶、情感的熏染、精神境界的提升和完美人格的重塑,提升文化品位,形成高雅气质。 中学语文审美式教学在目标、形式、内容和效应方面都具有审美化的特点,实施语文审美式教学要求教师和学生具备审美阅读基础、审美的情感态度和相应的审美能力,同时要求能够建立审美的对话情境,审美式教学包括发现美、体验美、鉴赏美和表达美几个过程,本文讨论所及比较成型的有情境感染式、诵读歌吟式、自主探究式、创新作业式等基本方式,然而教学有方式,却没有固定的方式,基本教学方式之间很难明确地界定,应视审美教学的实际需要灵活运用。

曹爱民[3]2004年在《中学语文审美式阅读教学探究》文中研究表明2001年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中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要养成学生的良好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然而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急功近利心态的驱使下,语文在“工具性”的道路上已越走越远,语文教学呼唤着教学的审美化。 本文立足于中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实际,遵循阅读教学规律与审美教育规律,在参阅了大量的语文阅读教学与审美教学的论着和论文后,提出并倡导中学语文审美式阅读教学。全文从概念的界定、意义与原则、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这几方面着手,构建了导入——启发——深探——延展四环节的审美式阅读教学模式,力求在继承传统阅读教学的优秀经验基础上,摒弃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打破学生被动接受的僵化局面,通过具体、生动、直观、可感的美的形象,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中直接对美的事物进行感知、联想和想象,伴随着情感体验进行品味和理解,从而得到审美的愉悦和理性的启迪,进一步提高学生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情感力、独特的想象力和深刻的理解力,更加有效地完成语文美育的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杨莉[4]2009年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育问题研究》文中提出审美教育简称美育,指施教者按一定时代的审美意识,借助各种各样的审美媒介,向受教者施加审美影响,愉悦他们的性情,陶冶他们的心灵,从而达到完善人性、塑造人的目的,并使其具有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从阅读教学的任务看,审美教育本身就是重要任务之一,同时,阅读教学与审美教育又有着共同的媒介——教材中精心选择的美文。可以说,阅读教学本身就包含着审美教育,审美教育完全可以通过阅读教学来实现,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本文以美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作为理论依据,以语文教育人文性、审美性为前提,来探讨中学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首先论证语文审美教育的必要性即语文阅读审美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语文阅读审美教育对学生有着重要作用。其次阐述“审美教育”的发展历程以及发展变化的特点,明确阐释了审美教育的内涵。最后提出中学语文阅读审美教育的实施建议,具体包括叁个方面:一是依托课堂教学的流程;二是诱发学生的审美体验;叁是语文教师自身审美素质的提高。希望本文的论述能给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美育的实施提供一点有益的启示。

张萍萍[5]2017年在《高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针对高中生的阅读学习提出了“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的要求。首先,学生对于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人教版)中的现代散文选文,要从整体上把握,掌握文章的内容、要点、行文思路,深刻理解选文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观点。其次,学生要善于发现问题,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储存的知识及自我的思想,对选文进行评鉴并提出问题,努力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阐发自己的观点。再次,揣摩现代散文作品的语言,现代散文从题材上大多可以分为叁类,现代散文作家的风格千差万别,所以作品的语言也就有了很大区别。高中生在现代散文的学习过程中,要积极想象、联想,结合语境感受现代散文选文的语言魅力,体会作品语言中蕴藏的深层含义。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现代散文的积极性了,在学生主动思考、积极进行思维活动、情感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文本体验。于此同时,也会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创造能力、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对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与鉴赏”的要求,本课题的研究将有利于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完善学生的自我人格,提升学生的境界,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本文对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中的现代散文选文,从选文历史变化、选文状况、选文类型、选文内容、选文比重等角度进行了分析,针对这些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中的现代散文选文教学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提出了重点采取“对话式”阅读教学的策略,并结对这种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发现这种教学方法是相比较其他教学方法,本人认为这种教学方法是最适合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

贾文娟[6]2013年在《接受美学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接受美学理论于20世纪80年代初从西方漂洋过海,进入了中国文学界的视野。在中国近30余年旅途中,它从西方的“舶来品”逐步演变成中国文艺学界独具特色的理论批评话语,并与中国文学、教育交融与碰撞,直接参与了中国新时期语文教学实践的改革。本文从接受美学的基本观点出发,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应用作相关研究,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能够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一点有价值的建议。在对接受美学理论的深入研究过程中,笔者不仅看到了接受美学“读者中心论”对阅读教学的积极影响,也看到了接受美学片面强调读者在阅读活动中的地位而忽略了作者与文本的作用给阅读教学带来的弊端,即忽视教师主导,而追求对话教学形式的“假教学”现象。为了解决这一弊端,首先要指出接受美学产生的背景及风靡一时的缘由。在长期的“文本中心”论的文学接受范式的影响下,阅读的过程中强调追求作者的原意,忽视了读者的独特阅读感受。为此,姚斯等学者提出了文学作品只有读者的阅读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作品,否则,文学作品只是有文字组成的半成品而已。接受美学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意在修正解释学影响下的“文本中心论”,但接受美学并不是一个完整的理论,有待后人去深入研究。工具论盛行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社会广大人士高呼要从根本上改变中学语文教学现状的大争论中,人文论主导的价值观处在改革的前锋,与此同时,接受美学也被引入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新课程改革大潮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突出学生主体的地位,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这与接受美学“读者中心论”不谋而合。接受美学强调读者与文本的对话,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强调教师、学生、文本的多重对话。在接受美学理论、对话教学理论、新课程改革实践相互交织的改革实践的过程中,中学语文教师理论上并不深入学习与反思,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高考强大的压力下,教学环境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待教育工作者不断改进。本文着眼于高中学生文学接受规律,结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出现的一些问题,探讨接受美学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应用研究。论文的第一章论述了选题的缘起及相关研究。第二章研究了接受美学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应用的理论考察,在期待视野与视域融合中,分析了学生的“文体期待”、“意象期待”和“意蕴期待”,强调了不同学生不同的“期待视野”;“召唤结构”与“隐在读者”一节中,从文本的不确定性与“空白”阐述了文本对读者的内在的召唤结构。第叁章研究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指出了高考功利观的阻碍,学生阅读兴趣的缺失,以及在对话教学理念影响下阅读教学中出现脱离文本的过分解读和“假教学”的现象。随之,第四章探讨了接受美学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应用构想,在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范式与革新教学模式的前提下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这是本文的创新之处。从接受美学的基本观点出发,面对中学“假教学”等教学现象,提出了“重视学生‘前理解’,拓展‘期待视野’”,“运用‘定向期待’,引导学生自我解读”,“鼓励‘创新期待’,激活学生独特感悟”,“利用文本召唤结构,激发阅读兴趣”,“抓住文本‘空白点’,鼓励学生的多元解读”,“重视教师教育,警惕学生对文本的过度解读”六方面的教学策略。同时,笔者提出了关于应用评价的两点构想,即文本阅读能力的评价和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最后,笔者结合高中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分析评价。接受美学虽然是一个不完善的理论体系,但相信在今后学者和教师的不断努力下,接受美学会日趋完善,在其影响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也会不断进步。这是笔者和广大教师一直努力的方向。

李国[7]2009年在《中学现代文阅读教学探究》文中研究表明现如今,推行素质教育已多年,而高考作为重要的人才选拔方式,也仍然对中学语文教学起着风向标的作用。怎样进行现代文阅读教学才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些始终是萦绕于人们脑海中挥之不去的疑问。阅读教学策略的建立是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学策略的建立是教师引导学生快速、实效学习中国现代文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本文集中阐述了探究式阅读、整体式阅读和审美式阅读的教学策略,对其模式的精髓、当遵循的原则和需要注意的细节都做了较为深入的剖析和研究。本文结合了一线教师教学的实际经验和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阅读现代文作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关于中学语文现代文阅读的独到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语文修养、审美认知等诸多方面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为阅读教学的实施提供了一个积极有益的参考。

邓有根[8]2010年在《中学语文课堂阅读迁移教学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在中学语文课程中,阅读教学是实现其课程目标、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基本途径。然而,阅读教学要能很好地落实新课程理念,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需要我们正视其教学活动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在当前,阅读教学强调在操作层面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拓展,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生成性培养,但对如何正确的引导和评价,却缺乏全面、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忽略对教材目标导向的挖掘和落实,导致阅读教学在处理浅阅读时对学生的阅读拓展和迁移引导不够,在处理深阅读时对文本的意蕴挖掘和对学生感知的提升缺乏力度和系统。基于此,本文尝试运用学习迁移理论,探索阅读教学新方式,构建迁移阅读教学课堂策略。本文首先探讨阅读教学,在反省现有阅读教学方式的基础上,提出“课堂阅读迁移教学”新理念,并对其内涵、特点、基本要求予以整体把握,然后从横向拓展和纵向拓展两个维度进行理论和实践探讨,并提出相应的阅读迁移实施策略,旨在为课堂阅读迁移教学开拓新思路、新方法提供一种可能性。

赵玉洁[9]2012年在《中学语文教师文学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细读”研究》文中认为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与文本对话的重要性。当前的文学阅读教学存在脱离文本、误读文本、异读文本的现状,因而,语文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树立“文本细读教学”观,立足文本,以文本为核心,引领学生以多元姿态走进文本,深入细读文本。“文本细读”作为文学批评的一种重要方法,其原理同样可以指导我们的文学阅读教学实践。但课程教学语境下的“文本细读”目标锁定在阅读教学,是一种教育教学的导向,是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思维。本文首先阐释了文学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概念及形式;继而,论述了文学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理论基础和原则;随后,详细阐述了影响“文本细读”教学内容确定的因素,指出“文本细读”教学的切入角度,在此基础上分别探究不同文体的“文本细读”教学;最后提出了文学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教学的形式,包括评点式阅读教学、分级解读式阅读教学、选点突破式阅读教学、答疑解惑式阅读教学、创造性阅读教学等,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郭建平[10]2013年在《初中中国现当代散文阅读课堂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初中阶段的阅读教学来说,散文的阅读教学无疑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从内容上来说,无论对于哪一个版本的教材,中国现当代散文都占据了很大的比重。从散文阅读的重要意义上来说,散文除了培养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之外,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感悟力和想象力;同时,散文还对学生的思想水平和性格气质,以及写作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中国现当代散文阅读在初中生中考中也占有着很重要的地位。论文在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现代初中中国现当代散文阅读课堂存在的问题。首先,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使得一篇散文的真正内涵往往隐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这就使得一篇散文的教学目标很难把握,就会出现真正的教学目标被架空的现象。其次,中学生所处的阶段导致了他们并没有太多的社会阅历,这就导致了散文对于学生来说很难学。最后,教学评价制度的诸多弊端一方面束缚了教师的教,同时也使学生厌倦了学,这直接导致了师生为了追求高分数而不得不选择标准化的解读。针对散文阅读教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论文在最后一章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首先,散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上,可以根据散文不同的类型来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散文的教学目标要在散文阅读教学中有所体现,不可流于形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教学目标的灵活性、明确性以及统一性和差异性相结合。其次,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适当采用体验式阅读。增强学生对文本的情感体验,同时强调“对话”式阅读,建立教师、学生、文本叁者的对话联系。最后,针对教学评价体制,我们一方面要对教师的评价更加人性化,针对不同的教师不同的环境给予不同的评价;另一方面对学生的评价要更加多样化,不仅仅是从分数上,更应该从平时的课堂、日常生活等多角度来评价学生。

参考文献:

[1]. 中学现代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策略的理论和实践研究[D]. 宋丽青. 华东师范大学. 2007

[2]. 中学语文审美式教学探究[D]. 莫春雷. 南京师范大学. 2004

[3]. 中学语文审美式阅读教学探究[D]. 曹爱民. 南京师范大学. 2004

[4].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育问题研究[D]. 杨莉. 云南师范大学. 2009

[5]. 高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研究[D]. 张萍萍. 闽南师范大学. 2017

[6]. 接受美学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贾文娟. 陕西师范大学. 2013

[7]. 中学现代文阅读教学探究[D]. 李国. 辽宁师范大学. 2009

[8]. 中学语文课堂阅读迁移教学策略研究[D]. 邓有根. 四川师范大学. 2010

[9]. 中学语文教师文学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细读”研究[D]. 赵玉洁. 宁波大学. 2012

[10]. 初中中国现当代散文阅读课堂教学研究[D]. 郭建平. 中央民族大学. 2013

标签:;  ;  ;  ;  ;  ;  ;  ;  ;  

中学语文审美式阅读教学探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