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式”校本教研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论文_陈伟

“主题式”校本教研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论文_陈伟

陈伟

(浙江省新昌县城东小学 312500)

摘要:小的教研活动是评课=聊课,大型教研活动,心动没有行动。“主题式”教研活动是进行有效教研的突破口,在组织校本教研的形式上多样化,对教师也提出新的要求,使得老师们在一个主题下深入开展研究、对话,共同提高。

长期以来,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活动,虽然人们并不陌生,但作为一种研究机制并未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从整个基础教育系统来看,校本研究缺乏制度的规范。因此,学校开展许多教学研究活动都存在某种程度的偏离"以校为本"的宗旨,研究的很多问题也往往不是教师教学中所面临的真实问题,致使研究空洞,缺乏现实意义。而校本教学研究主张学校的校长和教师直接面对自身真实的教学问题,开展思考、探索、改进教学活动,使教师由"问题"而发生"惊异"。当教师在想方设法设计解决问题时,便开始在自己的"行动"中进行"反思",这样,也就使广大教师踏上了一条由问题——设计——行动——反思……"铺设的校本教学研究之路。所以说,校本教研是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走向"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做研究型教师的必由之路。

我校立足“主题式”校本教研模式的实践和研究,探讨实施“主题式”校本教研的组织形式和开展方式,及“主题式”教研模式下对教师的新要求。

1、“主题式”校本教研的组织、开展主要方式

◎专题研讨式:专题研讨式校本教研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1)专题讲座。学校可以邀请一些专业研究人员来校做专题讲座,让教师接受新的课程理念;也可以外派教学骨干参加各种专题研讨会议。然后建立一个由骨干教师组成的“先导小组”。内化理念后向其他教师传播新的教育教学思想。(2)专题式研讨。“先导小组”成员与其他教师组成学习共同体。以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为研讨内容。重点解决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问题。以及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与问题。

◎行动研究式:行动研究式校本教研要求教师的研究立足于教育教学实际。从问题和自身的需求出发。做到教学和研究合二为一,变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过程为教育教学研究的过程。行动研究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是一个不断循环渐进的过程。即教师发现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和骤。采取有效的行动:行动结束后对实际效果进行评价和反思,进而又发现新的问题,制定新的行动研究计划⋯ ⋯教师就是在这样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同课研讨式:同一教学内容由两三位教师来上课,先通过对每节课的深入观察、比较和分析,提出改进建议,再通过反思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课研讨式教研还可以包括课前说(教学设计),课后说f教案执行情况分析以及教后反思);听课教师一起对所听的课进行对比、分析,再做客观、合理、公正的评析。

◎课例研讨式:课例研讨式通常安排一位教师开一节研讨课,其他教师参与听课,课后针对本节研讨课进行研讨与评课,执教教师与听课教师共同切磋,最后由教研室或校领导归纳点评。由于新的教学理念变成了教学实例,转化成教师的教学行为,而且执教教师与听课教师面对面地交流和沟通,新理念下的教学行为容易得到教师的认同和理解。除现场观摩外,我校还组织教师观看有关示范课例的录像。要求教师认真倾听、做好记录,观看后要认真剖析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学习之处。通过观摩课能促使教师多听、多想、多问和多做,通过反思、感悟和行动来增进对新课程理念的把握,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沙龙式研讨沙龙式研讨旨在为教师营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形成一种开放的研究氛围,建立一种有利于促进教师合作和发展的学

校文化。通过组建一个学习共同体,鼓励教师独立思考,张扬个性,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观点。它是以教学实践中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广大教师展开平等的、坦诚的心灵对话与思想碰撞,在各种观点的交锋中,通过个人的反思领悟,达成共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主动地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困惑提出来,与大家分析讨论、共同研究,寻求解决问题与困惑的办法,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2、“主题式”校本教研下教师新要求

“主题式”校本教研活动要始终坚持走教--研--训一体化道路,整个操作过程也是教师的培训过程,寓教师培训与整个活动之中,让大家明白最大益处在于教师。要打破了以往教研泛泛而谈脱离实践的模式,具体实现新课程要求“教师即研究者”“反思的实践者”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性知识”,从而进一步实现研究--行动--思考--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促进教师有自己的探索,自己的理解,自己的理论,使得老师们在活动中既能“把脉诊断”,又能“开出良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让大家都能从活动中“购”得一双“新鞋”,然后走属于自己的“新路”? 创造充满生命活动的教研新格局。我以为,不妨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自我学习和反思

学习和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自我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分析、探讨和研究的过程。其本质是一种教育教学理论与平时教学实践之间的对话,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在心灵上的沟通。自我反思应贯穿于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教师自我反思的过程是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展示教师双重角色的过程。因为教师既是自身教育教学行为的引导者,又是评价者。

◎同伴合作和互助

教师在进行自我反思的同时也要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封闭式研究模式。应加强教师集体之间的合作式交流互动。实现在教学活动中的专业切磋、互相学习、合作交流和互助互利。在共同体验成功和共享经验的基础上共同成长。教师之间的合作也可以超越年级和学科。教师不仅也存在于学校与学校之间。如果研究的问题是合作双方共同感兴趣的,可以共同探讨和共享研究的成果,实现同伴之间的合作共进。

◎专业引领和提升

专业引领是指教研员参与学校的教学研究活动,其目的是加强教育理论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指导。专业引领是使校本教研具有较高学术品位的关键因素。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力量。离开了专业引领,校本教研往往只能是一种低水平的重复运作,研究难以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甚至会出现机械化、形式化和平庸化的危险。每位教师惟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才能使自己实现从“教书匠”成为教育家的质的飞跃。

论文作者:陈伟

论文发表刊物:《论证与研究》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2/23

标签:;  ;  ;  ;  ;  ;  ;  ;  

“主题式”校本教研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论文_陈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