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现代化经验的科学总结--借鉴江泽民的“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若干重要关系”的经验_市场经济体制论文

社会主义现代化经验的科学总结--借鉴江泽民的“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若干重要关系”的经验_市场经济体制论文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学习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的体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论文,正确处理论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论文,关系论文,经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重要讲话的第二部分《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是一篇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极其重要的光辉文献。这篇文献,总揽全局,高屋建瓴,深刻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十二个重大关系,明确提出了正确认识和处理十二个重大关系的总的思想和原则。十二大关系的论述,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的新发展,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新飞跃。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江泽民同志关于十二大关系的论述,对于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理论来源于实践。江泽民同志关于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十二个重大关系的论述,是科学分析国际国内形势,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产生的。它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八五”以来现代化建设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生动实践和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在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条件下进行的。从国际环境看,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天下并不太平。“冷战”结束之后,世界由两霸争夺转向多极化发展,新的格局日渐明显,尽管地区性的局部战争不断,但和平环境可望保持;日新月异的世界科技革命使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国际经济合作和交往将更加密切,我国的广阔市场和发展前景的吸引力越来越强。同时,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和综合国力较量中,我们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面临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压力,迫使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奋发努力。在国内,我们正处在经济体制转换的重要时期。经过17年的积极探索和艰苦努力,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伟大的历史性成就,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建立,各项社会事业获得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特别是“八五”期间,改革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现代化建设开创了新的局面。但是,我们在前进中也遇到了不少矛盾和困难,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主要是体制转换过程中新旧体制的磨擦碰撞,改革开放推进过程中国有企业改革滞后和生产经营困难,农业基础薄弱,通货膨胀和国家财政困难,粗放型经济造成效益差、浪费严重,人口增长快、就业压力大,地区发展差距扩大,以及在经济、社会生活中某些腐败现象有所滋长等。这些都是关系全局的主要矛盾和重大问题,影响和制约着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江泽民同志关于《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的讲话,就是针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的科学回答。

江泽民同志的这篇重要讲话,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诸多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高度概括为十二个重大关系,这十二个关系既涉及生产力,又涉及生产关系;既涉及经济基础,又涉及上层建筑;既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建设中的基本问题,也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处理多方面关系经验的总结。这十二个方面的关系处理解决好了,就能推动整个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发展。

江泽民同志在这篇文献中对如何处理这些矛盾和问题,提出了一个总的指导思想,“就是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搞现代化建设所遇到的涉及全局的新矛盾和新问题,明确我们应当坚持的原则。”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进行的科学社会主义实践。这篇重要文献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当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社会主义从产生到发展经过了若干代人的艰苦探索和努力。但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过去无论是苏联,还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没有真正弄清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率领全党和全国人民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步搞清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形成了有步骤实现我国现代化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这个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江泽民同志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在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认真广泛调查研究,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观察分析国内外形势,汲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集中全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对如何推进现代化建设事业涉及全局的重大问题作出了系统、具体、全面的分析和论证,提出了科学论断,形成了《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这篇重要历史文献。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十二大关系的科学论述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产生的,是这一理论在新的实践发展中的丰富和深化,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的具体化。说明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实践中,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认识,产生了又一次新飞跃。

十二大关系的论述,是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在改革和建设新形势下的生动实践的科学概括和总结,这首先表现在文献通篇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也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江泽民同志对十二个重大关系的论述,始终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党的思想路线,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既继承前人,汲取历史经验,又突破陈规,针对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搞现代化建设遇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提出了新的思路和解决办法,为我们指明了工作方向。其次,文献集中体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发展是硬道理。社会主义国家的主要任务是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这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江泽民同志对十二个重大关系的分析,都是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围绕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展开的。可以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是这篇重要文献的中心思想。我们要牢牢把握这个中心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抓住机遇,珍惜机遇,用好机遇,加快发展。再次,文献充分体现了改革的精神。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17年来事业成功的基本经验,也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主旋律。这篇重要文献,通篇充满了改革意识和改革锐气,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全新的视角出发,用改革的态度审视和分析现代化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既有新理论、新观点,又有切合实际的新措施,充分体现了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开拓进取的马克思主义革命精神。

这篇文献是时代的产物,凝结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八五”以来党和人民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智慧,集中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指导改革和建设的成功经验。总观十二大关系的论述,有四个主要特点:

具有全局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工作千头万绪,矛盾错综复杂。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十二个重大关系,从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全面揭示了经济和社会发展遇到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涵盖了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这篇文献首先强调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这个事关全局的重大关系,强调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实践证明,这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保证。只要这三者关系处理得当,就能总揽全局,保证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处理不当,就会吃苦头,付出代价。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善于统观全局,精心谋划,从整体上把握三者关系,做到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具有战略性。实现党的十四大确定的“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必须有正确的战略决策来保证。江泽民同志这篇讲话站在历史的高度,高瞻远瞩,从纷繁错综的矛盾关系中,理出了具有长远和战略意义的十二个重大关系,并提出了正确处理这些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这是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的科学决策和重要保证。这篇文献特别强调,要实现现代化,关键在于要走出一条既有较高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国民经济发展路子,正确处理好速度和效益的关系,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即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追求数量,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转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还要求全党提高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重大意义的认识,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通过加快建立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的市场经济体制及运行机制,加强法制建设,发展科技教育,切实把经济建设搞上去。这是一个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兴衰成败的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

具有时代性。这篇重要文献是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产生的,是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产生的,既有强烈的时代性,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通篇反映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呼声,特别是反映着改革开放的呼声。江泽民同志在论述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时,强调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市场体系的培育和发展,凡是应当由市场调节的经济活动,要进一步放开搞活,同时要对市场活动加以正确的指导和调控,建立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在论述扩大对外开放和坚持自力更生的关系时,强调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要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把对外开放提高到一个新的更高水平。在论述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这个当前人们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时,特别强调,在致力于发展生产力,把物质文明建设搞好的同时,必须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更加突出的地位,把两者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去换取经济一时的发展。这些都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反映和要求。

充满辩证法。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是普遍的,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贯穿于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之中,而每一对矛盾都有两个方面。因此,必须坚持两点论,反对形而上学、片面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到处都充满着矛盾。江泽民同志在对十二个关系和每个关系内部各方的分析中,都贯穿了辩证法的全面性要求,既突出重点,又力戒片面性。对经济建设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问题,提出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对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关系问题,提出了解决地区发展差距,必须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对待公有制经济和其他经济成份的关系,强调必须长期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方针。在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上,强调必须更好地坚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方针,既要有体现全局利益的统一性,又要有统一指导下兼顾局部利益的灵活性;既要有维护国家宏观调控权的集中,又要在集中指导下赋予地方必要的权力。对待收入分配中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关系问题,强调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则,体现效益优先、兼顾公平,把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利益结合起来,等等,这些都是充满唯物辩证法的思想。

恩格斯曾经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若干重大关系》这篇文献,是我们党在新的实践中获得的极为宝贵的理论成果,我们应当很好地运用这一成果,指导我们夺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更大胜利。

(一)文献是指导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指南。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内在的规律,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才能抓住事物本质,找到解决的办法,促进事物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每前进一步都会遇到新情况、新问题,只有靠我们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深入实践,大胆探索,才能找到它的内在规律性,从“自在”走向“自为”。江泽民同志关于正确处理十二个重大关系的论述,为我们认识和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提供了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我们应当遵循这一思路和方法,结合本地、本单位的实际,认真探索研究困扰本地、本单位事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寻找解决的对策,做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文章,唱好“地方戏”。这样才能使中央和省委提出的各项战略任务落到基层,落到实处。

(二)文献是指导我们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步伐的纲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党的十四大确立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目标。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又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九五”计划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之一。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正确处理十二个重大关系,就是对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则要求。这十二个重大关系,都与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紧密相关,能否正确处理好这些关系,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成败。因此,我们要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要求,加快发展市场经济,做好体制转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篇时代大文章。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正确处理市场经济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积极发展和完善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同时尽快转变政府职能,形成以间接方式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完善对外经济体制;加强经济法制建设,建立和完善与新体制相适应的法律体系。这些工作做好了,就能逐步达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宏伟目标。

(三)文献是指导我们实现“九五”计划、2010年远景目标和“三步走”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今后15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提出了在这一时期内的奋斗目标,即在“九五”期间,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部署,到2000 年, 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为下个世纪中叶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基本实现现代化开创新的局面。根据这个大目标,我们山东到本世纪末要实现第二步战略构想,国内生产总值实现翻三番,提前达到小康水平。到2010年实现第三步战略构想,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强省。这是鼓舞人心的目标,也是实事求是的目标。能不能达到这个目标,关键就在于能不能科学地分析和正确解决目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十二个重大关系,为我们解决矛盾,克服困难,不断探索前进,顺利实现宏伟目标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根本保证。因此,我们必须在明确宏伟目标的基础上,认真学习和把握好江泽民同志重要讲话,在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指引下,长期坚持“二十字”大局的基本方针,正确处理事关全局的十二个重大关系,同时要始终坚持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九条重要方针,即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施科技兴国战略,把加强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首位,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实行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这样,经过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斗,美好的蓝图一定会变为现实。

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和把握好江泽民同志关于十二个重大关系的重要论述,认真学习和贯彻好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统一认识,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就一定能够正确处理好前进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前进,一步步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

标签:;  ;  ;  ;  ;  ;  ;  ;  ;  ;  ;  ;  ;  ;  

社会主义现代化经验的科学总结--借鉴江泽民的“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若干重要关系”的经验_市场经济体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