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科学查新的难点与对策_文献分析法论文

我国社会科学查新的难点与对策_文献分析法论文

我国社会科学查新的难点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难点论文,社会科学论文,对策论文,我国论文,查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科学创新作为科学创新的组成部分,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社会科学创新对我国社会科学文献信息工作也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而社会科学查新也因此成为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选题立项和成果鉴定的重要环节。社会科学文献信息机构应抓住机遇,以开展社会科学查新服务为突破口,以创新服务求发展,开创我国社会科学文献信息工作的新局面。

近二十年来,我国图书、情报界对查新问题的研究都是针对科学技术查新而言的,直到最近一两年才有几篇文章开始对开展社会科学查新工作的意义、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如何构建社会科学查新体系的基本思路等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但是关于社会科学查新的工作方式和研究方法等问题的研究却几乎没有涉及。在实践中,全国开展社会科学查新服务业务的文献信息机构也很少,而且使用的检索工具仅局限于《中国学术期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索引》和《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等,而对于各类课题的研究成果、学位论文、学术会议论文、中文图书以及外文文献的检索没有涉及到,所以,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科学查新。由于社会科学查新是根据我国社会科学创新要求提出来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服务领域,因此,有关理论和实践缺乏国际参照,尽管有科学技术查新理论与方法可供借鉴,但社会科学查新毕竟有它自己的内在规律和特点,在社会科学查新实践中还有许多难点问题尚未解决。所以,要想像科学技术查新那样普遍地在社会科学领域开展查新服务,就必须首先对社会科学查新的难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文献支撑系统问题

1.1 我国的社会科学文献信息机构大多数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可供查新的文献支撑系统。一次文献的支持情况是准确区别查新课题研究内容与相关研究文献异同和创新程度的先决条件。许多社会科学文献信息机构相关文献先天不足,尤其是国外文献严重不足;有些机构虽然拥有一些专业性文献,但是缺乏综合性文献,不能保证与查新课题最密切相关的一次文献的数量,从而无法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检索工具是否完善、齐全是保证查全率的重要条件。就总体而言,我国社会科学文献信息机构中检索刊物体系、文献数据体系、事实信息体系、书目体系和计算机检索体系等还不完善,查新人员如何拟定出完美的检索策略,都无法检全应有的相关文献,必然会影响检索结果的精确度。

1.2 数据库的质量问题,也是影响查全率主要因素。 虽然我国网上中文社会科学信息资源十分丰富,但网上中文社会科学信息资源的有序化程度并不高。到目前为止,也尚未形成一套比较有效的网上中文社会科学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规则与方法。加之我国数据库建设起步较晚,缺乏一定的积累,因此,真正能够用于查新的数据库并不多,不是文献收录覆盖面差,就是检索途径少,或者组配功能差。有的甚至省去了标引,不建立迅速查找、组配的倒排文档,一些重要文献也未著录摘要。有些数据库收录文献的时间跨度小,不能在年代方面满足查新要求。还有的数据库更新速度慢,不能反映最新信息动态和文献报导情况。

1.3 我国的人文、 社会科学论文及期刊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现象(特别是前些年,最近几年有所好转)。有的论文未标明作者所在机构和地区,有的论文使用的机构名称不规范,特别是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不规范:有的作者在引用自己以前的研究成果时还会出现错误;有些论文缺少成果摘要、关键词和参考文献等检索数据,这些都给查新检索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 查新技术问题

2.1 经验不足,检索策略失误较多。查新人员对文献种类、 文献分布状况、文献收藏情况和专业文献分布状况不够了解,不注意相关文献的分散性和学科的交叉性,在制定检索策略时往往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有些查新人员忽视查全率,自行决定检索领域,如自行决定检索追溯年代、检索数据库及文档、检索工具种类、核心刊物等;对国内外检索数据库和文档及光盘、磁盘的特点及检索方法研究不够,不能把相关文献检出或检全;对主题词和关键词的概念模糊,关系不清,特别是对不同系统、不同检索工具的标引差异了解不够,对各种分类法的分类原则、差异、变化不够清楚,致使对交叉学科的相关交叉类号不是遗漏,就是选择不全、不准,这些都会导致偏离正确的检索入口,影响检索效果。此外,追溯检索年代不够,有的查了几年,找出了几篇相关文献,但不一定是与课题最密切相关的文献,也难以反映委托查新课题所涉及的研究内容的起始时期、发展阶段、最后或近期状况,就作综合对比分析,致使得出一些不实的结论。

2.2 如何区分在前人成果基础上的创新程度,是查新人员比较难以把握的。从科学发展规律可知,90%以上的发明是从已有的知识或技术中得到启发而创造出来的,但在实践中确有查新结果为零的情况。诸如当文献支持不力时,如何实施社会调查?跨度在20年以上的课题,怎样确定查新年限等都是困扰查新人员的难题。

2.3 尚未制定出社会科学查新质量评价标准。如, 如何使查新过程中的各因素有机协调,共同配合,以确保查新的整体优化;如何从文献的相关性与用户需求之间的概率来判断查新工作的质量;如何从每一查新步骤的结构、功能、相互联系方式等方面入手,对查新过程进行综合评价等等。

2.4 查新报告的撰写没有统一规范的格式。 在查新报告项目填写上,对查新项目的目的、要求和要点等项目或著录不全,或不规范。在检索数据库的著录上,不著录使用光盘时间区间,对于检索时使用过的检索工具,也不著录时间区间。在检出文献的著录上不规范,有著录检索工具出处的,有著录一次文献出处的,但大多数都没有严格按照著录标准著录,这势必给用户辨别和提取一次文献造成困难。

2.5 查新结论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待于提高。 有的查新结论仅仅停留在查新初期有无相关文献的简单问答上,一句话写完结论:有的模棱两可,含糊其词,参考价值不大;有的对于检索出的相关文献在内容描述上简单、空洞、重点不突出,既看不出相关文献内容的描述与查新课题具有哪些相同点或相似点,也看不出该课题哪些是在原有成果基础上的改进和发展或是创新点;对与所查课题相关问题的研究、发展现况和所处水平,缺乏系统性和综述性的描述。

2.6 缺乏现代化检索手段。 目前还有相当多的社会科学文献信息机构没有可供有效查新之用的国际联机检索终端、计算机检索系统和数据库。这不仅影响了查找国外相关文献的速度,延长了提供查新服务的时间,而且对于收集国外文献不系统、不全面的社会科学文献机构来说,必然影响相关文献的查全率。

3 人员素质问题

3.1 人才缺口较大。在学术国际化、知识全球化、 全球信息化的环境中,查新是一项高智力的科学研究活动,所以对人才的素质要求特别严格,应该由高层次、高智能的复合型人才来担任。在一般研究机构里,高、中、初级研究人员的构成呈正三角形应当被认为是正常的,但在查新机构中,高、中、初级人才的构成比应该呈倒三角形,世界上一些著名的信息咨询机构的人才结构都是如此。然而,我国的社会科学查新服务由于起步晚、基础差,在人才方面的缺口较大,高级人才、研究生所占比例太小,且青黄不接;复合型人才和计算机人才缺乏;人才专业结构不合理,高素质人才流失严重。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图书情报专业的毕业生不愿到文献信息机构工作,出现了人才短缺的现象,即使有人才进来,也是被安排在采编部或技术部。

3.2 查新人员的外语水平参差不齐,外语语种单一。 能够熟练运用英、俄、日、法、德等常用语种的查新人员很少,因此难以正确选择使用有效的检索工具,对查找出来的国外文献也无法准确阅读和正确分析,得出的结论必然失真。

3.3 文献检索理论和实践经验程度不一。 有些查新人员知识严重老化,缺乏现代咨询意识,不懂得定量分析研究方法;有的查新人员知识面比较窄,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对系统检索理论的学习,特别是联机检索和计算机检索理论的学习,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也不够,因而在对查新项目内容、创新点的理解和判断上、在查全和查准率以及相关文献的综合对比分析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3.4 语言表达能力欠缺。 由于在汉语表达能力和表达方式方面训练无素,有些查新人员写出的报告不仅语法错误多,而且语言不够通顺、简练,层次也不清楚。

4 对策研究

4.1 尽快出台相关政策。 建议国家能象管理科学技术查新工作那样来管理社会科学查新工作,制定出社会科学查新咨询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社会科学成果查新工作的性质、任务、范围、鉴定方法、收费标准和相应的权利、义务等;规定重点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的立项、结项、成果评优必须附有查新报告,为社会科学查体系的构建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4.2 进一步加强社会科学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各社会科学文献信息机构之间要相互协调,确定各自专业领域的核心期刊,完善各专业领域的检索体系和相应的中外文数据库,同时文献支撑必须符合机检和手检的起码要求。加强文献资源的二次开发和规范化建设,各文献信息机构要把本地域范围内的社会科学创新成果收集起来,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分类和著录,建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成果数据库,最终形成全国社会科学创新成果数据库。加速文献资源的网络化建设,尽快实现全国省、市、自治区的社会科学文献信息机构的联机检索和资源共享。

4.3 加强社会科学查新理论与方法研究。 社会科学文献信息机构应认真研究社会科学查新所涉及的政策、体制、工作方式和研究方法等问题。在借鉴科技查新方法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出一套符合社会科学研究规律及其成果特点的社会科学查新制度和查新方法。对社会科学查新过程中各类因素的控制,可以通过层次分析法、交叉影响矩阵法建立层次分析模型,找出影响查新质量的主要、一般和次要的因素。对查新中相关文献的年代、分布,可利用模糊概率统计方法、统计分析法和文献计量学原理进行探索,重点研究年代与次重点检索年代的区分。对社会科学成果查新质量评价可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在查新论证方法上,应该建立规范的数学评价模式。在查全率和查准率的改进上,可以采用多指标检索分析和模糊检索统计方法。还可以利用定量方法体系中运筹学原理和系统分析法等,对查新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检索工具的选用、检索年代的确定等问题给予定性和定量的评价。

以查全查准为核心,制定周密的检索策略。在制定检索策略的程序上一般应准备“紧”、“松”两套检索策略,既要保证查“全”,还要考虑节省费用,尽量避免误检现象。当课题的主题范围比较窄时,可根据其新颖性选择检索词,制定一套“紧”的检索策略;在查不到或查到文献极少时,再使用一套“松”的检索策略以扩大查找面,从而得到可靠的文献比较依据。在检索概念的选择上,要注意少用概念,而同类检索词要全要多。对某一个查新课题而言,只有对次要特殊概念应少用或不用,对主要、基本概念的同类检索词要多用,才能保证查全率。同时,要准确全面地选择检索工具,注意机检和手检的相互补充。

4.4 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在撰写论文等研究成果时,要注重规范性,要有成果摘要、关键词和参考文献等检索标识。社会科学刊物要向自然科学刊物学习,在规范性方面要与国际接轨,这不仅有利于国际学术交流,也为文献信息机构开发信息产品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4.5 尽快建立起一支以知识渊博,经验丰富, 实际工作能力强的中年专业人员为骨干的查新人员队伍。对于查新人员的资格审定、业务考核、职务聘评晋升等应有严格的要求,除具备图书馆学情报学硕士或学士学位之外,还应有第二专业硕士学位或学士学位。社会科学文献信息机构中的高级职称和学科专家应首先保证查新服务部门的需要。对原有的查新服务人员,不能胜任工作的要尽快调离,基本可以胜任工作的要让他们不断融入新的技术环境,掌握新的服务技能,持续地为用户提供查新服务。

总之,对于我国社会科学查新服务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可谓任重而道远,应属同行今后努力的方向。

标签:;  ;  ;  ;  ;  

我国社会科学查新的难点与对策_文献分析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