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内心电图辅助PICC导管尖端定位的效果研究论文_吴科杰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第一医院特检科心电图 浙江杭州 311400)

【摘要】目的:探究在心房内心电图的辅助下进行PICC导管尖端定位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6例需接受化学药物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8例。其中对照组此给予体表定位法及X线定位确认PICC导管尖端位置,研究组给给予心房内心电图引导定位及X线定位确认,比较两组患者的PICC导管尖端定位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定位操作时间为(15.62±0.37)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6.74±0.41)min(P<0.05);研究组PICC置管到位率为94.83%,对照组为93.10%(P>0.05);研究组置管后静脉炎及导管堵塞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45%和1.7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76%和15.52%(P<0.05)。结论:采用心房内心电图辅助PICC导管尖端定位方式可对其位置进行准确判断,定位到位率高,其操作所需时间短,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经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导管;尖端定位;心房内心电图定位

【中图分类号】R5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5-0128-02

经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是近年来临床上常用的静脉营养和静脉用药方法,但其在置管过程中很难做到一次性置管到位,容易出现异位,从而导致静脉炎、静脉血栓等置管后并发症[1]。X线定位和心房内心电图定位技术是目前用来观察PICC导管尖端定位的两种常用方式,后者被认为具有更好的优势[2]。本研究则在此基础上对两种技术的定位效果进行更为全面的比较,现将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6例需接受化学药物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8例。其中对照组中男27例,女31例;年龄24~64岁,平均49.3±3.7岁;疾病诊断:消化道恶性肿瘤19例,妇科恶性肿瘤25例,肺癌14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32例;年龄24~64岁,平均50.2±3.9岁;疾病诊断:消化道恶性肿瘤21例,妇科恶性肿瘤24例,肺癌1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由有专业能力的护士实施PICC置管,置管方法和步骤相同。对照组:操作者在超声引导下完成穿刺,根据自身临床经验确定导管到达预测位位置后固定,送患者至放射科行X线以确定PICC导管尖端的位置。研究组:置管前连接监护仪及转换适配器,采用3电极心电监护模式,模拟标准心电图肢体导联,设置为Ⅱ导联状态,采取与对照组相同的置管方法,打开转换适配器并切换至心房内心电图模式,观察患者P波变动,通过缓慢继续送管或后退导管调整导管位置,当P波由逐步高尖恢复至正常时将导管撤出2cm,之后将插管鞘撤出并封管。完成操作后再通过X线对尖端位置进行确认。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PICC置管操作时间、到位率及置管后两组患者静脉炎和导管堵塞等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于

采用SPSS 23.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行t检验和χ?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插管操作时间及到位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插管操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到位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插管操作时间及到位率比较

3.讨论

准确的PICC导管的尖端定位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准确地将PICC管置于上腔静脉可允许药物和溶液快速且高浓度的输注至心脏,从而发挥其治疗及营养效果。传统的PICC尖端定位方式很可能在操作过程中受到手术、血管解剖变异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尖端异位,在纠正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导致影响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出现血栓、静脉炎、淋巴瘘等并发症,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甚至对其生命安全产生威胁。而心房内心电图辅助PICC导管尖端定位技术则是通过心房内的心端心房内的心电图信号监测来进行定位的方式。当PICC管尖端在放置时超过上腔静脉导致右心房时,其心电图就会出现波幅增高的心房去极波P波,当退回至心房内时则可恢复正常[3]。因此P波的这种变化能够清晰地反映出PICC导管尖端的位置。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PICC置管到位率为94.83%,对照组为93.10%(P>0.05),则提示心房内心电图辅助PICC导管尖端定位方式准确率高。此外,我们进一步比较了两种定位技术操作所需时间和置管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插管操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置管后PICC管堵塞及静脉炎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该种定位方式操作简单、快捷且安全性高,这主要是由于其具有准确定位的特点所决定的,同时还能对错误的导管位置进行实时纠正,无需重新穿刺,从而进一步大大减少和降低了置管所需的时间和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4]。

综上所述,采用心房内心电图辅助PICC导管尖端定位方式可对其位置进行准确判断,定位到位率高,其操作所需时间短,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董惠娟?,?李红梅,吴秀琴?,等.B超在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术中导管头端异位的应用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14):74-76.

[2]胡茶花,杨水秀,等.心电图定位技术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J].江西医药,2014(6):563-564.

[3]江群?,郭玲,黄敏,等.心房内心电图在中心静脉导管定位准确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9):772-775.

[4]张荣花,张静,丘金花.心电图引导PICC置管尖端定位临床实践与分析[J].中外医疗,2015(34):68-70.

论文作者:吴科杰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9

标签:;  ;  ;  ;  ;  ;  ;  ;  

心房内心电图辅助PICC导管尖端定位的效果研究论文_吴科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