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结合针刺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论文_李志君,杨丽萍,杨彩军

心理干预结合针刺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论文_李志君,杨丽萍,杨彩军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

摘要:目的 观察心理干预结合传统针刺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将符合条件的34例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根据Barthel指数评测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判定功能缺陷程度,2组患者均使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对照组使用传统针刺治疗,治疗组使用心理干预配合针刺治疗的方法,以20天为一个疗程,观察60天治疗结果。结果 治疗结束时,将2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改善程度进行比较,治疗组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致残率,对患者尽早回归家庭和社会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心理干预;针刺;卒中后抑郁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在卒中患者中的发生率为20%-65%,而国外则高达25%-75%,Robinson等发现在住院病人有50%在卒中急性期后出现抑郁症,其余病人中,还有30%的患者在卒中后2年内出现抑郁症状[1]。抑郁症的存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疾病的预后,推迟甚至阻碍了康复和回归社会的过程[2]。通过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心理干预配合传统针刺治疗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现报导如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2月我院康复医学中心及综合病房卒中后抑郁的患者34例,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33-72岁,均为初次发病,根据Barthel指数评测ADL,判定功能缺损程度,0-20分为需要完全性帮助,20-40分为需要极大帮助,40-60分为需要部分帮助,60分以上为可以自理。将上述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5例,治疗组19例,上述患者均神志清楚,查体配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1.2 纳入标准

1)本次研究纳入的34例患者均为经神经科确诊为脑卒中的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血管意外诊断标准中的脑梗死和脑出血的诊断标准[3]并经头颅CT或MR确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7分。2)入选患者均为生命体征平稳且无意识障碍、认知障碍,无表达及听力障碍。3)否认发病前精神及心理疾病病史及治疗史。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神经科脑卒中的常规治疗方案及康复治疗:平衡训练、偏瘫肢体功能训练等,每次训练30分钟,2次/天,以患者不疲乏为度。1)对照组予针刺治疗,选穴:主穴:内关、极泉、尺泽、委中、三阴交、足三里;辨证配穴:肝阳暴亢:太冲、太溪,风痰阻络:丰隆、合谷,痰热腑实:曲池、内庭、丰隆,气虚血瘀:气海、血海,阴虚风动:太溪、风池等。选用1.5寸毫针,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15分钟行针一次,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20天为1疗程,治疗3个疗程,每个疗程间休息2天。2)治疗组予与对照组相同针刺方法治疗,同时配合心理干预。主要通过解释、鼓励、安慰、提高认知功能等方法,涉及患者的认知行为、人际关系、精神分析和婚姻家庭等方面,在患者家属亲友的共同配合下来进行。针对不同患者的情绪特点进行一对一的心理治疗,用患者易于接受、理解的表达方式,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性格特点及日常生活习惯,引导患者认识病情并逐渐接受疾病状态及可能的预后,消除顾虑,积极控制不良情绪,建立康复信心,客观理性看待身体的变化并积极接受治疗。还应消除部分患者存有的依赖心理、消极放弃等思想,给予其积极的肯定和鼓励,指导患者做力所能及的工作或训练,并适当阻止患者之间的集体活动,建立患者之间相互交流鼓励的关系,使其能够以较好的心态回归社会[4]。治疗时需根据具体情况建立个体化心理干预措施,以达到最佳效果。心理治疗时间为每周2次,每次30分钟,5次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还需争取家属的积极配合和理解[5]。

2 讨论

PSD是阻碍脑卒中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其发生可能与神经解剖、神经递质、神经内分泌和社会心理因素有关[1]。目前对PSD的发生机制有如下推测:卒中后30天左右出现的PSD多与器质性损害引起神经递质活动和脑内整合调节功能障碍有关;3-6个月以后出现的PSD,因为卒中后出现体力活动障碍,社会功能减退以及其他社会心理因素如经济变化、角色变化、依赖他人等,加上本来就有的病理损害们共同形成了PSD的第二个高发阶段。因此,PSD的发生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此外,既往是否患有抑郁症及精神系统疾病、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认知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年龄、性别、独居、生活质量、家庭成员关系、社会支持程度等均对PSD的发生产生影响。[1].研究表明,心理防御机制直接影响康复成效,当患者处于兴奋状态及良好情绪时神经肌肉调节达到最佳状态[6]。因此,提高卒中患者的心理健康,对改善卒中后患者机体功能状态有积极意义[7]。Robinson 对卒中早期患者的研究发现,ADL能力与抑郁呈正相关[8]。

参考文献

[1]王茂斌,Bryan J.O’Young,Christopher D. Ward.神经康复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2月第1版.

[2]王建伟等.早期干预卒中后抑郁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22):2985.

[3]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4]金英等.家属参与早期心理干预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1(32):156-157.

[5]缪鸿石.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94-296.

[6]佟剑平等.综合康复治疗提高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M]. 中国临床康复.2003,7(31):4284.

[7]赵辉等.心理干预综合传统针刺治疗对情绪障碍中风患者康复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1310(8):1229.

[8]王茂斌. 脑卒中的康复医疗[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12,313-314.

[9]徐廷玉等.早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26):3188-3189.

论文作者:李志君,杨丽萍,杨彩军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6

标签:;  ;  ;  ;  ;  ;  ;  ;  

心理干预结合针刺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论文_李志君,杨丽萍,杨彩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