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实验动物科学发展现状与建议论文_赵春利

我国实验动物科学发展现状与建议论文_赵春利

黑龙江省安达市先源乡农牧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 151400

摘要:我国在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对实验动物的研究理论,并将此技术应用于生命科学的研究,也逐步有了不少的成果研究。但由于我国在这个方面起步较晚,对实验动物科学尚无完整的体系构建。虽然目前我国的生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但是仍与发达国家有明显差距。如何改善我国动物科学存在的局限已经成为当前的主要研究问题之一。本文将从我国实验动物科学发展现状出发,总结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且提出相关建议,希望能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实验动物;发展现状;建议

前言:

在1890年代,实验动物被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的应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实验动物到目前为止已成为人类生命科学研究的主要目标,并已在中国生命科学,医药和化学领域得到应用。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实验动物的研究,并重视实验动物。让实验动物的科学发展推动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高新技术的发展。

1.目前我国实验动物的发展现状

1.1实验动物在生物制品的生产与检验的应用

在将生命科学应用于实验科学之后,对生物产品的生产进行了大量研究。例如,由天然或工程微生物,寄生虫,生物毒素或生物组织和代谢物等制成的兽医生物产品是使用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或生物化学技术生产的。生物活性产品一般而言,以这种方式制备的生物制品可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动物如畜禽的传染性疾病,除生产外,兽用生物制品的控制对使用者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测试过程中,经常使用实验动物及其动物原料,包括实验动物或者是类似的鸡蛋胚胎。实验动物的血清和细胞等。

1.2实验动物在生物制品研究中无可替代的地位

每年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至少数百万次生物制品的研究,生产和检验实验,20%的实验用于研究和开发新产品,这些实验基于实验动物的研究成果。简单来说,有机产品研究包括兽用疫苗株(毒和昆虫)的选择,免疫学研究,常规疫苗接种和基因工程研究,传统和新型抗体等。很多情况里,在进行生物科学的研究过程中都需要借助到实验动物的模型基准来提供可以进行诊断的方法和安全评价,这样可以对传染性疾病起到防范的作用。由此看来,实验动物在各种生物制品的研究中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

1.3实验动物在我国条例规定中的成果发展

实验动物在我国虽然从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被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但是在整整20年内并没有得真正的应用,当时仅有少数医学类院校会去养殖实验动物,而且存在很多弊端,最明显的问题是养殖种类单一,多为小白鼠和白兔等。而后国外许多的先进文化传入国内,再加上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始推行改革开放,人们慢慢意识到实验动物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于是我国的实验动物研究项目才慢慢拉开序幕,并于1982年召开了全国第一届实验动物工作会议。之后几年内,我国陆续成立了实验动物学技术开发中心,还提出推动实验动物工作发展和技术的方针。在21世纪的现今,我国又先后开发了多个实验动物种源基地,包括兔种源基地、禽类种源基地和犬种源基地等,基本覆盖了实验动物的常用种类。国家也陆续要求成立实验动物质量监督部门,提出了实验动物反虐提案,注重实验动物福利问题。上述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可以说极大的提高了我国实验动物的应用水平。即便如此,在发展过程中我国的实验动物工作还是存在着很多负面问题需要人们去关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现阶段我国实验动物科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实验动物质量参差不齐

目前我国实验动物工作仍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还是处于世界较低水平的行列,受多种阻碍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我国在实验动物科学研究水平上还是难以与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接洽。如实验动物质量参差不齐,一般来说,实验动物的质量会影响生命科学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在开始阶段,我国的实验动物工作以一般级别的动物为主,而且很少有研究人员注重实验动物的清洁程度,SPF级实验动物更是少之又少,而所谓的SPF是Specific pathogen Free的简称,指的是体内无特定微生物和病原菌的实验动物。当时的实验动物里仅有2.3%为清洁级以上的动物,SPF级实验动物都占不到1%。直到21世纪后,我国首都北京所应用的实验动物才全部达到清洁级以上标准。尽管有所进步,但是我国的其余不发达地区,如东北地区、西北地区的生命科学研究仍以应用普通级实验动物为主,还存在着各种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

2.2我国实验动物质量缺乏统一的检测标准

目前我国的实验动物质量虽然有所提高,但是仍没有真正统一正规的实验动物质量检测标准,而且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实力不均衡,科技发展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我国实验动物质量检测水平有高有低,很多地区里的实验动物质量检测机构无法按照统一的质量检测标准进行检测。因为经济水平不同,所应用的检测方法和检测设备也不同,无法使用统一的标准对实验生物的质量进行衡量。

3.对我国现阶段我国实验动物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提出对策

3.1强化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制度

我国实验动物事业要走产业化道路是根据目前的现状以及国外的发展趋势决定的。但是我们的产业化发展道路还是面临很多的阻碍的:比如说实验动物的质量参差不齐、得到的效益低等问题。因此,需要制定实验动物质量的高规格标准,认识到实验动物质量监督重要性。同时需要确保质检过程能够有效落实,这样才能更好地完善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制度。必须加强对全国实验动物的引进和质量控制,加强与世界各国实验动物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中国实验动物产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的统一发展并且尽可能快的去推广。

3.2加大对各地实验动物的检测和资金投入

对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各地区依据实际情况加大对实验动物质量检测资金和设备的投入,这样不仅能促进各地区实验动物质量检测监督还能促进检测水平的提高。同时相对落后的地区,我们需要加强其科技的发展,还需要加强世界各国实验动物生产企业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出相关政策鼓励我国实验动物企业去不断引进国外先进的实验动物技术。

4.结语

综上所述,实验动物不仅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还是医学领域进行药品研制和检测的重要载体。目前我国对生命科学的研究虽然已经进入了分子时代,但仍有许多研究项目需要利用到实验动物。现阶段实验动物的应用已经不再局限于医疗领域,还延伸于社会众多领域,因此实验动物还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条件。我国现阶段存在的问题需要制定有效的措施,然后不断提高我国实验动物应用水平来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参考文献:

[1]李南南.黑龙江省实验动物工作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科技创新导报,2013,22(4):33.

[2]张颖,李二林.实验动物福利在我国的现状与伦理学思考[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3,04(2):36.

论文作者:赵春利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0

标签:;  ;  ;  ;  ;  ;  ;  ;  

我国实验动物科学发展现状与建议论文_赵春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