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 山东泰安 271000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诊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4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急诊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救治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死亡率、抢救死亡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护理有效率83.67%高于对照组51.02%,P<0.05。结论 在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用急诊护理其护理效果良好,使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大大缩短。
关键词: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急诊护理;临床效果
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是临床脑外科的一种多发病,疾病特点为病情多变,起病急,病情严重,并对患者的脑组织会造成损伤。在对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需要对疾病特点进行全面掌握,并加强急诊护理措施,缩短患者急诊时间和抢救时间,从而降低死亡率和病发率等[1]。为对急诊护理在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本组就针对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急诊护理方式,经临床研究表明其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7例,女性51例;年龄26-77岁,平均年龄为(46.28±4.2)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为(5.2±1.7)年。按照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9)和观察组(n=49)。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的比较中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研究价值和比较意义。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急诊护理,主要包括:①体征监测:观察患者是否发生单瘫或偏瘫症状,并对患者运动及肢体反射状况进行监测,同时监测患者的颅内压和意识状况,如患者出现剧烈头痛、喷射样呕吐和频繁恶心等症状,则需要根据呕吐物的量、性质及颜色来判定患者颅内高压情况[2]。②高热护理:如患者体温持续升高则会对患者的中枢神经造成损害,并出现中枢性高热等情况,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对患者给予亚冬眠疗法和物理降温方法,缓解患者的高热症状。③呼吸道护理:对于部分患者在术后如意识不能及时回复,则会使患者的呼吸系统防御能力降低,从而造成咽部肌群深度麻痹,并造成神经反射性迟钝,口腔分泌物留置,进而引发肺部感染,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每两小时对患者进行一次翻身,并采用雾化吸入治疗,使呼吸系统湿润[2]。④躁动护理: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在临床治疗和护理过程中通常会存在躁动不安的现象,主要原因是由于脑水肿造成,因此需要给予镇静剂。同时对于躁动不安的患者要避免对其肢体约束,避免使其颅内压提高,从而加重脑水肿症状,或加大了颅脑的消耗量[3]。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抢救时间、住院死亡率和抢救死亡率进行观察和比较。在护理后,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病情,对其护理有效率进行比较。其中治愈:患者无神经功能损伤,无伤残发生;显效:神经功能轻微损伤,并出现0-1级伤残;有效:神经功能一般损伤,有2-5级伤残;无效:神经功能损伤严重,伤残人数较多[4]。
1.4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本组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数资料行X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表明组间差异显著,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状况比较:观察组患者在救治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死亡率、抢救死亡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疗效比较:护理后,对照组患者治愈11例,显效14例,有效13例,无效11例,有效率为51.02%;观察组患者治愈18例,显效23例,有效4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83.67%,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重症颅脑损伤通常是因外力作用下导致头颅损伤的情况,导致颅内骨折或颅内组织损伤,进而导致神经组织损伤和脑血管,使颅内压力升高,出现脑水肿或脑疝。而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损伤、处于昏迷状态,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双侧瞳孔扩大等,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如不能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则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5]。
在对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护理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对病情进行有效控制。在采用急诊护理后,其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减少了并发症发生,并克服了病情的发展和变化,病死率得到有效降低,在护理中护理人员应与患者保持适当沟通,采用规范化的护理干预措施,缩短住院时间和抢救时间,为患者争取最佳的治疗时机。根据本组研究结果发现,急诊护理在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其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贺波. 纳美芬对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血清β-EP和NSE水平的影响[J]. 西南国防医药,2016,26(09):991-993.
[2]张进彦. 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诊护理的临床效果[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2):110-111.
[3]吴耀利. 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诊护理的临床观察与体会[J]. 中国卫生产业,2013,10(17):35+37.
[4]蔡榕,许湘. 院前急救在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21):136-137.
[5]陈凌云,阮华娟,肖碧玲. 安全护理对急性重症颅脑损伤鼻饲患者的影响[J]. 广东医学院学报,2012,30(01):92-93.
论文作者:张琳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9
标签:患者论文; 颅脑论文; 损伤论文; 重症论文; 急诊论文; 时间论文; 死亡率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