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临床中急性阑尾炎58例诊治体会论文_李余良

平江县城关镇卫生院 湖南岳阳 4145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普外科急性阑尾炎的治疗方法,总结有效的治疗措施。方法:择取我在平江县第一人民医院学习时抽查普外科接诊的5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按照治疗措施不同进行分组,其中A组为29例实施开腹手术的患者,B组为29例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组间疗效比较,B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3.1%明显高于A组患者治疗有效率82.76%(P<0.05);组间各治疗资料数据比较,B组也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对普外科急性阑尾炎患者应予以患者及时准确的诊断,腹腔镜手术的实施可有效的减少患者的出血量及并发症的发生,这对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普外科;急性阑尾炎;腹腔镜

急性阑尾炎是临床普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本病主要是由患者阑尾壁受到细菌感染或阑尾腔梗死引起,具有多发性和常见性的特征。本病临床表现比较多变,常见的有反跳痛、右下腹疼痛、阑尾点压痛等[1]。急性阑尾炎的就诊时间是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关键因素,因此患者发病后的及时就诊是改善预后的重要基础。既往临床对明确诊断的患者多采取开腹手术治疗,但临床效果欠佳。近年来,伴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腹腔镜手术成为了普外科治疗急性阑尾炎的首选措施。此次研究也就上述两种治疗措施进行了比较研究,皆为总结急性阑尾炎的有效治疗措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择取平江县第一人民医院在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间接诊的5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入选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27例;患者年龄17岁到64岁不等,平均年龄(35.12.4)岁。根据病理特征,58例患者中单纯急性阑尾炎31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9例、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5例、阑尾周围脓肿3例。按照治疗措施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A组29例为实施常规开腹治疗,B组29例为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组间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

1.2.1诊断方法:对初入院患者应结合患者的临床特征对其病情进行初步的诊断,询问患者的发病时间及疼痛部位,根据病情做出初步诊断,如腹部疼痛并逐渐向脐部转移,发病后6小时右下腹疼痛剧烈者可判断为急性阑尾炎;根据疼痛状况,若为持续性阵痛前存在短暂的缓和期,可判断为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此外,由于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症状与结核性腹膜炎、急性盆腔炎等相似,因此临床诊断应结合实验室、B超、CT等辅助检查明确诊断,以免延误患者的治疗时机[2]。手术时机的选择对于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如对急性单纯或急性脓性阑尾炎患者应在入院后24小时内进行手术;对坏疽性及穿孔性急性阑尾炎患者应在入院后10小时内进行手术。

1.2.2治疗方法:全部患者在入院后均行抗生素治疗,麻醉方式均为连续硬膜外麻醉。对A组患者实施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取麦氏点做斜行切口,吸尽切口处渗液,于回盲部分离阑尾、结扎动脉,之后切除阑尾。阑尾切除后,处理缝合阑尾残端。对B组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于脐下做弧形手术切口,常规建立CO2气腹,置入腹腔镜,镜下观察患者病情,探明腹腔情况,分离阑尾周围粘连后进行阑尾切除术治疗。

1.3疗效评判: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各项治疗数据,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情况;参考文献对临床疗效进行如下分级,其中临床症状消失、术后未发生明显并发症者记为显效;临床症状好转、术后出现轻微并发症者记为有效;临床症状无改善、出现并发症者记为无效[3]。

1.4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均数以(±S)表示,检验方式采取X2检验,组间比较采取t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急性阑尾炎是临床普外科常见的急腹症,具有起病急、发病率高、临床症状多等特点。对于急性阑尾炎的治疗,合适的手术时机是提高疗效的关键,但由于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及部分人群的体征不明显,,因此诊断困难,常会有误诊、漏诊的发生。本次研究中,对58例患者的诊断,依据了临床体征、麦氏点压痛、反复痛、影像学、实验室等综合资料进行评估,并结合文献资料及经验总结了诊断经验。现将注意事项总结如下:临床在接诊患者后,应详细询问患者的发病时间、疼痛状况等,观察患者有无下腹麦氏点压痛及反复痛等现象;合理的利用B超、CT等医学辅助检查手段明确病情,病观察患者腹部情况,对出现腊肠状肿物者,提示急性阑尾炎的可能[4];结合实验室检查情况,对白细胞计数增加、核左移的应考虑急性阑尾炎伴随的感染及发热导致。

在治疗方面,此次采取分组比对的形式进行了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的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手术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开腹组患者,且各项治疗数据也均具有明显的优势。开腹手术一种传统的术式,这种手术所需的手术较长,手术出血量较大,愈合周期较长,术后并发症多,因此目前临床并不提倡。腹腔镜手术是医疗技术进步下的产物,该种术式是一种微创术式,手术是在腹腔镜下进行,镜下视野清晰,可清晰的观察患者腹腔内情况,明确盲肠部位,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5]。同时,腹腔镜手术不需要进入患者的腹腔,因此减少了手术对患者肠道组织的刺激,这就减少了手术的出血量、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机率,因此利于患者的恢复。

综上所述,在急性阑尾炎的诊治过程中,早期诊断应力求及时、准确,对临床表征不明者应合理应用医学辅助诊断技术进行明确诊断。在治疗方面,腹腔镜手术的实施有效的降低了出血量,缩短了住院时间,且疗效可靠,这就有效的促进了患者的康复及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应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学忠.小儿急性阑尾炎100例临床诊治体会[J].中国现代药学应用,2010,27(18):120-121.

[2]陈佩祥,宋哲,王德斌,等.先天性升结肠游离伴急性阑尾炎一例诊治回顾及文献复习[J].临床误诊误治,2012,25(8):33-35.

[3]阿布力克木·吾甫尔,外力·库尔班.普外科临床中急性阑尾炎58例诊治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7):174-175.

[4]赵秀春.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阑尾炎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6(33):22-28.

[5]邓桃枝,韩向阳.右半结肠癌合并急性阑尾炎42例回顾性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6):1012.

论文作者:李余良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4

标签:;  ;  ;  ;  ;  ;  ;  ;  

普外科临床中急性阑尾炎58例诊治体会论文_李余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