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儿童智力低下论文_周婉琼

周婉琼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目的:探析针灸与康复训练配合医治儿童智力低下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医治的68例智力低下患儿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仅施以针灸医治,观察组除针灸医治外,配合康复训练,对比分析2组临床作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06%,显著高于对照组64.71%,对比存在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1.51,P<0.01)。结论:针灸与康复训练配合医治智力低下儿童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语言障碍,提高交往能力,对促进患儿智力发育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借鉴与推行。

关键词:针灸;康复训练;儿童智力低下

智力低下是指大脑遭受外界因素的损伤而导致人的认知能力受限。造成儿童智力低下的原因有多种,如遗传变异、内分泌异常、脑部创伤以及病毒感染等均可使患儿出现脑发育欠缺,从而影响智力的发展。为更有效的改善儿童智力低下的临床医治效果,本次研究特选择我院收治的68例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就针灸与康复训练的联合作用效果进行探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医治的智力低下患儿68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方式,将68例患儿均分成观察组34例、对照组34例。观察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范围11个月-12岁,平均年龄(5.3±1.8)岁。对照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范围1-11岁,平均年龄(6.2±1.4)岁。采用统计学处理手段,比较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常规资料。P>0.05表示无统计学价值,故可用于对照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仅施以针灸医治,观察组除针灸医治外,配合康复训练。①针灸医治:体针取穴包括大椎、风府以及风池等;头针取穴包括百会、颞三针以及四神聪等。体针操作使用1寸毫针,头针操作采用1.5寸的毫针;待进针得气,行捻转平补平泻手法;留针0.5h,期间运针两次;针对患儿临床不同症状加针,若存在语言受限者,加刺神门、大钟;若存在运动受限,加刺太冲三阴交、风市、外关以及曲池;若存在吐舌流涎,加刺水沟、承浆;若存在平衡障碍,加刺翳风、听宫。②艾灸医治:取穴肾俞、大椎以及百会等,每穴5min;如果艾灸过程,出现皮肤稍红为正常表现;若出现小水泡,机体能自主修复,无需额外处理;若为大水泡,需放出水液并涂上烫伤油,以免发生感染。③康复训练:安排专业康复医师进行指导,主要训练患儿的肌力、手功能、认知能力并指导运动训练;采用1对1的训练方式,30min/次,1/次;30的为1个疗程,不间断训练3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选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评定2组患儿的智力水平,根据韦氏测评法提升15分为1个标准差。评估患儿医治3个月后的临床效果,具体疗效评定为:① 显效:智力评分提升至少15分;②有效:智力评分提升5-15分;③无效:医治前后,智力评分未提升,甚至降低。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

1.4统计学处理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汇总数据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医治后,观察组患儿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无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存在统计学价值;2组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区别,P>0.05对比不存在统计学价值;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1.51,P<0.01组间比较存在高度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2组患儿临床医治效果的比较[n(%)]

3.讨论

智力低下的儿童,其在语言、动作方面的发展十分缓慢,并且缺乏人际交往能力,严重影响患儿的正常生活。在遗传方面,染色体异常以及基因突变均可导致儿童发生智力低下[1]。在孕期损害方面,孕妇产前不良行为也会影响孩子后天的智力发展,如吸烟、饮酒以及孕期营养不足等。

小儿智力低下临床上多表现出记忆力差,对知识的掌握需反复多次学习,并且一次接受的知识量较才正常儿童少;存在言语障碍,仅能表达难易程度较低的语句;欠缺数字概念,仅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会简单的加减运算;感知不灵敏,不论是视觉方面还是听觉方面,均表现出较慢的反应速度,但视觉刺激能较听觉刺激好些;欠缺逻辑思维,对抽象事物无法发挥想象,语言概括组织能力差,并且无法触类旁通;容易情绪化,自主控制能力非常差,易动怒且情绪波动大。临床对智力低下儿童医治采用针灸法,因为从中医角度分析,该病是由髓海空虚、气血虚弱所致[2]。因此,临床医治时需要补益脑髓、养心益智,并通调督脉。通过针刺风府、百会以及四神聪可起到疏通经络、通调督脉的效果,并能够促进醒脑开窍,改善患儿行为障碍,对提高患儿智力具有积极作用。由于智力低下儿童通常不会配合医治,再加上针灸给患儿带来的疼痛等因素,更加使得患儿躁动不安。因此,进针操作务必保证动作轻柔,并且快、稳、准。对智力低下儿童配合进行康复训练,对改善患儿运动能力,促进其社交与生活自理均十分有益。

本次研究,观察组患儿采用针灸与康复训练配合医治,而对照组患儿仅施行针灸医治。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7.06%,对照组总有效率64.71%。可见针灸与康复训练的配合效果,明显比单纯采取针灸医治的效果好,对比存在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1.51,P<0.01)。

综上所述,针灸与康复训练配合医治智力低下儿童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语言障碍,提高交往能力,对促进患儿智力发育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借鉴与推行。

参考文献

[1]黄奏琴,裴建,王伟明.针灸结合康复训练综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进展[J].天津中医药,2015,32(11):700-704.

[2]李勇.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应用效果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15,13(23):37-39.

论文作者:周婉琼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5

标签:;  ;  ;  ;  ;  ;  ;  ;  

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儿童智力低下论文_周婉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