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山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策略论文_刘险峰

克山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策略论文_刘险峰

刘险峰

吉林省东辽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吉林东辽 136600

摘要:目的:对克山病在本县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并提出针对性预防策略。方法:调取本地区克山病病历资料,对以往克山病发病因素进行分析,对重点地区包括生活贫困、卫生较差的地方进行综合防治,改善居民的卫生环境,指导知道居民合理饮食,提高身体素质和硒水平,防止克山病的再发生。结果:未发现克山病和疑似克山病病例,通过对以往病历的分析及对克山病的针对性和综合防治,近年来没有发生克山病的患者。结论:克山病的致病因子是经过当地地产的粮食进入人体的,与饮水无关。克山病的致病因子是黄绿青霉菌产生的CIT毒素。影响因素繁多,主要是促进接触病因物质以及易感的生理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及接触的机会。通过开展克山病的针对性预防工作,有效的防止克山病的发生。

关键词:克山病;相关因素;预防策略

我国克山病自1935年在黑龙江省克山县发现并命名以来已有近80年的历史[1]。克山病是一种关于硒缺乏的地方性疾病,其死亡率和致残率非常高,严重威胁这人民群众的健康。克山病分为急型克山病、亚急型克山病、慢型克山病、以及潜在型克山病。主要表现为急性和慢性心功能不全、心脏扩大、心律失常以及脑、肾和肺等脏器的栓塞。解放前我国的东北、中西北地区暴发流行,多少病区村屯因克山病成了无人村屯。解放后又发生多次流行,1980年后呈散在发生,仅局部地区流行,在1990年克山病自流行以来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大量的研究表明,克山病发生于低硒地区,膳食营养与克山病发病相关联[2]。克山病的预防非常重要,克山病的防治工作涉及病情监测、现患病人的治疗、预防、防治效果的评价、病因研究等。本文对克山病发生发病谱变化,分析克山病的发病因素和预防策略。

1资料与方法

对本地区克山病进行病历搜索,对以往克山病发病因素进行分析,对重点地区包括生活贫困、卫生较差的地方进行综合防治,改善居民的卫生环境,知道居民合理饮食,提高身体素质和硒水平,防止克山病的再发生。

2结果

没有发现克山病和疑似克山病病例,通过对以往病历的分析及对克山病的针对性和综合防治,近年来没有发生克山病的患者。

3讨论

3.1克山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克山病的病因尚不明确,没有明确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克山病病区是由出现过病理诊断的病人来划分的。但不是所有临床诊断的病历都能够做病理诊断,以病理诊断为划定病区会导致临床诊断的地区不能划分为病区。因此,经过临床诊断克山病患者并有明显的硒缺乏,以及该区有特定的生活习惯、方式,才能够将该区划分为克山病病区。克山病的发生与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密切相关,严重威胁这边远地区弱势群众的健康。克山病的病因还尚不明确,不能够针对病因进行预防,防治需要确定病因,对该地区的暴露因素和可疑暴露因素进行分析,找到病因或可疑病因与疾病的联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人们生活水平低、经济收入少、卫生条件差、教育程度低等多方面原因导致克山病的发生,依靠发展经济以及提高生活水平来预防克山病在短时间内还难以达到效果。克山病在70~80年代时已经得到证实与硒元素有关[3],临床诊断克山病患者有着明显的硒缺乏。补硒能够预防克山病的发病,也能减少克山病的新发,减少心肌损伤。除硒缺乏为主要原因外、维生素E缺乏、蛋白质缺乏、病毒、真菌也可能与克山病相关[4]。所以,重视边远地区弱势人群的饮食营养、生活习惯是预防克山病的重点。

3.2克山病的预防:需要从几个方面做起,对克山病的监测:在克山病重点地区进行监测,克山病的检测采用随机抽样方法,监测需统计人口资料[5],年龄、性别等相关信息,能够分析克山病的重点患病年龄及性别,监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使监测地区大部分人群都得到检测,对病情趋势进行评估,及时发现病情、及时控制、及时治疗。科学补硒:硒缺乏导致克山病发病的主要因素已经被公认,虽然经过对病区居民补充硒元素并达到了非患病水平,但还要防治新病例的出现,应该长期坚持对患病区人体硒水平进行监测,采取积极的措施,预防和控制克山病的发生。强化健康教育:对全县进行健康教育,发动群众参与,扩大地方性疾病防治知识的宣传,通过常见的方式如:报纸、电视、广播、宣传画等多种形式,使地方病防治知识深入人心,通过学校组织活动宣传地方病防治知识,加强学生的认识和防治。让人民群众都能够认识地方病的危害和防治意识,增强自我保护和防治地方病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全县地方病的防治工作深入发展。强化防治地方病队伍建设:组建具有高素质的专业研究团队,多种学科的专业人员,从不同的角度对克山病的病因进行进一步分析、研究,研制预防和控制克山病的新技术,使克山病防治工作出现新局面。在今后的克山病防治工作中,重点做好克山病的监测工作,加强对慢性克山病患者对克山病的认识,加强自我管理,对潜在型克山病、亚急性克山病需要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大力宣传可能导致克山病的因素,及其克山病的危害,防止亚急性克山病、潜在型克山病的增多,深入坚持研究克山病的因素,减少克山病再发生的隐患。掌握病区人口变化情况,准确评估克山病的状况。

本研究对发生克山病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防治策略,使本地区近年来没有发现克山病病情。坚持不懈的做好克山病的防范工作,有效的控制了克山病的在发生。同时开创了地方病防治工作的新局面,促进地方病的持续发展,有效的保护了病区居民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苗成波,主编.陕西克山病防治研究[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6.

[2]杨建伯.克山病发生的原因、条件和相关因素[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12,31(5):499-505.

[3]梁虹.硒缺乏和中国地方性心肌病:利用生物地球化学对人类健康的病理研究[J].AM BIO-人类环境杂志,2007,01.

[4]李广生.低硒及其有关因素在克山病病因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医学研究通讯,2000,29(4):25-26.

[5]王铜,侯杰,李奇,等.2003年全国克山病病情监测汇总分析[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4,23(5):444-447.

论文作者:刘险峰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7

标签:;  ;  ;  ;  ;  ;  ;  ;  

克山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策略论文_刘险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