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儿童歌曲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流行歌曲论文

我国儿童歌曲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流行歌曲论文

我国儿童歌曲创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儿童论文,我国论文,歌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J6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26(2004)01-0236-05

20世纪一开始就被预言为“儿童的世纪”,回顾过去的20世纪确实如此,保证儿童身 体、心智、道德、精神的发展被提到国际事务的高度并予以特别的重视,为儿童创造和 谐发展的条件,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崇高时尚。儿童的物质生活特别是精神生活发生了 质的变化。儿童歌曲创作在其变化中担当了重要的角色,儿童歌曲是儿童生活中最常见 的艺术形式,给他们以丰富的艺术情趣和愉悦感受。儿童歌曲创作的繁荣与儿童精神生 活的丰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然而,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的儿童歌曲创作由于受到 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出现了萎缩现象,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探究儿童歌曲创作萎 缩的原因,并为其寻求出路已是迫在眉睫。

儿童歌曲是儿童生活中最常见的艺术形式,从广义上看,它包括幼儿歌曲、儿童歌曲 、少年歌曲三个部分。它是通过歌词与曲调的完美结合,对儿童进行审美教育的。我国 的儿童歌曲是随着本世纪初“学堂乐歌”活动的开展而逐步形成的。当时的乐歌,大多 采用欧美各国及日本的歌曲曲调填词配歌。“五四运动”后,开始有了音乐创作活动, 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学堂歌曲、唱游歌曲和儿童歌舞剧及歌舞表演曲。抗日战争时期,随 着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展,许多专业音乐家创作了不少优秀的儿童歌曲,反映广大少年儿 童跟随前辈英雄英勇抗战的精神风貌。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音 乐工作者在总结过去儿童歌曲创作经验的基础上,吸取了丰富的民族素材,并借鉴外国 优秀儿童歌曲的技法进行创作,儿童歌曲的创作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许多专业和业 余的儿童歌曲创作者的创作热情和艺术探索空前活跃,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儿童歌曲,如 《我们美丽的祖国》(张名河词、晓丹曲)、《嘀哩·嘀哩》(望安词·翻振声曲)、《歌 声和微笑》(王建圆·谷建芬曲)、《七色光之歌》(李幼容词、徐锡宜曲)、《少年、少 年,祖国的春天》(李幼容词、寄明曲)、《采蘑菇的小姑娘》(晓光词·谷建芬曲)等, 这些脍炙人口的儿童歌曲题材广泛、体裁丰富、形式多样、风格新颖,以其清新优美的 曲调和活泼欢快的节奏形象地表现出中国少年儿童的精神面貌和幸福生活,深受广大少 年儿童的喜爱。

然而,辉煌的业绩掩饰不住一个残酷的现实:20世纪80年代后,适合少年儿童歌唱的 优秀歌曲及其创作数量越来越少,能够在学生中广为传唱的校园歌曲几乎难以寻觅。前 些年,上海在“六一”儿童节即将来临之际,组织了一次“上海歌谣大赛”,但在最后 的决赛上,原来特设的奖金上万元的创作大奖却因无人参与而改为特别奖,颁发给了参 加比赛的儿童选手。此外,不久前在北京保利剧院举行的名为“金帆金曲童声合唱专场 ”的音乐会中,孩子们演唱的是《掀起你的盖头来》、《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歌曲,在 某地小学生毕业晚会上,竟然有小学生登台演出《你有几个好妹妹》,很可惜的是在孩 子们的晚会上,从头到尾就是听不到一首属于这个时代孩子们自己的歌,残酷的事实就 活鲜鲜地摆在眼前,尽管文化教育部门做了不少努力,但近年来的仍然难如人意,为此 ,几乎每年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提案都在为孩子们没有好歌唱而呼吁。[1]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儿童精神营养的贫乏,着实让人焦虑。儿童需要健康向 上、悦耳动听的歌曲。对于儿童而言,儿童歌曲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来表达儿童的思想 、感情、观念及他们眼中的社会生活。优美而又具有进步意义的儿童歌曲,通过美的内 容和美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对少年儿童进行审美教育。当他们在唱或听《我们的生活多 么幸福》时,就会自然地唤起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以及建设祖国美好明天的决心;而 欢快活泼的《一分钱》则会引发少年儿童对拾金不昧精神的赞颂……总之,优美的儿童 歌曲都会从不同侧面激起少年儿童对美的情感的体验,给他们以美的享受,同时也陶冶 了他们的情操。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缺乏积极向上格调的歌曲对他们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然而 ,当今儿童歌曲创作出现了萎缩现象,为何连孩子们的音乐饥渴都解决不了呢?认真审 视儿童歌曲创作所处的社会背景,透过现象进行深层的分析,其深层原因便能端详出一 、二了。

1.创作队伍素质不高

优秀的儿童歌曲是创作者经过长期的生活积累,由艺术灵感的点燃而燃烧的火炬,是 蓄积已久体验沉淀的突然喷发。因此,儿童歌曲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的 素质。这些年,也常讨论如何加强儿童歌曲创作问题,奖也没少评,但由于创作队伍素 质不高的原因,适合儿童的歌曲佳作仍然寥若晨星。创作队伍的问题突出地表现在两个 方面:一是现在专为儿童写歌、冲在第一线的仍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已大有作为的 作家,如李幼容、李群、张文纲等。到如今,他们年事已高,而高素质的接班人却是“ 月明星稀”,创作队伍出现了严重的断层现象。二是年轻的儿童歌曲的创作者远离时代 、创作者缺少生活,应该说这些年创作的歌曲从数量上说并不少,但能在孩子们心灵上 撞出火花的并不多,缺乏对当今儿童生活的深层了解是当今儿童歌曲创作萎缩的主要原 因。

2.流行歌曲的“侵蚀”

近年来,随着流行歌曲商业运转的加快,铺天盖地的流行歌曲占据了孩子们的音乐空 间。虽然在课堂上、在有老师组织的音乐活动中仍然唱着被推荐的歌曲,但在他们的课 余音乐生活中,流行歌曲才是主流。儿童们对流行歌曲的迷恋程度,简直让人吃惊。越 来越多的少年儿童成为流行歌曲的“发烧友”,成为“天王”、“天后”的崇拜者。笔 者曾以“儿童歌曲”、“通俗歌曲”、“流行歌曲”这三类歌曲,请一个班(小学六年 级)的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填写顺序,结果绝大多数学生选择流行歌曲为第一爱好,通 俗歌曲排在第二位,排在最后的便是儿童歌曲。

一方面是对儿童歌曲的冷落,一方面是对流行歌曲的热衷。首先,我们应该明白其中 原因。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既有表层的,也有深层的。从表层看,流行歌曲的容纳量较 宽,配器色彩丰富,而且像“青春美少女”、“千禧年代”那样的群唱方式,人人都有 的普通嗓子和演唱的投入感,很容易发起孩子们的共鸣。从深层看,流行歌曲里引起孩 子们共鸣的感情内涵已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和揣测,诸如伤感、困惑、迷惘、孤独等等 这些通常属于成年人的感情,孩子们也跃跃欲试去参与、体验、揣摩了。众多的家长、 老师对少年儿童这种不合适的感情体验,对他们畸形的音乐生活,对流行歌曲可能给孩 子们带来的不良效果深感不安。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较普遍的认识是“ 媒体导向说”,认为这主要是电视等传媒对流行歌曲的大力扶持、推广,同时又很少向 孩子们介绍严肃音乐、儿童歌曲的结果。诚然,宣传上的不平衡,的确有着推波助澜的 作用,但问题的实质并不在此。有调查显示:音乐院校的附中、附小的学生,他们大多 从入学前五岁就开始学习乐器,但他们的课余生活也同普通中小学生一样,甚至有更好 的条件去欣赏流行音乐。他们对流行歌曲的沉迷远远超过了自己的专业。严肃音乐和流 行音乐在儿童的音乐天空中并不互相排斥,而是一种互补的关系。

现在的儿童和六七十年代的儿童有许多的不同之处:他们是时代的宠儿,享有优越的 物质条件;他们是电视机前长大的一代,电视机的直观性、形象性对孩子们在文化、知 识、思想等方面的种种影响是从前的孩子所无法企及的。此外,他们处在一个开放的时 代,在同外部的文化交流中,在社会、家庭的交际往来中,他们所获得的信息量和知识 面更远非过去的孩子所能比拟。少年儿童在这种开放的环境中所形成的性格也显得敏感 、多思、有较强的独立判断力。事实上,现在的儿童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就面对升学和生 活的压力了。

其次,在我国,儿童教育被披上了一层母性化的色彩,“金色的童年”、“老师-妈妈 ”、“人人叫我好儿童”等等浸透着温柔的母亲式的口吻和情调,这些歌词给了孩子们 幸福的陶醉感,也培养了他们的依附感,还寄托了大人的传统要求:“乖!”、“听话! ”。这反映了初等教育中越来越多的女性总是有意无意地在延长孩子们的“心里断乳期 ”,有意无意地施展她们的“恋母情结”,但是这种与“听话”、“乖”对应的文艺作 品,对于低年级的孩子们也许还能接受,但对今天这些早熟的并渴望自己独立性格的少 年,这些情调、口吻也许会被认为是对他们的不尊重了。

再次,从儿童教育观念来看,我们的儿童歌曲虽然做过不少增强生动性、娱乐性的努 力,但仍一直从属于“教育功能”这个框架中,对儿童应该强调教育性的一面,但在中 国的传统家训中,儿童总是处于被动、受制约的地位。虽然今天的教育内容已发生了根 本的变化,但儿童的地位依然如故。儿童文艺的教育功能观念的束缚要比成人文化严重 得多,这种观念上的孩子只是一群缺少个性、只有共性的待开化的群体。反映在儿童歌 曲创作中,那些只有共性没有个性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语言,便是当今的孩子无法接受的 ,这也间接导致了儿童歌曲市场的萎缩。

总之,今天的少年儿童在心态、性格、审美追求上比以前的孩子有了很大的变化,如 果我们的儿童歌曲创作者不调整对他们的认识,不拓展我们创作的语言、手段,就会与 孩子之间形成气质、性格、审美追求上的差距,也许这就是我们的儿童歌曲遭受冷落的 又一重要原因。

3.应试教育的影响

儿童歌曲的服务对象就是广大的少年儿童。但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儿童歌曲根本就 没有用武之地,其在小学教育中一直处于“小儿科”的地位。在“创作、出版、发行、 物质刺激、再创作……”这一循环机制下,最终也导致了儿童歌曲创作的萎缩。

首先,就学校方面而言,长期以来,他们重理性、重知识而轻陶冶,音乐课一直未被 重视。有的学校虽然明明白白的写着每周两节音乐课,但实际上却经常被语、数、外等 课代替,有的甚至改为自习课,音乐课形同虚设。这在边远地区表现更为突出,四川宜 汉县某乡多数村小的音乐课上课率最高的也仅为40%。学校师资方面也严重缺乏。早在1 995年据国家教委的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当时全国共有小学682588所,班级4013617个, 音乐教师约有11.3万人,音乐教师合格率为85%,平均每所学校音乐教师0.16人,也就 是说约36个班才有一名音乐教师。这是全国的整体情况,越到边远地区,音乐教师缺额 和学历合格率低的问题就越突出。[2]

其次,从家长方面看,为了使自己的孩子成材,他们剥夺了孩子的一切娱乐时间,不 准参加歌唱队、合唱组等,整天把孩子泡在“军事化”的“题海战术”中,实行“成绩 中心论”。另一个极端便是音乐特长生的问题了,为了使子考上重点学校或接受音乐的 陶冶,一些家长乐此不疲地让孩子们进行古典音乐的熏陶。著名教育工作者廖乃雄在谈 到我国的音乐教育现状时,不无痛心地提醒人们:当今有许多学生从小就被家长逼着学 某种乐器,完全不顾年龄、生理、心理条件和特点,不顾孩子们自己的兴趣,不按艺术 的自然规律被迫致力于技术的操练,力求达到技能的掌握,从而使儿童逐渐丧失了对音 乐原有的乐趣和敏感。这就从根本上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宗旨。

4.市场经济的冲击

当代的中国,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的需要和制约,音乐的商业化现象对社会 音乐生活的介入,已是种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和客观存在。从某种意义上 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已置身于这个庞大的商业化的音乐文化市场中,于是便出现了一些 消极的因素。“一切向钱看”,部分儿童歌曲创作者不会为了那菲薄的稿费而努力创作 儿童歌曲,而是将眼光转向了“前途光明”的流行歌曲创作。出版发行商为了其经济利 益,则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作品的包装和炒作上,忽视了内容与艺术的追求。更有甚者往 往牺牲内容的真、善、美,凭借无聊文人炮制的颓废、低俗的儿童歌曲发财,这都是市 场经济给儿童歌曲创作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

此外,儿童歌曲创作理论的落后也是影响儿童歌曲创作的一个重要原因。儿童歌曲创 作理论对其创作具有开路和引导的作用,如果理论研究跟不上,创作质量自然难以令人 满意。以上诸因素的共同作用,最终导致了儿童歌曲创作的萎缩。

儿童歌曲创作的萎缩似乎是一种必然,然而儿童歌曲创作的繁荣却是时代的要求,否 则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要真正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

1.提高创作队伍的素质

“每一个从事儿童文学的作者都应该考虑到读者的一切特点,否则,他们的书就成为 无用的、儿童不需要、成人也不需要的书了。”(高尔基语)儿童歌曲创作也是如此。儿 童歌曲的歌唱对象是由不同年龄、性别、智力、个性、文化背景的孩子们共同组成的一 个群体,必须充分考虑到儿童的心理品质特征,深入地体验他们的生活,认识各个层次 的儿童的需要、特点和差异,站在时代的至高点,创作出适合儿童的喜闻乐唱的歌曲。 这就要求每一位创作者都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学习政治、历史、哲学、美学、社会 学等各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熟悉儿童生活的基础上,准确地把握时代的脉搏 ,洞悉儿童心灵的奥秘,敏锐地感受纷纭驳杂、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并将其转化、升 华为富有强大魅力的艺术作品。此外,教育部门要加大对儿童歌曲创作者的培养,防止 “断层”现象的发生。

2.提高作品质量

流行歌曲对儿童歌曲的影响,有流行歌曲自身“魅力”的一部分原因,但最根本的原 因就在于儿童歌曲的质量不高,不能吸引儿童。要从根本上解决流行歌曲对儿童歌曲的 “侵蚀”问题,就要从拓展我们的思路入手,多样化地发展儿童歌曲创作。

首先,儿童歌曲应该贴近孩子们的心灵。如果将歌坛的几种歌曲用“视觉效应”来比 喻的话,看艺术歌曲常有仰视感,因为这是艺术家的艺术;看流行歌曲常有平视感,因 为这是平民的艺术;而看儿童歌曲则常有居高临下的俯视感,因为这是教育者对被教育 者的艺术。这样的态势不仅阻滞了创作者的创作思路,还拉开了创作者与儿童的距离。

其次,我们的儿童歌曲在艺术功能上应百花齐放,没有必要强调每首歌都有明确的教 育目的。在创作中,要全面坚持儿童歌曲创作的审美、教育和娱乐功能,坚持思想性与 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第三,要强化儿童歌曲创作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孩子们崭新的生活内容所带来 的少年儿童歌曲艺术在题材、体裁、形式等表现手法上的更新,则是新形势下可忽视的 必然规律……还应重视创作技巧的不断提高,我们主张一手向民族传统,一手向外来的 技巧学习,我们执着地去追求,大胆地去创新,写出更新更美的作品来。”著名儿童歌 曲创作家李群的这段话就是在提醒儿童歌曲创作者,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少年儿童的 欣赏能力和审判意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要求儿童歌曲创作者在创作上要跟上时 代,推陈出新,作品要增强时代意识。这就依赖于儿童歌曲创作者主体意识的觉醒和张 扬,不要把那些陈旧的、有悖于儿童歌曲创作特点的创作原理和固定模式视为圭臬,而 必须大胆地突破这种束缚,把自己的创作实践置身于创新探索的大潮中去。

总之,我们应该鼓励各种形式的创新尝试,努力更新我们的观念,拓展我们创作手法 。这样创作出来的儿童歌曲才能获得孩子们的喜爱,才有可能帮助他们建造一片美好而 又开心的音乐天地。

3.摆正音乐教育的位置

21世纪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异常激烈,竞争的关键是人的素质。1993年,党中央和国 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要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 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为此,我们必须将素质教育作为促进音乐教育和儿童歌曲创作 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挖掘学生自身潜能,以完善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 育。毋庸讳言,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促进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 的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必不可少的。正如音乐教学大纲所说:“音乐教育是实施 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建设社会主 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作用。”唱歌作为儿童生活中最易为儿童接受、理解的一种艺术形 式,是贯穿音乐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繁荣儿童歌曲创作也是素质教育的必 然要求。

教育部门要继续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加大宣传、执行的力度,使学校、老师、家长从 根本上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同时,增加对音乐教育的投资,培养大批高素质的音乐教 师,在这一方面,我们的师范学校、师院、艺院任重而道远。此外,基于音乐课的重要 地位,应将其列为必修课。早在1967年,美国就在著名的《唐哥伍德会议》宣言中提出 :“教育必须把生活的艺术、个性的建构和创作性培养作为主要目的。鉴于学习音乐对 于实现这些目的具有很大的作用,我们现在倡议把音乐置于学校课程的核心。”这样也 就保证了儿童的音乐学习时间,拉近了儿童与儿童歌曲的距离。

4.处理好儿童歌曲创作商品化与精品化的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冲击,使儿童歌曲创作面临两大难题:一是逐步商品化,走向市 场,谋求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二是儿童歌曲创作精品化,净化儿童歌曲市场。商品化与 精品化二者是相辅相成、相生相克的,张扬儿童歌曲创作的商业效果,便导致精神品位 滑坡;强调精品创作到位,又可能带来其文化市场短时期的萧条。商品化与精品化“二 律背反”,这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我们提出的新的挑战。儿童歌曲走向市场势在必 行,繁荣儿童歌曲创作又必须创造精品。因此,我们必须处理好儿童歌曲创作中的商品 化的与精品化的关系。

儿童歌曲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属于上层建筑的,其生存、发展是离不开经济的。 作品的发行、传播需要通过音像、屏幕等中介,最终才能进入“使用”领域。因此,儿 童歌曲创作的繁荣不能游离于市场之外,必须纳入市场经济大循环体系,我们要正确认 识儿童歌曲创作商品化的必然性。

在现实社会中,首先要努力提高儿童歌曲家的地位,同时采取多种形式的激励措施, 鼓励专业及业余的创作者突出主旋律,创造出精品,这不仅提高了精神生产者精神追求 的品味,同时也是对他们物质欠缺的一种补偿。每两年一次的奖励儿童文学创作的“列 宁奖金”就高达15,000美元。新时期虽然我国也评了几次奖,但奖金过万者是“凤毛 麟角”。其次,文化出版部门要重视儿童歌曲的出版发行工作。各报刊杂志能为儿童歌 曲提供一个广阔的展示空间,保证儿童歌曲创作、出版、发行的渠道畅通,从而促使儿 童歌曲创作的良性循环。值得注意的是,在充分肯定市场经济对儿童歌曲创作所带来的 积极作用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它的负面效应,绝不能失控,市场要什么就创作 什么,甚至不择手段以满足眼前的一己之利这样最终将会摧残和毁坏市场,这样导致儿 童歌曲创作的不景气。

儿童歌曲创作的商品化是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商品属性所决定的。但儿童歌曲不同于 一般的商品,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商品,有教育、审美、认识、娱乐的功能。这些功能 决定了它具有永恒的艺术价值。商品化不是创作者降低创作水准,出版商谋取暴利的借 口。从长远的眼光看,在市场竞争中,最终是以质量取胜的,所以绝对不能忽视儿童歌 曲创作的精品化。因此,只有构筑儿童歌曲创作中商品化与精品化的和谐统一,才能促 进儿童歌曲创作的繁荣。

此外,针对儿童歌曲创作理论研究落后的现状,还应大力倡导理论研究和探讨的学术 风气,这对于活跃理论空气和创作思想能起到重要作用。提倡创作者与评论家的平等对 话、诚恳质疑、互相切磋,在一种团结活泼、融洽宽松的气氛中积极进取,不断攀登儿 童歌曲创作的高峰。

我国有好几亿的儿童,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关系着中 华民族的兴衰。为其奉献优秀的儿童歌曲、馈赠高品位的精神食粮,是我国广大音乐教 师与专业、业余词曲作家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对儿童的关注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 而且对其物质方面的关注远胜于对其精神方面的关注。儿童歌曲创作者应该紧跟时代, 更新观念,创作出更多集教育性、娱乐性、审美性于一体的具有时代气息的儿童歌曲, 让优美动听、健康向上的儿童歌曲与少年儿童相依相伴。

我们坚信:任何事物都自有其潮汐、自有其步调,儿童歌曲创作只是暂时的萎缩,因 为关注的眼光已经越来越多,有了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不久将来,儿童歌曲创作定会 呈现出一片繁花似锦、竞相争艳的景象。

标签:;  ;  ;  ;  

我国儿童歌曲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流行歌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