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城市人居现状评价_环境评价论文

长沙城市人居环境现状评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长沙论文,人居环境论文,现状论文,评价论文,城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人居环境评价概述

人居环境是指在一定的地域空间范围内围绕人类居住、工作、学习、教育、文化、卫生和娱乐等活动而形成的由各种自然、社会、文化和经济因素和条件所构成的有机综合体。良好的城市人居环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吸引外资、促进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将人居环境划分为多种类型。按其地域经济系统的特性可分为城市人居环境和乡村人居环境,按其空间尺度大小可分为宏观人居环境、中观人居环境和微观人居环境。有的学者还提出了将人居环境划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的观点。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城市人居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

自20世纪50年代首次出现“人居环境科学”的概念以来,城市人居环境就成为学术界持久不衰的热点研究领域,建筑学、地理学等都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其内涵、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原则到优化方法和对策方面,许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本文综合了李王鸣、王茂军、宁越敏等学者提出的评价指标体系,作适当调整和完善,提出了一个新的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并将其应用于长沙市人居环境的实际研究之中,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优化长沙城市人居环境的对策建议。此评价指标体系将城市人居环境按其空间尺度的大小划分为宏观的市区环境、中观的社区环境和微观的邻区环境。指标项的选择体现了以下原则:其一,针对性原则,城市人居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其评价指标的选取不但要全面还应有针对性,对当前城市的热点如噪音问题就应有所涉及;其二,人本主义原则,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落脚点在于人,因而其评价指标的选取也应当以人为本,体现人本主义精神;其三,可操作性原则,指标项的选择不但要科学合理,又要便于研究,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表1

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人均住宅面积X[,1]

私人住宅 排水通风状况X[,2]

生活垃圾处理状况X[,3]

人际关系和谐程度X[,4]

邻里境况 绿化美化程度X[,5]

日常生活舒适程度X[,6]

绿化面积X[,7]

社区空间 活动空间大小程度X[,8]

清洁美化程度X[,9]

文化教育状况X[,10]

社区服务 治安状况X[,11]

日常生活服务便捷程度X[,12]

市民精神面貌X[,13]

文化环境 城市人文景观X[,14]

城市历史氛围X[,15]

公共基础设施X[,16]

市区环境 服务环境

防灾抗灾能力X[,17]

空气清洁程度X[,18]

生态环境 城市自然风光X[,19]

噪音监控程度X[,20]

二 长沙城市人居环境现状评价

1.资料及方法

本次研究所用的材料,是湖南科技大学资源管理系地理科学专业990912班学生于2003年3月在长沙所作的实地调查问卷。被调查对象均为在长沙市居住15年以上者,平均年龄为49.82岁,其中高中文化程度以上者占总数的83.52%。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2000份,回收1807份,其中有效问卷1757份,符合研究要求。对每一指标采用“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和“极差”五级评价,运用相关软件对原始资料进行数据处理时分别赋分值100、75、50、25和0分,然后按公式2.1.1,算出各指标项的平均得分(如表2),根据平均得分判断居民对其居住环境的满意程度,80分以上表示“很满意”,60—80分表示“满意”,60以下视为“不满意”。

表2

长沙城市人居环境各指标项得分

指标项

得分

人均住宅面积X[,1] 63.41

私人住宅 排水通风状况X[,2] 67.04

生活垃圾处理状况X[,3] 67.32

人际关系和谐程度X[,4] 55.43

邻里境况 绿化美化程度X[,5] 61.09

日常生活舒适程度X[,6] 70.78

绿化面积X[,7] 57.04

社区空间 活动空间大小程度X[,8] 65.48

清洁美化程度X[,9] 62.76

文化教育状况X[,10] 85.95

社区服务 治安状况X[,11]81.09

日常生活服务便捷程度X[,12] 84.37

市民精神面貌X[,13] 69.47

文化环境 城市人文景观X[,14]83.76

城市历史氛围X[,15] 88.95

公共基础设施X[,16] 70.98

市区环境 服务环境

防灾抗灾能力X[,17] 69.94

空气清洁程度X[,18] 69.44

生态环境 城市自然风光X[,19] 50.34

噪音监控程度X[,20] 56.43

在2.1.1公式中,Ai表示Xi指标项的得分,n为样本人数。本研究中n=1757。

2.邻区环境现状

邻区环境包括私人住宅和邻里境况。从表2可以看出,长沙市民对其居住的邻区环境整体上“满意”,但得分都不理想,最高的也只有“日常生活舒适程度”70.78分,特别是邻里人际关系令人担忧,得分只有55.43。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三:其一,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使邻里之间相互交流的时间相对较少;其二,城市过分拥挤具有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即消弱了人们的社会责任感,滋生了一种自私自利的观念,这种观念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别人;其三,邻里之间常常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引起争吵,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到邻里关系的健康发展。

3.社区环境现状

在空间尺度上,社区环境属于中尺度的人居环境,一般以一个居民委员会辖区为一个社区环境单元,包括若干个邻区环境单元。研究结果表明,长沙市社区软环境质量(文化教育状况X[,10],治安状况X[,11],日常生活服务便捷程度X[,12])明显优于其硬环境质量(绿化面积X[,7],活动空间大小程度X[,8],清洁美化程度X[,9])。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长沙是湖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湖南的大部分高校和科研机构都集聚于此,因而其文化教育、治安和其他服务条件自然优越;其二,近年来,由于过分强调发展经济而忽略了环境保护和对老城区的改造,因而其绿化和社区硬件条件设施日益老化。

4.市区环境现状

长沙市区环境现状呈现如其社区环境一致态势,即软件环境优于硬件环境。城市人文景观(X[,14]与城市历史氛围(X[,15])两个指标项的得分都在80分以上,这与长沙是历史文化名城而具有的浓厚历史文化氛围分不开。城市自然风光(X[,19])与噪音监控程度(X[,20])两个指标项的得分都在60分以下,这说明了长沙市的环境保护工作还有待加强。

三 长沙城市人居环境优化的对策建议

1.合理规划,构建井然有序的城市格局

城市人居环境的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的合理规划。在具体规划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从整体出发,着眼于全局,要体现人本主义精神,大到整个城市的规划,小到具体的人行道、厕所等的安置布局都应体现人本主义精神;第二,要强化实施的观念,衔接好规划编制与规划实施的关系;第三,要完善城市规划的引导和控制机制,关注对社会利益的直接调节;第四,要拓展规划的综合理念,协同政府机构以及各类社会组合的城市建设和发展行为。

2.建设现代化生态城市

城市是生态环境的脆弱地带,在发展城市经济和进行城市规划过程中要特别注重保护其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努力建设现代化的生态城市。一要扩大宣传、加强教育、增强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二要确保环境保护特别是治理资金的投入;三要加大执法力度,杜绝先污染后治理的错误做法,对造成环境破坏的行为要给予处罚;四要调整能源消费结构,走清洁生产之路;五要加强城市垃圾处理技术的开发与研究,积极引入“绿色技术”。

3.以先进文化建设为依托,营造浓郁的城市人文风气

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是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文化建设对于塑造城市人格、提高城市品位、美化城市形象,形成浓郁的城市人文风气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与作用。文化特别是先进文化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升华人的人格,从而增强城市居民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形成和保护城市和社会的良好形象。诚信文化建设可以增进邻里之间的相互信任和了解,从而形成和谐良好的邻里关系。文化建设可以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诸如种族和社会争执、老年人问题等城市问题的解决,从而优化城市人居软环境。同时,文化建设也有助于城市服务环境的改善。

4.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人居硬环境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人居硬环境的主要构成部分。当前,长沙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应当从以下方面努力:加快对主要交通线路如市环线等的建设与升级改造,积极构建郊区——市区1小时通勤圈;加大公共安全设施主要是防灾抗洪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确保人居环境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扩大城市绿化面积,积极建设面向市民免费开放的城市公园和生态花园,增强人居环境的绿色理念和人本倾向。

5.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强化人居软环境质量

政府特别是社区居民委员会应在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中起引导作用。对居民委员会而言,其工作应着眼于政府对社会的管理,应以服务为导向,特别是以提供主动服务为主;积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社会环境的美化与优化;通过各种手段,如教育、宣传等,树立市民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其保护自我居住环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维护社区稳定与安全方面应起到重要作用,如参与一些基本公共设施的维护与建设。

标签:;  ;  ;  ;  

长沙市城市人居现状评价_环境评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